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倪七一:赵之谦越中从学人物考
userphoto

2023.05.19 甘肃

关注

赵之谦(1829—1884),字㧑叔,又字益甫,号冷君、憨寮、悲盦、无闷等,室有二金蝶堂、苦兼室、仰视千七百二十九鹤斋等。浙江绍兴人。晚清著名书画篆刻家。赵之谦早期在越中的问学经历对其一生影响巨大,也为其以后的治学、艺术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笔者留意与此,现将㧑叔咸丰四年以前居越期间相关问学经历简述如下(个别人物或事件因叙述需要,时间上略有延伸)。

一 从学霞西——沈复粲

沈复粲(1779—1850),字霞西,浙江山阴人,室名诗巢、鸣野山房等。幼贫,不能事科举,勤力以养父母。与两兄隐于书业,肆力收集经史百家至数万卷于遗经堂,对外经营。又辟鸣野山房,以为藏书,以博学著称。道光三十年(1850)二月以哭兄致疾,卒。

沈氏治学宗王阳明、刘宗周一脉,与同里名士杜煦、杜春生等昆仲友善,一起编辑《蕺山刘子全书》四十卷及祁彪佳《忠敏文集》,又自辑刊编书籍多种。亦善诗文,为杜煦、徐荣等所推重,多有诗文唱和,曾应杜煦之邀入越中“泊鸥吟社“,晚年列龙山九老会,称霞西翁。

根据赵之谦的记载,其在沈氏身边约为五年多时间,沈氏的言传身教、收藏品及交友圈对他的影响是多方位的。既有金石之学的启导之功,还有对赵之谦的治学方法、方向等理念产生了深远影响,可以说,赵之谦的艺术源头亦起源于此。

(一)金石之学

“之谦十七岁始为金石之学,山阴沈霞西布衣复粲第一导师…… ”沈氏长于金石,这有来自于乾嘉学术遗风的影响,也有来自于与同里杜氏昆仲编写《越中金石记》过程中一起访碑考碑的影响。沈氏编有《越中金石广记》八卷,虽早在罗振玉一八九三年至沈家访碑时未见,然宗稷辰在《躬耻斋文钞》所收《沈霞西越中金石广记序》一文,提供了此书的大致信息:“越中旧未闻有专书著录……山阴杜氏禾子遂辑《越中金石记》,一时搜岩剔壑,凿壁发笥,沈子霞西实左右之。而遗文故迹为前记所略者,裒辑自成一编,名《越中金石广记》,云自先秦两汉以来,其著者多著于杜记矣,其晦于古者,即杜记亦无可征矣。”

可见,沈氏当时或已成稿(至少已有书目),此书最后未能定稿刊编出版,后世无存。沈氏编写《广记》,或即赵氏编写《补寰宇访碑录》以续孙渊如《寰宇访碑录》的思想源头。

(二)收藏、辑刊书籍之事

沈氏一生肆力于经史百家,“所博览甚富,以书田之获默务收藏,盖积万卷者倍蓰,数十年搜讨几遍”。与此同时,又好辑书、刊书,所著有《熙朝书家姓氏纂》二十一卷、《越中金石广记》八卷、《续别号录》十卷、《于越诗系》六十卷、《于越访碑录》一卷、《小云巢金石目》三卷、《砖文类聚》二卷、《汇刻帖目》四卷、《越帖》四卷……沈氏作为学人的治学方式与行为,深深地烙印在了少年赵之谦心里。赵之谦日后长期热衷于古籍购买、校刊及与志局中人相交的行为,都能寻绎出来自沈霞西先生的影响。赵之谦江西居官期间,主动为邹叔绩刊行《敩艺斋遗书》、为亡友戴望刊印《谪麐堂遗集》等,这种勇担道义而嘉惠学林的行为就颇有霞西先生当年的影子。

沈复粲《小云巢金石目》

(三)艺术之学

沈复粲虽并非以翰墨见长,却亦擅摹刻。咸丰初年,越中摹刻古帖成风,如山阴杜煦刻有《知圣教斋法帖》,杜氏亲家上虞王望霖刻有《天香楼藏帖》、萧山鲁三桥亦有刻帖,沈氏与此三人皆友善,除了将所藏之帖借与刻帖者外,自身亦练就了摹刻之事。又沈氏编录《乡贤缄翰记》一卷,由此书稿本中信息可知沈复粲十分推崇陈鸿寿,与其有着一定的交集。

沈复粲编《乡贤缄翰记》(局部)

沈氏因摹刻之事,如向作为浙派篆刻传承人的陈鸿寿请教一些篆刻方面的问题并收藏有曼生的印谱(或印蜕),亦在情理之中。赵之谦篆刻早期入手即为浙派风格,与陈鸿寿印风极似,其在《杭四家印稿(附二陈)》言:“余少学曼生,久而知其非也,则尽弃之。”因此,我们基本可推断赵之谦篆刻的启蒙老师当为沈复粲。而沈复粲之子沈昉,也取法陈鸿寿,善浙派篆刻,台湾黄尝铭所编《篆刻年历一〇五一—一九一一》收入其有“飞花入砚池”(另注其章边款题为“癸丑春日,分香斗草之余,戏效曼生作意,寄凡”,亦可旁证。

飞花入砚池  沈昉刻

陈曼生亦好花卉之画,从咸丰年间赵之谦的花卉画册看,其实还可以看到陈曼生谋篇经营的影子,可知沈复粲丰富的藏品还为赵之谦打开了艺术之窗,激发了赵之谦的艺术天赋,年轻而聪颖的赵之谦从此一发而不再停止。

二 少游诸侯——徐荣

程秉铦《会稽赵君墓表铭》言赵之谦“少游诸侯,壮更患难……”。张小庄在其《赵之谦研究》绪言中对此提出质疑:“赵之谦年轻时交流并未能广,只入过缪梓的幕,'少游诸侯’之'诸侯’是指谁呢?”

赵之谦早期所作《墨梅》

绍兴博物馆藏有一件赵之谦早期所作《墨梅》扇面一帧,有款识:“大某老翁枝节怪,田餐先生图点工。生平师法兼沈(小霞)李(晴江),瓣香不及山阴童(二树)。余常谓大某画某实过二树,周双庚言大某亦自言之。二树画为吾乡所盛推,盖由仓山一赞叹得之,吾辈岂宜贵耳贱目若此。子钦索画并识数语。赵之谦。”里面提到的“大某”即姚燮(1805—1864),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某,镇海人。而“田餐先生”就是赵之谦人生中第一个遇到的赏识他的地方官员——绍兴知府“徐侯”徐荣。

徐荣(1792—1855),原名鉴,字铁孙,先世湖北监利人,家辽东,隶汉军正黄旗。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历任浙江遂昌、嘉兴、临安等地知县、玉环厅同知、温州知府;道光二十八年(1848)六月任绍兴府知府,咸丰二年(1852)十月调署杭州府,又兼护杭嘉湖道。咸丰五年,战死渔亭。

徐荣为官“清慎勤”,守越四年,常勖士子“行无悔事,读有用书”。而道光己酉、庚戌连续两年绍兴水灾,徐荣的救灾抚民,举措得力,使其在越中士民中声誉极盛。

徐荣工诗,嗜金石书画,“著有《怀古田舍诗抄》三十三卷、《大戴礼补注》《日新要录》《金石萃编补遗》《梅统》等。喜画梅,初师逃禅元章,晚则兼取诸名家之长而集其成”。尤好题画梅诗,道光二十八年(1848)《上元画梅花题》:“圈圈点点佛心灯,天语高宜百万层。圈圈点点里,都是佛心灯。高庙题墨梅诗也。”则道出其画梅“空圈一派”手法,与赵之谦在《墨梅》图款识中所说“圈点工”相合。

徐荣在公务之余,与越中耆儒如沈复粲、杜煦,特别是返乡居籍的宗稷辰等多有交往。赵之谦其时已从学沈霞西,因师门关系,即与上述耆儒多有交往请教之便。徐荣《十一月十九日,五十八岁初度,招同陶补云、司马辰、杜尺庄孝廉煦、陈拜乡参军祖望、宗涤甫、赵益甫秀才之谦,集小云栖云公精舍,即送涤甫入朝》诗四首,其中以三国吴中名士“虞翻”喻对“益甫”,不仅道出了当时赵之谦与徐荣的侯门之交,还显示了徐荣对赵之谦期望颇高。

其实,徐荣还是赵之谦的老师,赵之谦至少在艺、文两个方面受益匪浅。一是墨梅的作画取法。张小庄在《赵之谦研究》中总结:“梅花是赵氏画的最多的题材。” “早期的梅花大率以水墨为主,且往往有诗句,使得诗、画相得益彰。”这些手法即是受了徐荣、姚燮二位擅长画墨梅而又善于画梅诗作的大家影响。其二是赵氏在诗文写作上也多有向徐荣的请教。《悲盦居士四书文》中《子曰君子病能无能焉》后留有“徐铁孙师”点评:“细筋入骨,扪之有稜。”此可证之。赵之谦己酉年所作《画梅作》诗:“老干槎枒酒气魄,疏花圆满鹤精神。”用词遣句上与徐荣题梅诗亦多有相合之处。

宗稷辰有《集杜寿徐田餐先生荣》《哭徐田餐兵备》诸诗,可知徐荣又号“田餐先生”。又在《书徐铁孙太守诗集后》中有以“徐侯”称谓“徐荣”之例,可知当时就有以“侯”谓“知府”之称,这应该就是程氏谓赵之谦“走游诸侯”的出处所在。

三 问学涤师——宗稷辰

宗稷辰(1792—1867),字迪甫,一作涤甫,亦作浦父,号涤楼,又号越岘山人,斋号“躬耻”亦名“攻耻”,浙江会稽人。由附生中式,道光元年举人,历官内阁中书,考取军机章京,升起居注主事,户部陜西司员外郎;咸丰元年,迁御史,补山东道监察御史,转掌山西道监察御史,署兵科给事中;咸丰九年以河工道员补用,咸丰十一年署山东运河道;同治元年奉旨赏加盐运使衔,同治三年补授山东运河道;同治四年因办理大清河筹捐筑堰事务,积劳成疾,呈请开缺,于同治六年十一月在籍病故。

宗氏生以表扬忠孝、敦崇儒术为心,在本籍绍兴,修葺“会稽忠孝祠”,补“蕺山刘忠介祠”;在山东任上,修复“方正学祠”;在京师时,建“正气阁”,以祀越中忠义之士。又访“明臣沈忠愍墓”,修“蕺山沈忠愍新祠”。善作阐节烈、表孝友纪事之文,著有《躬耻斋诗文钞》五十二卷,《四书体味录》二十卷。

宗稷辰于道光二十八年三月修葺四贤讲堂,咸丰二年始招生任教,亲力讲授,赵之谦与李慈铭、周双庚、沈昉、沈素庭等均曾入其门学习。

王继香撰《沈怀祖传》有载:“咸丰初,宗涤甫先生倡四贤义塾于里中,一时贤士多出其门,先大夫及赵叔、陶定轩、陈昼卿诸世丈暨先生皆著录称弟子,及先生馆我蕺塾,叔丈辄相就剧谈,每纵论古今,商榷文字……”

而宗稷辰《躬耻斋诗钞》中收有《壬子三月十九日同陈䏁翁、朱辛泉、周生双庚、赵生益甫、沈生素庭至小云栖看芍药,迟周叟生,□□不至》一诗,可知赵之谦入学时间当在咸丰二年初,赵之谦为宗氏刻有“躬耻”一章,边款题:“涤甫夫子大人正。壬子四月,受业赵之谦记。”即在其时。

躬耻(附款) 赵之谦刻

赵之谦从学宗氏,主要受益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笺奏之事。《叔府君行略》言:“会溧阳缪武烈公(梓)权守越,见府君文异之,谘以笺奏之事。”作为御史的宗稷辰,“笺奏之事“即为其长项,如其在咸丰元年请“实行保甲章程十条,奉旨通饬各督抚详察酌行”,又请“酌改经征处分,惩治逋兵” “变通钱法,振救灾黎“等指陈时政、遇事敢言诸疏,多被采纳,可见一斑。而作为深得老师赏识的学生,赵氏在“笺奏之事”上的领悟异于他人,亦不足为奇。

二是宋明理学。宗氏“潜心理学,讲明性道……尝取朱子语类答郑仲履语云'致知乃本心之知’,又征之《通志堂经解》中述朱子旧说谓'致知乃致不虑而知之知’,以证明王文成致良知之知为与朱子本同,撰《朱王致知本同考》,一平理学家门户之争”。又曰:“洛学初南,自和靖始。文公后来,化我越士。致知必良,心法已启。遂生文成,本无同异。证人一脉,其源有自。”设四贤讲堂,亲为讲授。赵之谦于咸丰二年入四贤讲堂学习,并为宗氏所器重,推为“义塾长”,当然十分熟悉并认同宗氏所倡之宋明理学。

三是训诂考证之学。《悲盦居士四书文》有三篇文章提及涤甫师,其中二篇皆涉训诂之事。如《高子曰禹之声一章》赵氏自记:“轨辙,迹也,出入分道,其迹止两。虽车行视马,而轨则轮啮而成,非马之力所致也。追即所谓隧者,其蠡也则搥击而成,非声之尚所在也。高子但见追蠡,以为欣然得间,而并不知追之所以蠡,故孟子以城门之两轨晓之。曾持此说质之吾师宗涤父、沈赤堇两先生,皆以为曲隽,遂成一首,或可为考证家别为一解云。”《子张部曰令尹子文两节》赵之谦自记:“郑注读'知’如'智’……吾师涤甫先生尝谓此字当从郑读。”

窆石题记

宗氏亦善书,《岘山人日记》载其书以贻人之一事颇多,又为京都山会两邑会馆题有《都城越岘山馆记》,在绍兴亦存多处书迹,如大禹陵《大禹陵庙重修记》、窆石题记、齐贤石佛寺摩崖《越岘山人铭》等,类颜氏书风,赵之谦当时所习,与其多有暗合之处。又据《越岘山人日记》所载,道光年间,宗氏与何绍基兄弟时有走动,多有信函往来,宗氏必藏有何氏手书,赵之谦书风在咸丰后期与何氏颇近,或与其在宗氏处看到何绍基墨迹并有所借鉴存在极大的关联。

宗稷辰石佛寺摩崖《越岘山人铭》


四 入幕缪府——缪梓

缪梓(1808—1860),字南卿,谥号武烈,世居江苏溧阳甓溪里。十九岁补博士弟子员,道光八年举人,道光十五年大挑一等,授知县,分发浙江历任仙居、石门、奉化,调甲辰科同考官,受累于奉化民变,追责去官。道光二十八年,受浙江布政使汪公本铨之托,理董清查浙仓亏盈。道光二十九年,助捐输赈米,以绩优复原官。咸丰二年署杭州同知,旋署杭州府总捕同知,司科场事。咸丰三年署绍兴府知府,咸丰四年七月,补宁波知府,旋调署杭州知府。咸丰五年,以道员擢用,寻署杭嘉湖道兼署盐运使。道光六年春,署按察使,请驻常山防剿太平天国石达开部;八年,参与长达三个月的衢州城保卫城,后因失守江山被追责,革职留用;九年,又调署按察使,再署盐运使;十年二月,战死于杭州保卫战。

缪梓“甲乙皆有论著,凡数十巨册,未成书。身历山川城郭,村落墟市,道里险阻,手自纪载,亦数十册,思撰补顾氏《肇域志》,不果。为文宗周、秦,不多作,乱后存者,集数卷而已”。有缪氏长子德棻整理其遗作,刊印有《缪武烈公遗文集》一书存世。

《叔府君行略》载:“会溧阳缪武烈公(梓)权守越,见府君文异之,谘以笺奏之事。武烈负重名,博通经术,洞明古今时事,谓府君才当致大用,频以习本朝掌故,究当时利弊为勖。一时同门之士如绩溪胡丈培系、胡丈澍、溧阳王丈晋玉、余姚周丈暨武烈群公子,相与稽考辨难,质诸武烈,以定是非。”

可见赵之谦在缪梓任绍兴知府期间,入缪梓府,从缪梓学。但至于赵之谦入幕缪府的时间,研究者各有说辞,邹涛断为“道光三十年(1850),庚戌,二十二岁,是年,入幕缪梓府”;张小庄认为“道光二十八年(1848),赵之谦拜识缪梓,从考证之学,约道光三十年(1850),开始入缪府“;赵而昌断为“咸丰二年(1852),先生在缪府“;张钰霖断为“咸丰三年(1853),拜识缪梓;咸丰四年,入缪梓府……随往杭州侍奉文幕”。笔者结合《缪武烈公遗文集》所载《国史馆本传》,倾向于张钰霖之说。

咸丰三年(1853),赵之谦因父亡居忧,涤甫师尚居绍兴,故并未正式入幕缪府,仍在继续他的童子师职业,但与缪府中人已多有交往走动,书信往来,笔墨应酬。咸丰四年(1854)冬,宗稷辰返京,赵之谦才离绍别妻,随缪府客石门署,且有获唐经幢之事。

赵之谦窆石题记

咸丰五年至六年春期间,赵之谦仍客缪府。咸丰六年(1856)春,随缪梓入防常山,虽间有返乡之行,然从军期间,战事多发,时陷九生一生之中。之谦事后曾有回忆言:“忆昔从军岩衢口,奋臂大呼瞻马首。“ “此丁巳四月在常山军中作……千军万马之间,九死一生之后……“

至咸丰八年(1858)春,太平天国大举犯衢,赵氏参与了长达九十一天的衢州守卫战,以至二年后的咸丰十年(1860),赵氏在撰写《缪武烈公事状》时,其激烈鏖战的场景,还历历在目。衢州战事结束,缪梓返杭州,赵之谦乃返绍谋生。

缪氏“于书无所不窥,二十岁后,潜心经世之务,用兵练狱,行盐转漕,防河筹海,上下纵横,洞达利病。勤学好问,虽服官,未尝一日辍业“。且对赵之谦等人在教学上能“不薄辞章,不右宋,不左汉,主于有用。师以余为可用,日令读律例,视簿书,访求逸闻故事;考载记,按图籍,识古法以准今时,征成败利钝之故,观斟酌变通之几,凡七八年“,故赵之谦“居武烈公幕数年,凡兵农钱谷诸大政,若盐策,若漕储,若郡县之宜、律令之要,其委曲繁重者,皆通之。自为宾客,至于从政,论议文牍,老吏见之,叹为莫及”。

赵之谦感缪氏之恩,终身执弟子礼甚重。缪梓于咸丰十年战死杭州,被王有龄借故夺恤,赵之谦以“事先生久,又先后侍军中者三年,尚知先生立身行己之大”,愤而撰缪氏《事状》,并于同治二年(1863)赵氏诉于都察院,缪氏终得复恤。此事“天人感应,卒雪沉冤”,士林侧目,赵氏亦觉不负缪师重待。

赵之谦在越中早期学习、活动期间,还向许多先生请教过考证、棋艺、诗律、琴艺等知识,如沈赤堇、潘谘、梁念培,得到先后二任浙江学政赵光、万青藜的推重与提携。但限于赵之谦与他们交往信息只鳞片甲,无法作深入的考证,故不单独阐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以印传,赵之谦篆刻作品精选
【 书人专栏】漱石轩印谱
西汉篆书 【群臣上寿刻石】
印人传:“为五斗米折腰”的艺术大师赵之谦
赵之谦早期交游与其篆刻风格流变之关系
赵之谦与晚清北京碑拓市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