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米芾 小楷书《向太后挽词》

米芾是中国最著名和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家之一,他最为人称道的是行草书,据说也擅长小楷,但只是听说而已。有个故事说米芾曾在人前示范笔法,盘腿坐于地上悬肘作蝇头小字。这情景,想想就够刺激了。

米芾传世小楷多见于题跋,而完整的小楷作品,看下面,这件被认为是唯一的也是最好的一件:


看不清?我们将它放大一点——

这就是米芾小楷《向太后挽词》,规格很小,A4纸张左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公元1101年正月,北宋向太后去世,时年米芾51岁,正在江苏当官。而向太后是北宋神宗的皇后,哲宗的太后,哲宗死,无子,向太后力排众议,立端王赵佶为皇帝。立赵佶为帝,是向太后的得意之作,但因为后来的事,有史家评价,正是向太后此举,亲手毁掉了北宋。题外话了。

米芾小楷十分难见,这件精品更是翎毛凤角,顾盼灵动,也有人说,他这不叫小楷,叫小行楷,也对,但是对比米芾的行草书而言,说是小楷无妨。

历代书家对此作评价极高,有说:“研笔如铁,而秀媚之气。奕奕行间,风华类得大令之神,是南宫得意笔”。

然而米芾这件得意之作,在宋亡后一直在民间流转,明代由项元汴、陈继儒收藏,在清朝倒的手更多,但好在留存有序。不过奇怪的是,此作虽好,元明清内府却一律拒收,乾隆把米芾伪造的中秋帖奉为至宝,却把这件真迹拒之门外。据说主要原因,是挽词这东西犯忌讳。满清皇帝十分信这个。

但是这排异思量,也有差别,比如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是祭文,内府倒也收入,因为《祭侄文稿》祭的是臣民,《向太后挽词》挽的是太后,估计是皇帝看到此帖,就会想到他娘吧。

在清代,这件作品曾由端方等多人递藏,清亡后,它最终还是进了故宫博物院——此时故宫已经是人民的地盘,不怕犯太后的忌讳了。    

米芾这件作品,最大的特色,在于章法与其他作品相当不同,采用断行错落的布局,初看真不想五言诗,但是却满满高级感。

其实这种样式,在苏东坡的手札里是极常见的,也是坡翁惯用章法。不知米芾在写这篇挽词的时候,是不是也在用这般写法向心中的苏哥哥致敬呢?

写完此作五个月后,米芾在江苏仪征迎来了苏东坡。两人相见甚欢,彻夜长谈,在大热的天气里,喝了很多冷饮。苏东坡来此地时,已经患上细菌性痢疾,但知音重逢的喜悦,让他全然忘了对饮食的节制。

苏东坡在此逗留了十天,病情越发严重。米芾曾多次送汤药,仍然无济于事。一个多月后,苏东坡便在常州与世长辞了。

米芾小楷,只此一帖!

(北宋)米芾《向太后挽词帖》,纸本,小字行楷,纵30.2厘米,横22.3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向太后挽词帖》是北宋书法家米芾晚年所书。向太后为宋神宗赵项皇后,赵项死后,哲宗赵煦一即位,被尊为皇太后,卒于1101年。此帖即书于此年,米芾时五十一岁。

米芾小楷书仅见于题跋,故此件非常珍贵。本贴结字介于行楷之间,笔法精炼,正如前人所说:“研笔如铁,而秀媚之气奕奕行间,风华类得大令(即王献之)之神,是南宫得意笔。”米芾这样精致的小楷是极为少见的。

叶恭绰记《宋米元章〈向太后挽词〉》载:“米元章书法,以小楷为最佳,但现存仅一件,即《向太后挽词》也。其实,亦系行楷。此物,以前未入过元、明、清三朝内府,以挽词犯忌讳也。”

此帖副页有明董其昌临“向太后挽辞”及跋,曾经明代陈继儒、项元沛,清代孙慎行、徐渭仁、缪荃孙、朱益藩等二十八家观题,为历代名家所重。

局部高清欣赏

《向太后挽词帖》是米芾五十一岁时所书。其结字介于行楷之间,笔法精炼,正如前人所说:“研笔如铁,而秀媚之气奕奕行间,风华类得大令(王献之)之神,是南宫得意笔。”米芾这样精致的小楷是极为少见的。叶恭绰记《宋米元章〈向太后挽词〉》载:“米元章书法,以小楷为最佳,但现存仅一件,即《向太后挽词》也。其实,亦系行楷。此物,以前未入过元、明、清三朝内府,以挽词犯忌讳也。”此《挽词》“本为端方所藏,后归景朴孙,又归袁珏生。袁去世后,转入鄞人周湘云手。闻与耶律楚材诗卷,均入故宫博物院矣”。

米芾仅存的一件小楷手迹,同样佳绝

大行皇太后挽词 
余庆源真相,求贤佐

裕陵。 
知几卷箔早, 
戡变叱 
龙升。 
静德群邪震, 
清心后世矜。 
大恩知欲报, 
圣孝已逾曾。 
右一。 

 

温厚同 
光献, 
刚廉法 
宝慈。拥扶乐推 
圣,照彻托公欺。南纪归忠魂, 
东朝足 
素规。 
仁明存 
旧幄,常似 
补天时。 
奉议郎充江淮荆浙等路制置发运司管勾文字武骑尉赐绯鱼袋臣米芾上进。

 

 

 

 

 

 

米芾丨(1051-1107),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芊,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祖籍山西,然迁居湖北襄阳,后曾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成一家,创立了“米点山水”。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其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宋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又称“米襄阳”、“米南宫”。

【1】大行皇太后挽词

【2】余庆源真相,求贤佐 裕陵。

【3】知几卷箔早, 戡变叱

【4】龙升。 静德群邪震,

【5】清心后世矜。 大恩知欲报,

【6】圣孝已逾曾。(右一)

【7】温厚同光献,

【8】刚廉法宝慈。拥扶乐推

【9】圣,照彻托公欺。南纪归忠魄,

【10】东朝足素规。

【11】仁明存旧幄,常似

【12】补天时。奉议郎充江淮荆浙等路制置发运司管勾文字武骑尉赐绯鱼袋臣米芾上进。

米芾《向太后挽词帖》,纸本,小字行楷,纵30.2厘米,横22.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向太后挽词帖》是其五十一岁时所书。其结字介于行楷之间,笔法精炼,正如前人所说:“研笔如铁,而秀媚之气奕奕行间,风华类得大令(王献之)之神,是南宫得意笔。”米芾这样精致的小楷是极为少见的。叶恭绰记《宋米元章〈向太后挽词〉》载:“米元章书法,以小楷为最佳,但现存仅一件,即《向太后挽词》也。其实,亦系行楷。此物,以前未入过元、明、清三朝内府,以挽词犯忌讳也。”此《挽词》“本为端方所藏,后归景朴孙,又归袁珏生。袁去世后,转入鄞人周湘云手。闻与耶律楚材诗卷,均入故宫博物院矣”。

美哉!米芾唯一小楷真迹《向太后挽词帖》 

纸本丨小字行楷丨纵30.2厘米丨横22.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向太后挽词帖》是米芾五十一岁时所书。其结字介于行楷之间,笔法精炼,正如前人所说:“研笔如铁,而秀媚之气奕奕行间,风华类得大令(王献之)之神,是南宫得意笔。”米芾这样精致的小楷是极为少见的。叶恭绰记《宋米元章〈向太后挽词〉》载:“米元章书法,以小楷为最佳,但现存仅一件,即《向太后挽词》也。其实,亦系行楷。

但是,此宝宝虽好,但以前从未入过元、明、清三朝内府,以挽词犯忌讳也。”此《挽词》“本为端方所藏,后归景朴孙,又归袁珏生。袁去世后,转入鄞人周湘云手。闻与耶律楚材诗卷,均入故宫博物院矣”。

大行皇太后挽词 
余庆源真相,求贤佐 
裕陵。 
知几卷箔早, 
戡变叱 
龙升。 
静德群邪震, 
清心后世矜。 
大恩知欲报, 
圣孝已逾曾。 
右一。 

温厚同 
光献, 
刚廉法 
宝慈。拥扶乐推 
1圣,照彻托公欺。南纪归忠魂, 
东朝足 
素规。 
仁明存 
旧幄,常似 
补天时。 
奉议郎充江淮荆浙等路制置发运司管勾文字武骑尉赐绯鱼袋臣米芾上进。

宋·米芾丨《向太后挽词帖》 
纸本丨小字行楷丨纵30.2厘米丨横22.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向太后挽词帖》是米芾五十一岁时所书。其结字介于行楷之间,笔法精炼,正如前人所说:“研笔如铁,而秀媚之气奕奕行间,风华类得大令(王献之)之神,是南宫得意笔。”

大行皇太后挽词 
余庆源真相,求贤佐 
裕陵。 
知几卷箔早, 
戡变叱 
龙升。 
静德群邪震, 
清心后世矜。 
大恩知欲报, 
圣孝已逾曾。 
右一。 


温厚同 
光献, 
刚廉法 
宝慈。拥扶乐推 
圣,照彻托公欺。南纪归忠魂, 
东朝足 
素规。 
仁明存 
旧幄,常似 
补天时。 
奉议郎充江淮荆浙等路制置发运司管勾文字武骑尉赐绯鱼袋臣米芾上进。
米芾的这幅小楷顾盼灵动,也有人说,他这不叫小楷,叫小行楷。
前人评价此作,说“研笔如铁,而秀媚之气奕奕行间,风华类得大令之神,是南宫得意笔”。
然而米芾这件得意之作,在宋亡后一直在民间流转,明代由项元汴、陈继儒收藏,在清朝倒手的更多。清亡后,它最终由故宫博物院收藏了。

米芾最为人称道的是行草书,但他也擅长小楷,甚至有人说他楷书最佳。有个故事说,米芾在人前示范笔法,盘腿坐于地上,悬肘作蝇头小字。这情景,想想就够惊心动魄了。

米芾传世小楷多见于题跋,完整的小楷作品,这幅《向太后挽词》被认为是唯一,也是最好的一件。叶恭绰记《宋米元章〈向太后挽词〉》载:“米元章书法,以小楷为最佳,但现存仅一件,即《向太后挽词》也。其实,亦系行楷。此物,以前未入过元、明、清三朝内府,以挽词犯忌讳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米芾最好的小楷,元明清内府竟然拒收?
看看米芾的小楷《向太后挽词帖》
米芾唯一的完整小楷作品
非常遗憾,这才是米芾唯一传世小楷的真迹!
米芾小楷,仅此一件
孤美!米芾唯一小楷真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