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汉篆书《上林铜鉴》
userphoto

2023.11.13 甘肃

关注

 

上林铜鉴  西汉鸿嘉三年(前18)。铜盛冰器。通高44厘米,口径63厘米,腹深37.4厘米,底径33.5
厘米。双耳附于器外壁,在壁和口沿外采用双位固定点连接,加大了耳的拉吊力。腹饰二道粗弦纹,
矮圈足下部与圜底齐平。圈足内器底饰一笔画鸟纹,画仅另添双足。器外壁1:3沿下刻铭文3行29字,铭曰:“上林铜鉴容五石,重百卅二斤,鸿嘉三年四月工黄通造八十四枚,第卅三”。《周礼·天官》
凌人春始治鉴”,注云:“如甄大口,以盛冰,置食物于中,以御温气”。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

1961年底,西安西郊阿房宫遗址附近的高窑村农民在取土时,发现了一批西汉时的铜器,计有鉴10件,鼎五件(有盖的三件), 钟五件, 钫和��各一件,共22件,除一件外,其它都带有铭文,这是西汉铜器的一次重大发现。一至八号鉴,直口、双耳、圈底,腹部有突横一周,断面半圆形,双耳直立微外偏,上有孔,器形大小略不同。铭文都刻在双耳中间迎口沿处的外壁上。行文程式相同,但内容略异。二号鉴高45厘米,口径63厘米,腹深37.7厘米,底径34厘米。铭文四行29字曰: “上林铜鉴容五石重百��四斤阳朔四年五月工李骏造二百册枚第廿四。”铭文记器名、容量、重量、制造年月、工师名等。成帝阳朔四年是公元前21年,当为铸鉴年代。李骏当为上林苑中铸造铜器的名工。铜鉴为西汉宫廷夏季冷藏食物之用。从铭文字体的外貌和笔调来看,书体基本上是方整的小篆。用笔方折,将秦篆的圆角处改成方角,形成了汉代篆书笔画平直劲挺、体方结密的特点,尤其是笔画平直方折乃是秦篆过渡到汉篆以至汉隶的重大发展。铭文瘦硬匀称,字形宽窄相近,但因字画的繁简而伸缩其长短,因而字形长短不一,排列错落有致。从整体布白来看,直行排列整齐挺直,这种布局,形成了西汉篆隶相间的特有体裁(“五”、“百”、“四”、“月”“李”等字都是隶书形体)。上林铜鉴、铜鼎、铜钟铭文与稍晚的成帝元延二年(前11年)寿成室铜鼎铭文体势相同,惟后者布白行间稍疏。上林铜铭前承秦权诏版的遗风,下启东汉《乘舆御水铜钟》、《祀三公山碑》的风范,与汉印文字体势亦相一致,是当时通行的官方文书字体,一般在庄重的场合和铜器上使用。铜器上铸铭的汉篆与用于摹刻、印章的缪(音谋)篆体势相同,如此铭的“上”、“林”、“阳”、“朔”、“骏”、“造”、“年”、“斤”等字,在汉印中都可以找到它们的身影。《汉书》卷三十《艺文志》颜师古注: “缪篆,谓其文屈曲缠绕,所以摹印章也。”汉印印文线条平直,形体方正,字画屈曲,填满印面。不过,有些印文比铜铭文字更加屈曲缠绕而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书法史》:西汉的铜器铭刻书法
养眼铜器藏品(二)
汉代初期的篆书
古今铜器精品欣赏
汉钟鼎和铜镜铭文欣赏!感谢转发
古铜器收藏一百问(1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