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考二轮复习跟踪测试(地理):人口与环境

 高考二轮复习跟踪测试(地理):人口与环境

试题简介:

1. 试卷范围(人口与环境)

2. 试卷题型(选择题  综合题)

3. 试卷难度(适中)

4. 适用范围(二轮复习专用)

注意事项:1.本卷共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一、单选题(18小题,每小题  分)

1.中国和印度是两个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美国和日本是两人人口最多的发达国家。中、印、美、日四国人口现状相比较

A、中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B、美国的人口密度最低

C、日本的城市人口比重最低             D、印度老年人口比重最高

2.读芬兰地区a、b、c、d4个时间段人口自然增长转变图,回答

20世纪70年代后,芬兰人口增长模式开始进入现代型,其主要原因是:

①伴随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发展,芬兰传统的生育观念得到改变

②实行土地私有制,使农业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③社会福利提高,避孕节育措施的普及

④二战后经济得到发展,死亡率有了明显下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根据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课题小组的研究报告,剩余劳动力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社会劳动者增长率,读图完成

下列年份中,我国社会剩余劳动力增长率最大的是

A.1963年               B.1970年           C.1975年           D.1985年

4.我国人口变化的趋势是、

①“十五”期间,我国人口增长率下降,人口总数下降   ②若干年后,我国人口增长速度下降,人口压力减轻   ③老龄人口比重继续增大,社会步入老龄化,劳动力不足   ④青壮年承担的负担加重,社会福利增大,经济增长趋缓

A、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人口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研究人口年龄结构的特点,可以预测未来的人口问题。读下面“我国某省2003年与2030年(预测)人口年龄结构比较图”,回答

2003年,该省26岁左右的年轻人数量变化明显,其原因是

A.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B.外出务工人员增加

C.外来人口减少                    D.死亡率上升

6.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08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2802万人,比2007年末增加673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608万人,出生率为12.14‰;死亡人口935万人,死亡率为7.06‰,自然增长率为5.08‰。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0.56。结合2008年末全国人口数及其构成(下图),回答

下列关于我国人口问题的对策,可行的是

①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可停止计划生育政策  

②建立和健全城镇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③严格禁止通过各种手段选择性别生育  

④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⑤我国劳动力人口数量大,还需大力发展就业人数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⑤

7.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人口发展的特点,从根本上说主要取决于

A.各国控制人口的政策               B.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C.人口死亡率的高低                 D.自然灾害和战争

8.关于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现代型”;②我国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增长模式基本实现“传统型向 “现代型”的转变;③非洲国家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原始型的典型代表; ④大洋洲的人口增长模式是原始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下图为人口再生产模式简略示意图,回答

影响④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有

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②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④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读某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完成

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间为

A. ①          B.②            C.③            D.④

11.读下图①—④四城市某年人口资料图,判断

若四城市人口规模相当,则自然增长率按递减排序为

A.②④①③       B.②①④③        C.①③②④      D.③①④②

12.制约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                                   

A.资源状况          B.生活消费水平

C.科技发展水平      D.文化水平

13.1991年,中国科学院发表了《中国土地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报告。该报告认为,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7亿左右,最多人口数量应控制在16亿左右。据此完成我国最适宜人口数量为7亿左右,最多人口数量为16亿人,则16亿人口的含义是

A.人口合理容量                     B.环境人口容量

C.最适宜人口数量                   D.维持最高生活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

14.读世界合理人口容量测算表,完成

气候区

合理容量

(亿)

合理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热带雨林气候

28.00

200

热带草原气候

14.13

90

温带草原气候

1.06

5

热带沙漠气候

0.18

1

热带季风气候

12.43

110

地中海气候

2.25

90

亚热带季风气候

9.30

100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7.35

 

30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2.19

30

苔原气候

冰原气候

0

0

0.01

0

结合所学世界人口分布知识,按表格推断下列气候类型所在地区远没有达到合理人口容量和人口密度的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热带海洋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15.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我国必须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其主要意义在于        

A.限制高消费现象的产生                 B.规划农业生产的发展规模

C.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               D.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16.“丁克”(DINKY),也称为自愿不生育家庭,是“Double Income, No Kids Yet缩写的音译,其含义为“双份收入,不要孩子”。结合材料完成丁克家庭反应的地域文化是

A.传统农业文化                B.现代工业文化

C.现代大城市文化              D.欧美文化

17.下列①②③④示意图反映了一些国家近年来的人口迁移状况,这些国家是

A.①德国②俄罗斯③日本④美国        B.①俄罗斯②德国③美国④日本

C.①美国②日本③俄罗斯④德国        D.①日本②美国③德国④俄罗斯

18.下图示意我国20世纪50~70年代的人口迁移,当时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和年龄构成是

①城市迁往农村

②农村迁往城市

③人口稠密地区迁往人口稀疏地区

④人口稀疏地区迁往人口稠密地区

⑤主要迁出人口是中青年

⑥主要迁出人口是老年人

A.②③⑥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⑥

二、综合题(4小题)

19.根据表一数据和我国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1)北京市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_______ ,最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河南省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________,其人口数量的变化最可能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北京市人口增长模式为_____________,河南省人口增长模式为________________。

(4)北京市的人口总量变化趋势为_____________,影响人口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2统计图表明,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读“人口迁移的吸引力和排斥力图”,回答问题

(1)图中“+”表示_____ (拉力、推力、无关)因素,“—”表示_____ (拉力、推力  无关)因素,“0”表示_____ (拉力、推力、无关)因素。

(2)目前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为__________。

21.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人口增长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处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是(         )

A.农业革命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食物,同时从事农业生产也需要更多的劳动力

B.医疗技术水平提高

C.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各国政治独立,民族经济迅速发展

D.全球气候变暖,更适合人类的生存

(2)在原始文明时代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                                    ;在人类发展的四个阶段中,地球上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时代是             

(3)在图中B位置,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原因是        促进了城市化,在城市化的加速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4)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阶段是_________时代。

(5)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请列举两例日常生活中符合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要求的行为。例一:                        ;例二:                          

  

22.读下图A、B两国的人口金字塔图,回答: 

(1)儿童占有较高的人口百分比的是____ ____国;如该国人口继续保持这样的增长速度,20年后,该国面临的困难问题主要有__             ______,____         ____等,该国采取的人口措施应该有                    等。

(2)B国人口增长类型属于____     ___型,若干年后该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__    ____,____          _等。该国可以采取                                 等人口措施。

(3)人口增长类型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

(4)下列四国中,与B国人口问题一样突出的是:(       )

A.印度       B.尼日利亚        C.法国         D.孟加拉国

答案

一、单选题

1.B       2.B       3.C       4.C       5.A       6.D       7.B       8.A       9.B       10.D       11.D       12.A       13.B       14.D       15.C       16.C

17.B       18.B

二、综合题

19.(1) 高   外来人口增加  

(2)  低    人口迁出     

(3)“三低”  “三低” 

(4) 增长  经济因素(或具体表达为北京作为首都有哪些拉力因素) 

(5)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和集中(不能表达为西部落后地区向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等不符合图形表达的阐述)

  

20.(1)拉力      推力       无关 

(2) 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

21.(1)A

(2)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环境文明时代

(3)工业化   交通拥挤、住房紧缺、失业率上升、环境恶化等

(4)工业文明

(5)人地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不使用一次性用品、节约水电资源、尽量乘坐公共交通、不食用野生动物制品等

22.(1)A国,就业困难 人均资源减少 影响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安定等。计划生育。

(2)现代   人口老龄化 劳动力或兵源不足(社会负担加重等)。鼓励生育,接纳移民。

(3)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4)C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第1章人口与环境单元过关检测(二)
高一地理试题——人口单元测试
高一地理必修二:人口的变化
地理技巧|2020高考必考的人口和城市知识点汇总
【学考专题】学考条目识记之五:人口与环境
小题狂做大题冲关--8.人口数量与人口迁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