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代】郑燮(1693-1765)
郑燮(xiè 音:“谢”),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字克柔,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

  据李玉棻《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中的“八怪”为罗聘、李方膺、李鱓、金农、黄慎、郑燮、高翔和汪士慎。此外,各书列名“八怪”的,尚有高凤翰、边寿民、闵贞等,说法很不统一,今人取“八”之数,多从李玉棻说。

  板桥先世,三代都是读书人,曾祖新万,庠(xiang)生;祖父清之,儒官,父立本,字立庵,廪(lin)生。郑板桥出身贫寒知识分子家庭,幼年丧母,赖后母抚养。少年时从学于乡先辈陆震,20余岁中秀才,雍正十年(1732)乡试中举,乾隆元年(1736)中进士。七年出任山东范县知县。一年后调任潍县。十三年,乾隆皇帝弘历东巡至泰山,他为书画史。十八年因请赈得罪大吏而罢官。他书画上常用的印章印文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乾隆东封书画史”,“七品官耳”等,可说是其生平的纪实。

  郑燮为政有干才,痛恨官场腐败作风,同情底层群众。在潍县任上的头两年,适逢山东大灾荒,出现了“人相食”的惨痛景象,郑燮采取应急措施,不及申报上司批准,动用官仓粮食借贷给饥民,秋后灾情仍重,他又焚烧了所有贷券,采取以工代赈办法,修城凿池,招徕远近灾民赴工就食;责令邑中大户开厂煮粥和积粟之家平粜囤粮,使饥民得以度过灾荒。但这些措施,却触犯了豪绅富户和腐朽官吏的利益,被诬罢职。他离潍县时,囊橐萧然,仅有图书数卷,百姓痛惜挽留,甚至为其立生祠。郑燮性格旷达,不拘小节,喜高谈阔论,臧否人物。当时即被人称为“狂”和“怪”。罢官后居扬州,以卖画为生。

行书五绝扇面 15.6cmX51.8cm

郑燮《楷书立轴》 79X48cm 1722年 广州美术馆藏

行书四言联 66.7X16cmX2 扬州博物馆藏

郑燮《行书五言联》 93X20X2cm 纸本 广州美术馆藏

郑燮《行书七言联》 1763年 115X28.5cmX2 纸本 重庆博物馆藏

郑燮《行书页》 1738年 纸本 纵24.2厘米,横28.3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郑燮《行书扬州杂记卷》 1747年 纸本 纵18.1厘米,横158.3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郑燮《行书扬州杂记卷》 (局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狂怪书生 | 郑板桥书法作品欣赏
经历三朝郑燮为官清正,写绝六分半书,自创“板桥体”
郑板桥的坎坷一生!
清 郑燮:书法作品欣赏 02
扬州八怪之郑燮书法
清代郑板桥书法大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