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笔法探究——当代书法到底怎么了?

作者:卢林(网名:@遗世忘情,特约撰稿人)

以前凡是对书法有点认知的大众都懂得批评民间的江湖书风,可现在随着“射书”、“吼书”的出现不止吃瓜群众惊呆了,连圈子内的人也懵了。高级学府的教授也玩起了这个真让人看不明白,那些江湖上的人玩玩也就算了,您又是什么情况啊?

看到这些现象让人不禁在想:中国书法怎么了?

当下无论是艺术创作又或市场买卖,无论多么内行的专家学者多有看走眼摸不清头脑的状况。一直以来学者们都在研究些什么,近百年的研究不但没有使传统书画的生态和谐,反而是愈演愈烈的病态。当下的路应该怎么走?书法未来的方向又在哪里?这些问题是我们今天的人所必须回答的。

说到这些问题,我们就得回顾近代以来讨论书法的期刊论文,看看这个时期的学者究竟在探寻什么,对主流有个方向性的认知了解。

众所周知研究中国书画必然要从传统深入,只有把握传统书画的脉络了解其内涵的深刻意义,才能对书画这门学问有完整的认知以发扬。尽管一直以来不乏滥竽充数混淆视听的行径,但大多数志于书道的学者还是皈依传统的。以有代表性且广为熟知的林散之、郭沫若、沙孟海、启功等老一辈书家,到现在年轻一些的学者如孙晓云为例。我们看他们的作品著作和研究方向都不曾离开传统的范筹,而他们的分歧也仅对传统中部分内容的具体解读和取舍上的认知思路不同,可见主流的书法导向还是以传统为主的

而在主流的传统范围影响下,当代书法的创变理路又大致分为三类:

01新古典:以传统书体(篆隶草真行)为主体,相互糅合渐变形成风格。

02学院派:美术观的介入,注重书法的艺术性发挥。

03现代派:以汉字为媒介取舍传统元素,试图接轨国际艺术潮流。

04复古派:痴迷于古典美学形式的存在,重在继承和发掘其深度。

沈尹默书法作品

在研究文献的梳理中,人们对构成书法风格本身的讨论基于两点,一是技法层面,二是时代背景和其精神层面。

由于人物作品背景因素的不同,只有技法是共性的话题,所以笔法是探究书法传统时的主要分歧所在。而关于笔法这个话题自古以来讨论就没断过,这点看过书论的都知道。在近代尤以沈尹默的“提按”法影响最深远(我们近代出版书法技法的书都以提按为指导),后来一部《书法有法》让大众认识了孙晓云和“捻管”法,而近年“百家讲坛”的于钟华教授对“晋唐笔法”的研究又带动了书界的笔法热,先后又有多名学者出版相关笔法的研究论著。

孙晓云书法作品

人们为什么热衷讨论笔法,笔法对书法这一传统艺术有着怎样的意义?古人为什么不厌其烦的强调笔法?赵孟頫说过“结字因时而传,用笔千古不易”。那笔法是否可以作为评价书画艺术的尺度来改善当下的生态环境呢?在对古人笔法模糊不清的今天,我们对失去了实用价值的书画艺术热情却不曾减少,这是否证明了笔法是可有可无的?面对如今的混乱局面,是否应对近百年的研究予反思?又该给怎样的评价呢?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贯穿整个书法史唯一不变的话题只有笔法,尤其在宋代之前的盛唐对笔法的讨论更加热衷和详细。可见在整个书法史的传统谱系中,笔法似有着很高的地位。可惜历史留下的只言片语,还不足以让我们肯定的认知笔法及其对书画的作用价值。

于钟华书法作品

褚遂良说过一句话:“良师不遇,岁月徒枉。今之能者,时见一般。忽不悟者,终身瞑目。盖书非口传手授而能知者,未之见也。”看来古人所言也绝非虚语,试看我们如今对笔法这一传统概念的认知研究,不正如同盲人摸象般的各执一词。而凸显出的问题是无论提按、捻管、又或是晋唐笔法,用这些方法指导出的作品相比较,找不到质的区别,作品之间没有本质性差异。

|问题讨论|

01如果笔法真具有古人所言的殊妙性,那当代的理论研究体系究竟问题出在哪里?

02在主流的传统背景下所衍生的流派如此之多,那相较于魏晋时代的书法造诣,究竟孰优孰劣?

03这些显而易见的问题,却成为自觉性的公共回避话题,不知道中国书法还有未来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窥视书法之章法奥秘
书法-苏军-----林再成
书法到底是什么,你能说明白吗?
书法的灵魂——三:传统性
施云翔:山水画集
董其昌书法美学思想的主要体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