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中的误区

任务驱动型的新材料作文提供的材料虽然各种各样,材料可以是一则或者多则,但概括来看,一般分为四种:一则(多则)消息(新闻)、一(多)句古诗(名言)、一种(多则)社会现象、某人的一段经历、一幅或几幅图片(漫画、示意图)。比如2018年高考全国卷I和全国卷Ⅲ都是多则消息(非连续性文本);2017年高考全国卷I是一则消息;全国卷Ⅱ属于多则名言;全国卷Ⅲ也属于一则新闻。

  这样的材料往往会有隐性倾向性地叙述或者介绍一件事、一个人、一种现象、一个道理,要求考生就此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感想、思考或者认识等)。而话题作文一般只是提供一个话题,在这个话题的范围内有很多个点很多个方面可以谈。通俗地说,现在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需要考生成为一个对提供的材料并紧紧围绕该则材料的理解者、阐述者,而不是从所给材料出发,做一个漫无边际的发挥者。

比如2018年考试说明中的示例一:

 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最近公布了21世纪全球十大新闻,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的崛起排在第一位,是新世纪的最大新闻。该所跟踪调查了全球75万家主要纸媒体、电子媒体和互联网公司,结果显示,有关中国崛起的新闻已经播发了3亿次。

  对于中国的巨大变化,其中最值得展示的突出变化又是什么呢?据《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对中国公众的调查,得票率依次是“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化进程”“开放程度”。

  对于中国的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8高考考试说明

如果以“中国崛起”“中国巨变”“21世纪全球最大新闻”这些话题来立意就错了。这道作文题有三个自然段:第一段介绍一则消息,有关中国崛起的新闻引起了全球的关注;第二段则进一步指出中国最值得向世人展示的6个方面变化;第三段则是作文题的任务及常规要求:“对于中国的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也就是说这个作文题要求考生从“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化进程”“开放程度”6个方面来谈中国的变化。如果没有抓住这个任务来写,得分肯定不高。

忽略限制条件

任务驱动型作文之所以被命题者青睐,一个很大的原因是防猜题防套写功能强大。命题者提供的材料,考生或许平时见过、经历过、思考过,这就确保每一位考生都有话可说,有观点可以论证,比如2015年高考全国课标卷的女儿向交警部门投诉父亲、2016年的如何正确看待学生的进步和退步,2017年的从12个关键词中挑选两三个向外国朋友介绍中国,2018年的写给2035年18岁的年轻人。但既然是考场作文,就有评分标准,如果每个考生都可以毫不费力地写对写好高考作文题,这恰恰证明这道高考作文题不适合用于挑选考生。要知道,命题人的一大任务就是在不知不觉中挖出陷阱,让粗心的能力弱的考生上当丢分!

因为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必须就事论事、就事论理,也就是要求写作者务必要紧紧围绕命题者提供的材料来阐述事实、论证道理,而不能偏离原材料,所以要写对这样的作文题,分析所给材料的特点非常重要,这些特点就是命题人设定的限制条件,考生在读完材料后要准确判定:这则材料讲的是“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样的地点、什么样的时间用怎样的方式做的什么样的事情”,而不能笼统地了解“谁做了什么”。

比如有则作文材料要求写“校园可不可以带手机”,很多同学只写“手机对学习的利弊”,忽视了“校园”这个特殊的地点;还有则作文材料要求考生对某校在高考前的校园里大肆张贴一些励志的标语发表看法,有些考生忽略特定的情境:时间——高考前夕,当事人——某校,目的——励志,而大谈特谈标语。

丢开材料“闹革命”

任务驱动型作文中的材料是立意的来源,是文章的写作对象,是要分析的主体,是主要的论据,全文都得紧紧扣住材料展开,由于有些材料的特定领域,有些同学对材料的内容了解甚少,不知道从哪里分析展开,于是丢开原材料,顾左右而言他,这样写是不符合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法的。比如: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今年已经58岁的闫师傅有两项“绝活”:出神入化的电焊技艺和精湛绝妙的烹饪手艺。他自创的“闫氏电焊法”,可以运用手腕控制焊条摆动来保证焊接的质量和美观、平滑。为了把手艺传给年轻人,闫师傅当起了教练。每次焊接,稍微出现一点瑕疵,他马上让人家重新焊接。有人说他吹毛求疵,可闫师傅总是说:“差一点点我心里都不舒服。”每年春检期间,闫师傅还主动承担起为车间春检的20多人做饭的差事,并乐在其中。被工友们称赞的“闫氏招牌菜”,每样都色香味俱佳,成了年轻人酷爱的美味。

你觉得闫师傅的电焊技艺和烹饪手艺有关联吗?写一篇文章说说自己的感受或相关经历。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这则材料的任务是:“你觉得闫师傅的电焊技艺和烹饪手艺有关联吗?写一篇文章说说自己的感受或相关经历。”很多同学对这句话不甚理解,不知道什么是“关联”。有的将其理解成“相同点”,于是得出了两者的关联在于闫师傅的手力气很大,因为电焊和烹饪都需要大力气;还有的同学认为是因为闫师傅追求多才多艺,所以什么都会。其实“关联”说的是闫师傅为什么会有两项“绝活”:出神入化的电焊技艺和精湛绝妙的烹饪手艺,材料中通过闫师傅如何授徒的言行表述出来了:精益求精、严格要求、绝不马虎、追求完美、用心干事。

任务驱动型的新材料作文不但要求全文的中心观点、分论点来自于原材料,文中所举的事例与原材料在性质上也应该相似。之前的那种认为原材料仅仅是个引子,除了文中的中心观点与原材料有关外,其余部分可以抛开原材料的写法是不符合要求的。

对题目中提出的任务落实不到位

任务驱动型作文中的“任务”是命题人为了防止猜题押题套写而增加的限制性,它避免了新材料作文可写的角度宽泛,从而不利于高考阅卷和选拔的弊端。一篇文章任务落实得怎样成了评分的重要标准。题目中的任务到底有几个,任务之间是什么关系,如何既全面又有重点地把任务在文中体现出来,这些必须明确。由于有的任务还是隐性的,需要考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找到。比如2018年全国课标卷Ⅰ作文命题,写作“任务”明确,必须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结合在一起写作,单独谈其中一个方面,未能写出“个体与国家、时代”之间的关系,则属于任务落实不到位。又如: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甲乙丙三人马上要大学毕业了,他们在一起讨论毕业后的选择。

甲:我要去北上广。这些一线城市会给我提供更多的机会,虽说竞争激烈,但是那里的竞争更讲规则,相对来说更加公平,为了梦想,我要去拼一拼!

乙:我还是回自己的家乡!在那片自己熟悉的土地上,无处不在的乡音、乡味、乡情让我陶醉;陪伴在父母的身边,浓浓的亲情时时刻刻温暖着我;也许我的家乡不能给我很多的机会和足够的空间,但是那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希望能够尽我所能为家乡的发展出一份力!

丙:我想去一个宁静的小镇或乡村,我喜欢过一种简单而宁静的生活。我要用相机记录那里的山山水水,我要用画笔描绘那里的风土人情,即便是生活清贫,我也要用心去体验生命的真谛!

甲乙丙的选择,各有各的理由,你赞同谁的观点?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这道作文题有两个任务:①甲乙丙的选择,各有各的理由,你赞同谁的观点?②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第一个任务明确要求从甲乙丙三者中选一个人,要写出赞同的理由(甲乙丙都详尽地列举了自己的理由)而不是反对的原因;第二个任务往往被忽视,它规定了文章中必须要有的内容(角度),“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思考”就是你对三者毕业后的选择的说法的看法、认识;“权衡”就是要将三者进行比较,不能只写某人怎样,还应写到其他两人为何不当;“选择”就是首先要表明态度,不能认为三者都好或三者都不好。

此外,由于前两年风行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往往采用“叙述某事+有人认为+有人认为+有人认为”的命题模式,有些同学或者机械地选用评说中的一种看法,或者将所有的评说按照先后顺序在文中一一解说,这两种写法的得分都不会高,因为全文看不到写作者自己的“思考”“判断”和“分析”,全是命题人的观点,势必造成所有考生的文章大同小异,这也是违背高考命题原则的。

最后还要处理好立足原材料、深入挖掘原材料与拓展延伸的比例关系。立足原材料并不是一文只能写原材料提供的内容,世事本来就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依存,没有孤立存在静止不动的事物,加上写作过程中会“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人的思维处于极为活跃的状态,所以不但允许而且完全允许考生在分析过程提及而不是详细叙述与原材料类似或者有关的其他事例,这样信手拈来左右逢源的能力反而能使文章旁征博引,更有论证的气势和力度。

来源:网络。本文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若侵联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材料作文连出5年 怎样写才能拿高分
高考作文后期备考,坚持这样做一定见奇效!
一类文提分指点|鲁老师教作文——2016年深圳二模18篇高分作文读后
2017高考浙江卷作文题目解析(闫会才)
高考作文题里的70年
2017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围绕“语文核心素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