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地理高频考点0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基础巩固】

1.下图中虚线或字母表示地形部位。下列选项中,地形部位名称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

A.①山谷②山谷③山顶④鞍部B.①山谷②山脊③鞍部④山顶

C.①山谷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D.①山脊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答案】A

【解析】结合图示可知,①②两地等高线凸向海拔较高处,为山谷;据示坡线判断,③地中部高,四周低,应该为山顶;④位于两山脊之间、两山谷之间,为鞍部。对应正确的是A选项。故选A。

2.读某区域地壳厚度等值线(单位:千米)图,图示区域地壳的厚度分布特点是(   )

A.北部低,南部高B.中间高,四周低

C.中部地区变化大D.东部地区最薄

【答案】C

【解析】读图,根据图中等值线数值,可以看出,地壳厚度北部高,南部低,A、B错。中部地区等值线最密集,说明厚度变化最大,C对。根据图中数值,可以看到,南部的地壳厚度最薄,D错。故选C。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距为50米,完成下列各题。

3.图示区域最大高差为

A.199mB.249m

C.299mD.349m

4.图中河流流向大致是

A.东北流向西南B.西北流向东南

C.西南流向东北D.东南流向西北

【答案】3.C   4.B

【解析】本题既考查了学生的读图、析图和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又考查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综合性强,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

3.根据等高距50米判断,图中河流下游最低处海拔在200米到250米之间,最高处在图中左上角区域,海拔在450米到500米之间,所以两地高差在200米到300米之间,AD项排除,因最大高差接近300米,故C项正确。

4.本题需明确水往低处流,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故图中河流流向由西北流向东南,答案选B。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5.图中E处的名称为(   )

A.陡崖B.鞍部C.山脊D.山谷

6.河流一般形成在图中的(   )

A.B处B.C处C.D处D.E处

7.等高线地形图上,陡坡的地方(   )

A.等高线重叠B.等高线稀疏

C.等高线密集D.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答案】5.B   6.B   7.C

【解析】5.从图上可看出,E处是位于两个山峰之间,地形部位的名称是鞍部,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河流一般在山谷的位置,从图中等高线的分布可以看出,C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故选B。

7.在等高线地形图上,陡坡的等高线比较密,坡度比较陡,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要在下图中甲、乙两县城之间修一条公路,从经济、社会效益综合考虑,四个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C

【解析】图中③线不穿越等高线,地形平坦,路线较①④短,投资成本较低,而且联系了众多居民点,方便了各居民点的交通,社会效益也较好,C正确。②线虽然路线短,但经过多条等高线,线路较陡,B错误。①④路线较长,且①沿线经过的居民点少,④线路两次跨越河流,投资成本高,AD错误。故选C。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甲乙河段的流向是

A.从西向东流B.从东向西流

C.从西南向东北流D.从东南向西北流

10.下面四幅地形剖面图中,能正确表示PQ间地势起伏的是

A.

B.

C.

D.

【答案】9.D   10.A

【解析】9.该题考查等高线的判读。据材料可知,该段河流的东南方向等高线数值变大,地势较高,因此河流流向应为自东南流向西北,正确答案为D。

10.该题考查地形剖面图,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可看出,该区P到Q先经过河谷,后经过山脊,因此剖面图应当先低后高,P、Q处于同一条等高线,数值为500,B、D错误;

根据比例尺计算可知,P至Q的直线距离约为4千米,C错,A对。

因此正确答案为A。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部分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等高线分布示意图,图中甲镇规模最大。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村镇大多分布在(   )

A.较平坦的地形区B.矿产储藏地

C.海拔在500m以上地区D.丘陵地区

2.图中公路线布局的原则是(   )

①主要沿地势和缓的河谷地带分布 ②不穿过河流,与河流平行延伸 

③尽量连接较多的村镇 ④海拔在200m以上的区域一般不修路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答案】1.A   2.B

【解析】1.读图可知,图中村镇大多分布在海拔小于100m的地区,这些地区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利于村镇的形成和分布,故A正确,B、C、D错误。

2.读图可知,图中公路主要沿地势和缓的河谷地带分布,连接了较多的村镇,①③正确;部分路段公路穿过了河流,海拔超过了200m,②④错误。故选B。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河流的流向为 (   )

A.先向北,再向东北B.先向东南,再向西南

C.先向南,再向西南D.先向西北,再向东北

4.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280米B.190米C.160米D.400米

【答案】3.B   4.A

【解析】3.据图中指向标可以判断,图中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且河流自高处向低处流,所以图中河流的流向为先向东南再向西南。故选B。

4.据图可知,该图等高距为100m,可判定经过图中陡崖的等高线有3条,根据陡崖的相对高度计算公式可算出相对高度范围在200米与400米之间。故选A。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完成下列小题。

5.图中断崖 P的相对高度最可能为(   )

A.160mB.260mC.420mD.500m

6.从 N 观景台到 M观景台的山路(   )

①有些路段沿等高线修建②沿河谷迂回前进

③地形起伏较小④呈“之”字形迂回前进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答案】5.C   6.A

【解析】5.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n-1)d≤△H<(n+1)d。(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断崖 P处重叠的等高线为4条,等高距为100,因此断崖 P的相对高度 300≤△H<500。故选C。

6.据图中山路走向看,有些路段与等高线平行,是沿等高线修建的,①正确;山路走向是和河谷大致垂直的,②错误;山路沿线,从N(200-300米之间)向下穿越山谷,再向上爬升到山顶M处(900-1000米),地形起伏较大,③错误;山路呈“之”字形迂回前进,选择在起伏和缓的地形,尽量顺等高线修建,路线平坦,易于施工且安全,④正确。故选A。

下图是某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图中虚线是一条地理野外考察线路。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7.该考察线路的高差可能是(   )

A.450米B.500米C.550米D.600米

8.下列描述与实地情况最为相符的是(   )

A.①地附近的河流流速较③地附近快B.②地附近流水沉积物颗粒较③地附近大

C.③地与①地之间通视良好D.④地是观赏图中瀑布的最佳位置

【答案】7.A   8.C

【解析】7.读图分析可知,该考察线路共穿越了4条高度不同的等高线,相邻等高线之间的等高距为100米,线路最高点在500~600米之间,最低点在100~200米之间。所以考察线路的高差介于300米到500米之间。故A正确。

8.①地等高线较③地稀疏,坡度较缓,河流流速较慢,A错误;②地位于冲积扇的扇缘方向,③地位于扇顶方向,流水沉积物颗粒从扇顶向扇缘变小,所以②地流水沉积物颗粒较③地小(②地等高线较③地稀疏,坡度较缓,流水沉积物颗粒较③处小),B错误;图示③地与①地之间为凹坡通视良好,C正确;④地位于瀑布上方,观赏瀑布应该在瀑布下方仰视为最佳,D错误。故C正确。

潜水是埋藏在地表以下,与大气圈相通,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下图是我国某河段流域内潜水等水位线(单位:m)分布图,甲地地下水埋深1.5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甲地海拔高度最低可能是(   )

A.5B.6C.7D.8

10.甲地地下水的大致流向是(   )

A.东流向西B.西北流向东南C.东北流向西南D.西流向东

【答案】9.B   

10.B

【解析】9.甲地潜水水位介于3.8-5.2米之间,潜水埋深1.5米,所以甲地海拔介于5.3-6.7米之间。故选B。

10.甲地的地下水流向应与该地地下等潜水位线垂直且由潜水位较高处流向潜水位较低处,再结合图中的方向指示标信息可知,该地地下水的大致流向是自西北流向东南,故选B。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旅游山区等高线示意图,当地旅游局正着手开发新的旅游项目。读图回答下列两题。

11.漂流能让旅游者体会冲荡激流的运动乐趣,图中最适宜开发该项目的河段是(   )

A.①B.②C.③D.④

12.玻璃栈道能让旅游者体验悬空的惊险、刺激感,图中最合理的玻璃栈道规划线路是(   )

A.RB.TC.LD.K

【答案】11.B   12.C

【解析】11.为使游客在漂流中体验冲荡激流的运动乐趣,开发该项目的河段应有落差相对较大、河流流速快的区域,①、②、③、④中,②处等高线密集,落差大,符合要求,B对。图中①④不位于河流上,不能开展漂流,AD错。③河段等高线稀疏,落差小,水流缓,C错。故选B。

12.玻璃栈道能让游客体验悬空、惊险、刺激,应选择在陡崖处。图中L处等高线密集,坡度陡,最适宜开发玻璃栈道,C对。R处是鞍部,坡度小,不适宜修建,A错。T、K处海拔低,不易体验悬空的惊险,B、D错。故选C。

小明在暑假时去宽甸旅游,在山路弯道处的凸面镜里,看到左图画面。右图为该地局部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为200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小明看到镜子里的画面时最可能位于(   )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

14.下列关于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山峰上看不到①地车辆B.乙山峰与②地的相对高度为600米

C.公路坡度大,桥梁隧道多D.水库大坝两侧易发生滑坡、泥石流

【答案】13.C   14.A

【解析】13.凸面镜的目的在于提前了解道路两侧的车辆来往情况,在图中应设置在山脊处的道路外侧,以便司机及时了解道路对向车辆信息。①地道路平直,视野开阔,②地和④地位于山谷附近,道路对向视野信息较好,均无安装凸面镜的必要;③地位于山脊附近,应设置凸面镜,故选C。

14.自甲到①地,等高线先稀疏后密集,坡度先平缓,后陡峭,属于凸坡,无法通视,A正确;图中等高距为200米,乙山峰与②地之间存在4条等高线,相对高度大于600米,B错;公路基本沿等高线修建,坡度平缓,C错;水库大坝东北侧(注意图中方向)等高线较稀疏,地势平坦,不易发生滑坡,且大坝两侧属山脊,泥石流多发生山谷中,D错。故选A。

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题。

15.该地区计划在图中a、b、c、d建设一个野外宿营地和森林火情瞭望塔。从自然条件看,合理的位置分别是(   )

A.a、cB.d、cC.b、cD.a、d

16.某自行车选手沿图中公路(虚线)骑行,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其车速变化曲线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15.A   16.D

【解析】15.位根据图示可知,a位于山的南坡,北方偏北风往往带来冷空气,山区气温较低,露营地建在南坡较为温暖,a坡度较为平缓,离河流有一定距离,取水方便,又不会被河流淹没,最适宜建设野外露营地,A适宜建露营地。b处于陡崖下面,容易造成滑坡塌方,不安全,不适于露营,B错;c、d位于山顶,风力大,气温低,不适宜露营,CD错。森林火情 瞭望塔需要建在能够俯瞰整个林区的位置,必然建在高处,但d处向西南方向有障碍,c处可以俯瞰整个区域,因此c适合建火情瞭望塔。据此分析本题选A。

16.车速变化与所经区域的地势起伏有关系。由图可知,甲到1为上坡,速度变小,1-2为下坡速度增大,2-3开始上坡速度慢,后来坡度平缓速 度也比较均匀,3-乙下坡速度变快。据此分析本题选D。

17.读我国东南某地区的等高线(单位:m)图,下列关于图中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龙山位于虎山的西北方约3km处B.龙山比虎山高至少200m

C.甲、乙两村都位于山地的向阳坡D.桥梁所在地是图示区域内海拔最低的点

【答案】C

【解析】读图,根据指向标可知,龙山大约位于虎山的正北方(或东北方),A错误;根据等高线可知,龙山海拔介于900~1 000 m,虎山海拔也介于900~1 000 m,故两山的相对高度不会高于100 m,B错误;该地位于我国东南地区,甲、乙两村都位于山地的南坡,即向阳坡,C正确;图示区域的最低点位于桥梁所在地的白水河的下游,D错误。故选C。

读等高线图,已知a>b,完成下面小题。

18.有关M、N两处地形的正确叙述是(   )

①M为山坡上的洼地②N为山坡上的洼地

③M为山坡上的小丘④N为山坡上的小丘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19.若b海拔高度为200m,a海拔高度为300m,则M、N处的海拔高度为(   )

①200<M<300②300<M<400③100<N<200④200<N<300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若图中闭合等高线的高度同为a或同为b,则M、N处的地形可能(   )

①同为洼地②同为小丘

③同为缓坡④一处为小丘,一处为洼地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答案】18.C   19.C   20.A

【解析】18.已知a>b,M外侧等高线为a,则M地海拔大于a,M为山坡上的小丘,①错误,③正确。N外侧等高线为b,则N地海拔小于b,N为山坡上的洼地,②正确,④错误。 C②③正确,ABD错误。故选C。

19.若b海拔高度为200m,a海拔高度为300m,M外侧等高线为a,M地的海拔应大于a等高线(300米),则M地海拔高度为300<M<400,①错误,②正确。N外侧等高线为b,N地海拔应小于b等高线(200米),则N地海拔高度为100<N<200,③正确,④错误。 C②③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若图中闭合等高线的高度同为a或同为b,则M、N地形相同,同为洼地或同为小丘,①②正确,③④错误。A①②正确,BCD错误。故选A。

汤泉乡地处河北省遵化市西北部,地热资源丰富。下图为汤泉地热地质剖面图,片麻岩具有暗色与浅色矿物相间呈定向或条带状断续排列的片麻状构造特征,呈变晶结构。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21.温泉疗养院适合建在(   )

A.①点B.②点C.③点D.④点

22.P处岩石所属的类型、特点、岩石界面起伏波动较大的原因分别是(   )

A.变质岩 致密褶皱弯曲B.变质岩 多裂隙断裂错动

C.侵入岩 多气孔地下水溶蚀D.侵入岩 层理发育岩浆侵入

【答案】21.C   22.B

【解析】21.读图可知地下等温线向上突出位置地热富集,同样深处这里的地热更丰富。这里地热的导体主要是水,因该处多断层, 岩石破碎多裂隙,成为地下水良好的通道和储水岩层,地表水下渗形成地下径流,地下水收到围岩的加热,将热量向上传导,导致地下等温线发生弯曲。③点等温线向上弯曲,有温泉分布,C正确。故选C。

22.由图可知P处为片麻岩,是由岩浆岩或沉积岩经深变质作用而成的岩石,从地热富集可反推该处多断层岩石破碎多裂隙。A正确。故选A。

下图是某企业厂址与原料运费和产品运费的关系,等值线数值表示每万元产值的运输费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该企业可能是(   )

A.石油化工厂B.家具厂

C.水产品加工厂D.电子元件厂

24.从运输费用角度看,该企业最佳厂址应选在图中的(   )

A.甲B.乙C.丙D.丁

【答案】23.C   24.D

【解析】1.读图可知,图示区域整体上原料运费大于产品运费,且原料运费的地区差异更大,越靠近原料地,产品和原料运输成本最低(如丁地),由此判断,为了降低运输成本,一般厂址应布局在原料地,该企业为原料导向型工业。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石油化工厂、家具厂一般布局在消费市场,大多属市场导向型工业,不符合题意,排除A、B;电子元件厂大多为技术导向型工业,原料和产品运输成本较低,不符合题意,排除D;水产品加工厂的原料不便运输或运输成本高,属原料导向型工业,C符合题意。故选C。

2.根据题意,原料运费和产品运费之和最低处是最佳厂址。读图可知,甲地的产品运费为0~100元,原料运费为2000~2500元,综合运输费用为2000~2600元,同理计算可知,乙地、丙地和丁处的综合运输费用分别为2400~2500元、900~1400元、400~1000元,由此判断,四地中丁地运输费用最低,因此该企业最佳厂址应选在丁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二、非选择题部分

25.如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图中M、N两条河流哪一条更适合开展漂流活动并说明理由。

(2)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状况,描述该区域的地形地势特点。

(3)如果在沿海建港口,甲、乙两城镇更具优势的是________。简要分析其建港的有利自然条件。

【答案】(1)N河;等高线较密集,水速相对较快,更适合开展漂流活动。
(2)地形地势特点:西部以山地丘陵为主,东部多平原,地势西高东低;海岸线北段较曲折,南段较平直。
(3)甲城镇;甲地处海湾地区,风浪小;甲海湾附近等深线密集,水深更深,利于船只停泊。

【解析】(1)注意题干信息“漂流”,读图可知,N河等高线更为密集,地势起伏相对较大,水速相对较快,更适合开展漂流活动。

(2)地形地势特点需要描述地形的类型及其分布、地势的高低及其起伏,该区域地处沿海地区,还需要描述海岸线的特征。读图可知,该区域西部等高线密集,海拔相对较高,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东部地区等高线稀疏,地形以平原为主;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以及河流流向信息可知,地势西高东低;海岸线方面:该区域北段海岸线较为曲折,南段海岸线较为平直。

(3)注意题干信息“有利自然条件”。读图可知,甲、乙两城镇所在地区相比而言,甲地处海湾地区,风浪较小;其次,甲海湾附近等深线更为密集,水深更深,利于船只停泊。所以综合分析,甲城镇建设港口更具优势。

26.定向越野运动是指运动员利用地图和指北针到访地图上所指示的各个点标,以最短时间按顺序到达所有点标并到终点者为胜。北京某中学组织郊区定向越野活动,下图为比赛用地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中两座小桥间的河流流向,并估算该段河流的长度。

(2)说出图中点标2所处的地形部位;参赛选手发现从点标1到点标2赛段,比赛难度大、体力消耗会比较多、请简述原因。

(3)从点标h到点标7,有经验的选手往往会“舍近求远”,不沿箭头直行,而选择小路行进,试分析沿小路行进的优势。

(4)在某点标处服务的志愿者拍摄了一张村落局部照片,请推测拍摄者所在的点标,并说明判断理由。

【答案】(1)流向:先自西北向东南,再自东北向西南;约600米。

(2)点标2所处的地形部位为山脊。从点标1到点标2赛段距离较长;相对高差大;上坡。

(3)小路附近等高线稀疏(小路大体与等高线平行),相对平缓,利于快跑加速;沿原有小路行进,不易迷失方向(相对安全)。

(4)拍摄地点位于点标1。理由:根据太阳能热水器集热装置朝南的现象,拍摄点位于村落东北方向。

【解析】(1)图中300米等高线的凸出方向为高处,根据方向标可确定流向,先自西北向东南,再自东北向西南;该段河流约3厘米左右,根据比例尺可知约600米。

(2)点标2所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该处比周边海拔高,为山脊。从图中可以看出,从点标1到点标2赛段距离较长;跨越等高线条线较多,相对高差大;沿线等高线数值增大,上坡。

(3)从图中可以看出,小路附近等高线稀疏,穿越的等高线条数较少,小路大体与等高线平行,相对平缓,利于快跑加速;沿原有小路行进,不易迷失方向,相对安全。

(4)北京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均位于正南方向,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阳能热水器集热装置朝南,根据太阳能热水器集热装置朝南的现象,拍摄点位于村落东北方向,点标1位于村落的东北方向。

27.年日照时数是指太阳直接辐射地面时间的一年累计值,以小时为单位。下图是我国某区域年日照时数分布图。


(1)请描述图示区域年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

(2)说出图中甲、乙两区域年日照时数的范围。任选一地简要分析原因。

【答案】(1)大致由东南向西北递增。

(2)3600小时<甲<3800小时。甲位于我国柴达木盆地中,该处海拔较高,空气稀薄;深居内陆,周围为山地环绕,降水量较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2400小时<乙<2600小时。乙位于祁连山东南段,可受到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晴天偏少,日照时间较短。

【解析】(1)根据图中等值线数值分布规律可知,东南部等值线数值低,西北部等值线数值高,故年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是从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增。

(2)根据等值线数值的递变规律和两等值线间闭合曲线“高于高值,低于低值”的特征分析,可知甲、乙两区域年日照时数的范围。影响因素包括纬度因素、地势高低和天气状况等。甲处年日照时数范围大于3600小时、小于3800小时,乙地日照时数大于2400小时、小于2600小时;甲处年太阳辐射强,结合其地理位置判断甲处位于柴达木盆地,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且位于内陆,降水少,多晴天,故日照时数长。而乙位于祁连山区,由于地处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故降水多,多阴雨天气,因此光照时间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等高线图的基础知识与判读技巧
1994—2011年全国高考地理分类汇编专题01地球地图
2013届高三地理名校试题汇编(第1期)专题18 地理图形综合判读(教师版)
考点2(1):地图(1956-2017高考真题分类)
课时测试:地球与地图
【二轮专题】一 地球与地图(试题专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