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一、选择题

(2021·浙江柯桥高三模拟)青藏高原畜牧业多为游牧方式,转场基本沿公路进行。某研究人员利用GIS技术对该高原某区域草场的荒漠化趋势进行模拟分析(下图)。据此完成1~2题。

1.该草场荒漠化问题最突出的区域是(  )

A.H  B.L C.M D.N

2.若在该区域中通过种植牧草发展规模化养殖基地,最适宜的是(  )

A.H    B.L   C.M    D.N

(2021·南通高三模拟)我国干旱、半干旱区是全球主要的沙尘源区之一,沙尘排放存在较大时空差异。下图为1980-2015年沙源区年均沙尘排放量及其变化趋势分布图。据此完成3~4题。

3.沙源区沙尘排放量(  )

A.增大地区多是排放量较大的地区

B.增加的区域面积小于减少的区域

C.从东南地区向西北地区逐渐增加

D.增加明显的区域分布在中部、西部

4.遏制沙源区沙尘蔓延的合理对策有(  )

①营造林—灌—草相结合的植物群落

②完善农—牧—渔一体化的产业结构

③采用生物—技术—工程结合的措施

④实施移民—禁牧—扶贫的地方政策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021·合肥高三模拟)荒漠化已成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下图示意1992-2015年我国沙漠面积变化。据此完成5~7题。

5.监测我国沙漠面积变化的主要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 

B.GIS

C.GPS

D.数字地球

6.1992-2015年沙漠面积减少占本区比例最多的地区是(  )

A.西北干旱区   

B.青藏高寒区

C.东部季风区 

 D.全国

7.1992-2015年我国西北干旱区沙漠面积减少的自然原因是(  )

A.全球变暖 

B.降水增多

C.土壤湿度升高 

D.“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

(2021·德州高三模拟)近年来陕北黄土丘陵区积极实施封山退耕、植树种草战略开发决策,走出了一条在修复生态中发展经济,在发展经济中修复生态的良性循环之路。下图表示陕北黄土丘陵区某流域2000年和2017年农户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8~9题。

8.下列有关该地农户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坡度小的耕地面积增加

B.果园面积增加比例最多

C.林草地面积变化不大

D.坡度大的耕地面积增加

9.据图推测,该流域农户土地结构的变化直接反映了当地(  )

A.耕地质量有所好转 

B.粮食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C.农民经济收入提高 

 D.水土流失状况已被遏制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之一。黄河下游由于大量泥沙淤积,河道逐年抬升,河床高出地面,是世界上著名的“地上悬河”。下图是黄河下游1万年以来的泥沙年平均沉积速率统计示意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影响黄河下游泥沙年平均沉积速率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年降水量 

B.地形地势

C.年平均气温 

D.植被覆盖率

11.距今5 000年左右,黄河下游泥沙年平均沉积速率发生了突变,显示(  )

A.气候从暖湿向冷干转变

B.大规模农田的开垦

C.地壳上升河流侵蚀加强

D.草原南界向北移动

二、非选择题

12.(2021·青岛高三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呼伦湖位于内蒙古境内,呈东北—西南狭长分布,湖长93 km,平均宽度32 km,湖水面积2 339 km2。湖区盛行西北风,风力资源丰富;西岸地势高于东岸且坡度大,多陡崖;东岸多沙丘带分布。近几年沙丘带逐步扩大东移。下图示意呼伦湖位置及其周围水系。

(1)分析呼伦湖东岸沙丘带的沙源。

(2)描述呼伦湖东岸沙丘带的形成过程。

(3)指出呼伦湖东岸沙丘带未来进一步扩大东移的必要气候条件。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土壤侵蚀剧烈。20世纪80年代初朱显谟院士提出了黄土高原国土整治“28字”方略,即“全部降水就地入渗拦蓄,米粮下川上塬、林果下沟上岔、草灌上坡下坬”,这对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具有现实指导意义。近20年来,随着黄土高原生态恢复,黄河输沙量呈整体下降趋势(下图),人类活动对黄河泥沙减少的贡献率已达到80%~90%。

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和旱作农业产区。以苹果产业为例,2017年陕西省苹果产量达1 154万吨,位居全国第一,是全球最大的集中连片种植区,逐步形成千亿级苹果产业。有专家指出,当地产业发展推动城市化率提升,对恢复黄土高原植被起到重要作用。

(1)说明“全部降水就地入渗拦蓄”达到综合整治的原理。

(2)根据图文材料,分析影响黄河输沙量的因素。

(3)任选两个角度,阐述黄土高原种植苹果的自然区位条件。

(4)解释城市化推进有利于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的原因。

1.D 2.C

解析:第1题,荒漠化的产生受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坡度大的区块,植被的恢复能力弱,更容易产生荒漠化问题,第一个表中,3表示的坡度最大,荒漠化问题最严重。临时聚落分布区,人类活动频繁,对草场破坏更大,第二个表中,1表示的有临时聚落区块,比2表示的无临时聚落区块荒漠化问题更严重。由题干可知,游牧转场基本沿公路进行,所以在公路沿线的区域牲畜活动量大,植被破坏严重,第三个表中,1表示的区块有公路经过,比2表示的无公路经过的区块荒漠化问题更突出。综上分析,可知N区块的草场荒漠化问题最突出。故选D。第2题,就地形来说,种植牧草适宜在坡度较小的区块进行,第一个表中的1区域比较适合。就聚落来说,种植牧草发展规模化养殖基地,要求土地面积大,适宜在第二个表中无临时聚落的区块2进行。规模化养殖基地,产品需要销往外地市场,需要便利的交通,适宜在第三个表中的有公路经过的区块1比较适合。综上分析,M区块为适宜的地方,故选C。

3.D 4.B

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沙尘排放量较大的地区集中在中部、北部,沙源区沙尘排放量增加明显的区域分布在中部、西部,A错误,D正确;沙源区沙尘排放量增加的区域面积大于减少的区域,B错误;沙源区沙尘排放量中北部较多,由中北部向四周逐渐减少,C错误。故选D。第4题,遏制沙源区沙尘蔓延的合理对策有营造林—灌—草相结合的植物群落,采用生物—技术—工程结合的措施,①③正确;干旱地区不适合发展渔业,②错误;牧业是西北地区的重要农业,不可能实施禁牧,④错误。故选B。

5.A 6.C 7.C

解析:第5题,土地资源调查主要采用RS,监测我国沙漠面积变化的地理信息技术是RS,A正确。故选A。第6题,西北干旱区沙漠面积减少46 100 km2,占比5.28%;青藏高寒区沙漠面积减少23 500 km2,占比11.76%;东部季风区沙漠面积减少17 100 km2,占比18.13%,全国沙漠总面积减少86 700 km2,占比7.43%。东部季风区沙漠面积减少占比最多,C正确。故选C。第7题,全球变暖,西北干旱区气温增高,降水量减少,A、B错误;土壤湿度升高对沙丘活动有抑制作用,C正确;“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是西北干旱区沙漠面积减少的人为原因,D错误。故选C。

8.B 9.A

解析:第8题,耕地总面积明显减少,坡度小的、坡度大的耕地面积都减少,A、D错误;果园面积增加了几倍,增加比例最多,B正确;林草地面积增加较多,C错误。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坡度大于25°的耕地比例减少,耕地质量有所好转,A正确;耕地总面积减少,粮食生产能力可能下降,B错误;农户土地结构的变化不能直接反映农民经济收入状况,C错误;水土流失状况可缓解,但没有被遏制,D错误。

10.D 11.A

解析:第10题,黄河下游的泥沙主要来自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黄土高原位于诸多自然要素的过渡地带,地表黄土堆积物土质疏松,在缺乏植被保护或天然植被遭到破坏的情况下,抵抗流水侵蚀的能力很弱,所以影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最主要因素是植被覆盖率,这也是影响黄河下游泥沙年平均沉积速率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故选D。第11题,结合上题分析,影响黄河下游泥沙年平均沉积速率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植被覆盖率。读图可知,距今5 000年之前,沉积速率小,且增速极慢;距今5 000年左右,黄河下游泥沙年平均沉积速率发生了突变,明显加快,最可能的原因是气候从暖湿向冷干转变。距今5 000年之前,气候暖湿,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微弱;距今5 000年之后,流域内气候变冷干,植被退化,水土流失加剧,同时河流径流量减少,黄河搬运能力减弱,从而使泥沙大量在下游沉积,A正确。故选A。

12.解析:(1)呼伦湖西岸地势高于东岸且坡度大,东岸湖底坡度小,地势平缓,水较浅;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降水季节变化大;在湖水季节性涨退或大面积萎缩的情况下,部分湖底沙子裸露在地表,形成沙丘带沙源。(2)从图中可以看出,沙丘带主要位于湖区的东南部,湖区盛行西北风,风力资源丰富,在风从西岸刮向东岸的过程中,西岸地势高于东岸,势能转化为动能,风速加大,呼伦湖呈东北—西南狭长分布,平均宽度32 km,当风从广阔的湖面经过,因为下垫面为平滑的水体,阻力小,所以风速进一步加大。到达东南岸后,强烈的西北风卷挟着湖边的沙子向东南移动,搬运一定的距离后,降落下来,经过漫长时间的堆积,形成沙丘带。(3)沙丘带的沙子主要来自湖泊,当气温升高,降水减少,湖泊面积缩小,沙源来源增多,风力增强,蒸发量增加,气候呈现暖干化趋势,沙丘带未来进一步扩大东移。

答案:(1)呼伦湖东岸湖底坡度小(平缓),水较浅,在湖水季节性涨退或大面积萎缩的情况下,部分湖底沙子裸露在地表,形成沙丘带沙源。

(2)在风从西岸刮向东岸的过程中,西岸地势高于东岸,势能转化为动能,风速加大,当风从广阔的(平均宽度32 km)湖面经过,因为下垫面为平滑的水体,阻力小,所以风速进一步加大。到达东南岸后,强烈的西北风卷挟着湖边的沙子向东南移动,搬运一定的距离后,降落下来,经过漫长时间的堆积,形成沙丘带。

(3)气温升高,降水减少,风力增强,蒸发量增加,气候呈现暖干化趋势。

13.解析:(1)“入渗拦蓄”起到“削峰”和“补枯”两个作用,丰水期将地表径流转化为地下水,减轻水土流失,枯水期地下水促进植被恢复,缓解农业旱情,实现均衡利用水资源的效果。(2)据材料可知人类活动对黄河泥沙减少的贡献率已达到80%~90%,说明人类活动对黄河输沙量影响很大,修建水库和植树造林是影响泥沙来源最重要的两种方式。由图可知,径流量和输沙量具有相关性。(3)区位条件要分有利和不利两个角度分析,同样的区位因素,在不同方面表现出不同作用,故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四个方面的利弊进行阐述。(4)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人们主动植树造林,城市化提升,农业用地减少,荒地破坏减少;另一个是减少植被破坏,自然恢复,后者是主要方式。城市化推进使得当地人们对土地的依赖程度降低,能源消费方式由薪炭林转变为天然气,减少植被破坏,加上城市的绿化效果和消费能力提升,对植被恢复和苹果树种植都有促进作用。

答案:(1)“入渗拦蓄”减少地表径流,减轻暴雨洪水和水土流失;拦蓄水源增加土壤水量,促进植被恢复,缓解农业旱情。

(2)水库建立,蓄水拦沙;黄土高原植被恢复,水土流失减少;(降水量年际变化导致)河流径流量变化,影响挟带泥沙量。

(3)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提升品质,但冬春冻害多发,易导致减产;降水总量偏少,季节分配不均,制约产量,但空气湿度较低,不利于病虫害发生,减少农药使用,保证绿色安全;高原沟壑多,利于拦水排水,但不利于推广机械化生产;黄土土层深厚,疏松透气,有利于根系生长,蓄水保肥能力强,富含矿物质,可以提高苹果品质,但抗侵蚀能力差,易水土流失;当地为传统农业产区,污染小,水质好,但水量受降水影响大,旱涝频发。

(4)城市化提升,农业用地减少,荒地破坏减少;城市化提升,对苹果等水果需求增多,促进种植业和畜牧业向苹果种植转化;城市发展注重区域绿化;城市化带动周边农村的能源消费结构转变,减少薪炭林的砍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地理知识|黄土高原
答题模板|涝了旱了怎么办?(高考地理万能模板重制版6)
沙棘的环保价值有多大?
在黄土高原多种树有用吗, 20年前的植树造林, 如今怎么样了?
腾讯新闻
水土流失的形成与危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