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庶民:天下鲁公,国家之元气!

公元1234年,蔡州城陷,金哀宗完颜守绪自杀,末帝完颜承麟战死,金亡。公元1276年元军入临安,俘宋恭帝赵㬎及全太后。公元1279年,张弘范率元军攻崖山,陆秀夫抱小皇帝赵昺投海自尽殉国,南宋政权最后结束……

国破家亡,志士仁人痛不欲生,然而现实又是那么残酷的不由得人们不去正视,那种矛盾心理一言难尽,知此,我们便能理解明清鼎革之际,傅山《山寺病中望村侨作》诗中那极其痛苦的倾诉:“病还山寺可,生出狱门羞。……有头朝老母,无面对神州。”


在元代,赵孟頫在经历了山河破碎,身世飘零的时代变迁之后,一首《罪出》道出了身不由己的痛楚:“在山为远志,出山为小草。……谁令堕尘网,宛转受缠绕。昔为水上鸥,今如笼中鸟。哀鸣谁复顾?毛羽日摧槁……”
元代失落的汉族文人大致或多或少的都生活在一个内心矛盾交织的人生旅途中。民族文化中的伤痛,其实与一个人的人生得意与否无关,因为精神上的创伤是无法像肉体上的创伤那样很快愈合的。所以我们不难发现,元代的文人往往通过诗文、曲剧包括书法题跋以言志,以抒情,直接或委婉地去表达他们对故国的追思,寻找可以栖息的精神家园,以寄托自己那漂浮的心灵。
元代是一个华夏各民族文化大交流、大融合的时代。并行的多种官方文字,如汉字、蒙古(八思巴)字、畏吾儿字;多种宗教信仰并盛,如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儒家典籍学说与欧亚的一些学说、典籍互鉴互补;不同民族语言、服饰、饮食以及风俗习惯的相互陶染……在这种多元文化的重新组合构建中,最终还是有着悠久历史与深厚积淀的汉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占据了上风,并最终改变了元代蒙古族统治者的治国方略,使得元代百余年的历史成为华夏文明进程中接纳少数民族文化并接续与发展汉文化的一个奇迹,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中承前启后的重要一环。这其实是一个历史的必然。在汉文化征服蒙古族统治者及其他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过程中,首先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儒家经典与学说,而与汉语言文字密不可分的诗文与书法艺术,无可比拟地发挥了巨大的浸润作用
以书家的人品来彰显、弘扬民族气节,颜真卿成为了最好的选择,因为无论是颜真卿道德人格上的忠君爱国、大义凛然、一身正气,还是其书法的刚健典正、开宗立派,都成为后世为人共仰的不可多得的典范。对颜真卿的高尚道德情操与高妙书法艺术的极力赞尚,不但是为民族文化张目,也是对自己心灵的一种慰藉。我们不妨撷取部分元代文人士大夫中有代表性的部分书家,看看他们心目中的颜真卿及其书法。


一、师表百代:天下鲁公
王恽《对鲁公问》:
……后村云:思保岁寒之节,殉国家之难尔。颜鲁公,唐一代钜臣。论者当明其心,求真迹则非也。公始终王室,死而后已,盖素所蕴也。不幸值唐中衰,以孤忠大节,立于倾朝,死觊一言有补于国,至于老不退休。大率朋友之交,遭罹患难,尚有相死不轻去之义,况君臣乎?及卢杞当国,见其嫉贤乱政,公复以正言折之。既憎公直,重忤杞意,至逊辞为谢,终不少解。已而有宣慰之命。每读至此,未尝不掩卷而兴慨也。于时公岂不知一入贼庭,横噬虎口?意者,比之使杞奸计媒孽其罪,銜冤入地,霭而不可明,是不若履忠蹈义,明死于使华之命,尚或摧沮逆谋,以激忠义之士,而愧夫天下后世乱臣贼子之心。是乃不以李郑劝而不行为得,而以死于义命为安也。要令千百世后,义烈言言如严霜畏日,有不可尚己者,此公之心也。……至元戊子秋八月廿日,晨起,偶记往年对翰长之问,特为笔此,具发所潜之幽光云。 
王恽此论作于至元二十五年,即公元1288年,在元人中很有代表性,它提醒人们,比关心颜真卿书法更重要的是关注颜真卿所代表的“国家之元气”,即忠义,颜真卿临危受命,履忠蹈义,以身作则,以激励忠义之士尽忠报国。
牟巘《重修颜鲁公祠堂记》:
吴兴多贤守。在唐,颜鲁公以名节著,人皆曰:“吾邦鲁公也。”余则曰:“天下鲁公也。”盖张巡、许远、从父兄杲卿一辈人,平原蔡州,事具史册,无庸察察言。惟是乾元己亥,公尝撰《天下放生池碑铭》进之,而其再进大字本,则上元庚子。帅百僚上表,请问起居西宫,遂贬蓬州,则庚子八月。越明年辛丑,至大历癸丑,十有三年,公由临汝转吴兴,始追刻,而建之郡东放生池之上。所谓“一日三朝,大明天子之孝;问安视膳,不改家人之礼。”示天下必有尊也。苏文忠公以为公实规讽肃宗,非区区放生池者,可谓知公之心。惟公大忠大虑,奋不顾身,每为朝庭争典礼,为国家折奸邪。而又一正其本,为天下万世明纲常,使凡为人臣子,无敢遗君后亲,虽触忤陨越、卒陷死地而不悔。夫感慨杀身易,从容就义难。平居能犯颜敢谏,则临难能仗节死谊,兹其为天下鲁公也欤? 
平居能犯颜敢谏,临难能仗节死谊,大忠大虑,奋不顾身,此所以为天下鲁公,后世楷模,照耀百代,名垂千古。 
刘岳申《祭颜鲁公文》:
维公大唐忠臣,异代弥章。天下鲁公,仕国此邦。圣皇御极,至祭有严。恭修祠宇,邦人所瞻,尚飨。 
颜鲁公以忠义感天动地,异代弥彰,万众所瞻,各地争以祠祭,宜其称“天下鲁公”。 
邓文原《跋颜真卿书朱巨川告》:
唐告出善书者之手,亦足以见一代文物之盛,矧鲁公道义风节师表百世,其所书尤可宝也。至大辛亥仲春廿又二日,古涪邓文原书。 
道义风节,师表百世,人书俱高,此鲁公所以为古今鲁公、天下楷模也。邓文原为有元书法大家,此跋书于公元1311年,刻帖书迹见于《三希堂法帖》第三册。 

《颜真卿书朱巨川告身》(三希堂本局部)

胡祗遹《德州颜鲁公新祠记》:
……枭啄一鸣,河北二十四郡土崩瓦裂,披靡而从贼。平原以塊尔孤城,无山河之险固,无甲兵之坚利,犄角常山拒贼。锋缀贼后,使贼不敢长驱而西,庶几京师得为缓祸。平贼之计,深明远虑,忠勇精诚照青天、贯白日,数千载而下,想见风采凛凛也。后之有天下者,莫不欲臣下之死节,于我激励孱懦,然则平原之庙貌血食,终天地而不废,争光日星可也…… 
忠勇精诚照青天贯白日,数千载而下,终天地而不废,可与日星争光。诚哉斯言! 
许有壬《跋颜鲁公墨迹卢侯帖》:
颜太师风节杰出千古,脱翰墨未尽善,思其人,抚其迹,犹当宝袭斋沐,九顿首而后展视,况毕天下之能事者乎!世譊譊有真伪之辨,苟称太师,予即宝之,况仲谦尚书藏《卢侯帖》其为真迹昭昭无疑者哉!  
宋代欧阳修尝曰:“非自贤哲必能书,唯贤者能存耳。”苏轼曰:“古之论书者,兼论其平生。苟非其人,虽工不贵也。”许有壬所言皆其意,况书至于颜鲁公,后人罕有及之者,风节杰出千古,书史上又有几人可比肩!
《新唐书》卷一百五十:“真卿正色立朝,刚而有礼,非公言直道,不萌于心。天下不以姓名称,而独曰鲁公。”“呜乎,虽千五百岁,其英烈言言,如严霜烈日,可畏而仰哉!”故张养浩《过颜鲁公庙》诗曰:“抗贼一身皆是胆,留名千古不因书。” 其《书大唐中兴颂后》:“……唐家累世罹女祸,一车方覆又一车。奈何目击昧殷鉴,乾阳甘为群阴驱。乃至君德贵刚鉴,不尔何以令八区。於戏后来其鉴诸,於戏后来其鉴诸。”
颜真卿青史留名,皆因其生平事迹,然其书开宗立派,独树一帜,亦足以留名书史。苏轼《书唐氏六家书后一首》曰:“鲁公书雄秀独出,一变古法,如杜子美诗,格力天纵,奄有魏晋宋以来风流。后之作者,殆复措手。”  颜真卿书以人传,人以书传,人品书品俱臻高境,此张养浩“抗贼一身皆是胆,留名千古不因书”。 
杨维桢(1296—1370)为元末落拓不羁之士,放浪形骸,藐视礼法。然对颜鲁公尊崇有加,其《颜太师帖》:
君子论颜氏二烈,禄山成于前,卢杞成于后,世道不幸,风纪之幸也。……颜真卿,贞人也。……嗟嗟夫子兮,忠之刚;嗟嗟夫子兮,烈以煌。烈以煌,凋三光兮不可以亡。 

颜真卿《自书告身帖》局部

二、忠义刚严之气见于笔端
元人论鲁公书,极称其忠义刚严、英风烈气见于笔端。王恽《题离堆记后》:
鲁公书号称大雅,尤可重者,以忠义之气发而为心画。然端人不为枉者作计,此天下之通论。公平生书五百余石,略无疑议,独《离堆记》文与字并出公手,或者少有疑焉。盖鲜于氏附炎国忠,天宝间窃取柄用,致位显赫,及丧师泸南,反以捷闻,建碑省户,公然献谀,向之为人,概可知矣。然观记之述,详见者止向未第时卜筑、读书等事,岂与其洁不保其往之义也?若历台省、弍风宪、持节剑南、作尹京兆,中间云为,一无称道,是则不待抑扬,贤不肖之分昭昭矣。不然,方元载以大奸当国,庭议之际,公直言折之曰:“朝廷岂容公再坏邪?”举朝危公,曾不少挠。又郭定襄以勋贵振耀一时,行次失序,毅然陈书极论其不当。由是而观,公刚严之气。如秋霜烈日,皜不可尚已! 
唐肃宗李亨上元元年(760)八月,颜真卿因与御史中丞敬羽言及政事,被诬告忤旨,于十六日出贬为蓬州(今四川遂宁县)长史,途经新政县,拜访故旧成都兵曹鲜于昱,应邀撰《鲜于离堆记》,称述其父鲜于仲通(694—755)。仲通名问,以字行,阆州新政人,与颜真卿为宪台同僚,其后为姻亲。颜真卿感今怀昔,遂为撰《离堆记》,二年后,鲜于氏将此记刻于离堆山的摩崖上。后人以为鲜于仲通曾附炎杨国忠,颜真卿以同僚与姻亲故为鲜于氏撰写《离堆记》复称颂之,有失颜真卿刚正形象,王恽则为之辨析,以为鲁公刚严之气,光明正大之行则不可掩。
牟巘《跋颜鲁公乞米诸帖》:“……鲁公以名节相期,时有所须,不自嫌外。然必数月食粥乃乞米。妻病,乃乞鹿脯于李公,尤不苟求如此。清介之风,可以概见。世称鲁公得王右军笔法,岂不信然。”  当时身为官吏部尚书的颜真卿,竟然困顿至“举家食粥来已数月,今又罄竭”(《乞米帖》)的地步,乃至向同僚借米下锅,令后人不可思议,然“清介之风,可以概见。”

颜真卿《乞米帖》

王恽《颜鲁公书谱序》:
古人以书学名家者甚众,今独取鲁公而谱之者,重其人以有关风教故也。鲁公之书,上则闚三苍之余烈,中则造二王之微妙,下则极古今书法之变,复济之以文章气节之美,故后人作之,终莫能及。……呜戏!公之书,今存于世者无几,加之岁刓月蔽,有劘灭而已,可胜惜哉!若夫千金之璧,为世重宝,人能碎而不靳者,以求而可复有也。若公之书,宁复载得邪?故余作谱,按公春秋与所书碑刻岁月官封,详考而次第之,俾观者知公之书,因物赋形,变态百出,其胸中忠义之气,葱葱郁郁,散于笔墨之间者,至终老而不少衰,所谓止见性情,不见文字,令人想当时气象,有兴起而不能已者,是不亦关于风教者乎…… 
胸中忠义之气,见于笔端,其气象性情撼动人心,有助于风俗教化,此鲁公书法之所以为后世尊崇敬仰所在。 
鲜于枢《题颜鲁公帖》:
颜太师之书世不多见,不肖平生见真迹三本:祭姪季明文、马病及此帖。祭姪行草、马病行真皆小,而此帖正行差大。虽体态不同,而英风烈气见于笔端一也。此语岂可为不知者道哉?鲜于枢拜手书。 


此跋亦见于《珊瑚木难》卷三。作为元初与赵孟頫相伯仲的书家,鲜于枢在元代书坛影响很大,赵孟頫甚至说:“尝与伯机同学草书,伯机过余远甚,极力追之而不能及。伯机已矣,世乃称仆能书,所谓无佛处称尊耳。” 
白珽《跋颜鲁公刘中使真迹》:
《瀛洲帖》视鲁公他书特大,而凛凛忠义之气,如对生面,非石刻所能仿佛也。余生平獲见真迹二,小字《麻姑记》与此耳。……虽鲁公忠贯日月,功载旂常,固不待善书名于代,况笔精墨妙若是耶。 
忠义之气贯日月,而所作书又笔精墨妙,天下古今,世人共仰。 
刘壎《跋颜平原帖》:
鲁公笔法妙今古,戏作草楷,俱自成妍。今观此帖,凛有生意。岂忠义梗梗,散入翰墨,故与天地相长久耶!其怒笔处,令人毛发俱竦,想见呵叱李希烈,临死不屈时气象。
忠义见于毫端,凛然立于楮上,读鲁公书,如见其挥运之时正气弥张,令人肃然起敬。 
杨翮《送陈子恭山长任颜鲁公书院序》:
……祊河之上,唐太师颜鲁公之故居,与丘墓相望。……惟鲁公之在唐朝,历忤大奸,且能挠大盗之势使之不能直窥潼关,终为奸相所陷,以不屈于叛将而死,其忠烈甚著。公之道实杀身以成仁,要皆出于圣人所谓仁者之勇。……若夫推明鲁公之道,以教其人,则在子恭矣。  
颜真卿以大节立朝,仁勇忠烈,为后世楷模。元人以之推演传统政教风化,以养士人直方之气、正大之心。 
三、元气浑沦千态万状:颜真卿书风
元人记颜真卿书石等凡五百余篇,王恽论之为“元气浑沦,千态万状,不可端倪。”刘楚论之为“刚劲严重,沉郁顿剉。”张晏论之为“钩如屈金,点如堕石。”……此乃“公之书,因物赋形,变态百出,其胸中忠义之气,葱葱郁郁,散于笔墨之间者……” 王恽极力推崇颜鲁公书法,固因鲁公书之高妙入神,更因鲁公道德气节,“忠义之气”见于性情,故笔下意味无穷,耐人咀嚼,所谓“第见性情,不见文字”是也。
颜真卿不同时期的书法风格变化较大,这可以从其早年书写的《王琳墓志》(33岁)、《元大谦妻罗婉顺墓志》(38岁)、《郭虚已墓志》(41岁)、《多宝塔碑》(44岁)、《东方朔画赞》(46岁)、《谒金天王祠题记》(50岁)等几通碑刻中看到师承的不同以及笔法的明显演变。胡祗遹所谓“全作隶书”、“全作二篆”固失之于表述偏颇,但大致提示了颜真卿书法的用笔渊源。王恽《玉堂嘉话》记商珽尝言“颜平原中兴颂,盖变玉箸大篆为真楷耳。”
王恽《书中兴颂后》:“唐《中兴颂》石刻,字径数最大,立法最密。就鲁公平生所书,合而论之,以为最善,其法度特变大篆为真楷耳,所谓祗见性情,不见文字……” 其《跋颜鲁公裴将军帖》:“此帖予见者数本,皆大小不同,独忠义堂刻临摹最善,盖纯以隶体发其奇特耳。至于诗格雄伟壮丽,比之清远等作,又何翅十倍曹丕也。”其《题中兴颂后》:“《中兴》碑本,行于世者有三:其字颇小而加瘦者,蔡之所临也;其撘印完好,若无剥啮者,永之再勒也。予尝谓鲁公此笔,用忠义为本,然后以大篆变而为楷体,故后之学者,终莫能及……” 


颜真卿的书法承接魏晋,追寻篆隶二法,综合百家,入古出新,为书史立一霞标,故元人每推举与书圣王羲之相伯仲。刘壎《题干禄字书》:
晋以前字书醇朴,至右军首出新意,尽变古体,如神龙骏马,超妙入神,故千载而下,以王书为第一。历六朝而为隋唐,书学日靡,秾纤競胜。鲁公出而救之,尽本古意,一变至道,如纯金美玉,见者贵尚,故千载而下,又以颜书配王书,俱为第一。书家谓数百年间,质文相救,惟此二贤而已。……是故欲学王,请自颜入。 
“是故欲学王,请自颜入”未必妥当,况颜真卿的笔法体系已大异于二王的笔法体系。学书自颜入的真意,更多的是高扬颜真卿的人品道德,一如陆游《自勉》诗中所高唱的“学诗当学陶,学书当学颜。……养气要使完,处身要使端。……节义实大闲,忠孝后代看。”  诗书学习以陶诗颜书为首选,是二人都是道德楷模,学习陶诗颜书是为了忠孝,是做人必须遵守的,古人称之为“防闲”,“大闲”即“大防”。


田衍《题唐颜鲁公刘中使帖》:
……《刘中使帖》真迹四十一字。公尝学书于张旭,得屋漏雨法。衍游京师,览公书最多。之所藏,送辛晃序、颜昭甫、殷夫人二诰,争坐位帖、朝回马病帖,皆经宣和绍兴御府。然俱未若此帖之雄放豪逸,岂特入季明之室,将与元气争长!昔人云:“书,一艺耳。苟非其人,虽工不足贵也。”惟公可以当之。……蒙城田衍题。 
书工人贵,惟颜鲁公可以当之,此田衍心目中的鲁公。田衍(1258—1313)字师孟,蒙城(今安徽蒙城)人。以才选为中书掾,累迁刑部员外郎,出为河间盐运副使,终知河中府。富收藏,工书法,与一时名流友善。去世后,赵孟頫为撰《田师孟墓志铭》,称“余与师孟友二十有七年,其相知最深,相与无间……” 
张晏《题颜鲁公刘中使帖》:
鲁公书存世,常见《李光颜太保帖》《乞米帖》《马病帖》《顷首夫人帖》《祭姪季明文》《允南母高氏赠诰》《昭甫诰》,并此八本。观于此书,可谓钩如屈金,点如堕石。东坡有云:“书至于颜鲁公,极矣。”诚哉是言也!时大德九年岁次乙巳冬十月廿五日集贤学士、通议大夫张晏书。 
以苏轼曾言“书至于颜鲁公极矣”,后人不复措辞。 


终有元一代,对颜真卿人品、书品评价赞誉有加,除了发自内心的称颂外,还有潜在的故国之思,文人士夫每每以颜真卿为榜样,以忠义自励,元末刘楚(1321—1381)《跋颜真卿所书云雨有作五言律诗卷后》便很有代表性:“……北山上人示余以所藏晋献之保母墓碑志文拓本并此卷颜太师真迹。其刚劲严重,沉郁顿剉,千载之下,如见其生,使人毛发竖立,恍雷电白昼之下激而不敢亵玩也……”。    


原题:《天下鲁公:元人心目中的颜真卿及其书法》
作者:李庶民|字思齐,号秋斋,1945年生于济南,职业书法篆刻家。中国书协第四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刻字委员会委员,中国书协第五、六届刻字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刻字艺术官方网站执行主编,山西省书协第五、六届主席团成员、山西省篆刻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山西省诗词学会会员、晋中市书协主席、中都印社名誉社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颜鲁公帖第一忠义堂之《移蔡帖》
罕见的鲜于枢行书手稿,有颜鲁公遗风
探索颜真卿书法的源流
赵文敏对颜鲁公书法之评价
【中国书法】经典法帖系列——杨凝式 夏热帖(高清)
中国十大名帖之.颜真卿《祭侄文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