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尚书中的一些名言警句 【转藏】

                             尚书中的一些名言警句

                                  ☆时光★飞逝 2008-05-19

 

1、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尚书 虞书 舜典》)
【注释】
(1)永:咏,意思是吟唱。
【解读】
诗是表达思想情感的,歌吟唱表达思想情感的语言,音调要合乎吟唱的音律,音律要谐和五声。按这种观点,诗歌和音乐是人们内心想法和情感的表现;表现的最高标准,是和谐;和谐就是美,是优雅,可以感天动地惊神鬼;和谐的诗歌和音乐被用来培育、陶冶人们的内在情操,培养性情高雅的君子。简单地说,诗歌和音乐是最重要的教育手段,而不是供自我发泄或娱乐消遣


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虞书 大禹谟》)
【解读】
意思是说,自满的人会招来损害,谦虚的人会受到益处。它告诉人们骄傲自满有害,谦虚谨慎有益的道理。


3、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 夏书 五子之歌》)
【解读】
当初,大禹传位给启,启传位给太康。太康只图安乐享受,不理朝政,沉迷于酒色,打猎百日不归,丧德失民,怨声四起。有穷国诸候王后羿,看到人民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就废了太康。太康的母亲和几个弟弟聚在一起,追述皇祖大禹的训诫,于是,作了《五子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意思是说,祖父大禹早有训诫,对待人民只能亲敬,不可怠慢,人民是国家的根本,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才能安宁。


4、德日新,万邦惟怀。志自满,九族乃离。(《尚书 商书
仲虺之诰》)
【注释】
(1)万邦:指周边国家
(2)九族:古代关于九族有两种说法,其一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其二指从高祖至玄孙凡九族。
【解读】德行日日更新,万国归附;如果骄傲自满,亲戚也会疏离。


5、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尚书 商书
太甲中》)
【注释】
(1)逭:(huan)逃避
【解读】
天降的灾害还可以躲避,自作的罪孽,逃也逃不了。强调自作的罪孽﹐无法逃避惩罚。亦作“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6、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尚书 商书 说命中》)
【解读】做事情,就要有准备,有准备才没有后患。《左传 襄公十一年》中这句话演化为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在安定的时候,要想到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危险;您想到了,就会有所准备,有所准备,就不会发生祸患。


7、不役耳目,百度惟贞。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尚书 周书 旅獒》)
【注释】
(1)百度,做事的标准。贞:正,适当
【解读】不被歌舞女色所役使,百事的处理就会适当。戏弄人就丧德,戏弄物就丧志。周武王灭了商朝,安定天下,开通了周边诸国与外族的通道。西方有个叫旅的国家,向朝廷进贡了獒犬。周召公姬奭害怕武王玩物丧志,专门写了篇《旅獒》,劝诫武王要继续修德慎行,重视贤能。召公认为,有德行的人不会轻慢戏弄他人。如果轻慢戏弄了官吏,他们便不会尽心,轻慢戏弄了百姓,他们便不会尽力,至于迷恋和沉溺于所喜好的或者新奇的事物,这不但耗费精力,而且会令人丧失志向,召公称为“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8、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尚书 周书 旅獒》)
【解读】
注重细行,终究会损害大德,比如筑九仞高的土山,工作未完只在于一筐土。召公的话告诉我们凡事都要有始有终,踏踏实实,坚持到底,持之以恒功可成,否则,虽然事情只差最后一步,却会因未能坚持到底而前功尽弃。


9、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为善不同,同归于治;为恶不同,同归于乱。(《尚书 周书
蔡仲之命》)
【解读】
上天对人没有亲疏之分,它只佑助德行高尚的人;
民心向背没有定规,它只是归附仁爱之主。做善事的方法虽然各不相同,结果都会达到安治;做恶事方法虽然各不相同,结果都会走向动乱


10、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尚书 周书 君陈》)
【注释】
(1)济:成。
【解读】一定要有所忍耐,那才能有成;有所宽容,德才算是大。

 

  

太甲》曰: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
【注释】
(1):(huan)逃避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翻译:《尚书·
大甲》说: “上天降下的灾害还可以逃避;自己造成的罪孽可就无处可逃。”
    这是原文。
----------------------------------------------------
   文意本是"天作孽还可以原谅,但人作孽却不能原谅"的意思.多被引用自作自受时的感受.
    但本人认为天为什么就可以原谅,而人不行.那是因为天最大,一切都有天意,人是不能违背天意.我讨厌这样,就像势力.权势大的人就可以作孽吗?像古代的皇帝.其实不知道仁兄是否想到,这句话我最讨厌说它的人.这个人可能很圆滑,也可能很无奈.隐约之中透漏出屈服的含义.这是中国之古便有的通病.难道真的
胜者为王吗?(尽管本来就是弱肉强食,大家可以想想:那个大人物的家属没混好,没饭吃)不说了,说起就气人.

 

古人云:不肖有三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十三经注疏》中在“无后为大”下面有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白话问解释就是: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学经典语录人生哲理名言
每日笔记(10月9日)断章取义的名言
【独家】那些年,我们误读的名言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另两孝是啥?你知道吗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是哪“三不孝”?无后又是指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