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智力元素注意力

 

注意力是智力的五个基本因素之一,是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的准备状态。


注意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属于认知过程的一部分,是一种导致局部刺激的意识水平提高的知觉的选择性的集中。


例如侧耳倾听某人的说话,而忽略房间内其他人的交谈;或者在驾驶汽车时接听手机。注意是心理学中研究最热门的题目之一。


在与人类意识有关的许多认知过程(决策、记忆、情绪等)中,注意被认为是最具体的,由于它与知觉的关系非常密切。同样,它也是其他认知的入门。

注意表现为对某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因此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两个特点。



注意仍然是教育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研究的主要领域。许多詹姆士时代的重要争论仍然没有解决。

例如,尽管大多数科学家接受注意可以分配,唯尚未能掌握有力的证据。直至现在,仍没有被广泛接受的较上述詹姆士的定义更为具体的定义。由于缺少进展,使得外界许多人揣测,注意其实是泛指许多没有共同机理的单独的过程。

较为活跃的研究领域,包括寻找引起注意的讯号来源、这些信号对于感觉神经元调节的影响,以及注意跟其他认知过程,如工作记忆的关系。




外显性注意与内隐性注意

注意可以区分为外显性注意与内隐性注意。

外显性注意是指直接把感觉器官转向外界刺激来源的动作,而内隐性注意是对几个可能的感觉刺激中的一个产生知觉集中的行为。

内隐性注意被认为是一个对感觉全景的特定部分的信号进行增强的神经过程。



例如,在阅读的时候,外显性注意转移了眼睛去读出不同的单词,但当你转移你的注意力从对词语的语义处理到字的字体和颜色,你内隐性注意就会开始运作。) 有许多研究建议不要把外显性注意和内隐形注意分开运作。尽管人类和灵长类动物看起来类似但表现得不一样,这可能相关链接到秘密计划的变化将焦点切换到潜在的神经元回路。


例如,如果一个人致力于他的右上角视野,眼睛的运动方向可能要被强烈地抑制。 以目前的看法来看,内隐性的视觉焦点是一种机制,可以快速扫描到有趣的地方。这种内隐性注意转移到到眼球的运动电路,就会设置成一个较慢的眼睛飞快扫瞄方式。

 
 




训练大脑集中注意力


我们每天平均只有6小时是在真正集中精力。你应在这些时间力真正地努力工作



译者: hhstone 原作者:NADIA GOODMAN    




我们该如何来训练大脑,让我们保持专注,来集中精力完成我们日常工作中的事情呢?本文为你提供答案……

作为企业家,你有许多事务得处理。由于员工、顾客、邮件和电话都要求你集中注意力,因此,保持专注就变得很难。在这些嘈杂声中,了解你大脑局限性,并渐渐转到这上面,能够提高你的注意力和工作效率。


我们大脑能够很好地协调干扰,因此,如今的数字环境让人们特别难集中注意力。“干扰信号已经发生变化,”戴维·罗克(David Rock),NeroLeadership Insitute联合创始人和《工作中的大脑》(哈珀·柯林斯,2009)一书的作者。“干扰信号是一种提醒:‘现在转移你的注意力到这里;这会很危险。’”大脑的反应是自动的而且几乎不可阻挡。



虽然多任务处理是重要的技巧,也有不足之处。“这会降低我们的智力,字面上说就是降低我们的智商,”罗克说。“我们犯错,错失些微妙暗示,不应发怒时却勃然大怒或者是拼写错某些词语。”

更糟糕的是,分心感觉棒极了。“当你多任务处理时,你的大脑如同打开的电路非常活跃,”罗克说,意味着当你立刻做很多事情时,你获得高情商。



最终,我们的目标不是固定的专注,而是每天有短时间的自由分心时间。“每天20分钟的深沉专注能带来转化,”罗克说。

试试这能助你更专注和高效的3个技巧吧:

1.首先做创造性工作。

很典型的事实,我们通常首先做不用动脑筋的工作,然后做最艰难的任务。那会损耗你的脑力,降低你的注意力。“工作一小时,你的能力就比最初时下降了,”罗克说。“我们做的每个决定,都会让我们大脑疲劳。”

为了有效地专注,改变工作顺序。在早晨核查第一件需要创造力和注意力的任务,然后在当天晚些时候转移到稍容易的工作,比如删邮件或安排会议之类的。

2.谨慎地分配时间

通过对成千上万人的研究,罗克发现我们每天平均只有6小时是在真正集中精力。“你应在这些时间力真正地努力工作,”他说。

大部分人在早上或深夜能最好地集中精神,而且罗克的研究表明90%的人在办公室外能集中注意力。观察在哪儿和什么时候你能集中精神,然后在那些时间里分配你最艰难的工作任务。



3.如训练肌肉样训练大脑

当多任务处理习以为常,你的大脑就能快速适应。当分心成为习惯,你就会失去专注的能力。“我们已经训练我们大脑不去专注的能力了,”罗克说。

通过排除所有干扰,训练聚神,把精力集中在单一任务上。从小做起,也许每天就5分钟,然后逐渐增加到大量时间。如果你发现你心不在焉,就回到手头上的工作任务。“就像锻炼身体一样,”罗克说。“你需要集中训练肌肉。”



 





我们都渴望肾上腺素


在我们大脑分泌的化学物质中,影响注意力波动的激素就是肾上腺素。动作片、烟花爆竹、闪电、摇滚音乐、一个无聊的会议中收到的电子邮件……肾上腺素使我们感到我们还活着!我们有很好的理由寻求刺激。刺激使我们更聪明、更灵活,所以我们才能生存和繁荣。


接受体的细胞受到定向反应的刺激,作出响应。然后,我们需要更多相同的刺激,以期待达到原来的水平,而没有它,我们就会感到厌烦和不安。

由于适应性发生在接受体的大脑中,无法观察,因此我们必须小心以便不被愚弄。大脑会想出种种借口以获得更多肾上腺素,就像一个吸毒上瘾者否认自己上瘾一样。我们有一个隐藏的动机来阻止我们认识到自己越来越依赖过度刺激。我们总说:“不是我”,但实际上没有人能够幸免。不过每个人有不同的潜力; 有的人大脑运转速度很快,超过了其他人。但对肾上腺素的适应是我们的生理机能的一部分——我们无法改变。

确定自己的底线或习惯,对于刺激来说可能是一件好事,也可能是一件坏事。习惯有时候是用来克服个人恐惧的东西 。你越是使自己面对它,你每次分泌的肾上腺素就越少。比方说,你害怕公开演讲。如果你经常参加演讲,每周至少两次,那每一次紧张的时间就会减少。你的大脑已经习惯了面对观众的情景和声音。最有效的治疗恐惧症和焦虑症的方法是“暴露”疗法。只要你有系统地暴露自己的不合理恐惧,就能让你的大脑逐渐地习惯,直到它不再成为困扰你的问题。

另一方面,习惯可能是有害的。兴奋剂让你“爆发”,但你要为此付出代价。太多的咖啡让你不安和失眠。看电视过多让你消极并失去潜意识。你必须作出合理的、明智的决定。但是,当大脑习惯过度兴奋状态时,它会罢工,试图告诉你付出的代价是什么。这使你处于危险的支出状态,你在透支脑细胞。



 




注意力就是行销力


有人思考:昨日行销哪里错?我的答案:昨日行销没有错,错就错在你把昨日的行销用在今天。而昨日的行销最有可能丧失的是注意力。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当(对重复广告)免疫系统形成时,每一年得花更多钱去做广告。就像麻药,每次的剂量必须愈给愈多,才能达到相同的效果。

  尽管平均每户人家有超过60个频道可选择,每天提供超过1000小时以上的电视节目,我们仍然抱怨:“没什么好看的。”尽管娱乐工业每年都提高顶尖剧本、导演与演员的价码,我们仍说:“电视节目愈来愈糟。”


  想象一下这么多荒谬,马科斯夫人伊梅尔达打开她收藏了两千双昂贵鞋子的柜子,然后说:“我没有鞋子穿!”(第二个想法,她可能真的常常这么说。”更多情况下,人们开始抱怨:“东西越来越多,我们知道的越来越少。”


  这时候,注意力行销越来越重要。

  有一句老话,行销锁定的目标有两个:一个是那些会花时间省钱的人,另一个就时那些会花钱省时间的人。我们发现属于后者的人数愈来愈多。


  在行销的世界,只有永恒的问题,没有不变的答案。但注意力却是经常变化的。这就需要我们善于引发注意力。

  年轻的时候,爱因斯坦监考一场研究生物理考试。有人举手说,他写的这份考卷和去年的一模一样。爱因斯坦据说是这么回答的:“这没什么,今年的答案会不一样。”


  我们营销这一行也是如此。每一年,我们都有同样的行销问题,但今年会不一样。行销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注意力,抓住了注意力就行销了一半。






你的注意力能换钱?



(文/洪朝贵)

麦克·高德哈伯(Michael Goldhaber)所写的《注意力经济:网络的自然经济》详细说明了为什么网络正在改变人类社会的货币。如果以“注意”为核心,试图列举它与金钱之间或它与创意之间的关系,会发现诸如植入性营销(embedded marketing)、伪草根运动(astroturfing)、群众募资(crowdfunding)、群众外包(crowdsourcing)、自由软件与自由文化等等当红的网络现象,其实就是两两之间的“兑换”活动。而科莱·史基(Clay Shirky)所谈的“认知剩余”,其实就是扣除工作时间之后所剩下的“全民可用注意力总额”。
 

“创意”与“金钱”之间的直接汇兑,就是“知识产权”一直要强调的概念。不过,因为这个概念与网络为敌——网络有利于他人窃取我的智慧财产——势必要节节败退。随着越来越多人觉醒,“位于长尾的我,干嘛要支持短头的政策”?智财权的概念(台湾法律中的概念,即大陆所说的“知识产权”)将逐渐被边缘化。
 



注意力 v.s. 金钱
一般正常的商业广告(例如购买搜寻关键词,或是脸书的24种广告选项),就是生产商花钱购买潜在消费者的注意力。事实上,任何成功的网络公司,其主要商业模式都是卖广告。另外,在日本与台湾这样高度工业化、人口密集的社会,实体广告的密度极高,是不是也代表着这类的国家正在从货币经济走向注意力经济呢?(请想象“贝壳货币年代过渡到金属货币年代”,贝壳贬值,金属升值的对应场景。)如果你仍旧认为“注意力经济”是一个可笑的概念,那么最好能够另外找到一个理论来解释这些现象。
 
一个令人惊艳的奇特思考案例是:四川航空提供免费接驳服务,却能赚入上亿人民币。成功的原因固然很多,与本文相关的其中一项,就是四川航空看见别人没看见的重要资源/资产:既然本公司暂时掌握了坐在车上(多半没办法做正事的)乘客的注意力,那为什么不在两相情愿的前提之下,把他们的注意力卖给车商?
 
但如果为了提高广告效果,而采取欺骗“注意力提供者”的手段,那就会引起公愤了。将广告以“植入”的方式误导读者,使人们以为读的是新闻,主流媒体这种风气让前中时记者黄哲斌自嘲“自认观念落伍告老还乡”,高调辞去工作。这引发传播学界“反收买、要新闻”的呼声,最后终于“促成修法”,禁止进行植入性营销(embedded marketing)。不过在商业界,“含有欺骗成份的花钱购买注意力”现象依旧存在——例如美丽湾新闻植入事件。而在学术界,教授采购期刊版面的疑云,则一直没有人出面处理。
 
政府与大企业也发现网络强大的力量,所以并不以置入主流媒体为满。植入性营销如果发生在意见市场的长尾——例如博客与留言板——那就是“伪草根运动(astroturfing)”。网络水军颠覆舆论走向,让人以为是民意使然。只不过这里的“金钱与注意力”互换不那么直接。
 
在这个年代,“媒体识读”的能力很重要,因为如果误信植入文、误信伪草根运动,你可能不只浪费了自己保贵的注意力资产,还被误导洗脑。(特别推荐辅仁大学大陈顺孝老师的高中生媒体识读讲义、黄哲斌先生的演讲稿还有我的《谣言止于搜寻》。)
 
另一个“获取注意力之后,可以换得金钱”的最具代表性的现象,就是群众募资(crowdfunding),而最具代表性的网站,就是 Kickstarter 与 Indeigogo。我个人觉得最有兴趣、最想付钱给提案者的是“kickstarter modular robot”、“kickstarter modular phone”、“kickstarter Internet of things”所找到的诸多计划。当然,为了吸引最多人的注意力,其中绝大多数的项目都强调:伴随项目所研发的软件,将以自由软件授权方式释出。不过上面还有很多影片/音乐等等无关科技的项目——例如最终荣获奥斯卡金像奖的纪录片Inocente(推荐访谈中译)。
 
注意力 vs 创意
我在多年前解释“作品要创用CC释出对自己有什么好处”的时候,就已指出:分享创意,可以换取注意力。提出“开放原始码”一词的埃里·克雷蒙德 (Eric S. Raymond)指出:在富足的社会里,分享礼物可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大约也是这个意思。除了自由软件界之外,还有许多分享音乐/音效、画作、相片的社群或网站。
 
另一个相反的方向“吸引大众注意力,可以获得创意”正好描述了群众外包 (crowdsourcing) 现象。维基百科跟OpenStreetMap 都提出了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愿景,于是大家开始贡献创意。直接征求创意的 OpenIdeo 跟 InnoCentive 更是 众多群众外包案例当中的代表典范。
 
这两个方向也不能说是相反,只是有些项目比较适合从“创作者”的观点来理解,另一些项目则比较适合从“提案者”的观点来理解。当你换个观点来理解上述项目时,会发现:重要的自由软件计划也会吸引来程序高手(所以也算是群众外包);维基百科里,频繁贡献的一些人也很受尊重(所以也算是“分享创意,换取注意力”)。翻译各国博客文章的全球之声好像从两个观点去看都很合适。
 
注意力 vs 隐私
顺带一提的是另一个重要的趋势:网络时代隐私的流失。两年前已经写过“注意力匮乏”之下的隐私流失一文,从“注意力稀”的观点解释隐私流失的原因:

    为了争取别人有限的注意力,我们有意识地出卖自己的隐私;
    因为自己的注意力濒临破产,导致自己的隐私无意识地流失。

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的姐姐兰迪(Randi)不满私人相片被转贴,更说明了脸书隐私设定规则的复杂。再加上脸书隐私规则日趋宽松,一般人根本不可能随时注意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更别提每遇政策改变就回头更改旧数据的隐私设定。此外,在真正私密通讯场合,采用具有加密功能的自由软件是终极解;不过这太麻烦了(浪费好多注意力),所以一般人的隐私越来越不安全。


复杂的网络世界里,我们的隐私越来越不保。



 视注意力为个人/企业/社会的重要资产
如果注意力经济真的是网络时代最重要的经济现象,那么“注意力”就是一种极重要的资产。不过从个人的角度来看,这个资产包含着完全不同的两大区块:上面谈的,多半是 “我的名声”,也就是存放在别人脑海里的印象/ 别人对我的注意力。“隐私”一段中2所谈的,则是“我自己有限的注意力”。如果“扎克伯格定律(Zuckerberg’s Law)”(每年网友所分享的讯息将会是前一年的2倍)是真的,如果你在网上从来就只加不删朋友,那么你真的应该开始思考如何像我一样删减朋友, 避免注意力破产。
 
从社会整体的角度来看,如何善用大众整体有限的注意力,会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扣除工作时间之后所剩下的“全民可用注意力总额”正是 科莱·史基在下班时间扭转未来一书当中所说的认知剩余。如果高德哈伯所说的“注意力经济势将取代工业时代的货币经济”是事实,那么一个洞视网络现象、有远见的社会,不应该再迷信即将过时的金钱经济指标。(请再次想象“贝壳货币年代过渡到金属货币年代”,贝壳贬值,金属升值的对应场景。)真正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与追求的,变成是:

    在既有的金钱/工作体制下,有许多工作量除了产生表格与数字绩效之外,并没有真实的意义。如何减少员工浪费在这上面的注意力?
    用什么机制鼓励那些被释放出来的注意力(失业者、无薪假者、工时减少者)把他们的认知剩余投入真正能够改进社会(同时能够顺便协助企业组织自身提升形象)的活动?

不见得只有总统才有能力做这两件事。例如从大学到小学的各级校长,他们所掌握的(内是师生/外是社会)注意力资源,让他们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即使只是一家小公司,如果改以注意力经济的角度思考,可能自身都会受益。不要忘记:我们身处于一个“位于长尾的每个人都可以是一位‘产销合一者(prosumer)’的顺网络者昌,逆网络者亡”的有趣年代。
 
如果您同意网络世界将无可避免地变成生活的重要部分,那么我们最好选择一个能够自然符合这个世界的经济定律。这部新的定律和旧的经济学者所教的,或是“信息年代”所带来的想象,极不相同。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今日的稀有财富——也就是注意力。注意力经济有它自己一套财富原则,有它自己一套阶级区分——明星v.s.粉丝——以及它自己的一套财产原则。这一切都将令它与工业时代的货币经济格格不入;却又势将取代工业时代的货币经济。最能够适应这个新典范的人,将是最成功的人。

— 麦克·高德哈伯

 
 




多动症对ADHD比较确切的定义,记载于美国精神医学会(APA)出版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文本修改版。


ADHD的主要病征是:

    注意力散涣(inattentive)或集中困难(Attention-deficit)
    活动量过多(hyperactive或hyperkinetic)
    自制力弱(impulsive)

基于以上三种病征出现的优势,再把ADHD细分为以下三个分类:

    注意力散涣主导型(mainly inattentive)
    活动量过多或自制力弱主导型(mainly hyperactive-impulsive)
    混合型(combination)

根据最近的研究发现,ADHD是由一种发生于脑前额叶的遗传性的多巴胺新陈代谢失常引致。最新的研究认为正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的新陈代谢亦会对病情有所影响。



ADHD的主要症状包括:

    容易分心
    容易忘事
    啰唆,多话,常打断别人,且爱辩驳
    喜欢到处走动,静不下来
    读写困难,包括写错字(常多一画或少一画、拼字错误等)、阅读时会跳行或无法理解文意等
    做事易拖延,常至最后一分钟才动手
    三心两意,工作普遍都做不久,会一直换工作
    缺乏组织能力,无法把自己想说的话、想做的事具体地表达或规划出来
    总是被不了解ADHD的老师(儿童)或上司(成人)视为不够努力或懒惰
    逃避需要持续性动脑的工作(例如:家庭作业或学校作业)

以上症状随患者年龄而有不同表现,有ADHD的小朋友,其表现通常有上课不专心、无法抑制自己的冲动以及坐立不安的情况;在大人,主要问题则常在于ADHD患者无法计划好他们的生活与每日简单的工作。


但ADHD也有些较为正向的特质:

    具高度创造力,常有特别的新点子(但因组织能力差,常无法将之化为具体行动)
    特立独行、思考不随俗
    对理想抱持惊人的坚持度和毅力,甚至可说是顽固
    直觉非常强,能单凭直觉深入问题核心,进而发现问题所在(但他通常无法说明如何得知)



 通常注意力不集中有几方面原因形成:
  生理原因——由于孩子大脑发育不完善,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过程发展不平衡,故而自制能力差。这是正常的,只要教养得法,随着年龄的增长,绝大多数孩子能做到注意力集中。
  病理原因——儿童存在轻微脑组织损害、脑内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另外,有听觉或视觉障碍的孩子也会被误以为充耳不闻,不注意听或视若无睹。这些情况需要得到专科医师指导下的治疗才能改善。
  环境原因——许多糖果、含咖啡因的饮料或掺有人工色素、添加剂、防腐剂的食物,会刺激孩子的情绪,影响专心度。此外,孩子的学习环境混乱、嘈杂、干扰过多也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

  家长教育方式──
        家长可从这几方面自查:
        1、父母教养态度是否一致?
        2、是否太宠爱孩子,使孩子缺少行为规范?
        3、是否为孩子买过多的玩具或书籍?
        4、家庭生活步调是否太快令幼儿不能适应?
        5、家里的活动是否太多,无法给孩子提供安静的环境?
        6、学习的过程中是否积累了不愉快的经验?例如孩子程度跟不上老师家长的要求,孩子注意力不好时大人给予强化等。
        7、孩子是否有情绪上的压力?是否过多的批评、数落孩子?


  心理原因──为了引起他人注意,得到关注,或者为了逃避父母给予的过重的负担,便下意识地通过一些行为来达到目的。

  过去我们认为ADHD与脑部前额叶相关。然而,事实上,大部分受ADHD困扰的人是由于小脑没有适当地发挥功能。在过去的20年中的研究发现,小脑发育不良的人同时有ADHD的症状。藉由功能性扫描也发现ADHD患者的小脑活跃度很低。





注意力不集中的危害

  人际关系紧张:
  1、与同学朋友难以共享物品或依顺序等待,容易与他人产生冲突或打架,出现暴力倾向,难以与同学形成正常的朋友关系;
  2、不听从爸爸妈妈或老师的话,通常反复使家长经历挫折与愤怒;
  3、轻易打断别人谈话,不加思索的响应;或是无法按照社会要求控制自己的行为;
  4、容易错误理解、轻视或疏忽别人传递讯息的真实含义,致使人缘不佳;
  5、很容易被众多新鲜的刺激所吸引,抗诱惑和干扰的能力差,他们往往无法遵守规范和指令,难以适应集体生活和社会;
  6、人际关系的恶化往往会影响到孩子的情绪健康和人格健康,处理不当,甚至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学校纪律难约束:
  1、因缺乏自我抑制(冲动)能力,各种行为问题会逐渐增加,语言和行为有冲动性,部分儿童具有高攻击性;
  2、当受到压力时,会更无法掌控抑制能力,过动行为更加严重;
  3、无法同时记住数个指令,思路呈跳跃式,常出现做错或漏掉等情况;
  4、上课时小动作多,如玩铅笔,玩橡皮,抠这抠那,玩课本撕书等,易导致课堂上违规、违纪等情形,有旷课,逃学的倾向;
  学习成绩差:
  1、注意力集中时间比其他孩子短,而且容易分心散漫;
  2、回答不切实际的答案,无法形容事情的来龙去脉;
  3、由于课业内容已提高至相当的水平,无法跟上学习进度,成绩逐渐下滑;
  4、上课难以集中注意力,对授课内容一知半解。作业拖沓、学习时易走神、发呆、被无关事情吸引,导致学习费时、效率低下;
  5、即使考试前书念得很熟,考试时却会因分神而记不起来或写错等,严重影响学习和考试成绩;
  6、办事时总是丢三落四,如经常忘记学习用品放在哪里,学习容易半途而废;
  自理自立能力差:
  1、无法完成有结构性或有目标的活动,如家务、作业等;
  2、有时在无特别原因的情况下,会有非常愤怒的倾向;
  3、自我整理、打理能力差,常有脏乱现象;
  4、缺乏组织能力,无法作好整理、整顿的工作;
  5、有些儿童肌肉运动技术发达正常,但在语言能力、画图、使用剪刀等要求协调性的活动较落后;
  6、持续睡眠问题(睡眠中时常醒来,不规则的睡眠习惯);
  7、因为注意力不集中,因盲目的玩耍方式或行为在运动和生活中容易受伤;
  自信心不足:
  1、在过重的学业要求与升学的高压力下,注意力不足多动的学生很容易被定位为问题青少年,同时本人也因无法充分地发挥本身的能力,而失去对学业的兴趣;
  2、由于自信心不够强,常常会引起各种问题与行为,最后会感到被孤立;因长期地环境不适应与经历挫折,失去自信、感到自卑。


关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家长建议

  家长陪孩子读书不可提倡。事实上,正如一位权威人士所说:“有的孩子学习拖拉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多的则是由于父母过分关注他们做作业,甚至包办代笔。”大多数儿童教育专家都不赞成家长陪孩子读书,因为家长总会情不自禁地敦促孩子不要这样做,而要那样做。这些时断时续的语言刺激,更易于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同时,也会让孩子对家长产生强烈的依赖性。



  家长不要以关心之名总去打扰、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一会削只苹果送过去,一会送一杯开水或饮料;一会关照要保持距离、注意保护眼睛,一会提醒多穿一件衣服、当心感冒;一会批评孩子什么不对,一会又表扬孩子现在表现不错如此这般,既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又弄得孩子心烦意乱,哪里还能专心学习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多动症是什么?确诊后怎么办以及哪些治疗方法是有效的?
研究表明:儿童患多动症的遗传风险和母亲初产年龄密切相关!如何判断孩子是不是患上多动症?专家教您这几招...
多动症孩子作业写不完,总是不得不到熬夜怎么办?
想提高多动症儿童的阅读能力?试试这5种方法
【超常研究】“神童”都长什么样儿?
从专注达改善注意力心理体验中获得的几点启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