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楼梦》的悲剧之美

 

   一座“红楼”,曾引来万千痴男怨女寄予情怀,顶礼膜拜;一部“红学”,曾牵动无数学者专家悉心研讨,刀笔论争。

   《红楼梦》太美妙了——痴男怨女为其情所困,常常如痴如狂;《红楼梦》太神奇了——专家学者为其文所惑,每每不能释卷。《红楼梦》的价值,远非仅限于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哲学的、历史的范畴,它几乎是一部人类的“百科全书”。而它最为动人心魄的地方,笔者以为是其展现出的有别于其它艺术样式的无处不在的“美”,而这其中又尤以它所展示的悲剧之美令别样艺术形式难以企及,无法超越。

   鲁迅先生曾说: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叔本华认为悲剧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悲剧,是由极恶的人所造成的;第二种悲剧,是由于盲目的命运;第三种悲剧,是由于剧中人物的位置及关系而不得不然的。而尤以第三种悲剧最为感人。因为它“示人生的不幸,非例外之事,而是人生所固有的”。例外之事,尚可幸免,而这种“非常的势力,足以破坏人生的福祉,无时而不可坠落于人前。并且这种惨酷之行,不但时时可受之于自己,甚至可以加之于他人,这才是天下最至惨的,而《红楼梦》,就是第三种悲剧。”因为这个原故,所以说《红楼梦》是“悲剧中之悲剧。”

   就《红楼梦》整个内容,实际写的是三重悲剧。即宝、黛、钗爱情与婚姻悲剧;众女儿的悲剧;贾府的悲剧。而作者尤以所有少女少妇的非凡“行止见识”来更加痛悼她们的悲剧。在这里,有封建婚姻制度的悲剧,有封建道德礼教的悲剧,有封建婢妾制度的悲剧,有赤裸裸的封建暴力凌辱女性的悲剧……,它不是某一个女性某一个方面的悲剧,而是那个社会里所有女性的普遍悲剧。曹雪芹用她们的泪水酿成了芳醇甘洌的艺术之酒。导致所谓“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这就更加使《红楼梦》尽显出悲剧之美。

   首先,曹雪芹通过《红楼梦》这一悲剧,还原了古代女性的伟大。

   封建社会的青年女性的悲剧上演了一两千年,直至曹雪芹,才把这个悲剧以最深刻、最动人的方式揭示出来,这绝不是偶然的。《红楼梦》中众女儿的悲剧,是女性人生的大悲剧。曹雪芹描绘的这一组悲剧是异彩纷呈的。它包括晴雯的悲剧、鸳鸯的悲剧、司棋的悲剧、尤三姐的悲剧以及史湘云、薜宝钗、王熙凤、花袭人、贾氏四春、尼姑妙玉、丫环金钏和芳官等十二个小戏子的形形色色的悲剧。作家舒芜曾分析说,先前都只把女子看作花鸟,看作玩物,看作性的对象,最高也不过看作“第二等的人”。所以,对于许多女性的悲剧,看不出是悲剧,认为她们本来就该如此。拿“宫怨”诗来说,总算是同情那些不得宠的妃嫔宫女了。但替她们怨的什么呢?“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待昭阳日影来。”怨的是没有得“宠”,没有得到“君王恩幸”;如果用这一观点来看,贾元春就该是十分幸福的人了—不该进“薄命司”。她回家省亲的时候,也不该是那么从头到尾,一片哭声的。即使是林黛玉的悲剧,如果不是作家充分写出了她的品格,她的思想感情,她对幻想的追求,她的高出流俗的“行止见识”——如书中写出女孩子们结社吟诗,或自吟自咏。读者于是听到了林黛玉的悲吟,知道“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的大观园,在她眼里却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场所;知道清幽的潇湘馆里,黛玉过着“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的生活,渡着“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纱窗湿”的凄凉长夜。读者还听到她对着菊花低吟道:“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似乎窥见她所期望于宝玉的,不仅是男才女貌的“如意郎君”,而是在茫茫尘俗之中可以“偕隐”的“知心”者。如果读者不知道这一切,就无法充分体会她含恨而死时没有说完的那句话“宝玉,宝玉,你好……”的全部惨痛的含义。如果不是这一切,让我们深深感到这是一个那么高洁,那么美好的“人”,使我们和她同忧同乐,同笑同啼,她的悲剧也不会使我们这样回肠荡气,惊心动魄。也就是说曹雪芹还原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尤其是古代女性“人”的伟大之处,这也就是《红楼梦》之所以流传至今的伟大之处。

   第二,《红楼梦》的悲剧还是贾宝玉的大悲剧。

   贾宝玉从小便宣布了他的妇女观——其实是他的整个人生观:“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在贾政看来,宝玉将来不过是“淫魔色鬼”“酒色之徒”。在这位正人君子的眼里,青年女性的地位尽管有千差万别的悬殊,归根到底不过是性的对象,男子除了“淫魔色鬼”之外,也绝不会对她们有什么兴趣。但从贾宝玉的眼中却看出了这个悲剧,并且这也是他自己的悲剧。我们说,从封建压迫下觉醒的妇女,总要通过“女性的觉醒”来实现“人的觉醒”;《红楼梦》却是通过一个男性的角度,对女性唱出那样热烈的歌颂和沉痛的悲歌,并且为一切男性自惭形秽,而首先包括贾宝玉自己在内。

   在封建社会恐怕没有一个男性不是夫权主义者,大男子主义者,没有一个男性不是自以为高出女人一等,把妇女视为“第二等人”。但我们竟然听到了“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过:“宝玉已渐长,于外昵秦钟蒋玉菡,归则周旋于姊妹中表以及侍儿如平儿袭人晴雯紫娟辈之间,昵而敬之,恐拂其意,爱博而心劳,而忧患亦日甚矣。”这里所谓的“昵”,即恩格斯所说的“性爱”因素,但宝玉的“昵”中包含了“敬”。每一个青年女性还只感受出自己一个人的悲剧的重量,而宝玉却感受到所有青年女性的悲剧的总重量。这就是宝玉的悲剧,就是他把所有爱者的悲剧担在自己肩上,比每一个不幸者自己所感的苦恼之总和更为苦恼的大苦恼。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楼梦》的悲剧,也是贾宝玉的大悲剧。

   第三,《红楼梦》的悲剧是非常的独特的。

   与我们以往看到的悲剧结局不同,《红楼梦》它不是只写到尚处弱小地位的进步的代表美的力量,被暂时尚处于强大地位的落后的代表恶的势力吞灭为止,而是写出美的力量被扑灭的同时,代表恶的势力的一方也跟着灭亡了。这便是《红楼梦》中的第三层大悲剧,即贾府衰败的悲剧。鲁迅先生曾说:“至于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的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红楼梦》中的贾母、贾政、王夫人、王熙凤、薛姨妈等,在思想立场上,在总的道德倾向上,都是反动的,是封建伦理道德的顽固坚守者和贯彻者。但他们又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曹雪芹通过对贾府上层主子一个个人物绘声绘色的描写,塑造了一大群有血有肉的具有审美意义的统治阶级的人物典型。一般来说,反动势力的灭亡,只能引起人们心理的愉快而丝毫也不能引起人们的同情的,因而它们只能构成生活意义上的悲剧,不能成为美学范畴的悲剧。但在《红楼梦》中,贾府的衰败、灭亡的悲剧,却具有着美学的意义,甚至能引起人们那“一丝痛彻心扉的同情”。这一方面是由于作者运用文学提炼的结果,同时,也是作者依据自己对生活的观察,把其思想中一种积极的倾向反映在这悲剧中的结果。因而构成了这种非同寻常的审美效应.

   综上所述,曹雪芹对于宝黛对新道德的追求以及他们的爱情不能实现的结局,对于众女儿命运不幸的结局,对于贾府衰败灭亡的不幸结局,都是作为悲剧写的。因而在整个《红楼梦》中给我们以强烈的悲剧感。这是一个众多的、色彩斑斓的悲剧组成的十分壮阔的大悲剧,它对读者情绪的感染是异常强烈的,从而使我们在阅读中,享受着巨大的美感。《红楼梦》的悲剧,堪称一个伟大的历史悲剧,它有着伟大的悲剧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梦》:女人如花花似梦
甄宝玉与贾宝玉的形象差异及象征意义
林黛玉,一个被诗化了的才女
印川茶书院“千红一窟”茶的来历
《红楼梦》阅读碎札 · 二十四
四大名著,红楼梦为什么位居榜首(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