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俗人不懂好文章!

       好文章是思考的成果。这样的文章被无所事事的人随便看看,难免被讥笑,被讽刺,被贬损。与其这样,不如留在自己的空间,等待真正的读者。因为好文章是专为好的读者准备的。就像好的东西不是为小人准备的,好的文章也是为好的读者准备的。就像好女子是为好男人准备的。好女子被强盗强奸,就像好文章被小人肆意挖得稀烂,不说是邪恶的眼睛看坏了作品。还说作品本身就是这样。不要把圣物给狗吃。这是很对的。

      一篇带着生命温度,感情,思考的文章在网络的时代很容易被随便流失,被各种不怀好意的人恶意理解,不仅毁灭了作者的本心,而且毁灭了作品的价值。即使是再好的东西,也会毁灭在邪恶的眼睛中,死在毒辣的手中。就像走上十字架的那个人。世界并不是完全的善,生命就需要防止邪恶和污染。保持圣洁。

      好的读者首先是尊重作品的,尊重作者的。坏的读者就像流氓,不仅不尊重作品。还侮辱作者。一种无所不通,蛮横无理的样子。咄咄逼人。似乎他是真理,他具有无限的权利和智慧。这样的读者毁灭了作者和作品,毁灭了神圣的东西,就像土匪进入屋子,把自己需要的东西挖走,剩下一片狼藉,一走了之。这就是土匪走过的现场。好的读者尊重作品和作者,尊重作品的价值观和思想,也具有自己的独立的认识。坏的读者,把一切邪恶的念头加在作品中,说是作品教坏了自己,是忽悠,是欺骗。这样就侮辱了作者。

 

 

《哲学在大众中是玄学》

    没有形而上的知识,总是在现实的角度,哲学根本不能完成,也不能被理解。在中国的教育中,始终是按照形象的思维进行的,大众的思维也是形象思维,所以,哲学根本不能在大众中普及。中国是寓言,文学的国度。即使是老子的道学也不记孔子的伦理学。因为道的玄乎,人们不能理解。其次是易经不能被大众理解,也是因为抽象性。没有抽象性的知识,没有形而上的知识,人们只能在世俗的层次生活。许多人不需要哲学,因为既不能到达其境界,也不能到达抽象性,更加害怕其形而上,这样大众就远离了哲学。‘先规定,后存在’,人们只能理解规定是实在的,规定也是存在,所以是先存在,后存在?这样的糊涂令人可笑。规定始终不能从抽象的角度理解,不能理解为"形式,性质,关系,结构’这样的抽象性,许多人,几乎是所有的人都不能接受‘先规定,后存在’,后存在是可以接受的。因为这是实在的,而规定是什么+如果始终是在实在中理解,规定也就是存在了。很少有人走出这个迷惑。

    我们把先规定设为X,把存在设为8.则“先X,后8”,前提是规定始终要理解为代数,是未知数,而不是实际的数字。先设X,后证明X=8.这样先规定,后存在就可能理解。因为中国人思想中始终是具体的东西,一旦什么是未知的,预设的,就不能理解。

     理解别人对自己的不理解,这就是最好的理解。因为成见,经验,几十年来已经深入他们的骨髓,他们可以放弃生命,也不愿意放弃自以为是的成见。因为这是“先规定”的。这也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精神性的东西。即使他们还是一位唯物论是最好的东西,但是他们还是牢牢地守住精神的阵地,他们不知道在这时,已经是关注形而上的东西,已经是一个对真正的真实追求的人。

    在人们独自的思想中,他们以为纯粹感官的,物质的东西就是这个世界的最大的实在性,而不知不觉他们却在追求虚无的东西,抽象的东西,属于观念的东西,也就是不知不觉变成唯物论的对立面----精神层次了。虚无的东西恰恰是实在的,感官中实在的东西被超越和否定。进入真正的真实,就是----存在。存在是在虚无的追求中得到的最后的剩余。这种剩余就是先规定的实在性。规定就是对实在的东西做最后的压榨得到的东西,就是浓缩又浓缩的东西,最终就像西方人研究的,生命是细胞,物质是分子,这种最后的规定却是最真实的。因为存在真正的就是不能再化简的状态,细胞,分子,就是这种先规定的东西。

     最真实的东西不属于感官,在显微镜之下,在精微的仪器之下,一切才初步被看成是真实的。这时,具体的形体已经是脱离了,进入形而上的领域,----抽象在最大的真实。哲学的价值就在于此。科学是把抽象变成具体的过程。科学和哲学走了相反的路子。

    精微决定了粗糙的感官是不是真实的,人类进行这种标准化的“工具”研究就是科学,科学最原始的就是把抽象的观念变成度平衡这样的“工具”,这种工具已经不是物质,而是观念的代表。观念变成工具形式,就可以先规定一切,而工具自身受到新的规定,就是---工具的标准。现代国际度量衡的标准,就是别的度量衡的标准,而被检验的工具就是客观存在的标准。这样“先规定”就是标准。这种标准实现了存在是怎么样的存在,什么性质的存在,什么结构的存在,什么时空关系中的存在。所以,度量衡这样的工具就是“先规定”的物化形式,这种形式就是别的存在的标准。

     自然是不是也被一种度量衡这样的工具所规定?但是假如没有这样的工具,宇宙万物的存在是以什么标准而存在的呢?地球和月球的距离,地球的重量,这一切是不是还有一个标准?没有标准,大气的浮力和地球的重量之间是关系是怎么样处置的?大气的浮力是不是无限的?但是为什么飞机那样微不足道的东西会坠落?而地球不会坠落?这里显然是“先规定,后存在”的。人造的飞机为什么会坠落?地球不会坠落,是因为地球没有飞机重吗?可笑。大气似乎具有无限的浮力,但是又不能浮起一张纸。却可以浮起地球?这难道不是因为先规定的吗?

     宇宙中的物质之间的先规定的力量关系是这样的神奇。既要自转,又要公转,这种力量是怎么先规定的?如果力量过大,就不能公转,只能自转,而恰恰符合自转和公转的力量是怎么先规定的?我们不可不推理到先规定是真实的,因为这种现象,地球浮在空中----如果不是先规定的,地球就会从大气中坠落。其余的一切都是这样。

     存在是受制于先规定的。力量,关系,结构,形式,性质,距离,.....都是这样的恰到好处。大自然的先规定,就是科学的模板。是哲学的理念的模板。

 

     感官工具变成物质工具,这种超越是从主观道客观的过程。人类经过主观工具到客观工具的过程,客观工具就是科学。度量衡就是客观工具。还有比这更加高级的天文望远镜,显微镜,交通工具.....都属于客观工具。客观工具是独立于感官之外的,这种工具是感官的延伸和对主观差异性的杜绝。客观工具已经不像感官工具,已经把唯一性,一致性纳入观念层次。为了实现客观的标准,客观工具就帮助人们形成同一原则,这种原则意图是接近真理的唯一性。当世界上只有一把尺子,人人才能服从这把尺子的先规定。把这尺子才能接近真理---一致性。

    客观工具走向一致性是对人的感官工具差异性的限制,也是走向真理的可能性。一致性的客观工具是来自哪里的?来自“公正”这样的概念。只有客观工具的一致性,才能适合公正的一致性,公正实际就是对任何对象的无分别。这种无分别只有客观工具才能实现,也只有掌握公正理念的人才能驾驭工具实现无分别的一致性。

    人类认识的历史,几乎就是第一,感官的差异性工具下的世界,第二客观工具一致性中的世界,第三是接近真理的努力。虽然客观工具的一致性不是真理,但是模仿了真理,----对一切的无分别。这样人类的认识就是从差异性道一致性的努力。而后者只能借助客观工具才能实现。只有掌握公正的人心才能实现。人类会越来越步入客观的一致性,这样才能进入普适性,才能见到最大限度的普遍性。也就是普度众生。无分别,一致性地对待一切生命,无分别,一致性地对待存在的价值,庄子说的是“齐万物”。

    客观工具是智慧的兑现,也是公正理念的兑现,舍弃客观公正的工具,人们用道的无分别,一致性对待存在。存在终极是先规定的一把尺子先规定的,这把尺子就是人类追求的真理。如果否定真理,先规定就是无法理解的。不理解先规定的人,注定是取消了真理的。其次是道德的尺子,法律的尺子。这样进入社会的层次,只有公正这样的一把尺子。度量衡就是公正的工具化,物化。


    理,道抽象变成客观工具的现实,这种转变的基点还是,理念。理,道,公正这些理念就是客观工具的“先规定者”,没有这样的先规定的理,道,公正,客观工具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工具形式呢?为什么在这样的工具形式的无分别的一致性中,人们才能服从呢?既然人心中具有理,道这样的理智,这种理智是哪里来的呢?是来自自然的一致性。来自宇宙起点的一致性,无分别。就像生命来自细胞的一致性,无分别。物质来自分子的一致性,无分别。如果不是厌恶宗教思想,就是来自上帝的一致性,无分别。来自普度众生,泛爱众而亲仁。

    没有这样的一致性,无分别的理念,客观的工具就是无本之木。所以说,工具存在是公正理念的先规定。没有这样的先规定,就没有客观工具的出现。只有主观的差异性的工具,感官。感官不是标准的独立于人的工具,这种工具具有的优势和不足,在和客观工具的比较中是显然的。用手试一试重量,和用天平称一称重量,后者是准确的,前者在每个人是不同的。这样看感官工具是差异性的工具,不仅是每个人不一样,而且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心境环境中是不一样的。感官工具是优势是对模糊性的把握。感官工具本身是模糊性的,适合把握不能用客观工具的对象,比如善恶,美丑。但是不能把握真假。感官工具把握真假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即使是把许多人的感官集中起来,也不能把握真假。

    西方社会是客观工具发达的社会,几乎全部科学都具有工具性质,这样西方人的理性的成长就快,随着客观工具形成的理性一致性,克制了感官工具的随意性,所以说,西方人不近人情。中国人恰恰是因为客观工具的不发达,理性不具有客观工具的牵引力,中国人就是很重人情,甚至为此漠视真理的。工具理性的不发达,造成感官工具依赖度高,这样人们是主观随意性很大。感官工具可能是在善和美的领域具有优势,在真的领域,感官常常失误的。因为感官工具的不确定性,在哲学,科学的领域都是被限制的,保持客观冷静,就是按照客观工具的理性的无分别,一致性的原则进行的。

    哲学就是工具理性。工具理性最集中的就是逻辑学。逻辑学就是语言,思想的纯粹的推理,判断的形式,纯粹把语言的内容驱逐出去,纯粹把主观的感觉驱逐出去,这样才能剩下纯粹的工具理性。工具理性会兑现出纯粹的公理,这种公理进一步变成科学的客观的工具,哲学就和科学一起完成了用工具理性观照世界的任务。哲学不是需要科学,但是不能变成科学本身,因为哲学的主要的任务是抽象,进入形而上变现出对事物的运动变化的规律性的认识,这就很容易变成科学的科学,比如“革故鼎新”就是哲学的判断,“物极必反‘也是哲学的判断。科学可以运用哲学的判断,但是哲学不能直接运用科学的判断。

     哲学,科学不发达,造成对感官工具的依赖,这样主观的随意性,随心所欲就很严重,这样的民族大众很容易走极端,被突如其来的感情因素激发,被不确定的因素主宰,因为客观的工具理性的不完善,人们甚至把感官作为真理的校验器,只要自己感官良好就是真理,自己感官不好的,就是错误的。这样就丝毫没有真理的一致性和无分别性。人们总是以主观的因素起起伏伏判断是是非非。这样就是庄子说的“此一是非,彼一是非”。甚至自己和自己也是颠倒矛盾的。自己是自己的敌人,因为自己的感官的矛盾造成对自身和世界的否定和肯定的矛盾,这样就毫无稳定性可言。

 

     在最好的文本中,我们看到始终对客观工具的依从。客观工具是最早的“有”,这个“有”是万物的依据。这在中国的易经中就是“无极”,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以类万物之情。最早的太极就是一起存在的依据,在有的经典中是“太初有道”,道也是万物之本。没有这样的追寻,一切知识都是没有本体的。没有本体的知识虽然在枝节中可能是对的,但是在综合性,总体性中是荒谬的。就像盲人摸象,在每一个盲人而言是对的,但是所有的盲人的结论都是荒谬的。因为经验,感官对于世界的把握始终是局限性的。需要超越经验,感官,到达抽象的认识,就是靠着思维的推理的认识,这种认识已经是在用概念,而不是用感官。这里“概念”也是客观的工具理性。只有用概念这种抽象的工具理性,按照逻辑学的要求,才能实现对象的一致性,无分别的认识,也就是对真理的认识。

     理最早是关于哲学的客观的工具理性,具有客观的性质,追求一致性,无分别的原则。这种理的道路却和人的感官世界对立,产生了灭人欲,存天理。事实上在合并理合肉身的关系中,“道在肉身”就是把感官工具和客观的理性工具合二为一。这可能就是超越性的仁爱。在古人的研究中,自然之爱和人间之爱是一致的,只是人间的爱不是无分别的,一致性的。那么人类的努力就是仁爱的一致性和无分别。泛爱众而亲人。孔子,耶稣都是把仁爱作为宇宙本质和人类的结合点看待的。没有仁爱,就是生命的死亡。感觉不到仁爱的精神,人类就不能幸福。在仁爱的基础上,道德和法律是建立起来,道德和法律都是为了仁爱,并以客观工具理性保护仁爱的。道德和法律都是处于对自然忽然人类的仁爱。

    仁爱和一般的爱具有的差别就是,仁爱追求一致性,无分别。一般的爱追求差异性和有分别。仁爱就和普度众生一样,实现一致性和无分别。不是因为国度,民族,社区而局限仁爱的流行。甚至对于自然也是仁爱的,这就是自然伦理学。对于人类的仁爱就是人道主义。对于人的一致性仁爱就是以人为本。这样仁爱和理一样实现了感官工具个客观理性工具的结合,这种结合就是---良知良能。在基督教中就是“爱人如己”。

     客观的工具理性在中国的宋明理学中走向了极端,就是和人的感官工具的彻底背叛,这样和西方的理性主义一样,在人类的感官工具走向客观的工具理性的道路上,人类的感官工具始终是羁绊。对于自我的感官的超越,对抽象性的把握,对于普遍性的思考,就是把感官工具变成客观工具理性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犹豫不决的。人类在克制自己的私欲时的犹豫不决,对于纯粹客观的工具理性的难以接受是明显的。

 

   人性倾向于虚无,最终把虚无的东西当做实在的,进行虚无的争战,所以说,人是观念的动物,也就是说,人是虚无的动物,观念实质是虚无的,虚无就是本体。一切存在受虚无的的支配,一切实体最终被虚无化,这也是事实。生命最终归于虚无,一切实体最终归于虚无。存在之前还是虚无。存在本身是相伴虚无的过程,所以,人类会对已经存在的一切看成是虚无的,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存在的恰恰是虚无的,虚无的却是实在的,这是人类认识的颠倒梦想。把影子看成的实体,把实体看成是虚无。这也是历史上殉道现象的原因。为了某种虚无的“观念”付出生命的代价,人类为了虚无的东西所付出的代价之高是难以想象的。历史几乎充满虚无的争战,就像历史上秦始皇的长城,在现代人看来是徒劳一样。许多当时的实在都被现在虚无化,现在被未来虚无化,生命被虚无化的终极是死亡。

    实在性到底是什么?如果说是实体,实体就不应该毁坏,如果是虚无,虚无却无处寻找,所以,生命的艰难是在真正的实在上的恍惚状态。到底什么是实在的,是现实,还是理想?没有人会最终真正得到实在。就生命而言,人们所缺乏的东西恰恰就是实在的----被认为是实在的。人们所有的东西恰恰被虚无化,这样人们恰恰就处于恍惚之中。这是智慧极高的人也会迷惑的地方。人性倾向于虚无,浮华,这是最大的不可避免的恍惚,谁也会迷失于虚无之中。就现实而言,被佛家说是虚无的,不存在真实的东西,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也没有真实的法,法非法非非法。在对最初的实在性的不断否定之中,最终还是没有得到实在性,也就是说,在唯物论的层次中,最终什么也没有,因为物质的不断否定,最终只能是一无所有。即使是唯物论会承认看不见的东西也是物质,但是这种物质已经超越了对人意义。人需要的实在性,就是现实。

    在所有的追求中,恰恰是最低层的人得到最现实的东西,在哲学理念的追求中,许多人会陷入虚无,哲学家会陷入对虚无的东西的偏执,这种偏执甚至使人自杀。政治也会以理念的形式使人迷惑于虚无,追求权力和金钱就会使人迷失,许多人在权力中死去,而淡薄名利的人乐享百年。这恰恰是人间的悲剧。因为知识就是力量,在这时变成一种异化的力量,一种被知识处死的现象。这样知识在不可控制的时候也是邪恶的力量----异化的力量。-----被幻影支配。许多智慧的陌路就是幻影,所以说,在这条路上不要走得太远。“不远,复,无抵悔”,一切后悔的事情都是沉迷在对象中所造成的。始终清醒的人会“不忘本”,就是自我和客观对象的理智的划分,什么是自己,什么是客观是清清楚楚的。在沉迷的人会“忘记自己”,而把自己沉沦在对象中,甚至说对象=自己,高于自己。这时沉迷现象就开始了,自我丧失在对象中,被对象所控制。

      在对象的适度的追求中,就像智慧的动物在追击对象时,不是执着不舍,而是追逐一段就返回。而高级动物的人却是穷追不舍,直到陷入虚无,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也丧失在虚无之中。这样的生命就被虚无所吞没。人的理智就是自我和对象的永恒的划分。自我不是世界,世界也不是自我。不是自我是虚无,世界也不是虚无的。即使是都是实在的,却不是模糊不清的。在酒醉的人看来,自我和世界完全是一体的,自己的摇动则大地也摇动,这时自我就丧失了。醉酒的人不知道自己,同样痴迷于某种事情的人也会丧失自己。生命的危险不是战胜对象,而是丧失自我。始终具有自我,世界的清晰的划分的人就是理智的。自己是自己,世界是世界,对象是对象。

     就是全人类也会迷失在总体性的虚无观念之中。在人类所追求的对象中,这种对象在未来都会变成愚蠢的。就像两次世界大战,以及人类历史上大大小小的战争,都是被虚无的观念所控制的偏执造成的。在另一个层次,另一个境界看来,那不是极大的愚蠢是什么?由于局限性,人们陷入不可自拔的虚无的对象之中,就像时时在准备和看不见的敌人战斗,这被视为是初级的神经病症状。

     一切伟大的知识都是建立在终极实在性之上的,这就不是变化不息的世界,而是永恒不变的本体。把生命建筑在永恒中,就是智慧,把什么建立在变化的对象中,对象变化了,生命也就被对象扭曲消失。这就是说,在对世界的认识中,世界的什么是永恒的,在对生命的认识中,生命中什么是永恒的。这不能不说是---精神。精神是同属于生命的永恒现象。肉体和物质都是被虚无化的东西,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虚无,肉体,物质最终会陷入。属于精神的永恒对象,一个是永恒的道,一个是永恒的上帝。在对上帝和道的追求中,生命始终是清晰的。即使是短暂的生命,也会因为附着在永恒的对象中而永恒。就像一滴水会和在浩瀚的大海之中。

 

     物质与肉体最终都会毁灭,因为物质的可分性,肉体的死亡,所以属于永恒的东西就不是物质和肉体。一切有形的东西被虚无化,虚无的东西----精神----就是实在的。实在的本体就是道,上帝。没有这样的认识,即使是生命再长也是愚蠢的人。因为生命在其过程中始终没有得到什么是短暂的,什么是永恒认识。反而把反复无常的东西,看成的实实在在的,把永恒的精神看成是虚假的。这样生命恰恰会因为追求他自认为实在的东西而变成虚无。就原理而言,存在的本质是虚无,存在之前是虚无,存在之中存在着虚无,最终物质,肉体都被这种永恒的虚无所虚无化。这就是真正的智慧所见。

     物质是互相支持的东西,丧失互相的支持,物质就不能存在。所以存在首先需要支持的对象,当各种物质都需要别的对象支持时,一直追求下去,最终是什么支持了所有的物质?物质也是生命的支持对象,但是物质也是生命的死敌。因为物质本身也会在生命中寻求支持,这时生命反而被物质击溃。因为生命也是寻求物质的支持。这样支持的变化会否定对方。肉体生命甚至不如物质长久。这样什么初次希望从物质上得到支持,最后看到物质本身也是需要支持的东西,这样生命就是负重的乌龟。物质反而压在生命之上。

   所以,生命和物质都是不对永恒的,永恒的东西就是精神,宇宙中的物质不是永恒的,永恒的就是先规定----规定一切物质的范式,那种范式就是永恒的。也只有这种先规定,才能规定物质的存在的方式,存在的时间,存在的空间,存在的各种关系,自身存在的结构......这样存在是在先规定之下的存在。即使我们不知道这个规定者,却不能否定有这样的规定者。因为假如没有先规定,存在是怎么存在的呢?这就是荒谬的了。因为我们无法知道谁是规定者,就否定有一个规定者,这也是说不通的。因为人类不是一切的见证者,人类只有几万年的历史,宇宙具有几百万年的历史,难道宇宙是人类创造的?在后面出现的创造了前面出现的?这岂不是荒谬的吗?

     愚蠢的人们非要按照科学的姿态,要得到那个先规定者,才能相信。这是荒谬的。就像一个水泡说大海是自己创造的。一种出于大海的水泡,竟然要否定大海。这也是不合逻辑的。这样在物质的世界,由于物质需要相互的支持,所有的物质就没有固定的本性,也没有物质是物质中最稳定的。永恒的。不朽的。所以说,所有的物质的相互依靠说明,物质不仅不能作为一切的依靠,它自身也在寻找依靠。这种依靠就是宇宙精神。

 

     精神是非物质的,永恒的。精神不需要物质的依靠,精神也不需要什么支持。精神是可以独立存在的。这种精神才是物质的依靠,最终的依靠。人类人文的世界是把一切变成精神性的,人类意识的痕迹,行为的痕迹都具有精神,这样精神就是普遍的。物质是局限性的,精神不受时空的限制,精神是超越物质的存在,因而是主宰物质的东西。当人类被物化之后,精神沉沦之后,对物质的崇拜才看不见精神了(精神始终是存在的),这就是异化的现象。哲学是寻找精神的学科,艺术也是寻找精神的,科学是寻找方法的。即使有方法,方法是在精神的指引下得到的。所以,精神也是哲学,科学,艺术的主宰者。从精神产生的就是理智,理智和物质的局限性一致,把方的看成是方的,把圆的看成是圆的,把好的看成是好的,把坏的看成是坏的。这样,理智在精神的指引下具有与客观世界的一致性,这种理智最终会形成“工具理性”,就是度量衡的出现。在主观的公正性外化成为工具时,度量衡就实现了这种内在的理性,成为“工具理性”,按照这种工具理性也就置换了内心的公正理性。因为这二者是相等的。度量衡实现了最普遍的内在的“公正”。

    工具理性的进一步发展就是现代科学,科学不仅是方法的创造者,也是工具理性的创造者。最高的就是道德和法律。道德和法律就是工具理性。人们从此按照一致性的,无分别的原则进行生存,生存在一种合理性中。这种合理性也是生命的追求。没有合理性的生活是不值得活的。不合理的生活也是对灵魂的折磨。合理性也是幸福的一部分,因为亏负别人的生活最终受到内心的愧疚,在愧疚中是不能有幸福感的。所以,幸福不仅是物质的,也是这种物质具有合理性的。如果仅仅是物质,是不义之财,这种物质就不是幸福的条件,而且折磨灵魂的东西。所以说,内在的理性变成工具理性,工具理性变成道德法律,又进入人们的精神世界,经过这样的进进出出,完成了生命存在的合理性的体验,也观照了自身的不合理,看见道德和法律的工具理性的存在,邪恶的人受到法律的制裁时,也符合其内心对工具理性的服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笛卡尔的身体观初探
​一、早期文集
情感缺失和理性枯燥
【十四章】视之不见:混而为一的道
皮亚杰之于李泽厚的意义——重读《课虚无以责有》笔记之三
人类认识世界的三个阶段,从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说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