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医学

国内媒体又有焦点了。无论我们被多少次告知:“不折腾”,还是总是有人要折腾的。这次,我亲爱的同学们——还在医院,而且是国内顶尖水平三甲医院,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临床实践的实习医生们——被推上了风口浪尖。这下你们是明星了,被狗仔队八卦而且连“经济人”都不知情的八卦,滋味不好受吧。更重要的是,你们还不是人人爱戴的一线明星,没有任何正面的爆光,没有明星高额的回报,只有夜以继日的学习和加班加点、任劳挨骂的紧张工作,面对着就业的压力和社会交际的潜规则,靠着那些从美剧、日剧里偷换来那点自己对医学崇高的敬意和对行业的热情,还能足以支持你们克服种种困难向前走吗?

可是,我亲爱的同学们,请不要灰心。不就是这么一件事么:八年前,你认为医学是个高尚的职业,北大是个挺不错的学校,你这个分数线正适和你超高的考分,或者因为各种奇妙的原因被爱你如命的北医招生办老师看上,说什么也要上你来学医,于是你来到这里。八年来,你始终是个本科生,一个可最最辛苦的本科生,谁都觉得自己不容易,可不是谁都牺牲娱乐,牺牲自我,从第一天开始就被要求无条件严格遵守医学院的各项纪律和要求,再厚的书也啃,再难的试也考,再晚的班也抢着值,再冷的天也清晨起来,哆哆嗦嗦的骑车去医院赶着7点多的查房。就这样,一晃八年过去了,你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退去了,你依然留守。这天,你突然听说,而且是听CCTV2一个免费全国覆盖的电视频道说,一个也许你曾经在回民吃饭时擦肩而过的师兄,因为抢救一位爱戴的老师无效而被她老公告上法庭,之后被一个主流媒体暗访,拼接,断章取义写下四个词——“无执照”“在行医”“医死人”的“实习生”。

我亲爱的同学们,请不要灰心。他们每一方都有自己的立场和出发点,为了自己的利益,忽略他人的感受,动用自己的能力和资源,达到对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不顾及对别人造成的伤害,或者美化对别人造成的伤害,正义凛然的坚持自己的选择。相信这种事情,我们在一个团体里的时候也是或多或少经历过的。经过之后,事情总会有一种结局,而我们大家现在,也不都生活在这种结局之中么。总会过去的,这么长时间以来都一直把眼光放得那么长远了,再去看几集Grey’s Anatomy, 再去重温一遍白色巨塔,找回我们八年之中用行动实践的真正崇高的医学誓言。

我亲爱的同学们,请不要灰心。全世界范围内,医学生的行医资格都是医学伦理学上的灰色地带。医学生到医生的转变,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从病人身上学来的。你们受到的训练,远远严格于任何一个国家的要求,强于任何非同级别医学院的实习生甚至是初年资的大夫,你们的技能,无论媒体、患者家属怎么说,仍然是全国,甚至全世界医学生中一流的。不同的是,在其他国家,有对医生职业的尊重和信任可能由于历史原因会高一些,或者对医生保护的法律和保险会健全一些,对伦理问题讨论得久了一点,认识更深入客观全面一点,正方反方的实力更相当一些。医师协会不是出来保护大家了么, 出于种种原因北医拒绝八年制学生考执照的事情,估计这一次,最起码会再拿上台面,好好谈谈吧。我们教授家人想索要的那些钱并不是因为我们做错了,而是我们为这个制度所付出的代价。你们仍然接受着顶尖的医学教育,极其迅速的掌握着医学实践技能,你们正在用你们的真知来换取病人的健康,能够被你们医治的病人,是十分幸运的。

对于媒体,他们也是有压力的。是不是“猪流感”改名成“甲流”之后,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了?担负着制造爆炸性新闻和提高收视率、点击率的压力,能够发现一个人人都感兴趣的尖锐的社会矛盾,可能好比我们在临床多年终于看见一个罕见病例一样,他们难免会激动的爱不释手,彻夜难眠。 或许他们渐渐发现了跟医学、老百姓生命健康相关的话题才是最容易引爆的焦点, 或许他们看到了美国医改的吵闹或者发现过英国对各种医疗纠纷的大量报道, 或许他们也抱着发现揭露问题-促进言论自由-推动问题解决的良好心愿, 长期的跟踪、明查暗访,有选择有观点的剪辑制作,最后竟通过审批,想来也一定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在他们看来,可能和值夜班发现熊老师有意外推进抢救室用尽全力第一轮抢救成功那样激动。可是,不知是记者和制作人对医学伦理学知识太过欠缺还是对北大医院哪位领导仇恨太深,拿着我们顶尖医院的实习医生开涮。

其实哪个国家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言论自由,但给大家什么样的话题让大家讨论是看得出一个政府的导向的。这种事,在美国可以吵,因为他们天天吵,无理也要吵三分,医生和医学生都有高额保险和法律保护,最后律师立一新案名利双收,医生对媒体和家属的无知叹息一声后仍然全力以赴兴致昂然的工作,不乐意了跑到私人诊所,换取高薪清闲的生活,老百姓仍然尊重医学好好的让实习医生看病。在英国,报纸是不说好的,新闻从来拧着说,骨头里先挑芝麻,然后等着老百姓上街示威,行业协会、大学教授、卫生经济学家、保险业、律师为各方辩护,最后国会上被政要当做工具吵吵对方的无能,修改一下微小的方向,医生们仍然拿着最高的国家公务员公资,高额纳税的老百姓照样尊重医学好好的让实习医生看病。在中国,好么,把你像机里能想像到最伤痛的角本拿出来拼出一个实习医生最悲惨一面,冠以一个错误的逻辑,误导出一个让所有人愤愤的故事。在中国,老百姓是信任媒体的,但相比之下,他们还没有critical appraisal 的习惯,通常认为你媒体说的东西就是真的,而医生呢,在中国没有一个强大的辩护方,通常没有途径去跟老百姓说理,连“愤怒”之下提出的“拒绝给误导人的媒体看病”这种简单的罢工请愿其实在我们医学生伦理道德的限制下都永远不会被执行,行业协会在民众中没有号召力和公信力,政府有时的官方更正难免被先入为主的群众冠以包庇袒护之名,于是制造了又一个全民抱怨医疗的局面把全国人民和可怜的穷学生们而且是顶尖医院的穷医生对立起来。你可曾知道,这一位曾经的实习医生将来是一定会成长为一名业界知名的教授专家的。你能想像二三十年后我国的医学界专家都是成长在这样的舆论环境里么?

所以同学们,请不要灰心。虽然媒体在这件事上没有正确的导向,请相信站在你这边的政府;如果政府没有站在你这边,请相信患者群众的判断力;如果群众的判断力还没有那么完美,请相信你自己的能力和实力。你所学到的所掌握的是真真正正的知识和技能,是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人都不能缺少的东西。请相信你的价值。

这件事是真的令人寒心的,先不说CPR时肋骨压断是正常的,但我想大家都知道肋骨压断的心肺复苏意味着当时峥嵘师兄该是多么的用尽全身全力想挽救回熊主任的生命,对全力以复的医生的不理解是令人心寒的。熊主任的家人对医学事业的不支持或变相支持是令人心寒的, 哪一个为中国医疗事业贡献了一生的老主任的家人不觉得中国医疗亏欠她的?这是让熊老师名留千古的正常作法么?家属这样一位高知识分子仍然对三甲教学医院的管理制度、中国医疗体制以及改革进程缺乏理解,是更令人心寒的。如果政府,不正确引导群众对此事的认识,这一次还不为医生说话,或者干脆不语,也将是令人心寒的。

我一直想弄清为什么西方发达国家的医生社会地位高,收入高的问题,最近有了一点心得。在任何一个国家,财政规划和卫生资源配置是有优先的。个人收入平均水平也是大体上跟国家的优先相一致的。这种优先是根据具体国情和发展水平来决定。在发达国家,无论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和医学等各个角度来说,国民的生命健康是一定要优先保证的,是相比其他问题都要重要的问题,卫生资源和体制是体现政府能力和国家职能的重要方面。充裕的社会财富允许许多国家和政府优先考虑人权问题多于发展,而最重要的人权就是生存权力。不仅要保障生存,而且要保障生存质量和健全的人格。 经济的发达提供了从税收财政到医疗保险再到慈善等有多种形式的医疗收入,长期的卫生资源优先配置将大量的收入用于投资卫生资源中,医务工作者作为医疗活动的关键、中心人物,自然可以分配到大量的资源和收入。大量医疗卫生资源被投资医疗教育、医学科研,培养高质量的医疗提供者,发明发现新的促进医学进步提高人类生命长度和质量的新技术新设备新药物,重视医务工作者的价值高薪回报, 并巩固社会地位树立行业形象,在承认信息不平衡的前提下建立医患信任,不断完善建全医疗体系, 严格的行业准入机制保证医疗质量,重视医疗信息的积累、分析和利用,用市场或卫生经济研究机构确认医疗水平,保障最有效的资源分配,探索健康状态最大化的途径,寻找疾病风险分担的办法,在保障基本医疗需求的基础上,主动进行疾病预防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引导,提高生命质量。重视数据的科学采集和利用,政策的制定都以可信的高质量的科研信息为参考。这一切都提高了医务人员的重要性,给医学同生命等值,定下了一个高价签。简言之,国家或人民有足够的钱来重视生命,自然给自己生命的价值定得较高,愿意付足够的钱来换取生命和生活质量,无论这钱是给医生、设备、药物还是医学科研,而且总有经济学家做为第三方评价你钱花在这个医疗上来换取健康值得还是不值得,给政府和国民一个较为公正的答案。

而我国还正在以发展为主题,一窝地下的孩子还没有办法全部喂饱,老大“人权”问题虽不能被饿死,但有时也还需要实现老大的责任饿着肚子谦让给其他的仔妹们点。相对经济改革,医疗改革是落后的,只不过之前没力顾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富了,一部分人不再挨饿,渐渐发现不生病比吃海鲜重要了,这时大家手里拿着一把钱都想一下子利用到最好的医疗资源都延长生命,对不起,这是不可能一下子实现的。这时我们的卫生体制改革才渐渐走上话题最前端。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不在进行体制改革,而我们正在推行的医改其实已经在转向一个正确的方向,只是船太大,水太深,转舵容易转身难。而当大大的医改落到小小的医生收入分配上,就又有好多原则把这一条被优先了。我是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医改几轮,医生的收入是被什么原则越改越少的。 但是有一条我是明白着的,国家过去60年的发展已经极其迅速了,没有经济发展得那么快的卫生体制,就是积累下来的问题之一,而且不是靠几句抱怨可以解决的,是需要你生存在这个体制中,推动体制向前改革的,否则改革由谁来实现?!

我亲爱的同学们,无论你们怎么怨现在的医患关系不良,你们仍然是接受了中国最优秀的医学教育的。 你们接受的教育决定了你们必然是未来中国医学界的主力军。 在过去60年的发展过程中,医学教育发展得非常迅速了,而你们正在享用着。那资源是堪比发达国家的医学基础教育条件、医疗设备、环境和技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因人口众多、医疗资源区域发展不平衡以及制度缺陷造成的三甲医院的大量病员,海量病例库。你们是站在世界前端的,你们的潜力也许需要制度的改革来得以更好的发挥,你们现在也许正“曲高喝寡”或者刚刚被喝了个倒彩,但你们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我这样讲也许有“粉饰太平”之嫌,但我只是想提醒我亲爱的同学们,请不要灰心,知识是你自己的,能力是你自己的, 国家再改体制,也是需要医生的,毕竟医生是卫生服务系统的核心之一。而你们是这个核心群体中最优秀的一群人。如果病人不选择你,那我只能为他祈祷用十万分之一的运气碰上一个比你还强的大夫;如果单位不选择你, 请相信是东边不亮西边亮,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而且在现在的混沌中是需要你发光的;如果制度不选择你,那我是希望你是念国家教育之恩的, 相信体制改革,并学会在改革中的制度下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之道;如果改革后的制度仍然没有选择你,那我只能希望你找到选择你的制度了。

所以我亲爱的同学们,请不要灰心。也许你们还不知道:你们依然是中国,甚至是全世界,最优秀的实习医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谁来关注医生身心健康
如何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论文
2013新政后民营医院的出路
调查称大医院只为1.5%患者服务
梁万年:用建设规划撬动医卫体制变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