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讲一味麦冬,根似麦须耐冬寒,形似麦苗养肺阴,可润燥清热下火
麦门冬,又叫做麦冬,因为它的叶子很像麦苗,冬天也能够绿油油的,故而命名为麦冬。
早在《 神农本草经》将麦冬列为养阴润肺的上品,言其“久服轻身,不老不饥”。
《 医学衷中参西录》则称麦冬“能入胃以养胃液,开胃进食,更能入脾以助脾散精于肺,定喘宁嗽。”
冬,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以膨大的根茎入药。味甘、微苦,性微寒。归心、肺、胃经。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功能。用于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等症。
当前中药市场上,麦冬供应较为充足的地方有两个:四川产的川麦冬和浙江慈溪等地产的浙麦冬。其中,川麦冬是一年采收一次,价格相较较为亲民;而浙麦冬采用三年生麦冬,并以其滋阴润燥的功效闻名,但价格相对较高。

养肺阴而清热下火

许多人容易出现上火的情况,其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咽喉干燥、夜间口干,有时甚至需要起床喝水。同时,这些人吃辛辣或热性的食品时会感到咽部疼痛,并且经常患有扁桃体发炎,容易出现大便干燥和身体发热的情况,这时候可以煮点麦冬喝喝。
一般来说,为了避免麦冬凉性过强而对脾胃带来伤害,麦冬常会与少量的半夏搭配使用。虽然半夏具有温性,且容易引起燥热之感,但与麦冬的搭配则可以减轻其燥烈的特性。反之亦然,有了半夏的加入,麦冬的寒凉性也得以减缓
这就是中医常见的药材配伍应用,这样的搭配方法,不仅能降低中药的副作用,同时也能增强其治疗效果。例如古代医学家张仲景的麦门冬汤(组成含有麦冬、人参、大枣、甘草、半夏和粳米)就是采用了这样的配伍方法。
麦冬门汤重用麦门冬甘寒清润,滋润肺胃之阴而清虚热;人参、甘草益气生津(通过补气来促进津液生成),补益脾肺;粳米、大枣益胃气,养胃阴;半夏降逆下气;甘草润肺利咽,调和诸药(调和不同中药药性),共凑润肺益胃,降逆下气之效。

总的来说,麦冬具有滋阴降火的特性,因此对于一些火热症状,人们往往会想起麦冬作为治疗的选择。尤其对于那些容易因喝酒、熬夜或食用辛辣火锅而导致鼻子出血的人群,可以参考麦冬调治。在饮用时,若加入生地黄,则效果更佳
中医经典著作《济生方》中即有相应记载:“麦门冬饮可治衄血不止,制法为:将麦冬和生地黄各一两加水煎服。” 此处提到的“衄血”即为鼻出血。

润肠燥而通大便

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当肺阴损伤、燥邪入侵时,会影响到大肠的津液。随着大肠津液不足,就会导致便秘并出现排便不畅等情况。这种情况在中老年人群中尤其常见,因为他们本身津液就有所流失,稍有燥热之邪进入便会出现阴虚、津液损伤等症状。
针对肠燥不畅所引发的这些问题,可参考应用麦冬,搭配玄参、生地黄等配伍应用,可起到生津滋润、通肠通便的作用。
古籍中传承下来的养阴生津、润肠通便中药组方——“增液汤”,正是采用了麦冬、玄参、生地黄等药材配伍,改善肠胃不适。
增液汤:玄参15克、麦冬12克、生地12克(出自《温病条辨》)

使用注意

中医认为,麦冬性寒,具有滋阴润燥的功效,因此适合一些内热阴虚的患者服用,尤其是那些出现咳嗽及津亏的症状。
但对于脾虚者出现的寒湿、水湿等情况,则不宜服用。
一般而言,甘药入脾有助于生痰湿之嫌,而寒药入脾胃则会“伤脾胃”,因此体内痰湿重以及脾胃虚寒的人群,不宜长期食用麦冬养生。如果过量饮用麦冬水,很容易导致脾胃虚寒的情况发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形似麦苗的麦冬,能养肺阴、清胃火、润肠燥,秋冬季节最适合食用
136天冬
中医药治疗干燥综合征研究近况
治燥剂之滋阴润燥 麦门冬汤玉液汤养阴清肺汤琼玉膏
地黄 麦冬,功效多,值得学习
冬季皮肤干燥怎么办?药师推荐这几款中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