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层层对比,鞭辟入里

 
韩愈的《师说》是一篇经典的古代论说文。它之所以成为经典,在一定程度上得力于对比的论证方法的运用。 
 
在《师说》的重点部分第二自然段,作者安排了如下几层对比。  
一是“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从师的不同态度的对比。虽然“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但他们“犹且从师而问焉”;虽然“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但“耻学于师”。二是“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对从师的不同态度的对比。“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是“不耻相师”,而“士大夫之族”则是“群聚而笑之”,并且为自己的荒唐行为找到了“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借口。通过这样两种不同的对象的不同态度的对比,就把当时人们对待从师的糊涂认识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出来。 
 
如果只是揭露出人们对从师的糊涂认识,文章的说服力还不够强。因为读者还不能看到这样两种不同的从师态度的结果。于是在以上两层对比的基础上,作者又安排了以下两层不同对象不同的从师态度所导致的不同结果的对比。一是“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的不同从师态度的不同结果的对比。因为“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所以使自己变得更加聪明,“圣益圣”;因为“今之众人”“耻学于师”,所以使自己变得更加愚笨,“愚益愚”。二是“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的不同从师态度的结果的对比。被“士大夫之族”所“不齿”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他们的聪明才智却高出于对方;而“群聚而笑”“不齿”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君子”们,他们的聪明才智却低于对方,“今其智乃反不能及”。通过这样两种不同结果的对比,就把当时人们在从师问题上的糊涂认识的危害深入地揭示出来。 
 
这样的对比议论分析还是比较笼统的,因为读者从中读到的只是在从师问题上的不同态度及不同结果,而不能看到人们在从师问题上的糊涂认识的具体表现。为此作者又安排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对比。一是“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与“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的对比,当人们对后代寄予厚望时,就想到了让后代从师;而当自己处于不明事理的过程中,却以从师为耻。从这两种行为的对比中,就可以看到人们认识糊涂的程度了。二是“句读之不知”却“师焉”这种“小学”与“惑之不解”却“否焉”这种“大遗”的对比。在从师内容的选择上,人们甘愿舍弃求学问道这样的大学问,而去追求断句诵读这样的小技艺,放着大西瓜不要,却把芝麻一颗颗捡了起来,可见人们在从师问题上认识模糊的程度是多么的深了。

层层对比,步步蓄势—《五人墓碑记》对比手法运用导读

传统名篇《五人墓碑记》,没有按一般碑记的写法,而是另辟蹊径,彰显了五位义士仗义抗暴、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以及斗争的重大意义,阐明了“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道理。
文章层层对比,步步蓄势,行文摇曳多姿,道理水到渠成。

     首先,文章在叙述为五义士建墓之后,以“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的得病而死,与本来就生于“草野之无闻”五位义士的就义进行比较。五人原来是市井小民,地位低微,行事普通,和那些富贵人家的子弟,意气豪放、志得意满之人,不可同日而语。可恰恰这五人死后名声显赫,为人们所纪念和颂扬。通过对比,突出了五人的死非同寻常。不过作者没有直言五人之死如何光荣,如何伟大,而是从与众人“湮没”、五人“曒曒”的比较中,使人感受到五人的死重于泰山,油然而生崇敬之情。

其次,在叙述了五人牺牲的经过后,以读诗书受古训的“缙绅”与“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的五位义士再次进行对比。在阉党横行、冤狱遍地之时,普天下有几个缙绅能抗击强暴,矢志不移?而五人却能不畏强暴,不避刀枪,从容就义,谈笑以死。从对比中凸显五义士的浩然之志,铮铮铁骨。尤其难能的是,五义士生于乡间,不识诗书,但他们却能“激昂大义,蹈死不顾”,和那些饱读诗书的缙绅之流相比,充分显示五义士的高风亮节。不过作者在此又未明言,而是以一个“亦曷故哉”的反问,留下悬念,让读者思考,为下文蓄势。

     再次,在叙述了五人之力的功绩之后,用“由是观之”引出下文,并用“高爵显位”不择手段苟全性命的卑劣行径,与五义士的从容就义形成对比。那些“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有的“脱身以逃”,有的“剪发杜门”,有的“佯狂不知所之”,而五义士面对死亡,却意气扬扬,谈笑自若,“断头置城上”也是“色不少变”。在对比中让人们思考“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至此作者还是进一步蓄势,没有直言。当然读者已越来越明了:苟且偷生者轻如鸿毛,仗义而死者重于泰山。

最后,作者在叙述周公和五义士的荣耀之后,又从假设的角度,用假若五义士 “尽其天年”的遭遇和现在受到四方豪杰之士的“扼腕墓道,发志士之悲”的仰慕进行对比,水到渠成地引出“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道理。

    运用这样的层层对比,步步蓄势,淋漓尽致地揭示了达官贵人的种种丑态,反衬了五义士的大义凛然,不畏强暴,临难不苟的高尚情操,且又为行文的议论提供了生动有力的论据,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同时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新部编版必修上册《师说》3
优秀教案:《师说》教案
师说理解性默写 南京廖华
韩愈《师说》全文 【译文】
韩愈《师说》赏析
《师说》教学实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