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这么恨母亲节,你妈妈知道吗?——人越丰富,就越宽容、越理性

我儿子在刚刚上一年级的时候,什么都听老师的。有些字词读音明显错误,我给他指出来,他却不改正。说:“你不是我老师,你说的就不对。”我说:我是教高中的,小学老师的知识是我教的。但他还是死不悔改。后来他渐渐长大了,掌握的知识多了,对我的意见也接受多了,至少他会通过查字典等资料进行核实。

可见,自己掌握的东西少,往往会产生迷信心理,这是盲从;而掌握的东西多了,往往能左右权衡,获得理性,进而宽容。

昨天我推了一篇纪念母亲节的文章,没想到一位网友极其反感,说中国不缺洋奴,他讨厌洋节。

全球化的时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空前密切,一些洋节蜂拥而至,(同时也应当看到,中国节日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的推崇。)使得有些人甚为恐慌反感。

当然有些洋节确实没必要过,或者说在没做好“本地化”的时候就不要急着过。比如扮鬼吓人的万圣节。但是有些节日因为切合全球主流,已经成为世界通行的节日,是可以在中国推行的,比如母亲节。

其实说母亲节是洋节,理由真是不充足。我们古代就有传统孝道,许多皇帝都是以孝治天下,对于尊老敬老很是看重,连残暴成性的秦始皇都大力奖赏长寿者。中国有“望儿山”的传说,传达的就是对母亲的赞美和感恩,这样的传统比西方的母亲节来源更为厚重。只能说,在尊敬母亲这个问题上,全世界都不谋而合,不约而同。说中国照搬西方母亲节,是对中国传统的无知和亵渎。

 

我平心静气给他解释,甚至于科普母亲节来历,但是他也没仔细去读,非说母亲节是洋节,并表示自己从没听说过“国际母亲节”。其实之所以没有“国际母亲节”的称呼,因为各地时间不一样,而且每年的时间也不固定,不如五一六一那么明确。

关于母亲节,确实存在些争议:“文化是民族的身份证,是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没有了民族的文化,民族也就消亡了。如果我们的重大节日都过人家的,我们还有自己的灵魂和血脉吗?

作为中华母亲节的促进会的会长,说这样的话,自然是代表他的立场。但是利于民族之林,不可能“出淤泥而不染”,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世界的也是民族的。全世界43个国家都在过母亲节,到底谁照搬了谁?我只能说这是全世界心灵的契合,一呼而百应。正如全世界称呼母亲都喊妈妈一样。至于跟着别人过节就会使自己的文化消亡的论断,更是杞人忧天。怎么着,我们过母亲节,不祝福自己的母亲,而是祝福西方的妈妈?不是发扬国人的孝道,而是吹捧西方的温暖?网上轰轰烈烈的祝福形式,都没有向西方“抛洒”吧!即使是商业炒作,也是让你买一束康乃馨送你的母亲吧!

著名学者翁乃群有这样一段精彩的论述:“不论是外来的有形器物或是外来的无形思想,不论是硬件或是软件都有被本土化的过程。中国的火药传到西方就被变成了制作快枪利炮的材料。中国的指南针传到西方就成为他们远航殖民扩张的工具。中国百姓日常用的笤帚到了西方往往变成挂在墙上的艺术品。当汽车传到中国,车窗上被挂上帘子,而现在则又由帘子发展到贴膜。20世纪80年代初,当西服重新在国内出现时,被赋予了开放的符号意义。穿不穿西服则有了保守和开放的政治含义。这和20世纪初源于西方的中山服被赋予革命的象征有其相似之处。”

研究古典文学的李汉秋先生和研究人类学的翁乃群先生相比,翁乃群先生掌握的范围更广,因此其看法就比较理性,也有宽容之心。他说:“文化冲撞所引起的变动从来就不是单向的。文化冲撞中,并非有哪一个文化是完全被动的。……‘全盘西化’之说不论对反对者或者提倡者来说,都是一种虚幻的东西。它从来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一个事实。没有一个人可以找到这样一个历史事实。作为生物体的人,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可以被克隆,但作为人创造的文化则永远不可能被克隆。”

而我要说:用外国的玻璃杯喝中国的美酒,不但不会损坏中国酒的品质,还会让藏于深巷的美酒,展现晶莹的身姿。

让自己丰富起来,才能更加的理性宽容。不要偶然得一所谓名人的所谓观点,就盲从迷信成为“脑残粉”,在本来毫无疑义的母亲节说些自认为冷静但却偏激的话语。

套用网络上一句戏谑的话语:你这么恨母亲节,你妈妈知道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十六个民族之京族
独具民族特色的德昂族花节
母亲节,邵东这些诗人联家如是抒怀
中国春天有什么传统节日
世界文化之旅
祝福妈妈,母亲节快乐,天天快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