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2章——28祖咏《望终南余雪》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祖咏《望终南余雪》)

    ——被破格录取的科举考生

《望终南余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祖咏(约公元699~746年),确切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进士及第,长期未授官。后入仕,又遭迁谪,仕途落拓,后归隐汝水一带。有诗名,与王维交谊甚深,有诗唱和。王维《赠祖三咏》一诗说:“结交二十载,不得一日展。贫病子既深,契阔余不浅。”可见其一生困顿失意,仕途坎坷,生计维艰。其诗多写田园、隐居,风格接近王、孟诗派。个别诗篇也写得情调昂扬,气势豪放。《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事见《唐才子传》卷一。

    祖咏远不如他的好朋友王维名气大,但他对创作的要求同样是精益求精,常常为一句好诗终日冥思苦想。唐诗选本《唐诗三百首·五绝》卷便有他的诗作《望终南余雪》,这也可以算是他的代表作吧。关于这首诗,自然又有一段传奇的故事。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首《望终南余雪》是祖咏的应试之作。按照考试的要求,考生要写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排律诗,应试的题目就叫《望终南余雪》。终南山,即横亘在陕西等省的一座著名山脉,关于这座山的故事也是十分多。

    按照规定,考生应该作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排律,但这首诗只有四句。交卷的时候,考官问他为什么,这样作诗很难过关。他说:“题意是望终南馀雪,意思说尽了,无话即短,否则就是画蛇添足了。”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看见自然是山的背面,即“阴岭”(山北叫“阴”);而且正因为是“阴”面,才使得后面的“馀雪”更加醒目深厚。“秀”是诗人遥望的印象,是对终南山的刻画描写。“积雪浮云端”,承接“终南阴岭秀”的具体内容。这个“浮”云端就很了不起了,似乎雪是天上的,与云相伴。云是流动的,高出云端的积雪不正给人以“浮”的感觉吗?终南山的阴岭高出云端,积雪未化,风景固然壮丽,但是诗人的妙笔更是幻化无穷,让人神思天外。“林表明霁色”中的“霁色”是什么样子?雨后晴天的天空就是霁色,这是多么清澈通透的感觉。

    终南山距长安城南将近三十公里,从城中遥望终南山,平常日子也是极难看清楚的,能看到只是笼罩终南山的蒙蒙雾霭。贾岛的《望终南山》:“日日雨不断,愁杀望山人。天事不可长,劲风来如奔。阴霾一似扫,浩翠泻国门。长安百万家,家家张屏新。”似乎也是对这种经验的解读和验证。因此,祖咏用了“霁”,而且选择的是夕阳西下之时的“霁”。西山已衔半边日,落日的余光铺洒过来,染红了林表,照亮了浮在云端的积雪。日暮之时自然又比白天寒冷;终南余雪,光芒闪耀,就令人更觉寒意阵阵。意思确实完满了,何必再凑几句破坏意境的句子呢?王士稹把这首诗和陶潜的“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王维的“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宽”等并列(《渔洋诗话》卷上),称为咏雪的“最佳”作,确有道理。

    主考官仔细品味着祖咏的诗作,反复思量。一方面觉得这是首难得的佳作,另一方面也很赞赏祖咏的勇气和才华,遂不由含笑地点了点头,这也算是祖咏的造化。玄宗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诗人高中进士。很有点像现代高考,才子们不拘一格,或诗歌或文言,一举成名的故事。不过,祖咏的仕途生涯却并不怎么顺利。王维曾感叹道:“结交三十载,不得一日展。贫病子既深,契阔余不浅。”可以算是对他的高度概括吧。心中失落的同时,想想如此不拘一格的才子俊逸之士,在官场坎坷起伏似乎也在意料之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史上最经典的一首咏雪诗,短短二十个字,便令人拍案叫绝!
意尽则止——从祖咏《终南望余雪》看诗歌的写作技巧
北风吹雁雪纷纷——咏雪花古诗词赏析(二)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祖咏《终南望余雪》
终南望余雪 祖咏原文赏析
唐代诗人写出一篇“满分作文”,考官:字数不够,不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