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潜龙诗》诗词鉴赏

伤哉龙受困,不能跃深渊。

上不飞天汉,下不见于田。

蟠居于井底,鳅鳝舞其前。

藏牙伏爪甲,嗟我亦同然!

【赏析】:

曹髦当皇帝,是在司马师废掉魏主曹芳、杀死张皇后的宫廷政变背景下,迎立进宫的。从此,司马师“入朝不趋,奏事不名,带剑上殿”,魏国政权完全落入司马氏之手。曹髦这个皇帝只不过是司马氏的玩偶罢了。因而,从一开始,曹髦就痛感魏室衰微,大权旁落。随着司马昭篡逆之心,日渐昭彰,先有镇东将军毋丘俭、扬州刺史文钦带兵讨贼,后有诸葛诞义讨司马氏,但均遭失败,朝野上下都很清楚曹氏皇位形同虚设。正是在这种政治环境中,曹髦才写出《潜龙诗》自讽自嘲,形象地表达了他的内心世界。潜龙比喻曹髦这个既有皇上名义,又毫无权力的境况,是很恰当的。受困之龙,“蟠居于井底”,竟有贼臣佞子,欺君罔上,仿佛“鳅鳝舞其前”。诗的最后一联,卒章显其志,潜龙就是“我”,“藏牙”、“爪甲”之流、“嗟我亦同然”!

这首诗作为人物语言,出现在矛盾冲突的交叉点上,犹如从一个焦点出发,向各个方面辐射出去,刻画了几组不同的人物。在某个特定的政治背景下,各自独特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点,构成一个典型的细节。司马昭继兄位,掌大权,欲伐蜀,与中护军贾充商议。贾议说:未可伐也。天子方疑主公,若一旦轻出,内乱必作矣。旧年黄龙两见于宁陵井中,群臣表贺,以为祥瑞;天子曰:“非祥瑞也。龙者君象,乃上不在天,下不在田,屈于井中,是幽困之兆也。”遂作《潜龙诗》一首。诗中之意明明道着主公。其诗曰:“伤哉龙受困,不能跃深渊。……”司马昭闻之大怒,谓贾充曰:“此人欲效曹芳也!若不早图,彼必害我。”

俗话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天子曹髦受司马氏淫威的挟摄,既愤恨又无奈,作《潜龙诗》形象地表现了他“幽困之兆”;司马昭篡位弑君之心早有,只恨无借口,当一听《潜龙诗》便七窍生烟,恨不能立诛曹髦,其篡弑之心跃然纸上。贾充体察主子司马昭的野心,乘君臣之隙,进馋言,邀功赏,一副奸人佞臣的嘴脸暴露无遗。曹髦、司马昭、贾充的心理和活动都围绕这首小诗表现出来了,构成弑篡阴谋的典型细节,出现在曹魏大权旁落,司马氏篡位之心已久的情节中。这样,它所给人的就不单单是诗本身的含意,而拓开了更深广的意蕴,深刻地反映了三国时期君臣权力再分配的政治斗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成济为何会成为司马昭的“替罪羊”
谁是三国中替人“背黑锅”的冤大头-头条网
魏国皇帝曹髦简介 曹髦是怎么死的?
曹髦为什么不能轻易杀掉司马昭?原因很简单
成济弑杀魏帝曹髦是受人指使还是立功心切?司马昭又是如何善后的
九四版《三国演义》之司马昭弑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