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雨读诗经(60)芄兰:芄兰之支,童子佩觿

国学大家傅斯年评论:《芄兰》所谓不详;朱熹云:此诗不知所谓,不敢强解。

国风·卫风·芄兰

wán兰之支,童子佩觿

虽则佩觿,能不我知。

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芄兰之叶,童子佩韘shè

虽则佩韘shè,能不我甲xiá

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而以前各种版本评论可谓五花八门,连国学大家们都觉得不知所云的,那么我们就暂且先解通文意看看,而且,我觉得这篇很有趣的是,可以学到古代文化常识,让我们一起走进春秋时

这是我从网上找到的两张觿的图,分别是牛角做的,和玉质的

觿xī是古代解结的锥子,周人十分讲究礼节,穿衣系带时,为了防止衣带散开致使衣裤脱落走光失礼,往往会将衣带打成死结,所以就会随身佩戴解结工具——觿。觿既有用骨头做成的,比如象骨,也有用玉石制成的。因为古人崇尚玉,所以玉觿是觿中最常见、最贵重的一种。最开始,觿就是解绳结的工具,后来慢慢发展成具有象征意义的装饰品。

觿渐渐拥有了哪些象征意义呢?西汉文学家刘向曾写过一本《说苑》,记录了先秦至西汉的一些历史故事和传说,书里便提及了觿的象征意义——“能决烦乱者佩觿”。“在汉代,人们佩觿代表自己是能够解决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君子这一寓意,可以说,当时帝王贵族都爱佩戴玉觿,即使在死后,也会佩戴其下葬。随着束系和松解更为简便的玉带钩的出现和流行,古人不再需要将衣带打成死结,这时玉觿便逐渐丧失了用武之地,完全成为象征聪慧能干的装饰品。

韘shè,板指,射决也,在商代便已经出现,是射手用来扣住弓弦射杀猎物的工具。中国传统扣弦开弓法不同于欧洲那种以食指和中指拉弦的方式,而是以戴上韘(扳指)拇指拉开弓弦,包括后来的蒙古族、满族,也都是这种开弓法.射箭时戴在右手大拇指上扣住弦弓.

我们再来看一种植物:芄兰

重章叠韵:全诗两章,只换四字

觿和韘都是只有成年人才能佩戴的,但本诗中却说“童子佩觿”“童子佩韘”,大概是在讽刺一个小男孩硬是装成一副成年人的样子,但是其才能又不足以知我,“能不我知”,且不足以与我亲近。一般认为“甲”通“狎”。

  “容兮遂兮”,“容”与“遂”都是舒缓放肆的样子。

“垂带悸兮”,“悸”是带子下垂的样子。

陈子展《诗经直解》有两种说法:

《尚书》注云:国君十二以上,冠佩为成人。(《左传》:国君十四而冠。)惠公即位之年非童子也。然骄蹇自尊,德不称服,则犹是童子而已。惠公以谗构取国,为左右二公子所恶,逐之奔齐。《春秋》书卫侯朔出奔齐,不言二公子逐,罪之也。是诗也,其即二公子之徒为之欤?”考二公子于宣公为庶弟,于惠公朔为诸父辈。又尝为宣公二子伋、寿师傅,自于宣姜、惠公母子阴谋杀伋及寿有所不慊。刺惠公诗在前,逐惠公奔齐,则当在后也。

这上面甚至直接认为是伋、寿的老师左右二公子所作。伋、寿我们在《二子乘舟》说过这故事,他们无辜惨死(争死),左右二公子是宣公的庶弟,也是他们的老师,惠公即寿的弟弟,他和他母亲宣姜、父亲宣公一起谋害伋,后来宣公过世后,惠公即位,被二公子所不容,将他逐回齐国。惠公的不德自然引起二公子的不满,所以《芄兰》一诗中,说他虽然用着成人,甚至象成人一样走路舒缓有度的样子,实质心理是没有长大的幼童。

刘向《说苑·修文说》:“能治烦决乱者佩觿,能射御者佩韘”意思也是说:童子用成人之佩,治成人之事,当有成人之行能


近人有疑是诗为少女自伤嫁于幼童,旨在揭露此种恶俗者。倘据古谚“去家千里,莫食罗摩枸杞”,以芄兰即罗摩,为壮阳药物作解,虽属臆说,则亦有趣。但诗言佩觿、佩韘、容遂、垂带,显为贵族阶级之佩饰容仪,并非泛言民间一般幼童所可有者,不知其何以为之说也

还有一说,周代统治阶级有男子早婚的习惯,一个成年女子嫁给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对自己的小女婿很不满,因此写下这首诗。

诗人即景起兴,因为芄兰的荚实与觽都是锥形,很相像,故诗人触景生情,产生联想。这位女诗人与诗中的“童子”,可能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关系非常亲密。可是,自从“童子”佩带觽、套上韘以来,对自己的态度却冷淡了。觽本是解结的用具,男子佩觽并没有严格年龄限制,与行冠礼不同。贵族男子佩觽佩韘标志着对内已有能力主家,侍奉父母;对外已有能力从政,治事习武。正因为如此,所以诗中的“童子”一旦佩觽佩韘,便觉得自己是真正男子汉了,一下子稳重老成了许多。这本来是很正常的,可是这一变化,在那多情的女诗人眼里,不过是装模作样假正经罢了,实际他还是以前那个“顽童”。最使她恼怒的是,本来他们在一起无拘无束,亲昵得很,而现在他却对自己疏远了,冷落了。因而“童子”的日常言行举止乃至垂下的腰带,无一不惹她生气,看了极不顺眼,甚而觉得这一切都是故意做给她看的。尽管他“容兮遂兮”,处处显示出一副成熟男子的模样,而她偏要口口声声唤他“童子”。“童子”的称呼,正包含着她似娇还嗔的情态,从这一嘲讽揶揄中不难察觉她“怨”中寓“爱”的绵绵情意。

陈子展也不排斥这种说法,然而认为:但诗言佩觿、佩韘、容遂、垂带,显为贵族阶级之佩饰容仪,并非泛言民间一般幼童所可有者,不知其何以为之说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经》课堂:《卫风·芄兰》/薛红诵读/闻天语解析(第1310期)
诗经带拼音:国风·卫风·芄兰原文解释翻译
60 芄兰 | 诗经·国风·卫风 | 儒家
习《诗经》之《国风·卫风·芄兰》
千年诗词,只等有心人去读懂它的前世今生
诗经·国风·卫风·芄兰(原文)(题解)(注释)(译文)(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