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典的价值在于培养“吃亏”的人

经典的价值在于培养“吃亏”的人

  
  唐晓敏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钱文忠曾提出:如果按照《弟子规》《三字经》的标准培养出来的孩子,到社会上90%是吃亏的。“你把孩子按照《弟子规》那样培养成忠诚、守信、孝悌、守规矩的孩子,到社会上混混看,马上被人摆平,这是大问题啊。”
   应该说,钱文忠所讲,确有道理。一是《三字经》以及古代的许多蒙学读物,确实是培养着人的“忠诚、守信、孝悌、守规矩”,另一方面,在当下,有“忠诚、守信、孝悌、守规矩”品质的孩子,走上社会时也确实常常“吃亏”,很难“到社会上混”。
   可是,这两个方面:一个是经典的价值观,一个是社会,究竟哪个应该改变呢?我们应该做的,是放弃诚信以适应社会,还是坚持经典的价值观,而牺牲对社会的适应呢?这是个艰难的选择。
   按古代人的看法,当社会与经典发生冲突时,要做的是坚持经典的精神,而不是迁就社会。而经典的特点,就是树立一种理想作为价值标尺,以此来衡量社会,让人认识到社会是有局限性的,而认识到社会的局限性,是改造社会,推动社会前进的前提。
   这也就是说,社会的稳定或者凝固,确实需要有许多人来适应它,但社会的改造与进步,需要的却是那些不适应社会的人,那些如钱文忠所说的“吃亏”的人。中国历史上的志仁人,可以说都是“吃亏”的人,屈原、司马迁、柳宗元、文天祥等等,都是“吃亏”的人,连孔子、孟子也是“吃亏”的人,凭他们的才情,想当个官是很容易的,但他们“从道不从君”,不降低自己的标准以适应社会政治。当时,适应社会政治的是苏秦、张仪。他们是不“吃亏”的,但也是被经典所否定的。
   我想,我们今天教育的一大弱点,就是太提倡适应社会,而完全否定与社会“不适应”的意义。经典让人不适应社会,让人“吃亏”,这不是经典的“无能”,而正是经典的价值所在。经典的特点是“执拗”,它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培养人类的美德,如“忠诚、守信”等等,不在意具有这种美德之后是不是“吃亏”。即使是“吃亏”,也不放弃这些美德。当然,从另一方面说,好的社会,应该是不让具有美德的人吃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今社会,我们该如何面对国学
复旦大学教授说忠诚、守信、孝顺、守规矩的孩子,90/00会吃亏
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
忠 诚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诚实守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