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七夕秋期美诗六首:年年七夕是秋期,银汉秋期万古同

秋期七夕美诗六首:星河纤月夕,风露识秋期

七夕还有一个别称,叫作秋期。就是秋天的佳期,首秋的节日。

有人会说,以立秋算做夏季的正式开始,七夕未必在立秋后,比如今年,七夕之后两天才是立秋,七夕算是在晚夏里,如何算的上秋期呢?

实际七夕就巧在传统夏秋的交接阶段,但是传统月历的七月,也被人们广义的纳为秋天的开始,所以七夕归为重要的秋天的节日。而秋期,则含有日期和期待的双重含义,可以是在秋,也可以是迎秋。

所以七夕有个美丽的别称,叫作秋期。

“盈盈河水侧,朝朝长叹息。

不吝渐衰苦,波流讵可测。

秋期忽云至,停梭理容色。

束衿未解带,回銮已沾轼。

不见眼中人,谁堪机上织。

愿逐青鸟去,暂因希羽翼。”北齐 · 邢邵 七夕诗

西汉末年,七夕牛郎织女相会的故事,已经定型。

人们传说织女是天帝的女儿,昼夜为天庭纺织锦绣云彩,天帝怜其孤单,特地将牵牛许给她。结果小夫妻恩爱,荒废了织布的工作,天帝大怒,命令分开织女牛郎,只允许一年相会一次,那就是农历的七月七日。

到了魏晋时代,七夕已经成了官方和民间的大节。

而南北朝割据的时代,无论南方还是北方,无论是谁统治,七夕节都存在。比如北齐明显是鲜卑族文化繁荣的时期,但是七夕的影响力,却有增无减。因为牛郎织女的故事,不止是汉族的神话传说,其打动人心的情感力量,已经广泛传播各民族之中。

这首诗,是北齐的国子监祭酒写的七夕美诗。

在轻盈的银河畔,织女每天长吁短叹。她不是因为自己容颜衰老,而是看着看起来清浅的银河,实际深不可测。

忽然秋天的佳期,七月七到了,那是天帝特许她团圆的日子。

织女在七月七是停机的,开始整理自己的妆容。

只是可怜她衣不解带,就到了又要上车离开牛郎的时候。

织女的心愿多么卑微,只是要见一见心上人,如果不见到牛郎,她如何安心织布。

她很想像青鸟一样飞向牛郎,只可惜,她身上没有能飞翔的翅膀啊。

这里的七月七,已经叫秋期,一个值得期待的秋天的佳期,是天帝许给织女的。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唐 · 白居易《七夕》

无疑古人将七夕看成秋天的大节,哪怕节气上,未必是立秋之后。

白居易的《七夕》用非常肯定是语气,写了七夕就是秋天的佳节。

那云烟叆叇的天空,月光朦胧,长空浩荡,迎来了银河佳节七夕。而七夕是很古老的节日,白居易直接用了万古。

那么能够从文字记录的织女牛郎,就在先秦《诗经》里,那么文字之前呢?

七夕的古老还可以追溯到夏商。所以白居易说,这是一个万古的秋天的佳期。

白居易谈到了七夕的内涵和包容性。有相聚的欢乐,有离别的惆怅,有人因为佳节而更幸福,有人则因为亲人爱人在远方,节日投射了自己的悲凉。

一个节日同时容纳了开心和离恨,同时占据了晚夏早秋,这也是七夕节奇特的地方。

这一夜,包含了人类各种感情,有快乐有悲伤,却非常完美地糅合到一个日子来。

白居易的秋期,是对七夕的赞美。

”年年七夕渡瑶轩,谁道秋期有泪痕。

自是人间一周岁,何妨天上只黄昏。“晚唐 · 崔涂《七夕》

年年七夕节,看着牛郎织女,这两位天上的神仙,在七月七渡河。

都说秋天的佳期里,织女一定会有相聚别离的惆怅泪水。

但是这首诗, 崔涂展开了想象。

都说天上一日,地上一年。

那牛郎织女在天上相会,没准只是在每个黄昏里,像回家一样正常。

只是人间岁月长,天上一夕,人间一年。

这感慨时光的悲伤和别离的忧愁,是人间自己的投射啊。

实际上唐朝很多人都是现实主义者,对于汉朝笃信的神仙,抱着调侃的态度。

正是这种雍容大气的认知,反而使得这首诗,特别俊俏。

人家牛郎织女夜夜回家,人间倒是多愁善感。

秋期,就是指的七夕。

“可怜风信重秋期,红锦花香极所思。

乞巧楼中成底事,平明祗得玩蛛丝。” 北宋 · 范镇《七夕二首 其一》

这是写的荷花盛开的七夕节。

可爱的荷花花信风,最重视秋天的佳节七夕,你看那红色锦绣的荷花,香气清远,如同相思飘香远方。

那在乞巧楼上的女孩子们,到底在许哪些愿望,又应验了哪些愿望呢?

她们所爱所思的人,远在天边。而她们手上的蜘蛛结出了细密的丝网,也是她们不能言说的相思吧。

实际这首诗里,还隐藏一个荷花典故,就是荷花代表思念,涉江采芙蓉,所思在远道。

荷花代表相思,乞巧的蜘蛛思,也代表相思。

七夕就是秋天最美的相思节。只是传说牛郎织女终成眷属,而这些乞巧的女孩子的未来,也在期待和命运当中。

“年年七夕是秋期,残暑犹存感岁时。

未对天边新月偃,先贪林下午阴迟。”明 · 陆深《七月七日以公事出城同林介立游广恩寺 》

年年的七夕,都叫作秋期,而这个秋字,让人感到了时光的流逝。

虽然暑气尚存,但是秋期的秋,无疑代表着秋天的到来,一年之半的过去。

诗人没有写七夕的内涵,着重强调了这个节日应对的是秋天。

那天上半圆的月亮还没有升起,我和朋友们现在林子中睡了下午觉。

此时暑气深浓。黄昏天上有火烧云,林边有蝉鸣。

到了黄昏之后,凉气才渐渐有些。但是正是这入夜的凉气,分明秋天到了。

这个佳节里写诗,一半是快乐,一半是岁时流淌的无言悲伤吧。

“星河纤月夕,风露识秋期。

濯锦天边女,流黄忆汉姬。

马骄千里道,人赋七襄诗。

好自持颜色,蛾眉正好时。”明 · 汪道会 《七夕送友应试 》

这首诗最美的就是头两句。

那银河半圆月亮的夜晚,风凉露落,让人感受秋天的到来。

那织女在银河边浣锦,那明丽流黄的彩霞,让人想到汉朝美丽的宫女。

你走在千里去长安的路上,吟着关于织女的诗。

你那俊美潇洒的样子,被天边的蛾眉月色照着,就好像有仙女加持于你。

你一定马到功成。

这里的秋期是巧妙双指,一是指眼前七夕,另外是指的士子的秋闱乡试。

而诗人祝福朋友,从七夕的秋期,顺利夺下秋闱秋期考试。

在古代,七夕节也是秋天到来的一个标志。

七夕节之后,随着立秋,凉风白露,渐渐走向凉爽成熟的秋美。

七夕秋期,是秋天的佳节,也是值得期待的秋来。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今月曾经照古人--七夕的诗
七夕唐诗六首:银汉秋期万古同,穿尽红丝几万条
经典咏流传: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跟杨雨品读古诗词】14秦观《鹊桥仙》
家家乞巧望秋月——咏七夕节古诗词赏析(一)
【七夕特辑】诗摘词选|情结三生石,桥连两地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