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湘江战役红军走散,战士乔明增埋藏6担银元安置费, 后银元下落不明

在广西灌阳洪水菁村附近,一直流传着一首民谣:六担银元三担枪,红军师长埋银元。

这首民谣,讲的是一个红军师长曾经在当地埋藏“银元”的故事——而这个师长,就是乔明增。

当时,红五军团三十四师为了掩护主力渡过湘江,深陷敌军包围。

无奈之下,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只能下令分散打游击。

只可惜,这时候桂军又前来袭击,陈树湘也不幸战死,部队就此走散。

为了重新“收容”这支部队,红5军团司令部参谋乔明增带领一支小部队折返,与他们一起的,还有为失散红军准备的6担银元和三担枪。

但后来,事情的发展出乎乔明增的预料,而银元也就此下落不明。

其中发生了什么事?乔明增又经历了什么?

湘江战役、红军失散

1934年11月,红军突破国民党军的第三道封锁线,从湘南向桂北进发。

蒋介石得知后大发雷霆,亲自敲定了“将红军歼灭于湘江以东”的计划。

他命令湖南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并命令附近的国民党军、桂军、粤军和当地民团集结在湘江,共计30余万人,准备在湘江东边将我军一网打尽。

局势于我方非常不利,需要尽快敲定突围计划。

经过商议,中革军委决定,中央红军分四路纵队抢夺湘江,前往湘桂边境的西延地区。

为了顺利渡江,红3军团和红5军团相互掩护,逐渐逼近湘江。

11月28日,红3军团先头部队经过浴血奋战,先行完成渡江任务,但留在江对岸的红5军团也成为敌军唯一的目标。

红5军团两个师共计两万余人相互接应,一步步逼近湘江。

红十三师,本就比红三十四师更加靠近湘江。

因此,在师长陈伯钧的带领和红三十四师的掩护下,红十三师也顺利完成渡江。

但,从全州方向赶来的湘军已经完成了对湘江渡口的封锁,而尾随而来的桂军也近在咫尺,截断了红5军团三十四师的去路。

眼看渡江无望,师长陈树湘下令部队就地分散,在当地展开游击作战。

然而,敌人的封锁圈越缩越小,没有任何豁口可以让红军战士突围。

战至最激烈的时刻,陈树湘也腹部重伤,被敌人俘虏。

为了革命事业,陈树湘选择自尽、壮烈牺牲。

谱写了红军长征史上最悲壮的篇章。

江对岸的红5军团司令部,见红三十四师的处境,悲痛欲绝。

为了对岸这失散的数千名战士,司令部决定派出小部队前往收容——司令部参谋乔明增接受了这个任命。

他带着六担银元和三担枪,以及一小部队红军,在对岸战火逐渐熄灭时,又回到了湘江以东。

六担银元,是司令部给对岸数千名红军的安家费。

如果红军重伤需要就地救治,就给他们安家费;而三担枪支则是给那些有生力量武装之用,司令部希望乔明增,可以在当地重新组织起武装力量。

但渡江之后,乔明增才发现,敌人对湘江以东的红军打击之残酷。

他根本找不到离散的红军,连自己的性命也陷入危机之中。

埋藏银元、乔明增寄居塘尾巴屯

为了躲避敌人的“追剿”,乔明增与小部队将六担银元和三担枪带到了洪水菁村附近,在几棵枫树下挖了坑埋了起来。

之后,他与小部队其他人分散躲避敌人。

他一路隐蔽,来到了距离洪水菁村几公里远的塘尾巴屯。

那天是大白天,他正好遇到正在田地里干活的塘尾巴屯村民文永遂。

一直逃命并不利于之后工作的开展,因此,乔明增就打算在文永遂的家中暂住。

他主动与文永遂搭腔。

文永遂见他大腿上有伤,便热情地将乔明增带回了家中,让乔明增在家中养伤。

乔明增的伤是敌人“追剿”时造成的,但伤得并不是特别严重。

为了不对文家造成影响,没过几天他就开始帮忙干活。

之后,他更是起早贪黑地在塘尾巴屯附近的荒地上开荒,满足自己的日常所需。

当然,他也没有忘记自己身上“重大的任务”。

他一直暗中寻找,但收获并不大。

与文家的相处非常融洽,文家是地道的农民,没什么心眼,对乔明增这个“文化人”相当信任。

而乔明增也会给文永遂一家讲革命的故事,讲外界的发展。

这对世代以农为生的文家有着极大的冲击,受乔明增的影响,文家的两个儿子日后选择了参与革命。

当然,对文永遂的影响是最大的,这也让文永遂将乔明增视为自己的兄长、老师。

1935年秋天,塘尾巴屯附近因为天气干旱导致田地减产少收。

奇怪的是,人们发现乔明增开荒的田地上却有着极好的收成——因为乔明增种的是耐干旱的荞麦。

这也让附近村民对乔明增非常惊奇,称他为“种田能人”。

而这块地,也被村民们称为“乔明地”,至今已经发展成当地的“红色基地”。

虽然“乔明地”有好收成,但毕竟量少,所以第二年开春时,村民们就普遍陷入粮荒的境地。

乔明增在当地进行收容任务,联系过不少红军,他藏着“六担银元”的事情自然也就传了出来。

时间一久,附近村庄都知道了塘尾巴屯有一个红军大官。

平日里村民朴实没什么想法,但遇到饥荒年,自然就希望乔明增出手搭救。

而当地的几个流散的红军,显然也陷入这种境地。

于是他们与村民一起找到乔明增,希望将银元挖出一部分,用以救急。

乔明增看着眼前自己的战友和收灾荒的村民,也动了恻隐之心。

于是他答应了下来。

为了安全起见,他只通知了文永遂四兄弟和文永遂的女婿参与这次活动。

但塘尾巴屯就那么点大,很快,乔明增要带人去挖银元的事情就传了出来。

以至于第二天乔明增刚到洪水菁村附近时,后面就跟上来二百多名村民。

看着村民们脸上的贪婪之色,乔明增意识到情况可能出乎自己的预料。

他担心村民们见财起意,最终酿成更大的灾难。

于是,他并没有带村民们去自己藏银元的地点,而是带着几百号人绕着洪水菁村附近的大山走了几圈。

几圈过后,他告诉村民:“自己记不清藏在哪里了。真的记不起来了。”

之后,他头也不回地就回到了文永遂的家中。

村民见状,纷纷以为乔明增这是想自己独吞,因此对他“软硬兼施”,但乔明增始终没有松口。

只是推脱:自己记不清位置。

村民不死心,于是在洪水菁村附近挖了又挖,但始终没有找到银元的下落。

乔明增知道,村民们这么大的举动,这件事很快就会被国民党当局知晓,自己不能再留了。

于是,在一天凌晨,四下安静的时候,他找到文永遂,并告诉文永遂自己要走了。

文永遂一家在乔明增讲革命的熏陶下,并不贪财,因此非常理解乔明增的处境。

于是,文永遂让妻子将家中仅有的糯米做成炒米,让乔明增带着,在路上做干粮。

乔明增谢过文家人后,就离开了塘尾巴屯。

回到家乡、国民党军“寻宝”

作为一个有着出色才能的革命家,乔明增有思想有文化。

他知道风云突变,现下自己不能再按原来的计划去追赶红军,最适合的做法就是潜回老家。

为了避免暴露行踪,他进行了简单的乔装。

他戴着大草帽,杵着一根木棍,挎着一个篮子,里面装着文家人送的炒米。

从外形上看,他俨然是一个乞丐的模样。

而事实上,他确实也是一路乞讨着赶路的。

乔明增是山东肥城人,从广西到山东的距离极其遥远,他也只能凭借简单地辨别方向,之后再一路询问。

饶是乔明增这样一个头脑聪明的人,这一路也是吃了不少的苦。

从1936年3月到10月底,他走了七个多月,才终于到了老家肥城。

据他的弟弟乔明文后来回忆:

“大哥回来时,我有个印象,那天天不冷地也不冻的。他回到肥城的时候,天还没黑,但他没有直接进城,而是在乔庄外面一片空地上躺到了晚上。到晚上他才进家门。当时他戴着一个破草帽,一根棍子和一个篮子,他还告诉爹娘,他是一路要饭回来的。”

乔明文的话,足以向我们述说当时他所历经的艰辛。

而他也没有忘记自己之前的“使命”。

在安稳之后,他立刻起笔写了一封信交给远在广西的文永遂一家。

在信中,他告诉文永遂:“这些银元是留给中国革命事业的,我们个人不能拿。你们如果拿了就会成为地主,成为革命的目标,将来等时机成熟,我们再将银元拿出来上交给党组织。”

文永遂收到他的信,也没有再提银元的事情。

乔明增不知道的是,在他走后,国民党军来到洪水菁村“寻宝”。

他们用了大半个月的时间,几乎将洪水菁村附近的地挖了个遍,但并没有找到银元的下落。

而唯一的收获,就是一些生锈了的长枪——但这也佐证了乔明增埋银元的事情。

后来附近的村民也经常来挖,但只是小规模来“寻宝”,希望自己是那幸运儿。

此后抗日战争爆发,便没什么人再提银元的下落。

而唯一知道银元下落的,就是乔明增。

不幸牺牲、银元不知所踪

乔明增回到家乡后,就一直在家中休养。

父母见到自己的儿子,并没有来信中说的“红军师长”那样威风,都非常心疼自己的儿子。

乔明文在回忆中说:

“当时农忙,父母并没有让兄长下地。地里的活都是爷爷带着父亲几人在干。”

乔明增每天就是看书,闲暇时就给父母讲自己的经历。

在讲到自己在湘江岸边,没能执行组织交付的任务时,他愧疚地说:“那个任务真的太重大了!”

他的话,给父母和家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受他的影响,他的6个弟弟后来都参加了革命队伍。

而乔明增的话,也让父母和乔家人都知道了这段故事,所以后来解放后有人采访时,乔家人都很清晰记得乔明增“藏银元”的事情。

在家乡住了两年多,抗战爆发,乔明增终于见到了组织的军队。

他高兴地找到了组织,重新加入八路军,回归组织。

回到组织的第一件事,他找到自己的领导汇报了银元的事情。

但当时时局复杂,并不允许组织派人去将银元挖出来——这件事只能一拖再拖。

不幸的是,乔明增在之后的一次激战中不幸中弹,英勇牺牲,藏银元的地点也随着他的牺牲成了一个谜。

建国以后,党组织根据乔明增留下的资料找到灌阳洪水菁村,但始终没有找到具体的藏银元点。

这批银元也就此下落不明。

到了八十年代,有一批“地质学家”得知了这件事,他们拿着先进的探测仪来到洪水菁村。

村民们以为代代相传的银元这回终于要现世,但“地质学家”们也没有找到银元。

为什么这批银元会牵动这么多人的心?因为这批银元称得上一笔巨大的财富。

按照当时担子大小计算,“六担”银元应该有15000块,当时的物价,五个银元可以买一只百斤重的肥猪,一个银元可以买5只鸡。

这样算,这批银元绝对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正因如此,才会有那么多人想找到“宝藏”的地点。

但这也更加凸显了乔明增的伟大,他不贪财、不享乐,从没有过将“财富”独占的想法。

到了今天,“乔明增埋宝藏”的故事依旧在洪水菁村、塘尾巴屯等地流传。

但人们不再去积极“寻宝”,而是将这件事作为一种精神财富,作为红军曾经在那里革命的见证。

而乔明增保护宝藏,毫无私心,革命到底的故事,也被人们广为传颂。

他所开拓的那片“乔明地”,在今天也成为人们探索革命故事,寻找红色记忆的“红色地标”。

致敬英雄乔明增!

参考文献:

湘江战役.人民网

寻找湘江战役流散红军乔明增的考察报告(三) 陈宇 中华智库网

乔明增.中华英烈网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联系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军收容师长流落广西,秘密埋下6担银元3担枪支,至今成谜
34年血战湘江,红军一名师长埋藏6担银元安置费,银元至今未找到
1936年,红军师长流落到广西,秘密埋下6担银元3担枪支,至今成谜
湘江战役红军走散,战士乔明增埋藏6担银元安置费,后银元下落不明
1936年红军师长流落广西,秘密埋下6担银元3担枪支,最后找回了吗
寻找湘江战役兴隆村红军墓碑之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