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辨证论治 妙治干燥综合症

干燥综合征是以口、眼干燥为常见表现的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种,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是指不伴其他结缔组织疾病者。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以侵犯泪腺、唾液腺等外分泌腺体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又称为自身免疫性外分泌腺体病。主要表现为干燥性角膜结膜炎、口腔干燥症或伴发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其它风湿性疾病,它可累及其他系统如呼吸系、消化系、泌尿系、血液系、神经系以及肌肉、关节等造成多系统、多器官受损。中国中医推出:中医辨证论治妙治干燥综合征,为大家分证解析治疗干燥综合症。

干燥综合征在我国的患病率为0.3%~0.7%,在老年人群中患病率为3%~4%,女性多见。本病病因不清,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

干燥综合征在中医学文献中无相似的病名记载,现大多医家认为可归属为“燥证”范畴。全国中医痹病专业委员会所著《痹病论治学》,把合并关节疼痛者归属为“燥痹”,有脏腑损害者可称之为“脏腑痹”,临床多治以滋阴之品。笔者认为,在辨治本病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滋阴之品多重浊黏腻,多用、久用,会有滋腻碍胃之虞。要结合患者情况,佐以疏风通络、活血化瘀、健脾和胃、祛风化痰等药物,时时顾护胃气,才会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发病机理

干燥综合征,类属中医的“燥证”范畴,本病的病机关键在于“阴虚”,轻则肺胃阴伤,重则肝肾阴亏。多因素体阴虚或感染邪毒而致津液生化不足,阴血亏虚,津液枯涸,致使清窍、关节、经络失于濡养。本病主要与肺、胃、肝、肾阴虚有关,病程日久,五脏皆可发病。

分型证治

燥邪犯肺 临床表现为口鼻干燥,眼干少泪,牙龈肿痛,干咳无痰或痰少黏稠,难以咯出,常伴发热,周身酸楚,溲赤便结。舌干红,苔薄黄,脉细数。本证多见于干燥综合征早期。治以清燥润肺止咳,方用清燥救肺汤加减。咳而口干渴甚者,加玉竹、白芍、旋覆花(布包煎);口干咽燥而疼痛者,加牛蒡子、玄参等;烦渴甚者,加玉竹、乌梅、石斛等;口苦而燥者,方中加沙参、枇杷叶;阴津过耗,口干甚者,加石斛、玉竹、沙参。

肺胃津伤 临床表现为口干少津,唇舌破溃,易患感冒或咽干口燥,干咳少痰,可伴发热、便秘,舌红苔薄质干,脉细数。治以清肺益胃,滋阴生津,方用沙参麦冬汤合竹叶石膏汤。胃热燥盛者,加生石膏(先煎)、知母;中脘痞满胁痛者,加枳实、半夏、陈皮、延胡索;恶心欲吐者,加苏梗(后下)、竹茹、旋覆花(布包煎);大便燥结难下者,加瓜蒌、炒枳实、火麻仁。

心脾两虚 临床表现为面黄少华,头昏目涩,口干鼻干,疲乏无力,焦虑烦躁,失眠多梦,肌肤毛发枯燥,舌嫩红少津,苔少,脉细。治以滋阴润燥,养血安神,方用地梅四物汤合黄连阿胶汤。心中惊悸不安者,加生龙齿(先煎)、琥珀粉(分冲);心悸胸闷胸痛者,加丹参、瓜蒌、醋延胡索;心悸气短者,加太子参、莲子肉。

肝肾阴虚 临床表现为眩晕耳鸣,口干目涩,视物模糊,腰膝酸软,形体瘦削,烦热盗汗,少寐多梦,舌红苔少或无苔,脉细数。本证多见于50岁以上女性或干燥综合征病情较重者。治以滋补肝肾,养阴生津,方用明目地黄丸合大补阴丸。

气血瘀阻 临床表现为口干咽燥,眼干目涩,皮肤枯糙,肌肤甲错,可见结节红斑、皮疹,腮腺肿大,四肢关节疼痛或活动不利,舌质暗,少津或有瘀点,脉细涩。本证多见于病情较重者。治以益气活血,化痰祛瘀,方用大黄虫丸加减。周身酸楚疼痛者,加忍冬藤、伸筋草、地龙;肩臂疼痛者,加威灵仙、片姜黄、赤白芍;肌肉酸楚疼痛者,加炒桑枝、地龙、络石藤、丹参等;筋脉动者,加赤芍、炙龟板(先煎)、生牡蛎(先煎)。

阴虚燥热 临床表现为眼干目涩,口咽干燥,面部炙热,唇红口干,易于破溃,舌干无津、无苔,舌质殷红,脉细小而数。治以清热凉血,养阴润燥,方用犀角地黄汤加减。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网http://zy.china.com.cn/zylc/neike/64685_2.htm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辨治干燥综合征心得
阴虚型疲劳综合征的中药调养
干燥综合征中医辩证论治
【新提醒】滋阴清热、养血润燥治疗干燥综合征
治好了患者的干燥综合征之后,我才发现所谓...
滋阴润燥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