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名医验案:茵陈蒿汤---肠痈(阑尾炎)

茵陈蒿汤

[方药]

茵陈蒿六两(30克)栀子十四枚(擘)(15克)大黄二两(去皮)(9克)
[煎服]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现代用法:水煎二次温服)。

[原文]

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236)
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260)

[解说]

湿热发黄,里有结滞。临床以黄疸、小便不利、发热、无汗、腹满、便秘、苔黄腻、脉滑数为辨。方用茵陈清热利湿,并疏利肝胆,为除黄之要药;栀子屈曲下行,清泄三焦;大黄通利大便,导热下行。使湿热去,肝胆畅,三焦通而小便利。以本方加减化裁,可广泛应用于急性黄疸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钩端螺旋体病等所引起的黄疸,属阳黄者。

[运用]

肠痈(阑尾炎)

杨志一医案:主某,男,21岁,1991年5月6日就诊。5日赴宴,嗜食肥甘,饮酒过度。今日上午,突感上腹胀痛,接着右下腹疼痛,并伴阵发性发热,恶心、呕吐。直肠指检,右侧触痛。大便干结,小便不爽,舌苔黄而厚腻,脉弦数。

证属湿热内蕴,气滞血瘀。治以清热利湿,理气活血为主。药用茵陈蒿汤加减:

茵陈、败酱草、蒲公英各30克,生大黄、牡丹皮、金银花各15克,山栀、枳实各10克。3剂水煎服,嘱其开始1天两剂,第2天服1剂,2日后二便通畅,腹痛消失,再以调养康复。(陕西中医1992;(8):372)

按语:本案肠痈初期因饮食不节致肠道传导失常,糟粕积滞,生湿生热,遂致气血不和,败血、浊气壅遏于肠。用茵陈蒿汤加减导积滞,通二便,并凉血化瘀,则腹痛立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肠痈(阑尾炎)
79.茵陈蒿汤
金匮方歌——茵陈蒿汤
🌟【茵陈蒿汤治黄疸机理】茵陈蒿汤出自《...
茵陈蒿汤方歌方解,临床运用医案 | 道医网
黄疸病的治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