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市场营销经典案例分析》18

《市场营销经典案例分析》18

(缅甸-喜樂的心才是良藥2011-08-20 18:22:47)
 

(转载)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1119/14/3427795_70671028.shtml

《市场营销经典案例分析》

157~164

 157 
入的比重由18%提高到2003年的28%,达到1222亿美元,直逼欧莱雅去年全球140亿欧元的总收入。
宝洁已坚定了向高利润的皮肤护理和化妆品行业全面进攻的决心,而试图加强的这两块业务,正好是欧莱
雅最具优势的领域,两强竞争不可避免。  
2
、宝洁(中国)的软肋——美容化妆市场  
相对于宝洁在全球化妆市场及在中国日化领域咄咄逼人的态势而言,其在中国化妆品市场不免略显单
薄。经过 16 年的苦心经营,宝洁巩固了其在中国日化用品领域老大的地位,宝洁的七大主要品牌中已经
有五大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其中包括洗涤剂品牌、食品品牌、卫浴品牌、护理品牌、化妆品牌,但化妆品
牌却始终是宝洁的一大软肋。此前对伊卡璐、威娜的成功收购,加强了宝洁的护发用品品牌,但在中
国市场的推进,显然相对滞后。而它的基础化妆品牌则更显单薄,只有玉兰油和SK,分别居于中、高端
市场。在产品线上没有彩妆产品以及缺失主攻低端市场的产品,仅以这两个品牌去对抗欧莱雅的十几个
兵强将显然很吃力了。  
宝洁一直筹划扩张其化妆品的产品线,以抢夺中国国内大众消费市场。去年,宝洁公司斥资59亿美元
收购了在欧洲仅次于欧莱雅的专业美发护发用品商德国威娜,并投巨资令旗下护肤品牌玉兰油重整市场。
2003
年,宝洁曾力争收购羽西,通过SK主攻高端市场,羽西主打中档产品市场,扩张玉兰油品牌的产
品线以深入中低端市场,从而形成金字塔的布局。  
宝洁的上述转型,对于欧莱雅中国区总裁盖保罗来说,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正如盖保罗所说:
在中国,更大的市场是属于大众化的,要想取得成功,大众市场是必争之地。因此欧莱雅加快了
其在化妆品战略上的布局步伐。两次出手收购小护士和羽西,从而抢在宝洁前面完成了在中国市场覆盖高、
中、低端的战略金字塔的布局(品牌),使得宝洁在中国美容化妆市场的品牌布局更加不利。 
3
、欧莱雅的中国布局  
欧莱雅集团一共拥有 500 多个品牌,其中 17 个是国际知名的大品牌,占据着欧莱雅集团销售总额的
94%
。目前已经有10个品牌引入到中国,加上刚刚收入囊中的小护士和羽西,欧莱雅在华目前一共拥有12
个品牌。按照盖保罗所说的金字塔理论,欧莱雅在中国的品牌框架包括了高端、中端和低端三个部分:    
塔尖部分。高端第一品牌是赫莲娜,无论从产品品质和价位都是这12个品牌中最高的,面对的消费群
体的年龄也相应偏高,并具有很强的消费能力;第二品牌是兰蔻,它是全球最著名的高端化妆品牌之一,
消费者年龄比赫莲娜年轻一些,也具有相当的消费能力;第三品牌是碧欧泉,它面对的是具有一定消费能
力的年轻时尚消费者,欧莱雅集团希望把它塑造成大众消费者进入高端化妆品的敲门砖,价格也比赫莲娜
和兰蔻低一些。它们主要在高档的百货商场销售,兰蔻在22个城市有45个专柜,目前在中国高端化妆品
市场占有率第一,碧欧泉则是第四。而赫莲娜200010月才进入中国,目前在全国最高档百货商店中只
6个销售点,柜台是最少的。    
塔中部分。中端品牌分为两大块:一块是美发产品,有卡诗和欧莱雅专业美发。卡诗在染发领域属于


 158
 
高档品牌,比欧莱雅专业美发高一些,它们销售渠道都是发廊及专业美发店;还有一块是活性健康化妆品,
有薇姿和理肤泉两个品牌,它们通过药房经销。  
塔基部分。中国市场不同于欧美及日本市场之处,就在于中国市场很大而且非常多元化,消费梯度很
多,尤其是塔基部分的比例大。在大众市场,欧莱雅目前在中国一共有5个品牌。其中,巴黎欧莱雅是属
于最高端的,它有护肤、彩妆、染发等产品,在全国500多个百货商场设有专柜,还在家乐福、沃尔玛等
高档超市有售,欧莱雅的高档染发品已是目前中国高档染发品的第一品牌。第二品牌是羽西,羽西秉承
为亚洲人的皮肤设计的理念,是一个主流品牌,在全国240多个城市的800家百货商场有售。第三品牌
是美宝莲——来自美国的大众彩妆品牌,它在全球很多国家彩妆领域排名第一,在中国也毫不例外,目前
已经进入了600个城市,有1.2万个柜台。第四品牌是卡尼尔,目前在中国主要是引进了染发产品,它相
比欧莱雅更大众化一些,年轻时尚,在中国 5000 多个销售点有售。第五品牌是小护士,它面对的是追求
自然美的年轻消费者,市场认知度90%以上,目前在全国有28万个销售点,网点遍布了国内二、三级县市。    
4
、宝洁(中国)的反击——无缝隙战略  
实际上,宝洁与欧莱雅之争早有渊源,在美宝莲、伊卡璐、德国威娜等品牌的收购中,都有过激烈争
夺。或许因在羽西收购战中意外出局,反而激发了日化业教父宝洁在大众化妆品市场的斗志,其全方
位的美容化妆品业务的推进决心丝毫未受影响。就在欧莱雅收购小护士后,宝洁急切地向外界正式宣布了
其欲斥资 32 亿欧元收购国际著名品牌妮维雅的决定,而此前多为业内猜测消息;同时为获得和美宝莲抗
衡的能力,宝洁打算今年将把在美国彩妆市场占有率和销售额都常年保持第一的 Cover Girl 引进到中国
市场。种种迹象表明,宝洁几乎每一个举动都意在增加与欧莱雅在化妆品市场的抗争力。  
但是对妮维雅的收购阻力重重,欧莱雅同样垂涎已久,宝洁(中国)有关人士也表示,就像
当年欧莱雅收购美宝莲一样,宝洁收购老对手的道路并不是显得很顺畅。宝洁自有新品牌的引入,也需要
相当的时日,更因为宝洁并不想加大新品牌进入中国的步伐——由于诸多压力,它希望做好现有的品牌,
所以短期内新品牌进入中国市场不会有眉目。此外,伊卡璐和德国威娜在中国美发领域的推进,又显得过
于迟缓。  
但宝洁在中低端美容化妆市场出现的真空,不可能就让它长期得不到填补;如果不赶紧补缺的话,等
待宝洁的就将是大群中低档化妆品消费者的流失。作为宝洁唯一在中国市场可以独立运作的品牌——飘柔
而言,就有了这样的可能,来补这个漏洞。20043月,飘柔在沐浴市场上推出沐浴露、香皂,为飘柔品
牌向多领域发展迈出了第一步。而这看上去小小的一步,实际上已经为接下去飘柔进军低端美容化妆市场
埋下了重要的伏笔。一旦 04 年飘柔沐浴系列的销售被中国市场证明是成功的,之后飘柔推出美容化妆产
品,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三)大飘柔的战略宿命  
中国美容化妆市场的无缝隙战略其实与宝洁全球大品牌战略是不谋而和的,或者说中国飘柔是宝洁大


 159
 
品牌战略的一个典型个案。正是因为中国市场的独特性,才把这个使命落在了飘柔身上。真正要把飘柔打
造成为超级大品牌,绝对要进行更大范围的延伸,而高利润的美容化妆市场不能不说是飘柔延伸的绝佳领
域。  
下一个10亿美金的大品牌,将由飘柔来完成。在宝洁(中国)的官方网站上,飘柔已经被隐去,将代
之以独立的飘柔(中国)网站。  
四、宝洁的温柔革命 
随着宝洁新战略在飘柔品牌上的继续深化和明朗,飘柔还将开发更多新品;当然,还会有更多的其它
品牌加入到品牌延伸的队列中来。宝洁将迎来品牌管理的新阶段。而这个渐进式的转变,对于宝洁沿
袭了160多年的品牌模式而言,不啻为温柔而又深刻的革命。  
(一)宝洁的品牌模式”  
宝洁在大众日化领域一直信奉的品牌模式,是以功能为区分的多品牌战略,比如针对洗发用品功能
性强的特性,根据洗发的多种功能进行市场细分,有柔顺的飘柔、去屑的海飞丝、营养的潘婷、专业发廊
效果的沙宣及新近推出的草本精华伊卡璐。在这个品牌模式中,核心内容是对消费者价值的独特理解
与把握,每一个品牌都是一对一地针对他们的需求建立起来的。也就是说,宝洁针对消费者需求采取的是
精耕细作,并通过独特的品牌经理体制与产品细分策略,成功做到了将消费者价值清晰地量化。在
这一基础上,宝洁实施了它著名的多品牌战略:如果某一个种类的市场还有空间,那么最好那些其它品
也是宝洁的品牌,而它们之间又是相互独立、相互协作、相互竞争的关系。一直以来,宝洁都依靠这
种品牌细化策略来给竞争者设置路障,对消费者实施交叉覆盖,以最大限度地占有市场,使其在各产业中
拥有极高的市场占有率。  
而在高利润的美容化妆领域,宝洁与欧莱雅一样,采取了以档次、价格为区分标准的多品牌策略。
各个价位品牌相互独立、互不冲突,但又呈现补充的态势。应该说与大众日化领域的功能品牌有异曲同工
之妙。  
(二)宝洁在革命  
1
、品牌模式精髓的转变。  
在大众日化领域,宝洁一直宣称的对消费者价值(需求)的独特理解与把握是其品牌模式的精髓,
但这个精髓其实是片面的。顾客购买商品是出于三种需求——价格需求、产品质量需求、非产品质量需求,
顾客们购买他们在市场上所能找到的最有价值的、质量价格比(性价比)最优的产品。而企业就是要为满
足顾客的三种需求提供一系列的利益。如下图所示。  
宝洁进入中国市场以来,针对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引进了众多细分品牌,也推出了一款又一款的新品,
确实达到了它所预期的交叉覆盖效果。但其所针对的需求都是质量(产品和非产品)需求,在价格需求上,
由于宝洁采取的是市场撇脂定价策略,对低档价位的消费者需求一直熟视无睹,这也才给了国内众多日化


 160
 
企业可乘之机。宝洁现在所要调整的,就是其所针对的需求,以变得更加重视价格因素,价格是宝洁
策略转换的起点  
而这个需求的转变,其实就是对宝洁 160 多年品牌模式的深刻变革。在美容化妆领域,被欧
莱雅和宝洁自身所贯彻的以档次、价位来分品牌的做法,正在被引入宝洁的大众日化领域,飘柔准备
成为中低档洗护市场的超级品牌。  
2
、品牌模式中功能性品牌的转变。  
宝洁还在大众日化领域调整其以功能为区分的多品牌模式。基于宝洁的全球大品牌战略需要,以功能
为区分的单一细分品牌,难以实现其战略目标。唯一的办法是,选择那些强势品牌,让其获得更多的政策
支持,突破原先的品牌专业化限制,向别的功能领域延伸,如果有必要的话,甚至可以向别的品类延伸。
飘柔即是其适例。  
同时出于中国美容化妆市场的无缝隙战略需要,宝洁要寻找合适的品牌,来形成完整的品牌金字塔。
除了收购其它企业的品牌、引入宝洁在国外的品牌外,飘柔因其在国内洗护市场业已形成的强大品牌影响
力,突破其功能性品牌的限制,向外延伸进入这个品牌金字塔,就变得充满可能。  
而功能性品牌的转变的方向,只能是以价格、档次作为区分的价位品牌。价位品牌有如下几个好
处:一、所有同一档次的产品共用一个品牌,可以大大节省传播费用,对一个品牌的宣传同时可以惠及所
有产品;二、如果品牌已经具有一定的市场地位,新产品的推出无需过多宣传便会得到消费者的信任;三、
一个新产品的宣传,可能同时能提升原有产品的销量;四、众多产品一同出现在货架上,可以彰显品牌形
象;五、对于宝洁最关键的是,可以形成又一个10亿美金以上的大品牌。    
3
、小结 
宝洁品牌模式转变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品牌延伸。飘柔理所当然在延伸,2001 年购入的伊卡璐,
在国内市场也会从现在的洗发产品,延伸到它本来的美发产品领域,当然还有更多的品牌会走上延伸之路。  
宝洁模式的转变表现为品牌延伸,大众日化类内部各品牌、大众日化类与美容化妆类之间的品牌将
存在功能与价位的冲突性竞争 
而此时宝洁要面对的挑战,绝非单纯的来自于自身品牌延伸所带来的产品、形象利益冲突,因为对于
像宝洁这样具有极强营销能力的跨国公司,品牌延伸的弊端和风险,是可以被有效化解的;挑战更多的则
是如何处理好固有的功能品牌与新的价位品牌之间的冲突。新的情况是,宝洁的众多品牌不再构
成单一品牌模式内的补充性竞争,而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品牌模式交叉所带来的的冲突性竞争。这可能是宝
洁现在就得考虑、面对的问题。回顾跨国企业的兴衰,相当一部分是由于自乱阵脚所致,希望宝洁能跳出
这个界律。  
思考题: 
1.
企业拥有知名品牌后,利用品牌优势扩大市场,增强竞争的策略有哪些?


 161
 
2.
探讨宝洁飘柔品牌延伸的依据,并分析可能带来的风险。 
3.
试分析宝洁公司的日化用品品牌与美容化妆品牌的市场定位方法。


 162
 
案例55  乐华的渠道变革 
——
激进的变革方式是否可行? 
 
案例背景:中国家电企业的营销渠道模式 
家电企业普遍采用的渠道模式 
区域多家经销商制; 
区域总经销制; 
直供分销制。 
一、区域多家经销商制 
所谓区域多家经销商制,就是指生产企业在——定的市场范围内选择多家批发企业代理分销自己的产
品。 
由于是多家批发商同时经销,因此每个经销商在价格上不可能进行控制,只能靠拓展自己的销售网络,
在产品配送、终端促销、精心做市场等方面加倍努力来提高销售量,这对于厂家来说有利于铺货率的提高、
销售网络的拓展、销售政策的下放和销量的提升。 
多家批发商之间的竞争往往容易导致为厂提高各自的销售量而压价倾销,从而导致市场价格混乱、
区域内窜货等现象,最终使许多经销商无利可图,挫伤其积极性,降低经销商与厂家的亲和力以及对品牌
的忠诚度。 
1
.选择优良经销商。 
1)根据市场容量和发展潜力合理划分经销地域。要有利于厂家对经销商分销范围的区隔和有效控
制。 
2)各经销商之间的实力要相当。如果经销商之间实力相差过大,容易出现不良竞争而导致对渠道
失控的现象。且经销商之间也难以协调。 
3)对经销商的规模要适当控制。中等规模的经销商比较适宜,因为实力太大难以控制,尤其当他
们经销的品牌较多时,对自己产品的重视程度会相对减弱。 
新飞、容声、长岭等品牌冰箱在些省份选择了多家一级批发商,各批发商之间的实力差异较大,又
没有明确的经销区域划分。这样这些经销商各显神通,凭自己的实力和能力争夺销售网络资源,积极发展
自己的分销网络,极力扩大地盘。在短期利益和扩大销售量目标的驱动下,相互杀价,造成市场价格混乱
和窜货,致使厂家对分销网络失控。最终许多经销商因无利可图逐渐失去经营该厂家产品的信心。 
2
.严格控制零售价格,维持终端价格的统一。 
多头批发最容易爆发价格战,因此控制各级渠道的价格体系,维护零售价格的统对于规范经销商行
为,维护市场秩序,增强经销商信心尤显重要,同时也有利于市场的培育和长期发展。


 163
 
春兰、海信空调在些区域的销售工作只注重做批发商的销量,而对批发商给零售商的价格和最终零
售价格放任自流,导致零售价格的失控,极大地挫伤了零售商的积极性,致使许多零售商转为主推其他品
牌。天津某电器店 1999 年主推的是春兰、科龙等品牌空调,2000 年已改为主推美的和格力的产品,原因
是厂家采取了严格的零售价格控制措施,对违反价格协议的经销商进行严厉惩罚,从而保护了零售商的利
益,增强了他们信心。 
导致价格失控的原因: 
1)不敢得罪经销商。如华凌冰箱在湖北市场对经销商虽然也有统一的价格要求,但由于销售量不
大,市场地位不高,出于完成销量指标任务的考虑,对于违反价格政策的经销商不敢得罪。 
2)对价格放任自流。新飞、美菱等品牌一般通过对经销商的合理布局来自然调节零售价格,不规
定统一的零售价格。由于在价格上放任自流,一旦经销商数目过多,就会造成价格混乱。 
3)故意放乱价格。如容声在某些区域出于提高销量的考虑,故意放乱价格,任由经销商进行炒作,
销量迅速上升。在经销商经营利润越来越小时,再开始调整策略,对渠道进行整顿,适时收拢市场。 
厂家在对市场零售价格实施控制时应采取的措施: 
1)与各经销商共同制定区域统一零售价,共同遵守协议;派业务员进行巡视和监督,对于违反规
定的经销商坚决给予惩罚,如罚款、扣留返利、吊销经销商资格等。 
2)从每一个大户年初所交预付款中提取一定比例或从返利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稳定市场价格的保
证金,如发现乱价行为则予以扣除。 
3)通过三方协议的方式,将部分返利直接拨给零售商,而中间商将不拿这部分返利,这有利于厂
家对终端市场的控制,并防止零售商完全受制于中间商或从区域指定批发商以外的渠道进货。 
3
.协调渠道成员之间的冲突。 
区域内存在多家经销商,容易在渠道成员间产生冲突。纵向冲突:即上级批发商与下级经销商之间的
冲突。横向冲突:即同级批发商或同级零售商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不利于渠道的培育
和提升,造成渠道资源的内耗和对渠道成员的失控。如某品牌产品,其批发商之间为了争夺下一级经销商,
搞政策外承诺,采用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既损坏了厂家的形象,又扰乱了市场。因此厂家要对渠道成员间
的冲突进行协调,关键是要把握好协调的力度和适度,使经销商之间进行良性竞争,而不是恶性竞争。 
4
.创造多赢合作模式。 
区域多家经销商制中,为了能够从根本上规范经销商的行为,培育好渠道网络系统,稳定市场,最终
提升销量,厂家与经销商之间可以走一条新的合作模式,采取区域内的多个经销商共同参股、重构销售分
公司的做法。如格力在一些区域正在采用这种新型合作方式。具体做法是:把区域的销售分公司改造成由
生产企业控股,当地数个一级批发商和一级市场大零售商共同参股的独立销售法人公司。这样形成厂家与
经销商利益的共同体,共担风险,有利于维护市场稳定,控制市场零售价格和解决区域内窜货问题,同时


 164
 
作为经销商也愿意主推该厂家品牌。 
二、区域总经销商模式 
在每个销售分公司所管辖的区域内(一般为一个省)分为多个区域,除一级市场的大零售商从分公司
进货外,每个区域设一个独家经销的一级批发商(该区域内所有的小零售商全部从一级批发商进货),一
级批发商在每个二级城市指定唯一的二级批发商,二级城市所有零售商全部从该市场二级批发商进货,三
级市场没有批发商,其零售商全部从所属二级城市的二级批发商进货。 
区域总经销商制由于每个区域只有一家总批发商,因此厂家在发货、价格控制、做终端市场、广告促
销等方面相对于采用多家批发商模式采说,比较容易管理。具体来说: 
1)厂家与一级批发商关系密切,出现问题容易协调解决。 
2)厂家在某一区域的销售业务全部由一家经销商经销,对经销商的业务状况和经销商的要求比较
重视;经销商由于独家经销产品,利润较大且稳定,积极性高,从而会把经销品牌作为主推品牌来经营。 
3)便于零售价的控制和维持,能防止区域间的窜货现象。 
区域总经销商制模式的短处: 
1)由于采用独家代理经销的形式,厂家在销售上比较依赖批发商,容易受批发商的控制和要挟。 
2)相对于多家经销,总经销商没有经销上的竞争压力,容易把自己的营销目标从重销量转向重利
益,致力于获取最大的自身利益,从而导致一级经销商的利益受损,而且不利于提高铺货率、产品对终端
市场的渗透力和零售商网络的建立,也不利于销售量的提高。 
3)某些有实力的零售商会因为与总代理经销商有旧怨而不愿经销该占己牌产品。 
厂家有效进行渠道控制的途径: 
1
.选择优良经销商。 
厂家在选择独家代理总经销商时,要考虑经销商的市场覆盖能力和与下级经销商的关系,同时也不可
忽视经销商的信誉和对厂家的忠诚度。 
南京苏宁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空调器批发商,2000 年科龙空调在南京的销售任务是 29 亿人民币,该
总经销只签了16个亿,它在南京市场只占有50%的市场零售份额;南京八大商场占有其余的50%。由
于八大商场与其关系对立,矛盾极深,不愿经销该公司总经销的品牌。科龙在南京市场另外的 13 亿的
缺口只能靠区域销售分公司自己去开发营销网络,找其他经销商来完成。 
2
.合理确定总代理经销商的销售量任务。 
厂家与区域总代理经销商定销售目标时,不可盲目加量,因为在一个区域内个品牌的市场容量有限,
如果厂家以年终丰厚的返利作引诱,当本地市场无法消化这些目标任务时,跨区销售,造成窜货的现象就
在所难免。 
总经销商由于有独家经销权,没有经销权上的竞争压力,容易把自己的营销目标从重销量转向重利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成功开发渠道新经销(代理)商?
立白,凭什么做到今天的成绩?
宝洁涨价的秘密:如何让市场接受
整体利润下滑情况下的盈利模式创新论坛实录
30年前北京的擦脸油!您用过吗?
民族日化巨头:从农民工到年赚200亿,潮汕商人陈凯旋怎么做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