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文:急性脑血管病致偏侧舞蹈症32例临床分析论文网 急性脑血管病偏侧舞蹈症

急性脑血管病致偏侧舞蹈症32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3年6月1日11:37:39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急性脑血管病致偏侧舞蹈症病例临床分析,探讨其发病特点、病因及预后。 方法 对32例急性脑血管病所致的偏侧舞蹈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32例偏侧舞蹈症病例中脑梗死23例(腔隙性脑梗死22例,大面积脑梗死1例),脑出血9例(丘脑少量出血8例,基底节区大量出血1例);脑卒中后24h与1周内出现偏侧舞蹈症症状分别为27例和5例;应用氟哌啶醇治疗后症状消失27例。 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是偏侧舞蹈症的主要病因之一;病灶部位以基底节为主;氟哌啶醇治疗效果较好。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病 偏侧舞蹈症 氟哌啶醇


  【Abstract】Objective  To find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etiology and prognosis with case analysis on hemichorea caused by acut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Methods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data of 32 cases hemichorea retrospectively,including clinical manifestation, laboratory test, imaging changes, treatment and recover. Results  There were 22 lacunar infarction cases, 1 case large area infarction, and 8 cases with small bleeding in the thalamus, 1 case with large bleeding in the basal ganglia of 9 case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Hemichorea appeared in 27 cases within 24 hours, 5 cases within 1 week. All received aloperidin, the symptom disappeared in27 cases(84.4%). Conclusions  The acut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s the main risk factor to the partial chorea, the basal ganglion is the main lesion . Aloperidin has a good therapeutic effect.


  【Key words】  Acut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Hemichorea  Aloperidin   


  脑血管病是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大多数患者出现肢体瘫痪及感觉障碍,少数患者可发生球麻痹及血管性痴呆,也有极少数患者可伴发锥体外系症状,表现为偏侧舞蹈症,但其发生率较低[1],若诊治不当则会延误治疗,加重病情。现对1995年1月至2007年6月作者诊治的32例急性脑血管病所致偏侧舞蹈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45~79岁(平均62.8岁,其中<60岁9例、>60岁23例)。患者均急性起病,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和/或MRI检查证实(脑梗死23例,脑出血9例)。既往病史:高血压病18例;糖尿病14例;冠心病12例;高脂血症9例。均无舞蹈症病史,家族中亦无类似病史及遗传病史。


  1.2  临床表现 


  患者均表现为一侧肢体或单纯上下肢突然出现的明显、不规则、急速、无目的、不自主的舞蹈样运动,以肢体近端为主,上肢表现为伸手、舞动、举臂、前屈和后伸变换多样,下肢不自主运动出现行走困难和随意运动障碍,面部舞蹈样运动为做“鬼脸”、撅嘴、眨眼、吐舌、口角牵动、下颌摇动等。舞蹈样运动以上肢最为严重,下肢及面部相对较轻,其症状常因精神因素和情绪激动而加剧,平卧安静时可减轻,睡眠后消失。舞蹈症出现时间:脑卒中发生<24h 27例,脑卒中后1d~1周5例。舞蹈症症状表现部位:右上下肢10例,左上下肢15例,单个肢体7例;伴有一侧面部症状2例。


  1.3  辅助检查 


  血常规、血沉、抗“O”、类风湿因子均正常,血糖增高14例,血脂增高9例,心电图异常ST-T改变12例,心律失常5例。27例脑电图检查,轻度异常3例、正常23例、异常1例。


  1.4  影像学检查 


  患者发病时均经头颅CT检查,其中脑梗死18例,脑出血9例,其余5例发病时头颅CT检查未发现异常,复查颅脑MRI为脑梗死。除9例脑出血患者外,23例脑梗死患者MRI均异常。脑梗死病例中,右侧基底节腔隙性梗死9例(尾状核5例,壳核4例),左侧基底节腔隙性梗死12例(尾状核7例,壳核5例),双侧基底节梗死1例,大面积脑梗死1例。9例脑出血患者中,左右侧丘脑出血各1例,左尾状核出血5例,右尾状核出血2例。

  1.5  治疗 


  本组患者均经氟哌啶醇1~2mg 3次/d治疗,同时接受脑细胞活化剂。脑梗死患者同时给予抗血小板聚集剂、抗凝药物、血管扩张剂,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并给予脱水剂;脑出血患者同时给予脱水剂、脑保护剂等治疗。


  2  结果


    治愈(舞蹈症状消失、患肢功能基本恢复)27例,有效(舞蹈症状明显好转,患肢功能有所恢复)5例。治疗后,舞蹈症状于1~3d开始减轻,4~10d消失,平均消失时间为6.5d。出院时本组患者舞蹈症状均消失,随访1年无复发,预后较好。


  3  讨论


    偏侧舞蹈症是锥体外系病变导致的偏侧肢体和/或面部的不自主、不规则的舞蹈样动作,病因可为脑血管病、风湿热、颅脑肿瘤、外伤、变应性疾病、丘脑手术后等,此病需与慢性进行性舞蹈症、小舞蹈症、肝豆状核变性等疾病相鉴别[2]。锥体外系结构复杂,纤维联系广泛,涉及脑内诸多结构,共同组成多条调节运动的复杂神经环路。新纹状体病变时,对运动起抑制作用的苍白球内侧部-黑质网状部复合体的活动减少,丘脑及丘脑皮质投射的功能增强,使皮质所发生的冲动无法终止,且不能接受小脑-红核-纹状体通路的冲动,从而产生偏侧舞蹈症。另外,丘脑底核接受苍白球和额叶运动前区发出的纤维至苍白球、红核、黑质、中脑被盖,病变时可出现对侧肢体,尤以上肢为主的偏侧舞蹈症[3,4]。文献报道,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偏侧舞蹈症的主要病因,且多见于具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老年患者[5]。本组脑梗死患者23例,均60岁以上,且多数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等病史,与文献相符。本组患者一侧基底节腔隙性梗死21例(其中尾状核12例)、双侧基底节梗死1例、大面积脑梗死1例、丘脑出血2例、尾状核出血7例,提示偏侧舞蹈症多见于基底节区尤其是尾状核部位,且缺血性脑血管病多于出血性脑血管病。本组患者以基底节病变为主,但其他部位病变亦可引起偏侧舞蹈症,从而证实了锥体外系的神经环路在脑内分布较为广泛。
   
  在脑血管病患者中,偏侧舞蹈症的病因可能为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与多巴胺(DA)能神经元功能失衡[6,7]。当纹状体由于脑血管病变发生血供障碍时其GABA功能减退,而壳核和尾状核的DA能神经元脱抑制而过度活跃,造成肌张力减低和动作增多。故临床应用DA受体阻滞剂如氟哌啶醇降低患者DA能神经元活性,取得了良好疗效。本组患者均经氟哌啶醇1~2mg 3次/d治疗,一般1周左右症状消失,治疗效果较好。
   
  本组患者发病形式:(1)突然发生的不完全偏瘫肢体的舞蹈样动作;(2)发病开始时表现为对侧肢体瘫痪,经治疗后随肌力恢复逐渐出现该侧肢体的舞蹈样动作;(3)仅有病变对侧肢体的舞蹈样动作伴有肢体瘫痪;(4)病变同侧肢体的舞蹈样动作,面部和躯干的不自主动作均为双侧,在肢体则为单侧。本组患者影像学显示多为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仅1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可能因为严重脑部病变时相应肢体瘫痪严重而未表现出肢体的舞蹈样动作,这与临床上脑血管病致偏侧舞蹈症发生率低的现象相符。本组患者头颅CT检查异常27例,除9例脑出血患者外,23例脑梗死患者MRI均异常,故作者认为,条件许可时均应行MRI检查,以明确脑部病变情况。偏侧舞蹈症多出现在病灶对侧,少数为同侧[8]。本组27例症状出现在病灶对侧,5例出现在病灶同侧,提示肢体的舞蹈样动作多出现在病灶对侧,但也可出现在病灶同侧。本组患者中,1例大面积脑梗死与2例丘脑出血患者头颅CT均显示中线移位,推测其病灶靠近中线或病灶面积大导致急性期脑水肿而占位效应明显,中线移位挤压刺激对侧相应结构而出现病灶同侧的偏侧舞蹈症。经脱水治疗后舞蹈症状缓解,提示在脑血管病急性期中出现同侧肢体的舞蹈样动作并伴意识障碍者,需警惕脑疝的发生,并予以积极的脱水治疗。
   
  急性脑血管病致偏侧舞蹈症的治疗原则,除给予脑血管病常规治疗外,可应用DA受体阻滞剂(如氟哌啶醇、奋乃静)及安定等控制症状,一般选用氟哌啶醇。因为患者多有明显的动脉硬化,故药物应最小有效剂量,并密切观察血压等生命体征,以防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而加重脑梗死。本病预后良好,考虑可能与局部微循环改善、侧支循环建立,使该区域的神经递质重新达到平衡有关。本病发病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Ghika-Schmid F,Ghika J,Regli F,et al. Hyperkinetic movement disorders during and after acute . Neurol Sci,1997,146:109.

  2 史玉泉编. 实用神经病学.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766.

  3 Zagnoli F, Rmbrt F, Perotte P,et al. Hemichorea and stricatal infarction. Rev Nenurol,1996,152(10):615.

  4 Kim JS. Delayed onset mixed involuntary movements after thalamic stroke.Brain,2001,124:299~300.

  5 Lin JJ,Chang MK, Lee CC,et al. Hemibalism-hemichorea: clinical study in Chinese patients. Zhonghua YI Xue Za Zhi,1995,55(2):156.

  6 Janavs JL, Aminoff MJ. Dy


(责任编辑:shurenadmin)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急性脑血管病所致双眼睑下垂三例
青年脑出血合并心肌梗死病因分析
脑血管病之分水岭脑梗死
脑血管病(脑梗死及各期演变)
脑血管病 | 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患者围手术期血压管理
无症状性脑梗死常见的危险因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