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海经》中的建木辨析[图]

《山海经》中的建木辨析[图]  

2011-04-28 19:17:43|  - 三星堆玉器图文的日志- 网易博客

 先秦典籍中有关建木的记载见于《山海经》《淮南子》和《吕氏春秋》。建木应该是什么?《说文》“建,立朝律也”段注:“今谓凡竖立为建。许云立朝律也。此必古义,今未考出。”段玉裁的注没有能够考证出“建”的古义,所以推测说”此必古义”。其实许慎的“立朝律”一定不是“建”字的古义。原因也很简单:《山海经》时代还没有朝律。按照段玉裁的通俗解释,建木应该是竖立的木头。《后汉书·马融传》:“珍林嘉树,建木丛生。” 李贤 注:“建木,长木也。”按照《山海经》自身提供的内容分析,也可以解释为高耸的树木。《山海经》中有记载“其上多木”“其上多草木”“多怪木”“其上多乔木”等等可资证明。但是依据这样的定义,建木就成了一种泛指,而在《山海经》中,建木是远古先民非常崇拜的圣树,是一种特指。所以建木一定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特指。

 

那么,《山海经》中的建木到底是什么呢?

《山海经·海内南经》:“有木,其状如牛,引之有皮,若缨黄蛇。其叶如罗,其实如欒,其木若蓲,其名曰建木。” 郭璞 注:“建木,青叶,紫茎,黑华,黄实,其下声无响,立无影也。”

撇开郭璞的注,我们看到这段引文说明,在那个时代确实有一种树叫做建木。这是一种很大的树,它的形状当然不会像一头牛。解释之一是“状”通“奘”(读音zhuǎng),意思是“粗大”,奘的这个本义今天在长江中下游(例如南京芜湖)的方言中仍然存在。二是疑是在传抄中误“壮”为“状”了。总之按照上面两种训诂,“其壮如牛”的意思都是像牛一样粗壮。“引之有皮”说明确实有人接触过这样的建木,而且能够撕下树皮来。后文的“若缨黄蛇。其叶如罗,其实如欒,其木若蓲,”描写的都很写实且具体。这就表明,建木确实曾经有过一种自然界中的原型。

结合郭璞的注一分析就出现了问题:“其下声无响,立无影也。”说建木下发不出声音,没有影子。神乎其神了。《山海经》原文没有,那么郭璞注的依据是什么?

 

郭璞注的依据是《淮南子》和《吕氏春秋》两本书:

  《吕氏春秋·有始》:“ 白民之南,建木之下,日中无影,呼而无响,盖天地之中也。”

《淮南子·墬形训》: “建木在都广,众帝所自上下。日中无景,呼而无响,盖天地之中也。”    

由此我们具体地知道,建木生长在白民国的南面,一个叫都广的地方,这个都广是天地的中心点,在这个生长着建木的地方,当太阳当头的中午,人们呼叫却发不出声音,“日中无影”应该理解成为,正午时任何东西都没有影子。因为不可能建木无影而其它东西却有影子。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这个建木是众多帝王由大地升天和由天堂降临人间的交通工具。

 

这个建木变了,变得不再是一棵普通的大树。这个建木神了,神到成为了诸位帝王沟通天地的天梯。当然这些帝王都应该是先王——已故的帝王们。

追问一句:《淮南子》和《吕氏春秋》这样的说法依据又是什么呢?

“西南海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有膏菽、膏稻、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灵寿实华,草木所聚,爰处有百兽相群爰。此草也,冬夏不死。南海之内,黑水、青水之间,有木名曰若木,若水焉。……有九丘,以水绕之。名曰陶唐之丘,有叔得之丘,孟盈之丘,昆吾之丘,黑白之丘,赤望之丘, 参卫之丘,武夫之丘,神即之丘。有木,青叶紫茎,玄华黄实,名曰建木,百仞无枝,上有九欘,下有九枸,其实如麻,其叶如芒,大暤爰过,黄帝所为。”

噢,原来这建木的原型和建木作为神树都是来自《山海经》的记载。到这里建木已经具备了原型的外表,神木的内涵了。一棵普通的树被神化了。但是产生这种建木被神化的原因是什么呢?《山海经》中记载了几百种树木,为什么被神化的是建木?是因为它粗壮、竖直、高大呢?还是因为他们恰好出现在天地之中的都广之野呢?

 

《山海经》中提到的这两种建木肯定不是同一样东西。我坚信它们和龙、烛龙、雄虺、息壤、女娲一样都不是远古神话,而是我们的远祖想保留并告诉给我们的一种远古史实。这两种建木之间因为远古人类产生的类比联想而结合,成为一种神树崇拜。

请大家看一张照片,
这是一张在网友在昆仑山地区(西藏巴松措神湖)拍摄的照片。但是事实是清楚的。我认为照片中那冲天一柱,正是远古之人所见所传的建木。而且可以推断,这一束光一定是位于拍摄者的正西方向或者西北方向。我的理由是:

这是昆仑山地区日落时经常出现的壮观天象。我们现在可以拍到,远古之人也可以看到。所谓“万年共建木”是也。

这种一柱冲天的天象产生的原因是,当太阳落到西边的地平线下时,射向天空的阳光被山挡住了两边的,这样,仅能通过山口的阳光被挤成了一束射向天空,形成这样的天象。(这里暗中寓含着和不周山研究相关的史料,因为不周山据史料记载恰好是缺在西北角,且包含了天柱,地点也是在中国的西部。当另专题研究)

当阳光在正午的时候是不会出现这样的天象的,必须在太阳东升和西下时,处在地平线下时,才会有出现这样的情况的可能性,而且只要是有太阳的晴天,这种情况会每天早晨和傍晚都会出现。早晨从西往东可以看见;傍晚从东向西也可以看见。所以这种天象被远古居民认定是一棵树,一棵贯天地通的大树。“日中无影”应该确有其事。但是,这里不可以理解成为中午的时候一切东西都没有影子,而是应该理解为:中午的时候,建木是无踪无影的。是的,建木在正午不会现身。

 

远古之人无法理解这样的天象,所以被理解成为天地之间的一道“天梯”。在思索它的作用时,被附会了神化的想象。这个想象的基础是一件远古史实,就是黄帝曾经被龙卷风卷上了天。(参见我的文章《中国上古时代的龙究竟是什么?》)至于它和伏羲的联系是因为伏羲氏族集团是生活在龙卷风频发的东部沿海地区,且世代以风为姓,以治风为业。所以《山海经·海内经》说“大暤爰过,黄帝所为。”注意:《山海经》里仅仅提到伏羲和黄帝,建木只是“专用天梯”但是到了《淮南子》就变成了“众帝所自上下。”成为“公用天梯”了。历史就是经过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变形,成为古代神话。其原因部分因为远古人类的无知,部分是由于后来文人的自作聪明。

这样的“有木,青叶紫茎,玄华黄实,名曰建木,百仞无枝,上有九欘,下有九枸,其实如麻,其叶如芒”的奇异天象恰好和当时人们熟悉的建木相类似,所以被命名为建木。这是远古人类的类比联想。

在文章结尾时,我引用《神异经·中荒经》里关于昆仑天柱描写来证明:其实昆仑天柱也就是传说中的建木。

“昆仑之山,有铜柱焉。其高如天。所谓天柱也。围三千里。周圆如削。”这样的天柱或者说建木,今天在昆仑以及整个西部应该是还能够看到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梯”
上古神树——建木
《山海经》的成书时代,答案在《吕氏春秋》和《淮南子》里?
悟空问答
尸子·卷下
火神、雷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