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脾虚不进饮食,补脾不效要补肾
导读:“有人全不进食,服补脾药皆不验,此病不可全作脾虚。盖因肾气怯弱,真元衰劣,自是不能消化饮食。”(编辑/王超)
论补脾不如补肾医案二则
作者/刘睿
补肾不如补脾”与“补脾不如补肾”,是中医学中争论颇多的两大治病法则,临床往往感扑朔迷离、难得要旨。在此就“补脾不如补肾”进行讨论,并分享运用此治则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医案两则。
明清医家都称此说出自宋代许叔微,在《普济本事方·卷二》说:“有人全不进食,服补脾药皆不验,予授此方即服之欣然能食,此病不可全作脾虚。盖因肾气怯弱,真元衰劣,自是不能消化饮食,譬如鼎釜之中,置诸米谷,下无火力,虽终日米不熟,其何能化?”
最早提出此说者,当是宋代严用和。严氏在《济生方·五脏门·脾胃虚实论治》“补真丸”条下说:“大抵不进食,以脾胃之药治之多不效者,亦所谓焉。人之所生,不善调养,房劳过度,真阳衰虚,坎火不温,不能上蒸脾土,冲和失布,中州不运,是致饮食不进,胸膈痞塞,或不食而胀满,或已食而不消,大便溏泄,此皆真火衰虚,不能蒸蕴脾土而然。古人云:补肾不如补脾,余谓补脾不如肾,肾气若壮,丹田火经上蒸脾土,脾土温和,中焦自治,膈能开矣。”此说的实质,就是通过温补肾阳以达到运脾阳而治疗脾阳虚的病证。
而我临床中发现“补脾不如补肾”不单指补肾阳以补脾阳,凡是慢性胃病单纯补脾效果不佳时可辨证考虑从肾入手,或是辨证病位在肾,可直接补肾。
医案一
2016年6月23日,刘某,女,30岁,主诉:脘腹胀满进食不下近一月。患者入夏后近1月出现脘腹胀满进食不下,进食吞咽困难,深吸气方能进食,稍食即饱,食后平躺腹中辘辘有声,少气懒言,眠尚可,小便调,大便溏,日1次。舌淡胖边有齿痕苔水滑,左脉细弱,右脉弦。有慢性胃炎、轻度贫血十余年。
辨证:脾虚水饮,予茯苓饮加味健脾散饮
党参20g,炒白术10g,茯苓10g,陈皮10g,枳壳10g,生姜10g,炒当归5g。5剂。
2016年6月30日复诊
患者诉服上方后诸症未解,细细按脉发现双尺脉浮大,考虑病位为脾肾两脏,此谓裘沛然老先生的反激逆从法,上方加熟地黄25g,砂仁6g后下,5剂。
2016年7月6日复诊
上方1剂后进食明显轻松,5剂诸症大减,双尺脉浮大较前缓解,继服5剂后脘腹胀满进食不下消失。
此医案验证了《普济本事方·卷二》“有人全不进食,服补脾药皆不验,予授此方即服之欣然能食,此病不可全作脾虚。盖因肾气怯弱,真元衰劣,自是不能消化饮食,譬如鼎釜之中,置诸米谷,下无火力,虽终日米不熟,其何能化?”
医案二
2016年5月30日陈某某,女性,80岁,主诉:反酸、纳差10余年,加重2周。患者10余年前出现反酸、纳差,胃镜检查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10年间曾服西药和中药汤剂治疗,症状反复。近两周前反酸、纳差加重,进食不下,胃脘部灼热感,头晕,眠不安,二便调。舌质红苔黄厚,脉尺大。
按脉象辨证为肾阴虚湿热,病位在肾,采取补脾不如补肾法,予六味地黄丸加味。
生地黄10g,山茱萸10g,山药10g,茯苓10g,泽泻10g,丹皮15g,沉香3g后下,桂枝10g,生龙骨10g先煎,生牡蛎10g先煎,海螵蛸30g,蒲公英15g。7剂。
2016年6月6日复诊,患者诉诸症均减,双尺脉仍大,上方海螵蛸减至15g,继服7剂后予六味地黄丸善后。
临床上我用补肾剂治疗过多例慢性胃炎及食管炎病史,主要是把握好一点:脉象必需是尺脉浮大,病位入肾,方可补肾!
本文为作者授权中医书友会发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 开胃进食汤:2、消食健脾汤丸。脾胃病中
余午亭先生医案四则
辨证奇闻,中满。不思饮食,没胃口。温土汤,生胃进食汤。快膈汤
五苓散的临床应用 五苓散证 刘渡舟应用五苓散方经验 五苓散验案集 五苓散
转贴:干祖望教授从脾论治慢性咽炎
阳痿,根在脾!一张补脾方,兴全身阳气,一箭三雕,请用心体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