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苓桂术甘加味治疗手胀一例

苓桂术甘加味治疗手胀一例

 
 

雨中的云



  患者,女,55岁,以自觉手指胀满为主诉前来诊。
   现症:自觉手指胀满,已有多年,久治未愈。以前多以早晨胀,活动后缓解,近来活动后亦不减轻。查其手,并不肿。脉右关稍滑,左关弦劲,博指有力。
诊脉后,问其是否饭后腹胀,是否有后背凉感。大便是否成形。其答曰:后背虽不发凉,但是晚上睡觉,总感后背似有冷风吹过。饭后胀胀,大便不成形,一日多次均有。
  脾主运化,脾虚运化失司,痰湿停于中,气机失畅,阻于手则手胀,阻于背则阳气不行,卫外无力,故有冷感。观此患者,当为中焦停饮 。“病痰饮当以温药和之。
  处方:苓桂术甘汤
  茯苓15克,桂枝15克,炒白术15克,甘草15 半夏10克,枳实10克,芒硝6克
  二诊
  服上药三剂后,患者言指胀减轻,后背已无冷感。前有腰痛,首诊未曾言及,服药后,腰痛亦大大减轻,大便已成形,饭后腹胀已无。
  原方续服三付
  三诊,仍稍有胀感,以前每晚至必醒一次,再入睡十分困难,现在至早晨6点方醒。
  给予香砂六君丸以善后。




杏林求知
不成行为何用芒硝?

雨中的云
芒硝,咸、苦,寒。归胃、大肠经。泻热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用于实热便秘,大便燥结,积滞腹痛,肠痈肿痛;外治乳痈,痔疮肿痛。
  从以上来看,与本病有不宜之处,本病宜温,而此物则咸寒,在本病主要取其泻水以逐饮。




奔放的旋律
湿由水道走,未尝不可




蒲柳
此乃苓桂术甘汤和指迷茯苓丸合方,健脾燥湿化痰,脾健则气血运行畅通故奏效。




锦纹
  化裁得体    芒硝既寒热相济  又兼顾脉证    不悖温化之旨     同时给痰饮以去路 可谓推波助澜。




月芽儿
有意思,指迷茯苓丸用的巧妙。自从学了此方,第一次发现此方的临床可以这样运用。




指迷茯苓丸很像二陈汤,但是去了一个陈皮或橘皮,而用枳壳,加了芒硝。枳壳和陈皮行气各有所长,芒硝用法似乎仿金匮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中的芒硝,指的是心下痞坚,痞有人参的虚痞,三泻心汤都有人参;有枳壳芒硝的实痞,大柴胡汤治心下痞,里面有枳壳;有小陷胸汤(半黄瓜)的痞;而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的芒硝和人参同用鲜为人用,此应识之。对于肩周炎这个常见病用姜黄应该是较为寻常。———山石神韵解





指迷茯苓丸

治中焦停痰伏饮。

半夏(制)二两 茯苓一两 枳壳五钱 风化硝二钱半,右四味,姜汁糊为丸。


【注】

经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游者,运行也;溢者,渗溢也;输者,输布也;精气者,水化之精气也。言入于胃运行水化之精气,渗溢于肠胃之外,而上输布于脾也。

又曰: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言水之清者上升,犹天之雨露也。

又曰: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言水之浊者下降,犹地之江河也。

此皆言水自浊化清,由腑输脏;自清分浊,由脏输腑,水之运行循环也。

又曰: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言水发源于脾,周布四脏,并行五经也。

此皆言水内养脏腑,外滋百骸,水之变化精微也。如是者,何痰之有?

若饮食失度不和于中,水精不渗溢于外,直下走大,小肠而为泄泻矣。

若三焦失运,气不蒸化,水之清者不升,水之浊者不降,精化为水,则内停作胀,外泛作肿,上攻喘呼,下蓄淋闷矣。

若上焦气不清肃,不能输布,留于胸中,水之精者悉变为浊,阳盛煎灼成痰,阴盛凝蓄为饮也。

故治痰者,以清火为主,实者利之,虚者化之。

治饮者,以燥湿为主,实者逐之,虚者温之。

所以古人治饮有温补之法,而治痰则无之也。


王隐君制礞石滚痰丸,治老痰一方,用黄芩清胸中无形诸热,大黄泻肠胃有质实火,此治痰必须清火也。

以礞石之燥悍,此治痰必须除湿也。

以沉香之速降,此治痰必须利气也。

二黄得礞石,沉香,则能迅扫直攻老痰巢穴,浊腻之垢而不少留,滚痰之所由名也。

若阳气不盛,痰饮兼作,又非此方所宜,当以指迷伏苓丸合而治之,用半夏燥湿,茯苓渗湿,风硝软坚,枳壳利气。别于二陈之甘缓,远于大黄,礞石之峻悍,殆攻中之平剂欤!

 

《医宗金鉴》



指迷茯苓丸

  (涤痰化滞法)

  宋·王璙《百一选方》引《全生指迷方》

  半夏曲二两  茯苓一两  枳壳  风化硝各五钱

  姜汁调神曲糊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淡姜汤下。

  【主治】治中脘留伏痰饮,臂痛难举,手足不能转移,背上凛凛恶寒者。

  【方论选萃】

  清·柯韵伯:疾饮之本,皆水也。水入于冒,游溢精气,上输于脾,此自阳入阴也;脾气散精,上归于肺,此地气上升也;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是天气下降也;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是水入于经,而血乃成也。若阴阳不和,清浊相干,胃气乱于中,脾气艰于升,肺气滞于降,而痰饮随作矣。痰与饮同源,而有阴阳之别。阳盛阴虚,则水气凝而为痰;阴盛阳虚,则水气溢而为饮。除痰者,降气清火,是治其标:补阴利水,是治其本也。涤饮降气燥湿,是治其标;温肾利水,是治其本也。此方欲兼两者而合治之,半夏燥湿,茯苓渗湿,风硝软坚,枳壳利气,别于二陈之甘缓,远于礞石之峻悍,亦平胃之剂耳(《古今名医方论》)。

  清·王旭高:治中脘有留痰伏饮,臂痛难举,或肩背酸痛,脉来沉细者是也。喻嘉言《医门法律》曰:“痰药方多,惟此方立见功效。”痰饮流入四肢,令人肩背酸痛,两手罢软,误以为风,则非其治,宜导痰汤加木香、姜黄各五分。轻者指迷茯苓丸,重者控涎丹(《王旭高医书六种》)。

  清·吴谦等:经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游者,运行也;溢者,渗溢也;输者,输布也;精气者,水化之精气也。言入于胃运行水化之精气,渗溢于肠胃之外,而上输布于脾也。又曰: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言水之清者上升,犹天之雨露也。又曰: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言水之浊者下降,犹地之江河也。此皆言水自浊化清,由府输藏;自清分浊,由藏输府,水之运行循环也。又曰: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言水发源于脾,周布四藏,并行五经也。此皆言水内养藏府,外滋百骸,水之变化精微也。如是者,何痰之有?若饮食失度不和于中,水精不渗溢于外,直下走大、小肠而为泄泻矣。若三焦失运,气不蒸化,水之清者不升,水之浊者不降,精化为水,则内停作胀,外泛作肿,上攻喘呼,下蓄淋閟矣。若上焦气不清肃,不能输布,留于胸中,水之精者悉变为浊,阳盛煎灼成痰,阴盛凝蓄为饮也。故治痰者,以清火为主,实者利之,虚者化之。治饮者,以燥湿为主,实者逐之,虚者温之。所以古人治饮有温补之法,而治痰则无之也。王隐君制礞石滚痰丸,治老痰一方,用黄芩清胸中无形诸热,大黄泻肠胃有质实火,此治痰必须清火也。以礞石之燥悍,此治痰必须除湿也。以沉香之速降,此治痰必须利气也。二黄得礞石、沉香,则能迅扫直攻老痰巢穴,油腻之垢而不少留,滚痰之所由名也。若阳气不盛,痰饮兼作,又非此方所宜,当以指迷茯苓丸合而治之,用半夏燥湿,茯苓渗湿,风硝软坚,枳壳利气。别于二陈之甘缓,远于大黄、礞石之峻悍,殆攻中之平剂欤(《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

  清·张秉成:夫痰之为病,在腑者易治,在脏者难医,在络者更难搜剔。四肢者,皆禀气于脾,若脾病不能运化,则痰停中脘,充溢四肢,有自来矣。治之者,当乘其正气未虚之时而攻击之,使脘中之痰去而不留,然后脾复其健运之职,则络中之痰,自可还之于腑,潜消默运,以成其功。故方中以半夏化其痰,茯苓行其湿,枳壳破其气,而以姜汁开之,芒硝下之。用法之周到,佐使之得宜,其痰有不去者乎?如病甚而络中之痰不除者,则可以控涎丹参酌用之可也(《成方便读》)。

  近代·张山雷:此方为中有留饮,而经隧不利者立法。荡涤其垢腻,则机轴自灵,络脉流利。本非专治肢节痹着之病,乃为治痹痛者,别开一条门径(《中风斠诠》)。

  【近代验证】

  例一  陈道隆治风痰入络案(选自《陈道隆门诊方案》)

  邹某某,男,62岁,住太原路165弄8号。

  1960年6月22日初诊:右手麻木,牵引臂膊,而掣痛甚剧,又麻又痛。麻属风淫末疾,是内风鼓动,罅隙于络,系无形也;痛必有痹阻,其有痰气阻隔,壅滞络道,是有形也。无形与有形之间,亦即虚实互关之辞。脉弦滑,右手涩。异日有偏枯之虞,为未雨绸缪之计,当以涤痰畅气,和其络道为先治。

  指迷茯苓丸,每日四钱,分二次吞服。

  1960年7月22日复诊:内风未熄,挟痰气阻络,右手麻木,牵引臂膊,而掣痛甚剧。脉弦滑,右手涩。续当熄风和络,涤痰畅气为治。

  生石决18克,打,先煎  片姜黄6克  白蒺藜9克  双钩藤12克  杭甘菊6克  橘红络各4.5克  竹沥半夏6克  广郁金4.5克,打  络石藤12克  当归须4.5克  冬桑叶9克  嫩桑枝15克  赤芍4.5克  指迷茯苓丸12克,分吞。

  【按语】此治肥甘过用,湿郁成痰,留踞脉络,臂痛难举,手足麻木僵硬等症。自丹溪而后,凡右手姆指麻木,视为中风根萌,每以此丸预为防范,盖中风跌扑,肝风每挟痰浊故尔。方中半夏曲、茯苓、枳壳、风化硝等味,皆燥湿化痰、疏积导滞之品,以其温而不燥,疏而不伐,可耐久服。现今用治高脂血症,脂肪肝,单纯性肥胖,每收良效。








指迷茯苓丸


指迷茯苓丸,燥湿和中,化痰通络。用于痰湿阻络所致的筋络挛急,臂痛难举。
药品名称
指迷茯苓丸
药品类型
OTC甲类
用途分类
内科

功能主治

燥湿和中,化痰通络。用于痰湿阻络所致的筋络挛急,臂痛难举。

规格

每50丸重3克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9克,一日2次。

禁忌

儿童、孕妇、糖尿病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

1.忌寒凉及油腻食物。
2.本品宜饭后服用。
3.大便稀者慎服。
4.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其它泻火及滋补性中药。
5.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服药2周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7.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切勿过量服用,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8.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9.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10.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参考资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指迷茯苓丸
陈修园,痰饮,以二陈汤为通剂,臂痛难举,手足不得转移,宜指迷茯苓丸
治痰阻经络之肩周炎神方
痰多源于脾胃不和,四味最强化痰药煮水,化痰消肿治头晕
肩周炎神方,这个方子一定要知道!
《时方歌括·滑可去著》第五讲:指迷茯苓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