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无心插柳学中医
 



以前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学中医,我们这儿的人业余时间都是打牌,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稀里哗啦,通宵达旦。我不打牌,那总的找点事做吧。几年前在广州工作,有次在书店里找到一本《伤寒论》,我以前不知道他是干啥的,也不知道张仲景是谁,就是他的序言让我太感动了"。。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疗就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买回去看看吧,又买了本中药学。
    我开始对中医是持怀疑和审慎态度的,不是别人说啥我就信啥,现在也是,我一定要测验他的有效可行性。两个月后,我开始治病了,一个老乡,女性47岁,感冒低热,有少汗,怕风流鼻水,头晕,书上有云:太阳病,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感觉对症就开了桂枝汤一剂。尽管小心,还是出了大问题,患者晚上服后燥热难当,彻夜不眠,第二日就失音了,语声不出,吓得我赶紧送医院吊针输液,。这件事让我教训深刻,虽然患者没有责怪,但我确实反省了好一段时间,对医药多了不少的警醒,正是:不临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不久又得到一本书,吴鞠通《温病学》。看完这本书,终于恍然大悟,原来那是个温病啊,搞反治了,一个是伤寒,一个伤热。从此,就反复读这两本书,再加强四诊和脉诊,积累了不少心得。于是,我又开始治病了,不是别人是我媳妇,那是还是女朋友。她感冒头晕,鼻塞,不咳嗽,怕风不敢出门,呆了一天发热,温度不高37.8,但脸都烧得红彤彤的,脉大,但不数,身上有汗,有了上次教训谨慎多了。用那个方呢?后来决定用白虎汤。第二天观之,没好,一切照旧。仔细再诊,猛然醒悟,她虽然看起来烧得厉害,但脉并不数,口又不大渴,怕风有微汗,不就是桂枝汤证吗?就开了个原方,结果出了一身汗,一剂就解了。
      初出茅庐,邯郸学步,自此就开始了我的学医之路。记不起哪位大家说过:只要你熟读了《伤寒论》《温病学》《金贵要约》你就是个好医生,我只想说,读好了前两本书,治疗外感病那是手到擒来,疗效快得很,花钱又少。我的体会,舌诊和脉诊很重要,在外感病治疗中,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要放到六经辨证,三焦辨证之前。不搞清楚性质,部位,最怕动手就错, 希望学者多留意。
     学会了治疗外感病,我把目光又放到杂病上来,慢慢学吧,杂病要难的多了,不是三下两下就好了。满打满算我学中医也有五六个年头了,支持我学下去的动力就是:中医不但可以治病,还可以治西医治不好的,甚至查不出来的毛病。学中医我觉得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就如圣人如是说:中可保身长全嘛,是不?但愿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谢谢。

白术红花 关于脉诊,争论的比较多。现在看病重视脉诊的也少,至少在我身边,大街小巷那些所谓的中医不具备,因为看处方就知道他的水平,都是忽悠钱财的多。患者还给他们取了绰号“廖大包”“李牛药”。。惭愧,辱没了中医的本色。
    脉学太复杂了,我看了王叔和的《脉经》二十六种脉象,常说二十七种,再分三部九侯,那得出二百多个症候。真的是全部准吗?有谁全部掌握了呢?实事求是讲我有点怀疑?到现在,我把脉虽然不够一万,但也有几千了,我摸得到的有浮,沉,迟,数,滑,玄,微,细,弱,紧,代,结,缓,虚,复合脉不算,反关脉见到过,六阴脉,六阳脉也见到过,就只这些了。而且三部九侯是不是准确对应各个脏腑,这个还在研究当中,我只能凭借这些脉象对人体气血阴阳,寒热虚实做个整体判断,不能够具体到某个部位,所以有人一伸手不说话就要我判断疾病,这我还真没有这个水平。
    即是这样,我依然觉得脉诊不可少。我经常遇到,都是诉说感冒头疼,发热,有汗怕风等等,一把脉有些快,有些缓,据此可分清寒热,虚实,用药就可辛凉解表,辛温解表,解肌发汗,表里双解,正虚的就用建中之剂,照样可愈。如果不把脉,光听患者说,怎样才知道他寒热虚实呢?患者的表述常常会误导医者视线。所以,脉诊很重要,但愿有高人把他对脉学的验证结果发表出来,那才是一大福音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辨证求本(兼谈八纲)~节选自《蒲辅周医疗经验》
中医学四诊的临床应用
中医入门  (三)
仲景“见病知源”的点滴体会
刘观涛原创:我为什么高度推崇李士懋“平脉辨证”?
如何通过辨八纲达到确定六经的诊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