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求教 伤寒论中的一两是多少克

叶光远

我前段看了思考中医中说的 道门炼丹有一句行话,叫做“传药不传火”。药可以告诉你,可是火候不轻易告诉你。为什么呢?因为它太重要了。一炉丹能不能炼成,有时就看这个火候的把握。中医的方子可以告诉你,可是量却不轻传。为什么呢?量者火候也!火候才是成败的关键,那当然不能轻传。可是张仲景不同,他是医界的孔圣,既是孔圣,那就应该“吾无隐乎尔!”所以,张仲景不但传方、传药,而且连用量也和盘托出。讨论《伤寒论》的用量,应该注意两个问题,一个是重量,一个是数量。这两个问题有联系,但在本质上又有差别。重量不同,量变了会发生质变;而数不同,同样的也可以发生质变。对于第一个质变,我们容易理解,现代用药的剂量就是这个涵义。而对于第二个质变,由数而引起的质变,我们往往不容易理解,也不容易相信。有关《伤寒论》的用药重量,现在的教科书都以3克算一两,而药典所规定的剂量也与这个差不多。但是,柯雪帆等根据大量出土的秦汉铜铁权及现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东汉“光和大司农铜权”的实测结果,东汉时期的一两应折合为现在的15.625克。一两合3克与一两合15.625克,这个差别太大了,直差五倍有余。像炙甘草汤中的生地黄用量为一斤,如果照一两3克算,只是48克,若按东汉铜权的实测结果,则应是250克。正好相当于现在的半斤。《伤寒论》成书于东汉末年,这是一个公认的事实。既然是东汉的著作,那这个用量理所当然地应该按东汉时的重量来折合。可是这一折合,问题就弄大了。生地黄可以用半斤,麻黄可以用93.75克(按大青龙汤麻黄用六两来折合),这就大大超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规定的用量。你按东汉的剂量治好一千个人没你的事,但只要有一个人出了问题,那你就吃不了兜着走。你就要变胡万林。为什么呢?因为药典不支持你,你没有法律依据。所以,柯老先生尽管知道《伤寒论》的剂量就应该是东汉时的那个剂量(这个“知道”不但有考古的依据,而且还有临床实际的依据。何以见得?因为炙甘草汤你按照现在一两3克的常规用量,这个房颤就是转不过来。而一旦你用回东汉时的剂量,生地用250克了,炙甘草汤还是这个炙甘草汤,剂量一变,火候不同,房颤很快就转复成正常的心律),可是,柯老先生还是要强调一句:“应以中国药典所规定的用量与中药学教科书所规定的常用量为依据。”(见柯雪帆主编的《伤寒论选读》上海科技出版社,1996 年3月版)不强调这一句,出问题打官司,10个柯老也不济事。剂量问题是一个大问题,如果这个问题含糊了,那《伤寒论》的半壁江山就有可能会丢失。你的证辨得再准,你的方药用得再准,可是量没有用准,火候没有用准,这个疗效能不打折扣吗?而最后怪罪下来,还是中医不好,还是中医没疗效。对剂量的问题我是有很深体会的,记得1990年暑期,我的爱人赵琳怀孕40 天时,突发宫外孕破裂出血。当时由于诸多因素,我们选择了中医保守治疗。并立即将情况电话告知南宁的师父(即先师李阳波)。师父于电话中口述一方,并嘱立刻购用,即藏红花10克,水煎服。师言藏红花治疗内出血,诚天下第一药也。次日,师父亲临桂林。诊脉后,处方如下:白芍180克、淫羊藿30克、枳实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经用上述两方,至第三日B超复查,不但出血停止,腹腔原有出血大部分吸收,且意外发现宫内还有一个胎儿。我与妻子不禁抚额庆幸,要是选择手术治疗,还会有我们今天的女儿吗?每思及此事,都免不了要增添几分对先师的思念及感激之情。先师所用第二方,药皆平平,为什么会有如此神奇的效果呢?看来奥妙就在这个用量上。我们平常用白芍,也就10来克、20克,至多也不过30-50克。用到180克,真有些惊世骇俗。但是,不用这个量就解决不了问题。因此,用量的问题确实是一个关系至大的问题,值得大家来认真地思考与研究,尤其应该由国家来组织攻关。个人来研究这个课题,充其量是你个人的看法,它不能作为法律依据。如果大家公认了,东汉的用量确实就是柯雪帆教授研究出的这个量,那我们就应该想一想,对于《伤寒论》的许多问题,对于中医的许多问题,是不是就要重新来认识和评价呢?
 

 一两是现在的多少克啊  先谢了啊  求同仁来研究研究

cslgq药量的问题是很重要的,国家应该努力考证古书上的用量。

黑糊糊 《傷寒論》中的一兩,現在衆說紛紜,我自己一般是按8到15克來算。這是用了很多年的劑量。

听雨声 郝万山老师讲的也是一两合15.625克

hb791125 我看了伤寒论讲议.解释说旧时一两为现在的三克.

bxjlyc 我认为《伤寒论》中的一两应该是45克多一点,这有史可查的,只不过我想当时药材用新鲜的,药材干燥后要减轻1/3、2/3的重量,因此与现在教材上的基本一致,比如桂枝3两,甘草2两合现在的15克、10克。不知各位认为如何?

白术散 我认为可自己慢慢摸索。临床选择合适的病理和药方,剂量从一两折3~5克开始,逐步加到7.5克,15克。

六一散
  请问老师,《《傷寒論》中的一铢按现在的剂量算又是多少克呢?

黑糊糊 汉代的一铢,约等于现在的0.65克。

甘草_附子 麻杏石甘汤,一剂用麻黄20克(服一次的量),有点心悸,我心脏本不太好,因石膏加了40克,没出汗,服一服咳嗽基本止住了

白发三千尺伤寒论》的用量必须按一两为三克来应用。首先这个标准是两千多年众多医生的临床经验,其次这是符合药典规定的,违背了就涉嫌违法。楼主列举的那两个例子,我觉得有忽悠的嫌疑,你就是再对症,吃250克生地也只有拉稀的份儿了。增液汤是治疗大肠燥热的,用量也只有15克。我所在的地区是京津冀,也算是北方了,用6克麻黄就能取得很好的疗效,偶尔壮实之人用到12克,十八克。还有那个宫外孕的例子,那是分分钟要命的,还容你保守实验?!千万不要被这样的内容误导了。经方的精髓是辨证论治,不是搞一些奇奇怪怪的观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小柴胡汤的象数层面——刘力红
经方药物剂量及现代临床运用(全篇)
《伤寒论》药物剂量的古今换算及其历史演变(第三稿)(下)
四两拨千斤?重剂起沉疴?量效关系研究瞄准中药剂量阈 - 赤医网
都说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我对《伤寒论》...
中药不传之秘在于量:李可对附子古今临床应用剂量的回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