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书法的筋骨墨韵哪里来(二)
书 法 的 筋 骨 墨 韵 哪 里 来(二)
--- 介 绍 捻 管 中 锋 笔 法
齐善杰
进入唐代,一种新的以圆笔为特征的正书书风兴起,欧、颜、赵、柳等大书法家辈出,各领风骚。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632年、下图)开启了圆笔楷书的先河,少了些峻厉
下载 (32.44 KB)
2009-8-1 13:44
的方笔,多了些圆润俊秀。历史总有它发展的脉络,细看他的《醴泉铭》中的心钩、左钩、方捺、三角点画等(下图),
下载 (31.82 KB)
2009-8-1 13:44
尤其他此前一年写 的《房彦谦碑》(631年、下图),方峻的点画与魏晋方笔书风,
下载 (38.28 KB)
2009-8-1 13:44
简直如出一辙。从而可以看出,他显然是延循了捻管欹斜中锋的魏碑运笔技法,笔管应当没有握死。
此后唐楷的发展,看来捻管运用渐少,或许与前期行草书法的发展有关。制作精良的毛笔问世,书法家抒发自己的个性情趣,追求丰富多彩的表达形式,也为了书写方便,行书草书的笔画线条形态结体丰富多彩。锺繇、张芝、王羲之父子等开拓出书法的另一绚丽新天地。书家的狂草,尽畅意挥洒的能事,怀素在长廊数十间的粉壁上“驰毫骤墨列奔驷,满座失声看不及”,肯定来不及捻管调锋。由此握死笔管之后,写小楷笔锋按压很轻,侧锋完全可以忽略不计,而书写各种较大的正书,坚持中锋,避免偏锋成为难题。颜真卿做了十分执着认真地探索,观察他的楷书,转折处先提笔扶正压弯了的笔锋,然后转向下按书写;钩画的处理是提笔调锋,再转向收笔;捺画在接近端头处回锋后写出捺尖等等(见下图颜真卿《麻姑仙坛记》选字)。统观全篇,可谓笔笔中锋,形成他独有的书体。由此也可以推断,他握死了笔管,告别
下载 (27.24 KB)
2009-8-1 13:44
了捻管调锋。另外,唐楷有一种横画细,竖画粗的倾向,因为细画笔锋压弯很轻,运笔到转弯处改为粗写竖画,不会出现偏锋,这都可以说明书家对于中锋效果的重视和刻意追求(如下图)。
下载 (27.3 KB)
2009-8-1 13:44
还有,各路书家也有更多探索,运腕、运肘、折笔、翻锋、提按、回笔,以及使用特长锋笔等,都是追求中锋效果的一些补救的办法。
中锋线条是力度美和韵律美难以动摇的公认标准,但丢掉了捻管调锋功能,书写起来很难不打折扣,正书作品也多是中偏混杂,很多所谓“笔笔中锋”往往是眼睁眼闭。当然,各路书家自有不同的书风笔意和追求,中锋侧锋灵活融合,别具采风等等,正是中国书法园地百花绚烂的一角,只是在书写方笔魏碑的时候,却容不得半点偏锋,否则就被认为是败笔。
( 六 )
方笔魏碑的中锋捻管欹斜运笔法,是书法的重要基础技法,对于初学书法的人,我认为不宜从颜、柳等唐楷开始,因为死握笔管的习惯形成之后,犹如铐上了枷锁,不易解脱,最好先习练魏碑。建议指导青少年学生学习书法,包括专业书法院校,应让学生首先掌握灵活的捻管中锋运笔,由此可以应用于几乎各种书体,为书家以后的创新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点画撇捺下扎实功夫,结体章法靠美学感悟。没有坚实的梁柱砖瓦,难以建造华美的殿堂。近年看到有人通篇多用偏锋书写,枯笔时本应显露笔画的骨型,遗憾只见横扫的帚痕。一丛修竹翠叶飘洒,如果没有‘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枝干,疾风吹来会是何种情景?创新是书家个人的自主追求,但是,评奖会起到明显的导向作用。希望不会导偏学习书法的广大年轻人,不会影响中国书法遗产代代传承的主流脉络。
魏碑的书写技法没有绝然断代,过去和当今,肯定有很多书家了解和掌握,但今天看来,传授不广, 影响不深,却不能不令人忧虑。从书法界发表的某些论文看到,包括有的高等书法院校、书协的某些培训单位,仍在猜解、摸索、创新魏碑的运写技法。传统的中锋笔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存在某种程度的危机。
本文并不是提倡千人一面地刻板摹写某碑某帖(初学者当然要一丝不苟的打基础),只是介绍我国传统方笔魏碑(包括篆隶等圆笔)的运写方法,它是中锋运笔的精髓,是中国书法的基础笔法,目的是希望不太了解它的人,掌握它并传承下去。
( 七 )
下页附图一的字例,是为了便于看出方笔书法的中锋行笔,用毛笔蘸水,两侧蘸墨书写。淡墨显示锋尖的轨迹,他是笔画的筋骨,外侧墨色是它的肌肉。前八个字选临《龙门二十品》,中间八个字是临写《爨宝子碑》,最后四字选自《天发神谶碑》。
附图二字例是用同样方法,显示籀、篆、隶、楷书中锋行笔的轨迹。
附在本文最后的几幅书法,是应用中锋笔法书写的篆隶行楷作品,行草以捻管笔法为主,配合运腕运肘,兼容侧锋。部分作品采用毛笔一边蘸墨,另一边蘸水,笔画浓淡交汇一线是中锋轨迹。
《龟背竹》是魏碑方笔捻管笔法在水墨画中的应用。
心物之为11.jpg (31.82 KB)
附图 一  方笔书法中锋运笔的轨迹:
下载 (132.18 KB)
2009-8-1 14:12
附图 二  圆笔书法籀、篆、隶、魏中锋运笔的轨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代经典笔法摘要
写书法如何运笔?
书法入门:书法的基本知识1
国画用笔的方法与墨色变化的关系
书法技理初探
中国书法的基础运笔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