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品读徐复生其人其画

文/徐志波

四年前,徐复生先生转道济南返回保定之际,嘱我写篇文字,我就为他一心向画,不慕虚名,数十年一以贯之的追求心中的审美意趣,不趋时,不媚俗,不哗众取宠,而由衷地抒发出“耐得寂寞觅真谛”的赞叹。

徐复生先生是个耐得寂寞的人,这也许和他温文内敛的性格有关。许多时候,他总是静静地倾听着,不置一词,即使在他不得不讲话时,言辞也是精简的。很多热闹的场合,他甚少出现——出现了也并不自在。或许,正是因其性情相投,期间亦时断时续的与先生谋面或是书信往来着,而今回首,便不由的让人想起来楚生先生的那句“相见亦无事,不来忽忆君”的话来。我想,我与先生的交往一直是处于这样的状态吧。毕竟已过而立,工作及琐事应接不暇,人也就渐渐少了狂饮纵歌、谈天论地的豪情和心气儿。最近一次和先生晤面,并相约泰山之行,小住数日。他带来了多幅以草原写生为主体的水墨人物画作品,不禁使我眼前一亮。在作品中,他用独特的笔墨表现出那种冲和质朴、蕴藉坦荡的意象,使描绘的对象甚至淡化为一种载体,其绘画语言的个性化正成为其作品风格的特征。

徐先生的人物画,笔墨造境既有传统脉络,又有现实生活意趣,他是从传统中走来又不为传统画理画法所局限的画家。这无疑是画家实力的一种体现。

石涛曾曰:“今问南、北宗,我宗耶?宗我耶?一时捧腹曰:‘我自用我法。’”他明确主张,绘画要有自己的表现手法,即要有自己的个性。齐白石也曾主张:“要我行我道,下笔要我有我法。”他们两人都认为,画家要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就必须努力探索一种自己独特的表现手法,要有寻找自我的主动精神。他们把寻找自我的主动精神作为一种艺术主张提出来,是符合艺术发展的科学规律的。因为艺术史已经证明,艺术家的风格个性不仅存在于艺术实践中,而且更缘自他们的主动性。艺术家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创作出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作品。这种境界是画家个性水到渠成的体现,是独特风格的呈现。

自然,“君子惟借古以开今”、“我之为我,自有我在”、遵严传统非为复古主义、教条主义、非为泥古不化。“古之须眉不能生在我之面目,古之肺腑不能安入我之腹肠。我自发我之肺腑,揭我之须眉”。由此我们更加相信好的画家,首先是好的集大成者,好的传统继承者。

事实上,勤于写生,是造就一位高明画家的重要环节。然而,如果热衷于走马观花式的写生,虽有即兴猎奇之兴奋,却无长期涵泳之收获。值得庆幸的是,徐复生先生从一开始就能脚踏实地把握自己追崇的美学方向:师古人、师造化是基础,画出心源才是根本。他研习笔法,临摹古画,外出写生,观摩同代人名作,博采众长而不急于求成。他深知“笔墨乃性情之事”,只有厚积薄发才能做到“理在画中”、“情在形外”,才能运用自己个性化的笔墨去创作。有人恰当地评价他的画,既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又有古典冲和之美。“风格即人”,我想这也正是对画家本人品格、性情的赞同。

不可否认,中外艺术家,不论古代还是近代,都把艺术上的求新求变,当成自己终身的艺术追求。艺术的法则没有定规,守旧则死,变法则生。中外很多艺术家到晚年变法后才名重一时,艺术上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齐白石曾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黄宾虹也曾说:“变者生,不变者淘汰,此是历史变迁之。”但是要创造出新的绘画语言形式,得到社会的认可,同行的称道,一个艺术家不仅要有成熟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有深厚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以及非常人所有的胆识和气魄。这些年,作为先生的忘年之交,我深知老骥之年的他,在磨砺画技的同时,亦不忘修炼着自己的艺心——画,亦然是他的精神支柱,亦是他心灵的抒发。这对于一个有抱负、有追求的艺术家来说,是难能可贵的。但进入这种状态,尚须潘天寿先生所说的“天资、功力、学养、品德四者兼备”。

数十年来,徐复生先生在这些方面一直做着不懈的努力。尤其是,在当前一些创新的中国画作品中,非具象的因素浸淫渗透到以具象为主的画面中来,这的确大大丰富了中国画的可读性。许多脱离程式化的表现手法,各种符号的出现,为画家创建笔墨的个性化提供了有利条件。然而,若过分强调非具象形式因素而故弄玄虚,肯定是一种倒退。笔者认为,一幅中国画,其手法可以侧重于形式感,以非具象的表现手法多一点;或者侧重于传统笔墨意蕴,以具象的再现手法多一点。凡是再现与表现两者结合得好的画作,都能与当代人们的审美需求相适应,也会得到人们的首肯。反之,一味仿效前人的笔墨,或对传统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应该说,都难成大器。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徐复生先生恪遵“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古训,一如继往地走在忠于传统、面向生活的康庄大道上。即使年事已高,他仍然坚持实景写生,以自然为师,以自然生态下的感受追求为乐事,劳其筋骨,不厌其烦地画着那些太行山区随处可见的人或农舍农田,只要入画,他总是会认真地画下去。只到不久前,先生还发信息给我,说他刚从白洋淀写生回来,因而开始在构思创作白洋淀水乡的系列组画。我想,正是幅员辽阔的华夏大地,既为他展示了取之不尽的绘画素材和生活感受,也为他追溯、印证传统绘画的源流提供了可贵的根据,从而使生生不息的自然元气充盈在他的笔端。多年来,他在各地画了不少写生稿,但进入创作时他又力求按照自己的美学追求去表现客观、经营意境、构成画面,从而对客观物象进行了艺术的再创造。这也是先生作品之所以让人耐看的一个重要因素。

说先生的画耐看,皆因读他的画常常让人感到神思飞越,他以飞动的笔墨,精妙地传递着画中仕女的妩媚与多姿:深冬迟暮依梅而立的名门闺秀,浓荫中沉默静思的才女佳人,独坐窗前自怨自艾命运不公的钗凤侍女,沁梅清香、独恋一枝的媚娘,消遣胸中重重幽情和积怨的多情女子……当然,许多时候,看他的画是需要屏息静气的。这样,你才能从画中感受到画家妙笔生花的精彩,真正领悟“形得而神自来矣”。

他的用笔奔放恣肆,大笔淋漓,生气飒飒,灵动之气在画面跳跃。但又不尽然,画中又参入了小写意的清隽秀逸,在造型和设色上更趋于自然真实,避开了对形态的过分夸饰和重意轻形的出现。他钟情于对古代历史人物精神品格的表现。在他的作品中,反复地表现着成吉思汗、李白、苏轼、曹操、陶渊明、苏武等人物,使他的作品平添了醇厚的人文历史韵味。他善于用自己奔放的笔墨去表达心中的激情,这当中不乏浪漫手法,不乏淋漓酣畅的笔墨,由人性而发现美,并从美中提炼出诗情画意。其代表作品《铁骑雄风》、《毛主席来到城南庄》、《黄胄采风图》、《圣山》、《祭敖包》、《釜山合符》、《观沧海》和《东篱采菊》等,写意出了古典人物的高格境界,并充分挖掘出了人物内心世界的情感、精神、意念,赋予了作品新的内涵,以展现潜藏在人类中永恒的生命活力,出表达出了画家对人物价值的本质理解和深层思考,散发着浓厚的历史人文情愫。如《铁骑雄风》,是描写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骑着俊马,叱咤驰聘,人物形象生动,神态逼真,笔墨浑厚,其艺术家个人的艺术特点在这幅画上体现的可谓淋漓尽致。浑朴纯洁的画风,颇具“春风得意马蹄疾”彰显的意味。该画作以白描为主的线造型,和以墨色块为主的绘画语言,形成个人写实人物画的创作风格;且人物写实的处理和背景虚的布阵,无疑强化了画面的稳固,增加了艺术的感染力。《苏东坡赤壁怀古》是描写文章风采名震天下的苏东坡的人物画,他着意于对苏东坡脸部表情的刻画,细腻地将词人面部丰富而独有的肌肉刻画得惟妙惟肖,尤其是对苏东坡那深邃的目光,大彻大悟的睿智和超凡脱俗的气质仙骨表现得栩栩如生。《屈子行吟图》中屈原写意人物画,画面饱蘸浓墨,恰到好处地勾勒出屈原的优柔和冷静,恰如其分地描绘出诗人心忧天下的情怀,透视了屈原内心世界里的孤独和落漠。

熟悉徐复生先生的人都知道,先生平素为人谦和,忠诚厚道,无论在朋友圈或是美术界口碑甚佳。在艺术追求上,徐复生先生亦不随势俯仰,不为世俗所左右,不为他人的荣华而躁动,他有自己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追求,并且为实现这一艺术宏愿在孜孜不倦的研习、实践。先生是勤奋的,可他更重人品,他认为,人无品格行之不远,画无品格下笔无方。艺术是心灵、感情的体现,画如其人,心灵不美、无情义之人是不会画出好作品的。记得一次聊天,谈及当前美术界的现状,先生曾不无感慨的跟我表露出他的隐忧。在他看来,最大的问题是画家不能静下心来很好地研究画。他说,因为人们皆处在一个喧嚣的时代,在这种大的环境中,人很难沉下来。虽然通过这几年不断革新发展,文艺界影视歌曲等已逐渐开始涌现一批有生活气息的作品,但美术界仍然是陷在单纯的玩技法玩雕虫小技或不断的复制自己、脱离生活、迴避主旋律。所以,自己一直在反复的拜读先师黄胄先生一生的作品,不断加深对他的艺术思想的认知和感悟,更加强烈的意识到我们这个时代缺少黄胄这样真正的艺术大师!因此,总想能身体力行去写篇关于他的文字,让有精力有能力有理想的青年画家们去认识黄胄,认识黄胄的从艺道路和他的艺术思想,而不是仅仅知道大师的声名和他的画价。

一言以概之,我们衡量一位当代画家的成就和艺术的高低,就是看他是否能在慎密的传统脉络中找到一种独特而具有一定分量的表现语言,我认为徐复生先生已经找到了,未来对于他只是提高和完善。这很值得我们继续去关注与研究。

徐老师博客http://www.shengshidanqing.com/Blogs/Default.aspx?548

艺术作品:

------------------------------------------------------------------------------------

内容来自盛世丹青书画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致广大而尽精微及毫芒而全意蕴
中国画新六法·发明人·新中国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晏本立作品欣赏
教学 | 名家•石齐:给青年艺术家的16点建议
金惠华绘画作品欣赏 之 仕女画
张立辰教授谈中国花鸟画创作现状 - 日志 - 唐书安 - 雅昌博客频道 - Powered...
一代大师陈少梅绘画作品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