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风筝丨一纸流年折素鸢


              
              

                  

代有游童,乐事末工。饰素纸以成鸟,像飞鸢之戾空;翻兮将度振沙之鹭,杳兮空光渐陆之鸿,抑之则有限,纵之则无穷,动息乎丝纶之际,行藏乎掌挥之中……

据《韩非子·外储说》载:墨翟居鲁山,“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是说墨子研究了三年,终于用木头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鹞”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

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直至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

公元前190年,楚汉相争,汉将韩信攻打未央宫,利用风筝测量未央宫下面的地道的距离。垓下之战中,项羽的军队被刘邦的军队围困,韩信派人用牛皮作风筝,上敷竹笛,迎风作响。汉军配合笛声,唱起楚歌,涣散了楚军士气,这就是成语“四面楚歌”的故事。

到南北朝时,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而至隋唐,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儿童放纸鸢也开始在民间流行。

宋代,风筝的流传更为广泛,并成为文人墨士艺术创作中的一种题材。当时由于文人的参加,风筝在扎制和装饰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同时由于社会上对风筝的需求,制作风筝发展为一种专门的职业。

明清时期是中国风筝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的文人亲手扎绘风筝,除自己放飞外,还赠送亲友,并认为这是一种极为风雅的活动。

传统中国风筝的技艺概括起来有四个字:扎、糊、绘、放,简称“四艺”。

简单地理解这“四艺”即扎架子,糊纸面,绘花彩,放风筝。但实际上这四字的内涵要广泛得多,几乎包含了全部传统中国风筝的技艺内容。如“扎”就包括了选、劈、弯、削、接;而“糊”包括了选、裁、糊、边、校等。

"扎"要达到对称,左右吃风面积相当;"糊"要保证全体平整,干净利落;"绘"要做到远眺清楚,近看真实的效果;"放"要依据风力调整提线角度。制作的每一步都要精准细致。

正蹊堂宋锦、缂丝工艺亦是如此于精细的传统手工艺之中追寻中国传统技艺之溯源承载历史与岁月的厚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风筝江湖门派之争:一代代匠人的手艺,传承千年,造就“中国第五大发明”
魏元泰:魏记风筝创始人,誉满中外
匠心西青|杨柳青风筝
非遗工匠——风筝制作技艺
中国传统工艺___风筝
儿童风筝歌谣:《扎糊绘放》 ——祝贺2018潍坊全国传统风筝制作技艺大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