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必位:从无知的朦胧迈向有知的空灵

                                私享艺术
                           

                       

                       
                       
                        2016-03-25 15:38
                       
                  

              

              
              

                  

画家总想带着美好的情感意愿,满怀激情地神往于富有理想色彩的艺术世界,实现着对精神寄寓的物化满足,并借图画之妙,去表现心灵中的美意。而在绘画学习与创作中,画家常常自以为只要能在形式方法上有所突破,能体现出技艺表现的高超性,就能直登富有审美意义的精神佳园,于是便自觉地浸淫于对技法的追求及技巧表现的研制,为此还信心满满。然而却忽略了技能表现是为审美服务的这一概念,造成了当下只注重技能表现的这一通病蔓延。

由于画家盲目地重视技能表现,形成了对技艺的依赖,造成在刻意追求中忽视了对心性自然的认知,将富有情感表现的表迖方式遗忘,让那具有丰富创造力的联想空间受到束缚,并本末倒置地将富有感情色彩的艺境让位于技术,而未能看到单一的技能表现与审美感受之间却有着不小的距离,在表达方式上存在着审美缺陷和局限性,常给绘画表现带来无美之感。在重视精神畅达的文化人眼中认为:如果没有生活体验的深刻体会,不能展现思维联想的驰骋与移情表现的活力,也就难以达到古人在“六法”中所提出的“气韵生动”的审美要求,在审美表观上便难以有所建树。

“艺”与“技”是不同的表述层面,但却共同组成了服务于绘画的加力器,它们之间是一种启承配合关系,只有在不能分割的协调互动中才能创造具有审美意义的隽美之作。由此便引来了值得艺术家去探讨的话题,即技艺功能与审美意趣的关系,以及如何从绘画精神上去作全面的思考。

古代画家在文化的遨游中聪明地找到了整合技艺差异的办法,将文化功能植入到绘画的表现之中,让意境表现贯穿于绘画;将诗意、诗趣的表现手法引向绘画后,形成了别致的诗画特色。让图画不但增强了思想性,强化了艺术性,同时, 也将绘画推向到文化的层面去作艺术品质的评价,将富有韵意、趣味、境界、品性等具有文化特征的要素,作为艺术表达与评价的标准后,为画家在精神与自然的交汇,感情与意趣的融合上开创了广阔的富有内蕴的表现空间,让绘画的品性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让图画表现在益心、尽性的寄寓中更具有可品鉴性。这种对文化的“深”与“博”的实践与认知,对姊妹文化的学习与借鉴,所形成的文化化、高雅化的审美趋向,不但拓宽了富有中国文化特征的绘画之路,提升了对绘画趣味的追求,也为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养份,并提示出通过对文化养份的注入,便能跨越对“技”的浅表认识,走入对“艺”的深刻表现之中。

画家在绘画之始,常会处于无知的状态,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手为好,在绘画过程中更不知道画到什么效果时需要收场,尤其在对“度”的把控中,总让人觉得难明要领,造成由于心里的无知,带出了图画表现的盲目性;画家笔下的图画也总是在生硬、零乱的朦胧状态下,让技术处于空悬的无效表现之中,难以觅得具有审美定位的有效表现。然而具有文化素养和审美经验的高手却能不露痕迹,自如地把控着自我的情绪変化及笔墨表现,有的放矢地去实现着心中的审美目标。

因为他们心中明白“技”只是迈向艺术表现的基础,就如同我们写文章,需要具有字、词、句的基本组合能力,熟练地掌握篇章结构的运用方法;入门后还有漫长之路要走,就如同在文章组合的手段完善中,去实现文采演绎的妙构,并将精神的向往自然地融入其中。技艺之道只是艺术的妙门,门道内的妙悟才能真实反映画家个人的审美特质,体现着对人性与自然的认知,并释溢出绘画表现所具有的核心价值体系。画家在理想化的艺术追求中,为了觅得绘画中最佳的情感表达方式,常常借助技艺之道,去创构具有个性化的审美形态,去实现对审美价值观的不同主张,让文化精神在不同社会环境中得到传扬。

当让人感到“艺”是由精神感情的切入所形成的一种富有思想见解的认识观,是形成审美表现的形式内核时,画家便会在由“技”到“艺”的认识过程中,获得了“来”与“去”的自由;当知晓了“从哪里来”是源与手段,“到哪里去”才是目地时,便会让画家从被动的“技”中解放出来,让身心获得放松,智彗在觉悟中洞开。从上述中可以看到,当下在技艺的追求与感情的注入之间所形成的脱节现象,与对文化的忽视有关,也与对精神情感表达方式的无知有关,造成在技能运用上,末能将力量行使到审美表现的关键之处,图画也就由此缺失了感人的生气。

当通过对个人绘画历程的梳理,以平和的心态去看待“技”与“艺”之间的关系时,便清楚地看到自己曾经也从只注重技能表现的无知中度过,不但去追求对物象细节的过度描写,让图画流于浅表的图案化;也误将“不需要画到位”的绘画表现,定位为所谓的“意写”,有意地去制造画面的朦胧感,从而造成对生活体验的弱化,使自己的表现力处于狭窄和刻板的状态中。而在无知、朦胧里,由于缺少情意的萌动,也就造成索然无味的没有真情的“虛伪”之像产生,与有知的空灵之间形成了本质的差别。

然而在对有知的空灵有所体验与认识后,便会发现空灵中却蕴含着感情的真实性与生活的趣味性,是心实胸扩与气形灵活的通透表现,让人能随意而往之,它不但包含着画家的生活态度、审美趣向,也包含着画家的性格特质,其中带来的联想过程,正是画家才思表现的反映,这只有在迈向有知的空灵过程中才能体会到。那极富感染力的空灵的表现形式,将会无声地修正着画家的审美态度,所带来的乐趣也会影响画家的一生。

画家以自然的状态向图画注入主观的审美感情时,心中便自然会产生新型的审美形态,这形态如被富有灵性的妙悟点化,被注入文学的趣味,它便对原物象形成富有思想性的升华,当转换成为充满艺术表现力的妙品时,便将人的视野从外像转入到内象,将图画从通俗的低级迈向到精神的高级境界,也就是在空灵之象中呈现出文化的表述力。当实像蕴含着妙不可言的虚境时,艺术的品质表现也就破壁而出,而这种妙造过程也就是发掘审美的过程,它建立在有源的思绪之中,落脚在有形的图画之上。

有知的空灵让画家以感受的方式去洗涤心灵中的残质,理想化地去清除表象中没有生命表现力的沉疴,它不是无物的空幻体现,不是虚无飘渺的代名词,是将有形的自然物与无形的情感状态进行有机的结合,形成与日常物象相区别的新形态,是人的心灵境象的再造,是对实像的丰富、深化及人性化。当从捕捉形象迈入到心灵造化的过程中后,图画便更具有了思想性,生命感,画家的思维更能八荒驰越。

《画眼春秋》——杨必位从艺漫语

杨必位著 文化艺术出版社

我们从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黃河之水天上来”;李清照的《醉花阴》“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诗句中可以看到,天与黃河,人与黃花之间本无因果联系,但是一但出现在诗歌的比兴中,便别开生面地创作出具有鉴赏性的感人情节,不但反映出诗人内心的豪情与幽伤,也勾划出一幅值得让人去品评的富有生机的图画。诗人用情意的合理性去提升着诗意中的人性本质,通过夸张将真实的情感色彩升华到精神的畅怀之中,将内心的感情波澜带入到笔墨的变化之中时,便塑造出了不可取代的可人意境,这种富有联想性的表现手段,是只会用技术去捕捉形象的画家所难以明白的。

人们常因对自然景物的怀念与感动,便以审美觉悟的方式,去倾述对自然与心灵之美的赞叹之情,将绵延的思绪寄托于绘画之中,当从朦胧的感性中启发出具有人文价值的审美形态,创构出清新的图画时,那富有创造性的感情表现力,便以一种精神的可爱,带出了情意的畅扬,以高雅的品质成为了人们喜爱与追逐的榜样。我们沿着传承与发展的眼光看过去,便发现优秀的画家八会在思路的明晰中去理顺心中的朦胧之象,会去完善理性的总结,在物境相合的虚实转换中去总结出审美经验而运用于实践。

在象外求象的过程中,当情感注入在形式的表现中时,那具有生命的图画便以通灵的状态,给物象带来了自然天成的气息,也给空寂的心灵添加了有知的精神给养,让空灵的意境之美成为养护精神的尤物。因此当画家学会从心灵中去拈取图像,将笔墨表现化为情绪的渲染时,便将个人的审美认识与表现手法提高到一个全新的状态中,不但让自己能从图画里得到了富有知觉的回味体会,也在回返自心中悄悄地净化着心灵。有知的空灵不但让画家去掉了无知与愚昧,成为了画家抛弃杂念的归宿地,也集性、情、慧、美于一体,构成了画家高品质绘画表现的重要基础,并以传统的文化精神去影响着中国绘画发展的轨迹,更让绘画在继承中演绎出高山景行的品性。

/

/

Yang Bi Wei

杨必位,男,回族,籍贯湖南南县,1945年生于甘肃兰州市。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研究馆员(艺术类)。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重庆创作中心常务副主任,重庆市文联委员,重庆市文史书画院理事,北京西山兰亭画院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京西宾馆书画院副院长。曾任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曾当选为重庆市第九届、第十届政协委员,重庆直辖后第一届、第二届政协委员及现任任重庆市文联委员。被中国文学艺术家联合会授予“97中国画坛百名杰出画家”称号。

__________

特别鸣谢

著名画家杨必位先生

__________

出品人:王成业

栏目统筹:刘慧

编辑:张倩 刘一

__________

微信:823721174

邮箱:sixiangart@126.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传统文化与中国画发展
当代中国画的基本特征
油画色彩的教学表现,世界古典油画,文化复兴时代经典人物画鉴赏
杨必位:中国画中的写景与造景表现
当代杨必位画作
绘画是眼手互动的艺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