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法国巴比松派画家,米勒的最著名的杰作《晚钟》赏析
清韵逸品 2019-10-29 20:30:22

法国巴比松派画家,米勒的最著名的杰作《晚钟》赏析

晚祷(The Angelus)

作 者:让-弗朗索瓦·米勒(Jean-François Millet)

年 份:1857-1859

画 作:油彩.画布 Oil on canvas

尺 寸:55 x 66 cm

出 处:法国巴黎奥塞美术馆 Musee d`Orsay, Paris

《晚祷》表现了一对农民夫妇在暮色中谛听远处教堂钟声时正在祈祷的情景。米勒本人曾强调,此画的意境主要是表现钟声。因为他画《晚祷》时,曾回想到童年时代在田间劳动时,每当晚钟响起,祖母总要一家人停止工作,为可怜的死者祈祷。宗教就其本质来说是"精神的鸦片",不过在诚实劳动者身上,信仰就是"追求道德",就是"向善",他们真正相信"人不单是靠面包活着",更是靠首先理想的支持。他们认为统治阶级的贪婪无耻,违背"上帝的本意"。他们看不到宗教在劝导人们安贫乐道的时候,实际上是维护了剥削者的利益。但从劳动者自身的笃言信行和苛求于已方面,反映了他们品格中的优良素质。

《晚祷》正是由于深刻地反映了这样一种复杂的矛盾,因而具有长久的魅力。画面上,夕阳西下,劳动了一天的农民夫妇,听到远方教堂钟响,丢下手中的活计,俯首默默祷告。画家着力描绘出他们的虔诚,我们为他们的纯朴和诚实所感动。可是画中反映的现实生活又形象地告诉人们,他们虔诚的结果是什么--简陋的工具,破旧的衣衫,两小袋马铃薯,在无垠的大地的映衬下,他们是那样地孤立无援。《晚祷》的主题不单是对命运的谦恭和柔顺,而更重要的是人们缅怀在那大地上辛勤劳动,流尽汗水以养育众生的农民。米勒在法国绘画中确立了真实地反映农民日常生活和艰苦劳动的新型风俗画,《晚祷》即是这一主题的佳作。

作者简介

让·弗朗索瓦·米勒 Jean-Francois Millet 〔1814-1875年〕,是法国近代绘画史上最受人民爱戴的画家。他那纯朴亲切的艺术语言,尤其被广大法国农民所喜爱。他出身于农民世家,幼年时便显露出绘画的天才,受到老师的鼓励而立志学习绘画。代表作有:《播种者》( 1850 )、 《牧羊少女》 (1852)、《拾穗者》(1857)、 《晚钟》(1859)、《扶锄的男子》 (1863)、《喂食》 (1872)、 《春》 (1873)等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法国画家让
蒋勋:为什么连罗曼·罗兰都向这位画家致敬?
巴比松画派Barbizon school(Ecole de Barbizon)
绘画 | 让-弗朗迪克·米勒《午休》
米勒《晚钟》《拾穗者》《播种者》
民画欣赏:夕阳余晖的田野中祈祷的夫妻,米勒的《晚钟》何以成为法国的国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