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水墨流畅 意境深远
画家王梅英近影
水墨流畅 意境深远
—— 访著名女画家王梅英
2009年元旦前夕,记者采访了著名女画家王梅英。那天北京天气很冷,可一见到王梅英,她的热情就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熊熊火焰温暖了我。她虽然已经人到中年,但身上散发出来的那种艺术家特有的温稳而雅的气质,让她看上去依然充满着魅力四射光彩照人。
王梅英,笔名疏影。1950年出生,自幼酷爱绘画艺术,1974年毕业于南京师院美术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会员,省花鸟画研究会会员、中国书画院特聘书画师。可当谈到自己热爱的绘画艺术,她总是谦虚地说自己还得继续好好学习。她说自己唯一的爱好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说到学绘画,王梅英回忆起自己的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因为家里穷再加上父母的封建思想,对她学习画非常不赞成,甚至横加干涉。她记得自己从小就非常喜欢画画,上学后班里学校里的黑板报都是她出,他的绘画和书法经常受到老师和同学们们的啧啧称赞。
那时学校放假回家,白天她到生产队参加队里的生产劳动,晚上她就一个人爬在煤油底下学习画画一直到很晚很晚才睡。她妈就骂她,说什么自古女子无才便是德,一个女孩子家学什么画画,有空好好学点针线活比什么都强。更何况当时家里很穷,晚上再点着煤油灯学画画,在母亲看来那是一种很大的浪费。可是,她嘴上答应了,吹熄了灯,躺在被窝里也睡不着,就用手指头在自己身上画着一些平时看到的小狗小猫什么的。有时候,实在睡不着了她就等妈睡着了,悄悄爬起来撑上灯再继续画,常常一画一个大半夜。天亮起来,她下地不耽误白天的农活。说起那段时光,王梅英脸上充满了幸福的自豪感。因为那时在农村生活累是累,可心里装着绘画艺术的远大理想,充满了对绘画艺术的追求与欢乐。
她对绘画艺术的热爱程度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痴迷。她初中刚刚毕业就遇到了文化大革命运动,不得不停课闹革命的时候,她没有放下手中的画笔。那时候她画的大多都是人物画,她曾经过毛主席像,画过工农兵,也画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宣传画。正因为她不管政治形势如何变化,痴心不改毫不动摇学画画,所以,当文革后期大学开始招生的时候,她就以一套收租院连环画的出色表现,被推荐上了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开始了系统和正规的绘画学习。她说,这样机会对一个农村女孩子来说来之不易,当时全乡镇就只招一个美术系学生,而这个名额又是被许多乡镇干部子弟们盯着,所以竞争十分激烈。但是,就是因为她的绘画水平在全乡镇都出了名,所以贫下中农和公社领导才一致推荐她上了大学。
在南京师范学院学习的几年时间里,她没有像其它同学们,尤其是农村来的同学们那样忙着去逛大街,看风景,而是如饥似渴地开始学习绘画。节假日、星期天,男同学大都跑到南京的名胜古迹去旅游,女同学大都跑到繁华闹市去闲溜达,或者跑到商场百货大楼买漂亮服装,也有些女同学邀上男友到公园谈恋爱去了,而她却一个人躲在教室或者是宿舍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专心致志学画画。她善于反复仔细观察和认真临摹老师上课教学用的示范画,并且一丝不苟地一遍又一遍照着画下来,用心琢磨老师所用的绘画技巧,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当时,由于文革还没有完全结束,许多绘画方面的书籍很少,偶尔遇到一本也只能互相私下里偷偷地传着看。她记得当时有一本讲解如何画画的书,名叫《砚边点滴——国画技法经验谈》,是1965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钱松岩著的,32开66页。她见到后如获至宝,爱不措手,不仅日夜捧读,而且还用了一个多礼拜的时间一字一句地全部将书抄写下来,甚至连里面的经典句子都一一背诵下来。她抄书时手腕都累肿了,却心里乐滋滋的,因为,终于可以有一本学习绘画的好书看了。为此,她也招来不少同学的耻笑,说她太“愚”。可她总是像一位不知疲倦的机器人一样,埋头在绘画的艺术海洋里,乐此不疲。大学同学日后见到她,还总是拿当年的她开玩笑说,那时的她简直就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书呆子。
大学毕业后,她按照当时工农兵大学生的分配政策,社来社去,重新回到了生她养她的故乡,先是当过农民种过地,后又在乡村中学当了一名民办教师,再后来才调到县文化馆任副馆长兼县文联秘书长,算是真正开始她所热爱的专业绘画艺术创作工作。但是,基础文化馆的工作非常杂,不仅要进行绘画创作,而且还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有时甚至还要学做一些类似绘画作品装裱工作。这样做的好处是她从中学到了许多绘画以外的专业知识,丰富了她的绘画创作题材和内容,使她的绘画创作更加贴近群众,更加贴近生活,更加具有社会性和群众性。
近几年,她从县文化馆副馆长的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以后,文化管理方面的事务方面的事少了,自己有了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了。她觉得一个人,尤其是一个搞绘画艺术创作的美术工作者,只有生命不止创作不息,没有什么退休不退休的时候。她退休后没有像其它人那样留在家里养猫养狗溜马路逛大街享清福,而是充分利用这段大好的时光,给自己继续充电。她充分利用这段大好光,一个人打起行囊,带上画笔,北上投奔到北京画院著名画家石奇门下拜师学艺,继续深造学习绘画。
北京是她从小就向往的地方,是伟大祖国的首都,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但是,她来北京后顾不得去这些名胜古迹游玩,又是一头扎进绘画艺术的汪洋,沉浸在追求艺术之梦的学习之中。在北京学习进修的那段日子,她除了经常到中国美术馆看画展,到琉璃厂、潘家园等绘画艺术区参观学习,还经常去周围的公园或者野外写生画画,以开阔自己的眼界,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她曾经背上画板带上干粮,一个人跑到北京郊区的房山,白天上山画画,晚上就睡在老乡家里,整整画了一个星期,画了许多非常富于生活气息的速写作品。那时,正逢北京的盛夏时节,她一个人出去画画,中午旺毒的太阳晒得她浑身汗流浃背,都快要虚脱了,多亏碰到一个好心的老乡,才送给了她两个西瓜吃了才舒服一些。可是吃西瓜只解得暂时之渴,不能饱腹充饥,没过多大一回就开始饿得饥肠咕咕。可她没有退缩继续坚持画画,只到太阳快要落山她才乘着晓色下了房山。这时,她看着满天的不断变幻的火烧云,突然一下子又来灵感,便马上支起画板挥笔画了起来,于是一张张无限美好的夕阳图诞生了。面对自己的这些作品,再苦再累也不觉得了,心里只有创作的喜悦与幸福。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她不让岁月空流失,人到中年绘画艺术追求的执着劲一点也不减当年。几十年来,她就是凭着这样一股子对绘画艺术的执着劲儿,通过这样一些深入社会深入自然的写生创作,让她不断积累了大量的创作素材,从而使她的绘画创作如日正天。她在自己用刻苦学习精神,追逐那流失的岁月,用真情与汗水换来艺术的收获。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艺术水平,她走遍祖国的名山大川,拜访了许多名师大家,学习到更多的绘画技巧,绘画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逐步形成了自己水墨流畅、描绘细腻、意境深远的艺术风格。她先后多次参加国内外展出关获奖,若干幅作品被各地博物馆、纪念馆,以及香港、台湾、新加坡、美国等外国友人收藏。并应邀在国内外多处地方进行学术交流。因其历来求艺若渴,在艺术上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作品的风格立足于传统,清秀中不失浑厚,形式和内容上力求溶入时代,先后被载入《中国当代名人》、《艺术成功人士》等多部辞典。2004年作品入选《中国当代书画名家百人作品集》,2005年国画作品“万变之宝”入选大型画册《翰墨中国》并获金奖。出版有《梅英画选》、《疏影画集》。全国各大媒体和电视台都做过多次专题报道。2004年元月应邀赴菲律宾参加为期一周的文化交流考察代表团,受到菲律宾有关政府的隆重接待,并在菲律宾大学进行了学术交流,该校收藏国画作品一幅,中国驻菲大使馆收藏作品二幅。目前,她已被书画界评价为极具艺术挖掘潜力和收藏价值的著名女画家。
(责任编辑春暖)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岭南玄一创作思想录十六
CAFA艺术家| 李洋:水墨的绘画性
《美术观察》:中国画的色彩与情感(图)-资讯-雅昌艺术网—中国艺术门户网站
中国当代最具收藏价值书画家——范扬
刘筱静山水画:形忘境远
吴冠中水彩画《船》(香港佳士得2014)高清详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