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听肖培东老师上《菩萨蛮》

听肖培东老师上《菩萨蛮》

                                                                                           萧山中学语文组 陈柯钦

韦庄的《菩萨蛮》是一篇优美的诗歌,同样,肖老师的课堂也给人以极大的美感。文雅而不失深刻、简洁而不失丰厚,如行云流水般,引人入胜。

一、朴素之美

《诗经》有云:“既雕既琢,复归于朴。”上课伊始,肖老师说:“最朴素的就是最好的。”课堂中没有花哨的导入,没有过多的拓展,始终围绕着这首词的理解,以诵读的方式展开。

读是理解诗歌最朴素、最有效的方式,诗歌课一定要重视诵读。在这堂课中,诵读反复地出现,构成连串起课堂的一条主线,共30次左右的诵读,形式不同:轻声读、在心中无声地读、个别读、齐读、范读等;目标不同:读出语速、读出语调、读出轻重、读出节奏、读出情感。这样的读是到位的,有效的,学生从原先的毫无感情到读得慢、读得深沉、读得有味、读得有情,进而成诵,不仅从音韵上吟咏了诗歌,更促进了对内容的理解。

反观我们平时的诗歌教学,读得少,讲得多;读得浅,读得支离破碎。肖老师用他课堂的简洁、朴素告诉我们:诗歌是要有效诵读、潜心涵咏的,课堂是要回归本色的。

二、文化之美

好的语文课堂要有语文味,好的语文老师首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会读书的人,是一个有深厚的修养的人。肖老师的课堂充满着文学的因子,洋溢着文学的魅力,举手投足之间尽显睿智、广博、儒雅。

他的点评、连串看似无迹可寻,却处处可见功底。

——分析“江南好,好在哪里”,学生回答“春天的水非常润”,老师点评“好在纯水碧波,一点即绿”。

——学生说“女子双臂洁白如水,人像月亮”,老师补充“像月亮一样皎洁、光辉、澄澈”。

——点评学生对“江南的春天”的朗读不到位:我们的声音不到,是因为心不到;心里感受不到春天,是因为你把春天赶走了;你要让春天活在心中。

——学生体会到“江南好”闲适背后的哀愁,老师评点:就如茫茫的一江水,一天雨,一艘船。

——总结“江南好”背后的意味:江南好,这个“好”,其实是放不下的一份愁,是内心的一种哀。春水再蓝,蓝不过天;天空再远,远不过家乡;美人再美,也回不了家。乡愁的心结不解,就无法体会到“闲”。我们要在期待中读出一份怅然来。

老师的话语如诗如画,充满着浓浓的诗歌意味、文化情味。如果没有长期的阅读、诗词的渐染、深厚的学养,是不可能有这般的美感的。用肖老师的话来说:语文课堂要有极高的语言品质。

三、思维之美

这堂课的层次很鲜明,在开阖变化中实现对诗歌由浅入深的理解。第一层次:体会江南之好,好在哪里;第二层次,感受诗词背后客居江南的疼痛、酸苦;第三层次,从首尾四句中涵咏对家乡的深沉感受。在这个过程中,抓住有表现力的词语,用换词、体会深层含义的方法来促进理解。

解读“春水碧于天”:用了“于”,为什么不用白居易《忆江南》中的“如”(春来江水绿如蓝)?通过问答明确:原句通过比照突出的是春水的颜色之碧,以及体积之广,有一种渺茫之感。

解读“垆边人似月”:想到垆边佳人,触发对如这般明镜、美好的家乡的爱人怀想。“垆边”,让人联想到喝酒,诗人沉迷酒馆,是为了消愁,而春水、美人,都无法把他的愁抚慰去。

解读“画船听雨眠”,就一“眠”字深挖。问诗人能眠吗?为什么不能眠呢?是因为远离家乡,无所事事,听雨的这份闲适后更有一份哀愁,一份思念,一份孤独。

解读“人人尽说江南好”,一个“人人”,表明是别人说给诗人听的,诗人是旅客、游客;一个“尽”字,不止一个人说,不是一次说,而却终究不是诗人的本意,诗人想做的只是——回家。

解读“未老莫还乡”,把“莫”字换成“不”怎么样?“莫”有劝诫意味,既然是别人对你说,说明诗人是不愿意的,“莫”里有无可奈何、不得不为之的伤感与酸楚。

就是在这样的循循善诱、师生问答中,隐藏于词语、诗句背后的深层情感渐渐明朗起来。通过对字词的涵咏、玩赏,学生找到了感悟诗人情绪的密码,从感受江南闲适之美提升到知人论世,品析离乱之痛。

在这一过程中,肖老师立足于对诗歌的深度理解,设计了一个颇有亮点的环节,即用想象去打开诗歌这扇门。在学生体会到第二层次闲适背后的愁苦时让学生设想:江南是如此,家乡又是怎样?老师读上句,学生说下句。老师读“春水碧于天”,一开始学生出现了思维阻碍,说不出来。肖老师及时引领:想一想那片天空是如何的,混乱时期、战乱时分。学生就马上有所感悟——家乡血流成河、打打杀杀。老师读“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学生答“心爱的人深处战乱、沧桑之中,不复美艳”。

在这样的交互、生成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优秀老师所具有的极大的力量。诗歌的领悟是很难的,学生的生活体验相对较少,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对诗歌产生深刻、准确的感悟,这就要老师借助自己的理解、深度阅读,去有效地设置问题,借助自己的眼力去帮助学生发现作品的好处。如夏丏尊所说“传染语感与学生”,如王荣生教授所言“帮学生鉴赏”。确实,肖老师对诗歌本身的深深咀嚼、细细品味,有效地把学诗歌的方法教给了学生:借助诵读来吟咏;借助词语来品味;借助想象来感受。

末了,我想说一句话:肖老师的诗歌课堂,就是一首柔婉深沉优美的诗歌。

                                                   2015.5

 



人人只晓江南好,谁人尽解江南老?《菩萨蛮》的教学,赏诗画江南易,品酸楚乡愁难。摒除了知人论世的背景介绍,失却了“似直而纡,似达而郁”的阅读暗示,脱离韦庄其他四首《菩萨蛮》的情感支撑,我们真个儿能做到在裸读中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肖老师的课堂告诉我们,真实的阅读教学当是教会学生不借助外力,原生态地品读文本。朗读,朴素地,一次又一次,以心悟心,以情动情。品咂,脚踏实地地,一层又一层,踯躅于文字之上,探索潜伏在不动声色之中的情绪密匙。一品“碧于天”学生读出了一江春水伤心碧。二品“听雨眠”学生悟出了画船聆雨无心眠。三品“人似月”,学生感叹那美人如月远,那乡愁似雪寒。这便是真正意义上的缘景明情,这才是基于尊重的阅读教学。

当教师依赖于搬运教参,鹦鹉学舌,学生便只学会了剽窃思想。当教师以纯净之心虔诚引领,学生便诗心闪烁,想象灵动,情感丰盈。教者,当如肖老师,牵着孩子们的手,“把他们引导到大师的身边。让他们,这些代表着辉煌过去的老人和将创造未来的孩子心贴心地谈话”,而他,静静在一旁会心地笑。

                                                ——王觉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菩萨蛮》导学案
金陵对121: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浅浅深深:肖培东串问、串读和串析的艺术
【诗歌】乘着春水而来(外一首)/一石
最美古诗词之韦庄《菩萨蛮》: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千古风骚】当时年少春衫薄丨韦庄《菩萨蛮》五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