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文言文阅读
 每日一题君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 文言文阅读
 
 
2017年3月20日   碑志类文言文(一)
高考频度:★★★★☆   ┇  难易程度:★★★☆☆
 
【2015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欧阳伯和墓志铭          
张耒
君欧阳氏,讳发,字伯和,庐陵人,太子少师文忠公讳修之长子也。为人纯实不欺,内外如一,淡薄无嗜好,而笃志好礼,刻苦于学。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是时文忠公已贵,君年十有五,师事瑗,恂恂惟谨,又尽能传授古乐钟律之说。
   既长,益学问,不治科举文词,独探古始立论议,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其学不务为抄掠应目前,必刮剖根本见终始,论次使族分部列,考之必得,得之必可用也。呜乎!其志亦大矣。然其与人不苟合,论事是是非非,遇权贵不少屈下,要必申其意,用是亦不肯轻试其所有,而人亦罕能知君者。而君之死也,今眉山苏公子瞻哭之,以为君得文忠之学,汉伯喈、晋茂先之徒也。
君为殿中丞时,曹太后崩,诏定皇曾孙服制。礼官陈公襄疑未决,方赴临,召君问其制,君从容为言,襄即奏用之。是时,方下司天监讨论古占书是否同异,折中为天文书,久未就,而襄方总监事,即荐君刊修。君为推考是非,取舍比次,书成,诏藏太史局。
  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其著书有《古今系谱图》《国朝二府年表》《年号录》,其未成者尚数十篇。
   夫人吴氏,故丞相正宪公充之女,封寿安县君。男一人,曰宪,滑州韦城县主簿。女七人。元祐四年十一月甲子,葬君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文忠公之兆,而宪来求铭。
    (选自《张耒集》,有删节)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人纯实不欺        欺:欺骗     
 B.不治科举文词       治:研究 
 C.要必申其意         申:施展         
 D.召君问其制         问:询问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申:表达。要善于运用学过的书本知识,解决书外问题。如杜甫《兵车行》:“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这里的“申”就是“表达,说明”的意思。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发学习刻苦,尊师重道。十五岁时拜胡瑗为师,后来能够传授古乐钟律方面的学问。
B.欧阳发为人诚实,淡薄名利,爱好礼义。他性格刚直,议论事情坚持原则,不随意迎合别人。
C.曹太后去世后,欧阳发帮助陈襄解决了皇曾孙服制的问题。后经陈襄推荐,欧阳发参与修订完成天文书。
D.欧阳发道德学问俱佳,不愧是名门之后。他去世后,苏轼感到很悲伤,让张耒写下了这篇墓志铭。
 D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苏轼“让张耒写下了这篇墓志铭”错,原文最后说“而宪来求铭”,意思是欧阳宪来请张耒写了这篇铭文。
技巧点拨
1.通读文章,以题解文。高考文言文概括分析题的四个选项,用现代汉语表述,且表述内容属文章主要部分,做此类题时,不妨以题解文。也就是说,解题时,先通读选文,难免有难解朦胧之处,应接着细品所给概括分析题。一般来说,此类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错误;错误项表述内容也非全错,而是错一点点。故可用概括分析题,帮助理解原文。同时,把选项和原文相对照,锁定答题区间。
2.不管“概括”,注重“分析”。人物传记类文言文,是以人物言行来表现人物的,除个别有评判外,一般直叙其事。就近几年高考设题情况来看,实际上“概括”无错,错在“分析”。因此,可先不管“概括”,聚焦“分析”,在所叙事件上下功夫。
3.留心易错,聚焦高发。既然在所叙事件上下功夫,就要留心错误易现处,聚焦陷阱高发区。人物传记类文言文概括分析一般从“事之有无”“事之于人”“事之于时”“事之于地”四个方面中的一个或两个方面设题,何事、何人、何时、何地,就是其错误易现处;张冠李戴,错置时空,是其常设陷阱。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
 (2)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 
 (1)胡瑗掌管太学,人称大儒,用法度来检点约束士人,他的学生很少能跟从他。
(2)欧阳发担任官职无论大小,都不草率简略,创立的东西,后来的人不能更改。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第(1)句的关键词:号、检束、徒、从。第(2)句的关键词:治、苟简、创立、更。翻译时要注意古文句子翻译的“信、达、雅”的原则,尽量做到字句落实,语言准确。
4.欧阳发在治学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勤奋刻苦,广泛涉猎,刨根究底,分门别类,学以致用。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可先从原文中找出有关的信息:刻苦于学;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必刮剖根本见终始,论次使族分部列;考之必得,得之必可用也。将以上信息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整合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故工部营缮司主事刘君墓志铭    
【明】杨士奇
永乐二十二年,工部营缮清吏司主事刘季箎卒于官。其孤绅、寅奉事状,介吏部郎中陈叔刚请为幽堂之铭,将归葬焉。君为刑部侍郎时,尝监修《永乐大典》于文渊阁,与余常相聚,有知契,故不得辞。
君讳韶,字季箎,自幼端静,喜学问,登洪武甲戌进士第。尝持节使云南、四川、朝鲜,所至宣上德,馈赆一毫无所受。事闻,赐钞袭衣。丁丑,升陕西布政司左参政。先是,陕有逋赋,民积岁不能输,有司峻刑督之。君至,慨然曰:“民困,故不能输。为之父母,又忍峻刑督之耶?”与其寮谋分行郡县,解其絷,缓其期,劳来绥辑,而从容劝诱焉。民皆感激思奋,曰:“是赤子矜念我,我可不戮力以累仁人。”奔走假贷以输,无几毕完。洪渠水溢为民患,躬行视之,为设法治堰,民赖以安。华有郭子仪祠已坏,过之,叹曰:“此崇德教民之务,何可忽?”督令丞修葺之。凡所过祠宇,有关风化而坏者,必风郡县葺理之。
被召为刑部左侍郎。尤恳恳重民命,平反具狱数事。有典守钱谷而亏兑者,既被逮,则援引千余人同罪,君廉知其诬,卒辨所诬引者释之。河阳逆旅夜有朱、赵二人异室而宿,朱怨家后追至,杀之而误中赵。逆旅主人疑朱杀之,追执送官,鞫讯考掠,朱不胜遂诬服,不敢求辨。君特缓其狱,遣人密察之。无几,有司竟得杀赵者,而朱以缓狱不死。扬州民胡氏,夜有贼入其室,杀人而遗刀尸傍。旦视之,柄有邻家苏氏私识。官捕鞫苏,苏曰:“家失此刀久矣。”不服。既备极诸刑,竟诬服。君潜使人怀刀往察其邻,一童子识之曰:“我家物也。”遂得贼而释苏。盖其理刑,一以求生为务。壬寅,得痺疾,明年正月某日卒,享年六十有一。
君为人清素,虽历显要而泊然自持。雍容雅度,有犯不校。有陶靖节、韦刺史之趣。
 (选自《东里文集》,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是,陕有逋赋                          逋:拖欠
B.有典守钱谷而亏兑者                    典:掌管
C.旦视之,柄有邻家苏氏私识          识:识别
D.雍容雅度,有犯不校                    校:计较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刘季箎爱民的一组是(   
①所至宣上德,馈赆一毫无所受        
②奔走假贷以输,无几毕完        
③为之父母,又忍峻刑督之耶      
 ④躬行视之,为设法治堰,民赖以安                    
⑤此崇德教民之务,何可忽        
⑥君特缓其狱,遣人密察之
A.①③⑥     B.②③④    C.③④⑥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季箎在担任陕西布政司左参政时,反对用严刑督促百姓缴纳赋税的做法,他认为百姓并非不缴纳赋税,而是因为生活困顿,他还安抚那些未缴赋税的百姓,而百姓借钱还赋税来表示对他的支持。
B.刘季箎主政陕西时,既关心民生疾苦也重视风化教育,兴修水利,修整祠堂,并且常常亲自督查巡视,百姓都安于他的管理。
C.刘季箎任刑部左侍郎时,有扬州人胡氏被入室的贼人杀害,现场留有一把苏氏的刀,苏氏因而被抓,后来屈打成招,刘季箎亲自去察访苏氏的邻居,最后抓住了真正的凶手。
D.刘季箎判断案件往往不被表象迷惑,深入调查罪犯犯罪时留下的疑点,分析案件中不合理的地方,最终使罪犯落网。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赤子矜念我,我可不戮力以累仁人。
(2)凡所过祠宇,有关风化而坏者,必风郡县葺理之。 
(3)朱不胜遂诬服,不敢求辨。
 
1.C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识:标志。
2.C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①体现刘季箎不贪财,很清廉;②是当地百姓的行为,表现了他们对刘季箎的感激;⑤体现刘季箎重视对百姓的道德教育。
3.C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不是刘季箎亲自去察访的,是他派人暗中察访的。
4.(1)这是赤子在哀怜感念我们,我们怎么能不努力(归还拖欠的赋税)而让仁义之人受到牵累呢?
(2)凡是经过那些关系到风化教育但有所损坏的祠堂庙宇,他一定会劝当地郡县修缮整理它们。
(3)朱姓人不能承受,于是屈打成招,不敢申请辩解。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考生要注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要抓住关键词和句式特点,不要只求大概。另外,在准确之余,还要注意句式的完整。(1)关键点:矜念、戮力。(2)关键点:风、葺理,定语后置。(3)关键点:诬服、求辨。 
                     

今日收获如何?
总结一下吧!

                                                                          
                                                                          
                                                                          
                                                                          














2017年3月21日   碑志类文言文(二)
高考频度:★★★★☆   ┇  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部分参考3月20日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问题。
有唐赠太子少保崔公墓志铭    
【唐】元稹
公讳倰,字德长。宣州观察使崔衍状为南陵,会南陵赋钱三万,税输之户天地相远,不可等度,由是岁累逋负,人被鞭迫。公始至,一旦命负担者三四人,悉以米盐醯①酱之具置于担,从十数辈,直抵里中佛舍下,因召集老艾十余人与之坐。遍谓里中:“赋输之粗等者,吾不复问;贫富高下之大不相当,亟言之。不言,罪□死;不实,罪亦死。”既言之,皆笔于书,然后取所负米盐醯酱,饱所从而去。又一里亦如□。不十数日,尽得诸里所传书,因为户输之籍,有自十万钱而降于千百者,有自千百钱而登于十万者。卒事悬于门,莫敢隐匿者,是岁前逋负尽入焉。宣使骇异之,当去复留者凡七载。歙州阙刺史,府中宾皆愿去,宣使不遣去,以公摄理之,用能也。
累迁转运判官。会朝廷始置两税使,俾之听郡县,襄州湖鄂之税皆莅焉。公乃取一大吏劾其赃,其余眇小不法者牒按之,所莅皆震竦。岁余计奏,宪宗皇帝深嘉之。 
会凤翔阙节度,宰相奏名皆不可,上曰:“得之矣。”以公为凤翔节度观察处置使。先是岐吴诸山多椽栎柱栋之材、薪炭粟刍之数,京师藉赖焉。负气势者名为相市,实出于官,公则求者无所与。由是负气势者相与皆怨恨,又无可为毁,乃扬言曰:“以崔之峭削廉隘,好是非人,士众不愿久为帅。”陛下一旦问宰相,予虽心知其不然,然亦惑于众口,卒不能坚辨上意,赖上仁圣不受谗,乃以公为河南尹。理河南不旬月家家自谓有崔尹卒吏无敢过其门识事者皆曰五十年无是尹都者。是岁七月抗疏云:“臣七十当致仕。”词意不可遏,朝廷嘉之。近世未有心胆既强,声势方稳,而能自引去者。明年春,暴疾薨于家。
予与公更相知善有年矣。考公之所尚,仁孝友爱,内外死丧婚嫁之不能自持者,莫不己任之。为理尚严明,勤于举察,胥吏辈始皆难于公,然而终卒无大过。词色朗厉,若不可支梧②,然而下于己□,能以理决之,无不即时换己见。此其所多也。
(节选自《元氏长庆集》卷五十四,有删改)
【注】①醯(xī):醋。②支梧:抗拒。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赋输之粗等者,吾不复问                粗:大略
B.会朝廷始置两税使,俾之听郡县      听:听从
C.负气势者名为相市,实出于官          市:购买
D.又无可为毁,乃扬言曰                    毁:指责
2.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不言,罪□死;不实,罪亦死。
②然后取所负米盐醯酱,饱所从而去。又一里亦如□。
③然而下于己□,能以理决之,无不即时换己见。
A.①且    ②之   ③者       B.①其   ②之   ③也
C.①且    ②焉   ③也       D.①其   ②焉   ③者
3.下列各句中,对文中加粗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理河南不旬月/家家自谓有崔尹/卒吏无敢过其门/识事者皆曰/五十年无是尹都者
B.理河南/不旬月家家自谓/有崔尹卒吏无敢过其门/识事者皆曰/五十年无是尹都者
C.理河南不旬/月家家自谓/有崔尹卒吏无敢过/其门识事者皆曰/五十年无是尹都者
D.理河南不旬月/家家自谓有崔尹/卒吏无敢过/其门识事者/皆曰五十年无是尹都者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公任南陵县令,广泛调查民情,制定了合理的赋税标准并公之于众,解决了贫富悬殊而赋税轻重很不相称的弊端,使无人敢隐瞒资产。
B.崔公为政有方,宣州观察使重用其能,让他留任多年;歙州刺史空缺,让他代理。皇上嘉许他监察税务之功;凤翔节度空缺,皇上亲自选用他出任。
C.崔公任河南尹深受百姓爱戴,却上疏直言自己年已七十,应当退休。他态度坚定,无法劝阻。近代以来,退休的官员在胆略、声望上无人能与他相比。
D.崔公仁孝友爱,内外亲戚无力操办的婚丧嫁娶事宜,都由他承担。他治理崇尚严明,勤于考核官员,属吏虽起初深感在他治下为官不易,但最终无大过错。
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税输之户天地相远,不可等度,由是岁累逋负,人被鞭迫。
②公乃取一大吏劾其赃,其余眇小不法者牒按之,所莅皆震竦。  
(2)对于负气势者的“扬言”,元稹为什么“心知其不然,然亦惑于众口”?请简要说明。
 
1.B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听:治理。
2.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解答本题,需联系上下文,先理解句意,再判断该处所用虚词。①句,如果不说,将是死罪;说得不合实情,也是死罪。据此可以判断此处应填“且”,副词,将要。②句,之后取出带来的那些米盐酱醋等,招待大家吃饱后再离去。又到了一里也是如此办理。据此可以判断此处应填“之”,指示代词,这,这样。③句,然而对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能以说理来分辨,(只要是自己不对的,)他没有不立刻改变自己的意见。据此可以判断此处应填“者”,代词,代指人。
3.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识事者皆曰”意思完整连贯,前后都应断开,故排除C、D两项。“有崔尹”做“谓”的宾语,“有”前不能断开,故排除B项。
4.C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应为“近代以来,官员从未有像他这样胆量正强,名望权势正稳,却能自己引退的”。
5.(1)①应交纳赋税的民户相差很远,无法让他们公平分担,因此拖欠的赋税连年累积,百姓被鞭刑追偿。
②崔公就选了一名大官,揭发了他的贪赃的罪行,对其余违法的地位低微的官员立案查处,所到之处官员都很惊恐。
(2)“心知其不然”是因为元稹了解事情缘由及崔公为人,但“惑于众口”是因为负气势者众口一词,借口又貌似有理。
【解析】第(1)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如①中的关键词:度、逋负、被。②中的关键词:眇小、牒按。第(2)题考查辨析文句含意的能力。先解释“心知其不然”的原因是作者了解崔公,再解释“亦惑于众口”的原因是负气势者众口一词,另外他们的话似乎也有几分道理。 
                     

今日收获如何?
总结一下吧!

                                                                          
                                                                          
                                                                          
                                                                          















2017年3月22日   碑志类文言文(三)
高考频度:★★★★☆   ┇  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部分参考3月20日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
先君讳镇,字某。天宝末,经术高第。遇乱,奉德清君夫人,载家书隐王屋山。间行以求食,深处以修业。合群从弟子侄,讲《春秋左氏》《易王氏》,孜孜无倦,以忘其忧。德清君喜曰:“兹谓遁世无闷矣。”乱有间,举族如吴,无以为生。先君独乘驴无僮御以出,求仁者冀以给食。尝经山涧,水卒至,流抵大壑,得以无苦。被濡涂以行无愠容,观者哀悼而致礼加焉。 
既而以为天子平大难,发大号,且致太平,人罹兵戎,农去耒耜,宜以时兴太学,劝耦耕,作《三老五更议》,斋沐以献。道不果用,授左卫率府兵曹参军。尚父汾阳王居朔方,备礼延望,授左金吾卫仓曹参军,为节度推官,专掌书奏,进大理评事。以为刑法者军旅之桢干,斥候者边鄙之视听,不可以不具。作《晋文公三罪议》《守边论》,议事确直,世不能容。表为晋州录事参军。
晋之守,故将也,少文而悍,酣嗜杀戮,吏莫敢与之争,先君独抗以理。无辜将死,常以身捍笞箠,拒不受命。守大怒,投几折箦,而无以夺焉。终秉直以免于耻,调长安主簿。居德清君之丧,哀有过而礼不逾,为士者咸服。服既除,吏部命为太常博士。先君固曰:“有尊老孤弱在吴,愿徏为宣城令。”三辞而后获,徏为宣城。四年作阌乡令。考绩皆最,吏人怀思,立石颂德。 
后数年,登朝为殿中侍御史,会宰相与宪府比周,诬陷正士,以校私仇。有击登闻鼓以闻于上,上命先君总三司以听理,至则平反之。为相者不敢恃威以济欲,为长者不敢怀私以请间,群冤获宥,邪党侧目。封章密献,归命天子,遂莫敢言。逾年,卒中以他事,贬夔州司马。居三年,丑类就殛,拜侍御史。制书曰:“守正为心,疾恶不惧。”贞元九年,宗元得进士第。上问有司曰:“得无以朝士子冒进者乎?”有司以闻。上曰:“是故抗奸臣窦参者耶!吾知其不为子营私矣。”是岁五月十七日卒,享年五十五。
(选自《柳宗元文集》,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被濡涂以行无愠容      被:披着
B.人罹兵戎                   罹:遭受
C.而无以夺焉               夺:争夺
D.卒中以他事               中:中伤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柳镇“守正为心”的一组是(   
①间行以求食,深处以修业
②议事确直,世不能容
③无辜将死,常以身捍笞箠,拒不受命
④有尊老孤弱在吴,愿为宣城令
⑤考绩皆最,吏人怀思,立石颂德
⑥上命先君总三司以听理,至则平反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镇有一次独自骑着驴外出,请求具有仁心的人希望能赠给一些食物,路过山涧时洪水突然暴发,幸亏水流冲进大沟中,他才没有遇难。
B.尚父汾阳王很欣赏柳镇的才能,准备了礼物来看望延请他,授予他左金吾卫仓曹参军的职务,让他担任节度推官,专门掌管书信和奏疏。
C.柳镇为父亲德清君守丧期间,悲哀得非常厉害行为却不失礼数,有见识的人都非常佩服他,吏部还任命他担任太常博士。
D.贞元九年,柳镇的儿子柳宗元考中进士,皇上问有关官员说:“该不会是以朝廷官员儿子的身份蒙混进来的吧?”有关官员将实际情况汇报给他。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乱有间,举族如吴,无以为生。
(2)酣嗜杀戮,吏莫敢与之争,先君独抗以理。
(3)是故抗奸臣窦参者耶!吾知其不为子营私矣。


 
1.C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夺:改变志向。
2.D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①隐居时的做法,尚不能体现“守正为心”;②因坚持正直才表现如此;③坚持正直;④表现孝慈;⑤政治才能;⑥正直。
3.C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C项,“期间”错。吏部任命他担任太常博士是在其守丧期满以后。
4.(1)战乱发生不久,全族的人迁居到吴地,没有办法维持生计。
(2)非常喜欢杀戮,官吏没有人敢跟他争论,唯独先父敢于跟他以理相争。
(3)这是当年对抗奸臣窦参的人啊!我知道他不会为了儿子图谋私利的。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翻译时,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字字落实。如(1)中的“如”意为“到”,“无以”意为“没有办法”;(2)中的“酣”意为“非常”,“莫”意为“没有人”,“独抗以理”介词结构后置;(3)中的“是故”意为“这是当年”,判断句式,“营私”意为“图谋私利”等。
                     

今日收获如何?
总结一下吧!

                                                                          
                                                                          
                                                                          
                                                                          

2017年3月23日   小说类文言文(一)
高考频度:★★★☆☆   ┇  难易程度:★★★☆☆
 
【2014年高考重庆卷】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记丐侠
来懋斋先生者,家况奇贫,性慷慨而有过人节。乡试后,捷举。意欲赴礼部试,而绌于资斧。乡人俗习,例凡临时乏资者,得招集亲友七八人各出一分于发起人,由发起人立约签字付资,毕事而次第发还之,谓之会。既而曰:“孰如成一会而筹集之。”于是奔走于亲故之门者数日,始获七人之认可。然皆以情不能却,强应之而心实否之。届期先生黎明起,扫庭除,具旨酒与佳肴,以恭候之。讵知日既夕矣,无一亲故之足迹,印于其庭者。
   有群丐过其门,见先生家罗杯盘,必有所谓喜事者。遂麇集于户限外,争欲得杯盘狼藉之馀渖。斯时也,先生饥火与愤火交绥,于是出谓群丐曰:“予之肆筵以设席也,实以部试期迫,赴都乏资,意欲藉亲故之集会轮资,应眉急耳。奈亲故负我,今竟食言,以致吾之酒肴为虚设。虽然,与其鱼馁而肉败,孰若大家共一饱。汝曹其就座,吾将为东道主而畅饮焉。”群丐登堂醊,醲饷既良,已谓先生曰:“吾侪小,蒙先生赐以酒食,固属非分之宠。今试一问,由此达京师需金几何?”先生曰:“但使途无饥渴,而安抵都下足矣。”群丐应声起曰:“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往往逆旅主人嘉其义而奇其事,且厚有赠馈。既抵都,群丐各分道行乞,以所得资为先生应试费。试后果捷南宫①,得出为某邑宰,循例省亲回籍。群丐亦促之返焉。
甫抵里閈,亲故之问寒温表庆贺者,肩摩踵接。先生亦平淡视之。然越数日将之官,群丐请从之任所。先生恐有所不歉,又恐背前日谊。方踌躇间,有黠者似已久窥其意曰:“先生之作官,自作官;某等之行乞,自行乞。但使有效犬马处,则吾等愿藉之以毕馀生。若其他世俗之累,决不敢为先生浼②,且自浼也。请勿作再三之虑,先生以为何如?”
   抵任所后,各行丐于四方,惟昏暮时潜一入署问安而已。先生亦随时资给之,然往往不受。时邑多盗,群丐间作侦探,是以屡屡破获重要案件。至颁发赏格时,悬牌累月,迄无来领者。而先生以政声卓著,由上峰保升郡守矣。先生固儒者,不耐于酬酢之烦,又淡于利禄,遂以亲老乞终养。解组③后,欲为各丐谋治生业,竟皆避之他去。先生每为人言之,辄欷歔泣下,引为憾事。然而丐则侠矣。 
   (选自《虞初广志》卷八,有删改)
【注】①南宫:指“礼部”。②浼:玷污。③解组:解下挂印的带子,指辞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届期先生黎明起,扫庭除            除:台阶
    B.但使途无饥渴,而安抵都下足矣       但:只要
    C.群丐请从之任所                  之:前往 
    D.时邑多盗,群丐 间作侦探          间:间或 
 D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间”应理解为“暗中”。
技巧点拨
文言实词题要得分,必须多积累,多读多记。但是在做题时,是有“法”可依的,要依据语境进行推断。语境包括上下文、句子的语法特点、句子本身的意思三个方面的内容。所以语境义的推断有“意义推断法”“语法推断法”“句内猜想法”三种方法。具体来看,解答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题,可从以下角度入手:
1.用一条线索串起义项。文言实词的义项通常很多,不容易记忆,我们可找一根“线”把这些“珍珠”串起来,使记忆变得简单起来。如“置”在课文《鸿门宴》中出现过两次:“置之坐上”(放置),“沛公则置车骑”(放弃)。在《韩非子》中出现过“郑人有且置(置办,买)履者”。“放置—放弃—买”就是一条义项链,这样可以使记忆简单有效。
2.意义推断。就是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推断。
3.语法推断。包括句子成分的搭配、句式的特点,都属于此类。
4.句内猜想。前后文没有明显的推断根据,但是根据本句的感情色彩、连贯要求等,可以推知实词意思。
2.以下各组语句中,分别表现群丐的“侠义”和来懋斋先生“品性”的一组是(   
A.蒙先生赐以酒食,固属非分之宠
  先生亦随时资给之
B.以所得资为先生应试费
   试后果捷南宫,得出为某邑宰
C.若其他世俗之累,决不敢为先生浼
先生恐有所不歉,又恐背前日谊           
D.悬牌累月,迄无来领者
   是以屡屡破获重要案件
 C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第一句是乞丐的感谢之语;B项,第二句讲的是来懋斋先生应试的结果;D项,第二句讲的是来懋斋先生在乞丐的帮助下工作业绩显著。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来懋斋先生家况奇贫,为人却慷慨大方,有过人的节操。乡试中举后,打算赴礼部应试,可缺乏资用。他采用民间打会的方式向亲友筹集资金,但遭到背弃。
B.来懋斋先生把准备招待亲友的美酒佳肴拿给乞丐们享用。了解到先生的困境,乞丐们用行乞所得资助他,并护送其赴京应试。他们的义举受到赞扬,并因此常常获得馈赠。
C.来懋斋先生在群丐的帮助下到达京都,如愿考中,得以出任县令。回乡省亲时,对逢迎讨好的亲友只是以平常态度对待。
 D.来懋斋先生任职期间,乞丐们给予他很多帮助,使先生政声卓著,升任郡守,而乞丐们不求任何回报。先生辞职归乡前,想给他们谋取职业,群丐都躲开了,先生引以为憾。
 A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为人却慷慨大方”原文无此内容,将筵席饭菜赐给乞丐,只是因为怕坏掉了可惜。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
②甫抵里閈,亲故之问寒温表庆贺者,肩摩踵接。 
 ①这是区区小事,有什么艰难?我们愿意为此尽力,用沿途乞讨得到的钱物,供给先生食用。
②刚到达乡里,亲戚朋友问寒问暖表示庆贺的人很多,肩挨肩,脚跟脚。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①句中“是”要译为代词“这”,“吾侪”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我们”;②句中的“甫”是“刚刚”的意思,“肩摩踵接”就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摩肩接踵”。
5.用分隔号(/)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所 憎 者 有 功 必 赏 所 爱 者 有 罪 必 罚 存 善 天 下 鳏 寡 孤 独 振 赡 祸 亡 之 家 其 自 奉也 甚 薄 其 赋 役 也 甚 寡 故 万 民 富 乐 而 无 饥 寒 之 色 
 (选自《六韬·盈虚》)
 所憎者有功必赏/所爱者有罪必罚/存善天下鳏寡孤独/振赡祸亡之家/其自奉也甚薄/其赋役也甚寡/故万民富乐而无饥寒之色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所……者……”两句是一样的句式,可以准确找到断句处,“存善天下鳏寡孤独”“振赡祸亡之家”都是动宾结构,虽然不是对偶,但句式也大致一样,可以找到断句处,两个“其……也……”句对偶,可以找到断句处。 
名师点睛
提供非充分语境的主观型断句,是指不在前文给出的阅读文段中选取材料,而是另选一个小文段,要求考生进行断句。答题方式上,要求考生在断句处画斜线(/),有时题目明确要求断几处,起提示性作用。对这种题型,我们要给以足够重视,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加强训练,掌握技法,提高应试能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剑 侠
王士祯
某中丞巡抚上江,一日,遣吏赍金三千赴京师,途宿古庙中,扃甚固,晨起已失金所在,而门钥宛然,怪之。归告中丞,中丞怒,亟责偿。官吏告曰:“偿固不敢辞,但事甚疑怪,请予假一月往踪迹之,愿以妻子为质。”中丞许之。
比至失金处,询访久之,无所见,将归矣,忽于市中遇瞽叟,胸悬一牌云:“善决大疑。”漫问之,叟忽曰:“君失金多少?”曰:“三千。”叟曰:“我稍知踪迹,可觅车子乘我,君第随往,冀可得也。”如其言。
初行一日,有人烟村落,次日入深山,行不知几百里,无复村疃。至三日,逾亭午抵一大市镇,叟曰:“至矣。君但入,当自得消息。”不得已,第从其言。比入市,则肩摩毂击①,万瓦鳞次。忽一人来讯曰:“君非此间人,奚至此?”告以故,与俱至市口觅瞽叟,已失所在。乃与曲折行数街,抵大宅,如王公之居,历阶及堂,寂无人,戒令少待。顷之,传呼令入,至后堂。堂中惟设一榻,有伟男子科跣坐其上,发长及骭,童子数人执扇拂左右侍。拜跪讫,男子讯来意,具对,男子颐指语童子曰:“可将来!”即有少年数辈扛金至,封识宛然,问曰:“宁欲得金乎?”吏叩头曰:“幸甚,不敢请也。”男子曰:“乍来此,且将息了却去。”即有人引至一院,扃门而去,日予三餐,皆极丰腆。 
是夜月明如画;启后户视之,见粉壁上累累有物,审视之,皆人耳鼻也,大惊,然无隙可逸去,徬徨达晓。前人忽来传呼,复至后堂,男子科跣坐如初,谓曰:“金不可得矣,然当予汝一纸书。”辄据案作书,掷之挥出。前人复导至市口,惝恍疑梦中,急觅路归。
见中丞历述前事叱其妄出书呈之中丞启缄忽色变而入移时传令归舍并释妻子豁其赔偿。吏大喜过望。久之,乃知书中大略:斥中丞贪纵,谓勿责吏偿金,否则某月日夫人夜三更睡觉,发截若干寸,宁忘之乎?问之夫人良然,始知其剑侠也。日照李洗马②应廌闻之望江龙简讨③燮云。
(原文有删改)
【注】①肩摩毂击:人同人相碰,车轮同车轮相撞。形容行人车马来往之多。②洗马:官名,为太子官属。③简讨:官名,明清为翰林院属官,掌修国史。
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胸悬一牌云:“善决大疑。”漫问之            漫:随便
B.君第随往,冀可得也                        冀:希望
C.宁忘之乎                                宁:安静
D.问之夫人良然,始知其剑侠也                 良:的确
2.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晨起已失金所在,而门钥宛然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B.比入市,则肩摩毂击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
C.乃与曲折行数街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乍来此,且将息了却去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3.这篇故事充满传奇色彩,下列不能表现其传奇色彩的一项是(   
A.途宿古庙中,扃 甚固,晨起已失金所在,而门钥宛然
B.不得已,第从其言。比入市,则肩摩毂击,万瓦鳞次
C.与俱至市口觅瞽叟,已失所在
D.某月日夫人夜三更睡觉,发截若干寸,宁忘之乎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一个巡抚,曾派遣专差送三千两银子到京城去。途中,差官住在古庙里,门户、箱子都锁得严严实实的。早晨起来,银子不翼而飞,门上的锁仍然锁得好好的。
B.差官到遗失银子的地方探查,找到一个瞎老头,老头说知道些行踪,可以帮差官找到银子。
C.差官被瞎老头带到一个大户人家后,受到了拘禁,关押差官的地方是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方,那里的白色粉墙上堆了很多人的耳朵、鼻子。差官惊恐极了,然而没有机会可以逃出去。
D.剑侠托差官给巡抚捎上一封书信,斥责巡抚贪婪无度,告诫他不要责罚差官赔偿银子,如若不然,就要在某月某日半夜三更睡觉时,将巡抚夫人的头发截断若干寸。
5.断句和翻译。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粗的句子断句。
见 中 丞 历 述 前 事 叱 其 妄 出 书 呈 之 中 丞 启 缄 忽 色 变 而 入 移 时 传 令 归 舍 并 释妻 子 豁 其 赔 偿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偿固不敢辞,但事甚疑怪,请予假一月往踪迹之。                                                            
②次日入深山,行不知几百里,无复村疃。至三日,逾亭午抵一大市镇。
 
1.C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C项,宁:难道。
2.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A项,均为表转折的连词,却。B项,均为表承接的连词,就。C项,前者为连词,于是,就;后者为副词,竟然。D项,均为副词,暂且。
3.B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B项,描写的是街市上热闹的情景,不能说明其具有传奇色彩。
4.A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B项,不是差官找到瞎老头,而是差官在询问探查了很久什么也没有发现,快要返回的时候,偶然在街市中遇见了瞎老头;瞎老头只是说稍微知道些行踪,有希望找到银子,并没有承诺“可以帮差官找到银子”。C项,差官并没有受到拘禁。D项,某月某日巡抚夫人半夜三更睡觉时,被截断了头发的事发生在先前。
5.(1)见中丞/历述前事/叱其妄/出书呈之/中丞启缄/忽色变而入/移时/传令归舍/并释妻子/豁其赔偿
(2)①赔偿的事我自然不敢推托,只是这件事非常奇怪可疑,请给我一个月的假期,我将前往追踪探查这件事。
②第二天(他们)进入深山,走了不知几百里路,就不再有村庄。到第三天,过了正午(他们)抵达一个大市镇。
【解析】第(1)题考查文言断句。一般情况下,一个单句中只有一个谓语动词,第一个“中丞”做“见”的宾语,其后应该断开;同理,“前事”做“述”的宾语,其后应断开;“妄”后应断开;“之”后应断开。以此类推即可。第(2)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如第①句中的“固”“迹”、第②句中的“疃”“亭午”等。 
                     



今日收获如何?
总结一下吧!

                                                                          
                                                                          
                                                                          
                                                                          












2017年3月24日   小说类文言文(二)
高考频度:★★★☆☆   ┇  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部分参考3月23日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乐云鹤、夏平子,二人少同里,长同斋,相交莫逆。夏少慧,十岁知名。乐虚心事之,夏亦相规不倦,乐文思日进,由是名并著。无何,夏连疫卒,乐以时恤诸其家。于是士大夫益贤乐。乐恒产无多,家计日蹙,乃叹曰:“文如平子,尚碌碌以没,而况于我!不如早自图也。”于是去读而贾。操业半年,家资小泰。
一日,客金陵,休于旅舍,见一人颀然而长,筋骨隆起,色黯淡,有戚容。乐推食食之;则以手掬啖,顷刻已尽。乐又益以兼人之馔,食复尽。遂命主人割豚肩,推以蒸饼,又尽数人之餐。始果腹而谢曰:“三年以来,未尝如此饫饱。”乐曰:“君固壮士,何飘泊若此?”曰:“罪婴天谴,不可说也。”问其里居,曰:“陆无屋,水无舟,朝村而暮郭耳。”
乐整装欲行,其人相从,乐辞之。告曰:“君有大难,吾不忍忘一饭之德。”乐异之,遂与偕行。途中曳与同餐。辞曰:“我终岁仅数餐耳。”益奇之。次日,渡江,风涛暴作,估舟尽覆,乐与其人悉没江中。俄风定,其人负乐踏波出,登客舟,又破浪去;少时,挽一船至,扶乐入,嘱乐卧守,复跃入江,以两臂夹货出,掷舟中;又入之:数入数出,列货满舟。乐谢曰:“君生我亦良足矣,敢望珠还哉!”检视货财,并无亡失。益喜,惊为神人,放舟欲行。其人告退,乐苦留之,遂与共济。 
乐与归,寝处共之。每十数日始一食,食则啖嚼无算。一日,适昼晦欲雨,闻雷声。少时,乐倦甚,伏塌假寐。既醒,觉身摇摇然,不似塌上;开目,则在云气中,周身如絮。惊而起,晕如舟上。踏之,软无地。仰视星斗,在眉目间,遂疑是梦。细视星嵌天上,如老莲实之在蓬也。以手撼之,大者坚不可动;小星动摇,似可摘而下者。拨云下视,则银海苍茫,见城郭如豆。俄见二龙夭矫,驾缦车来,车上有器,围皆数丈,贮水满之。有数十人,以器掬水,遍洒云间。忽见乐,共怪之。乐审所与壮士在焉,语众云:“是吾友也。”因取一器授乐,令洒。时苦旱,乐接器排云,约望故乡,尽情倾注。未几,谓乐曰:“我本雷曹,前误行雨,罚谪三载;今天限已满,请从此别。”乃以驾车之绳万尺掷前,使握端缒下,飗飗然瞬息及地。视之,则堕立村外。绳渐收入云中,不可见矣。时久旱,十里外,雨仅盈指,独乐里沟浍皆满。
(节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士大夫益贤乐         贤:贤能         B.乐又益以兼人之馔            益:增加
C.罪婴天谴,不可说也       婴:遭受        D.乐审所与壮士在焉      与:跟随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雷曹“知恩图报”的一组是(   
①三年以来,未尝如此饫饱     
②君有大难,吾不忍忘一饭之德
③数入数出,列货满舟        
④因取一器授乐,令洒
⑤乐与归,寝处共之          
⑥十里外,雨仅盈指,独乐里沟浍皆满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云鹤谦虚好学,再加上好友的帮助,他文思才华大有长进;后来夏平子染病死去,于是他便照顾接济已故好友的家人。
B.乐云鹤客居金陵时初遇雷曹,他让困顿不堪的雷曹饱餐一顿;雷曹心怀感激,就把自己因罪遭贬而漂泊流浪、居无定所的原因告诉了乐云鹤。
C.乐云鹤与雷曹一起乘船渡江,忽遇狂风大浪,商船倾覆;雷曹将乐云鹤从水中救出,然后多次下水,将其货物钱财全部捞出,乐云鹤认为他是神人。
D.乐云鹤在天阴欲雨伴有雷声的日子来到“云天”,亲眼目睹雷曹等人行雨的情景,自己也参与其中;落到地面后发现,自己村庄沟渠里的水都注满了。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如平子,尚碌碌以没,而况于我!不如早自图也。
  (2)君生我亦良足矣,敢望珠还哉! 


                                                  
 
1.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推断实词的含义。“于是士大夫益贤乐”意思是“于是士大夫更加认为乐云鹤贤能”。所以“贤”是意动用法,“认为……贤”。故本题应选A。
2.D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①雷曹感谢乐云鹤让他吃了一顿饱饭;⑤表现两人关系亲近,不能体现“知恩图报”。因此含有①⑤的选项均是错的,通过排除可知本题应选D。
3.B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项,“把自己因罪遭贬而漂泊流浪、居无定所的原因告诉了乐云鹤”有误,根据原文“罪婴天谴,不可说也”可知雷曹只是说自己因罪遭到上天责罚,不能说出实情。故本题应选B。
4.(1)像夏平子那样有文才,尚且平庸无所作为地死了,更何况我呢!不如早点自己做打算。
(2)你使我活了下来,我也很知足了,哪敢指望连财物都能失而复得呢!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应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做到字字落实,适当调整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要译出关键词,因为关键词就是得分点。(1)关键词:文、尚、碌碌、自图;(2)关键词:生、良、珠还。
                     

今日收获如何?
总结一下吧!

                                                                          
                                                                          
                                                                          
                                                                          
2017年3月25日   
周末培优综合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画 马
蒲松龄
临清崔生,家屡贫,围垣不修,每晨起。辄见一马卧露草间,黑质白章;惟尾毛不整,似火燎断者。逐去,夜又复来,不知所自。崔有好友,官于晋,欲往就之,苦无健步,遂捉马施勒乘去,嘱家人曰:“倘有寻马者,当如以告。”既就途,马骛驶,瞬息百里。夜不甚刍豆,意其病。次日,紧衔不令驰,而马蹄嘶喷沫,健怒如昨。复纵之,午已达晋。时骑入市廛,观者无不称叹。晋王闻之,以重直购之。崔恐为失者所寻,不敢售。
居半年,无耗,遂以八百金货于晋邸,乃自市健骡归。后王以急务,遣校尉骑赴临清。马逸,追至崔之东邻,入门,不见。索诸主人,主曾姓,实莫之睹。及入室,见壁间挂子昂画马一帧,内一匹毛色浑似,尾处为香炷所烧,始知马,画妖也。校尉难复王命,因讼曾。时崔得马资,居积盈万,自愿以直贷曾,付校尉去。曾甚德之,不知崔即当年之售主也。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
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逐去,夜又复来                B.崔有好友,官于晋
C.而马蹄嘶喷沫,健怒如昨         D.置人所罾鱼腹中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唐故歙州刺史邢君墓志铭并序
【唐】杜牧
亡友邢涣思讳群。牧大和初举进士第,于东都一面涣思,私自约曰:“邢君可友。”后六年,牧于宣州事吏部沈公,涣思于京口事王并州,俱为幕府吏。二府相去三百里,日夕闻涣思佽助并州,钜细合宜。后一年,某奉沈公命,北渡扬州聘丞相牛公,往来留京口。并州峭重,入幕多贤士,京口繁要,游客所聚,易生讥议,并州行事有不合理,言者不入,涣思必能夺之。同舍以为智,不以为颛;并州以为贤,不以为僭侵;游客贤不肖,不能私谕议以一辞。公事宴欢,涣思口未言,足未至,缺若不圆。某曰:“往年私约邢君可友,今真可友也。”
卢丞相商镇京口,涣思复以大理评事应府命。今吏部侍郎孔温业自中书舍人以重名为御史中丞,某以补阙为贺客,孔吏部曰:“中丞得以御史为重轻,补阙宜以所知相告。”某以涣思言,中丞曰:“我不素知,愿闻其为人。”某具以京口所见对。后旬日,诏下为监察御史。
会昌五年,涣思由户部员外郎出为处州。时某守黄州,岁满转池州,与京师人事离阔,四五年矣,闻涣思出,大喜曰:“涣思果不容于会昌中,不辱吾御史举矣。”涣思罢处州,授歙州,某自池转睦,歙州相去直西东三百里,问来人曰:“邢君何以为治?”曰:“急于束缚黠夷。冗事弊政,不以久远,必务尽根本。”某曰:“邢君去缙云日,稚老泣送于路,用此术也。”复问:“闲日何为?”曰:“时饮酒高歌极欢。”某曰:“邢君不喜酒,今时饮酒且歌,是不以用繁虑而不快于守郡也?”复问曰:“日食几何?”曰:“嗜彘肉,日再食。”某凡三致专书,曰:“《本草》言是肉能闭血脉,弱筋骨,壮风气,嗜之者必病风。”数月,涣思正握管,两手反去背,仆于地,竟日乃识人,果以风疾废。舟东下,次于睦,两扶相见,言涩不能拜。语及家事,曰:“为官俸钱,事骨肉亲友,随手皆尽。盖壮未期病,病未期死,今病必死,未死得至洛,幸矣,妻儿不能知矣。”
大和三年六月八日,卒于东都思恭里,年五十。
(选自《樊川文集》,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夕闻涣思佽助并州          佽:帮助
B.急于束缚黠夷               黠:狡猾
C.言涩不能拜                 涩:苦涩
D.盖壮未期病                期:料想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王公神道碑铭    
【宋】欧阳修
王公讳旦,字子明,大名莘人也。公少好学,有文。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及第,为大理评事。右谏议大夫赵昌言参知政事,公以婿避嫌,求解职。太宗嘉之,改礼部郎中。
公为人严重,能任大事,避远权势,不可干以私,由是真宗益知其贤。钱若水名能知人,常称公曰:“真宰相器也!”若水为枢密副使罢,召对苑中,问谁可大用者,若水言公可,真宗曰:“吾固已知之矣。”公在相位十余年,外无夷狄之虞,兵革不用,海内富实,群工百司各得其职。故天下至今称为贤宰相。
公于用人,不以名誉,必求其实。苟贤且材矣,必久其官,而众以为宜某职然后迁。其所荐引,人未尝知。寇准为枢密使,当罢,使人私公,求为使相。公大惊曰:“将相之任,岂可求邪!且吾不受私请。”准深恨之。已而制出,除准武胜军节度使。准入见,泣涕曰:“非陛下知臣,何以至此!”真宗具道公所以荐准者,准始愧叹,以为不可及。
公与人寡言笑,其语虽简,而能以理屈人,默然终日,莫能窥其际。及奏事上前,群臣异同,公徐一言以定。大中祥符中,天下大蝗,真宗使人于野得死蝗以示大臣。明日,他宰相有袖死蝗以进者,曰:“蝗实死矣,请示于朝,率百官贺。”公独以为不可。后数日,方奏事,飞蝗蔽天,真宗顾公曰:“使百官方贺,而蝗如此,岂不为天下笑邪?”日者①上书言宫禁事,坐诛,籍其家,得朝士所与往还占问吉凶之说。真宗怒,欲付御史问状。公曰:“此人之常情,且语不及朝廷,不足罪。”真宗怒不解。公因自取常所占问之书进曰:“臣少贱时,不免为此,必以为罪,愿并臣付狱。”真宗曰:“此事已发,何可免?”公曰:“臣为宰相,执国法,岂可自为之,幸于不发而以罪人?”真宗意解。
公事寡嫂谨,与其弟旭相友悌尤笃,任以家事,一无所问,而务以俭约率励子弟,使在富贵不知为骄侈。兄子睦欲举进士,公曰:“吾常以大盛为惧,其可与寒士争进?”至其薨也,子素犹未官,遗表不求恩泽。
烈烈魏公,相我真宗。相所黜升,惟否惟能。执其权衡,万物之平。
(原文有删改)
【注】①日者:古时占候卜筮的人。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王旦是“贤宰相”的一组是(    
①常称公曰:“真宰相器也!” ②海内富实,群工百司各得其职 ③公于用人,不以名誉,必求其实 ④默然终日,莫能窥其际 ⑤岂可自为之,幸于不发而以罪人 ⑥执其权衡,万物之平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袁随园君墓志铭
姚 鼐
君,钱塘袁氏,讳枚,字子才。其仕在官,有名绩矣。解官后,作园江宁西城居之,曰随园。世称随园先生,乃尤著云。祖讳锜,考讳滨,叔父鸿,皆以贫游幕四方。君之少也,为学自成。年二十一,自钱塘至广西,省叔父于巡抚幕中。巡抚金公一见异之,试以《铜鼓赋》,立就,甚瑰丽。会开博学鸿词科,即举君。时举二百余人,惟君最少。及试,报罢①。中乾隆戊午科顺天乡试,次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散馆,又改发江南为知县;最后调江宁知县。江宁故巨邑,难治。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最知君才;君亦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既而去职家居,再起,发陕西;甫及陕,遭父丧归,终居江宁。
君本以文章入翰林有声,而忽摈外;及为知县,著才矣,而仕卒不进。自陕归,年甫四十,遂绝意仕宦,尽其才以为文辞歌诗。足迹造东南,山水佳处皆遍。其瑰奇幽邈,一发于文章,以自喜其意。四方士至江南,必造随园投诗文,几无虚日。君园馆花竹水石,幽深静丽,至棂槛器具,皆精好,所以待宾客者甚盛。与人留连不倦,见人善,称之不容口。后进少年诗文一言之美,君必能举其词,为人诵焉。
君古文、四六体,皆能自发其思,通乎古法。于为诗,尤纵才力所至,世人心所欲出不能达者,悉为达之;士多仿其体。故《随园诗文集》,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贵重之。海外琉球,有来求其书者。君仕虽不显,而世谓百余年来,极山林之乐,获文章之名,盖未有及君也。
君始出,试为溧水令,其考自远来县治。疑子年少,无吏能,试匿名访诸野。皆曰:“吾邑有少年袁知县,乃大好官也。”考乃喜,入官舍。在江宁尝朝治事,夜召士饮酒赋诗,而尤多名迹。江宁市中以所判事作歌曲,刻行四方,君以为不足道,后绝不欲人述其吏治云。
君卒于嘉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年八十二。
(原文有删改)
【注】①报罢:科举考试落第。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皆能自发其思”是说袁枚的散文、骈文有自己的个性特色,“通乎古法”是说袁枚通晓古人的作文之法,因此袁枚的作品受到世人广泛重视。
B.袁枚文章出色并有声望,但被排挤外放做知县,于是他写文章显示其才能,而不愿升迁。
C.文章注意前后照应,比如第4自然段写袁枚在江宁为官的情况,这和第1自然段中的“最后调江宁知县”形成前因后果关系。
D.“世人心所欲出不能达者,悉为达之”,从侧面反映了袁枚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抱负。
 
1.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主要考查词类活用。A项,夜:从天黑到天亮的一段时间。没有活用现象。B项,官:做官。名词活用为动词。C项,蹄:蹬蹄。名词活用为动词。D项,罾:用网捕。名词活用为动词。
2.C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C项,涩:迟钝。
3.C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①句是他人对王旦的评价,且为王旦未做宰相之时;④句写王旦“寡而笑”的性格,与“贤宰相”无关。故可排除A、B、D三项。
4.A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B项,“于是他写文章显示其才能,而不愿升迁”对袁枚写作目的的概括有误;C项,强加因果,二者并无因果关系;D项,“世人心所欲出不能达者,悉为达之”,是说袁枚极有才华,并不是反映他为官的抱负。 
                     


今日收获如何?
总结一下吧!

                                                                          
                                                                          
                                                                          
                                                                         









2017年3月26日    
周末培优综合测试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唐故检校尚书左仆射右龙武军统军刘公墓志铭
韩  
公讳昌裔,字光后,本彭城人。曾大父讳承庆,朔州刺史。大父巨敖,为太原晋阳令。再世宦北方,乐其土俗,遂著籍太原之阳曲。父讼,赠右散骑常侍。
公少好学问,始为儿时,重迟不戏,恒有所思念计画。及壮自试以《开吐蕃说》干边将,不售。入三蜀,从道士游。久之,蜀人苦杨琳寇掠,公单船往说,琳感欷,虽不即降,约其徒不得为虐。
建中中,曲环招起之,为环檄李纳,指摘切刻。环封奏其本,德宗称焉。环领陈许军,公因为陈许从事,以前后功劳,累迁检校兵部郎中、御史中丞、营田副使。 
吴少诚乘环丧,引兵叩城,留后上官虽涚咨公以城守,所以能擒诛叛将,为抗拒,令敌人不得其便。韩全义败,引军走陈州,求入保。公自城上揖谢全义曰:“公受命诣蔡,何为来陈?公无恐,贼必不敢至我城下。”明日,领骑步十余抵全义营。全义惊喜,迎拜叹息,殊不敢以不见舍望公。
上官涚死,代涚为节度使。命界上吏,不得犯蔡州人,曰:“俱天子人,奚为相伤?”少诚吏有来犯者,捕得缚送,曰:“妄称彼人,公宜自治之。”少诚惭其军,亦禁界上暴者,两界耕桑交迹。吏不何问。
元和七年,得疾,视政不时。八年五月,涌水出他界,过其地,没邑屋,流杀居人,拜疏请去职即罪,诏还京师。即其日与使者俱西,大热,旦暮驰不息,疾大发。左右手辔止之,公不肯,曰:“吾恐不得生谢天子。”上益遣使者劳问,敕无亟行。天子以为恭,即其家拜检校左仆射、右龙武军统军知军事。十一月某甲子薨,年六十。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总集》,有删节)
1.下列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壮自试以《开吐蕃说》干边将,不售        售:实现
B.吴少诚乘环丧,引兵叩城                        叩:攻打
C.殊不敢以不见舍望公                             望:怨恨
D.吾恐不得生谢天子                               谢:感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乐其土俗                                    吾其还也
B.久之,蜀人苦杨琳寇掠                     填然鼓之
C.以前后功劳,累迁检校兵部郎中           欲以客往赴秦军
D.上官涚死,代涚为节度使                  不足为外人道也
3.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少好学问,始为儿时,重迟不戏,恒有所思念计画。
 (2)少诚惭其军,亦禁界上暴者,两界耕桑交迹,吏不何问。 
4.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刘昌裔的主要品质。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长清僧
【清】蒲松龄
长清僧某,道行高洁。年八十余犹健。一日,颠仆不起,寺僧奔救,已圆寂矣。僧不自知死,魂飘去,至河南界。河南有故绅子,率十余骑,按鹰猎兔。马逸,堕毙。魂适相值,翕然而合,遂渐苏。厮仆环问之张目曰胡至此众扶归入门则粉白黛绿者纷集顾问大骇曰我僧也胡至此家人以为妄共提耳悟之。僧亦不自申解,但闭目不复有言。饷以脱粟则食,酒肉则拒。夜独宿,不受妻妾奉。
数日后,忽思少步。众皆喜。既出,少定,即有诸仆纷来,钱簿谷籍,杂请会计。公子托以病倦,悉卸绝之。惟问:“山东长清县,知之否?”共答:“知之。”曰:“我百无聊赖,欲往游瞩,宜即治任。”众谓新瘳,未应远涉。不听。翼日遂发。抵长清,视风物如昨。无烦问途,竟至兰若。弟子数人见贵客至,伏谒甚恭。乃问:“老僧焉往?”答云:“吾师曩已物化。”问墓所,群导以往,则三尺孤坟,荒草犹未合也。众僧不知何意。既而戒马欲归,嘱曰:“汝师戒行之僧,所遗手泽,宜恪守,勿俾损坏。”众唯唯。乃行。既归,灰心木坐,了不勾当家务。
居数月,出门自遁,直抵旧寺,谓弟子曰:“我即汝师。”众疑其谬,相视而笑。乃述返魂之由,又言生平所为,悉符。众乃信,居以故榻,事之如平日。后公子家屡以舆马来,哀请之,略不顾瞻。又年余,夫人遣纪纲至,多所馈遗,金帛皆却之,惟受布袍一袭而已。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而辄道其八十余年事。
异史氏曰:“人死则魂散,其千里而不散者,性定故耳。予于僧,不异之乎其再生,而异之乎其入纷华靡丽之乡,而能绝人以逃世也。若眼睛一闪,而兰麝熏心,有求死不得者矣,况僧乎哉!”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马逸,堕毙                       逸:奔跑,狂奔
B.吾师曩已物化                    物化:事物的变化
C.既而戒马欲归               戒:戒备
D.了不勾当家务                    勾当:行当,事情
2.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相视而笑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哀请之                 惟君图之
C.乃述返魂之由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群导以往              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蒲松龄认为:人死之后就会魂飞魄散,而老僧的魂魄之所以能够经千里而不散,是因为他思念故里的情意深切。
B.老僧的魂魄离开身体后,飘到河南地界,恰巧撞上了一个旧官宦家公子的尸体,而魂魄竟然与尸体相合,公子渐渐苏醒过来。
C.几天后,公子忆起之前自己所在的那个寺院,要求仆人备办行装,一群人当即出发前往山东的长清县。
D.后来,公子偷偷跑到寺院里面住,不再回家,公子的夫人多次亲自来到长清寺院看望,还赠送了很多东西,但公子只接受了一袭布袍而已。
4.用“/”给文中加粗部分断句。
厮 仆 环 问 之 张 目 曰 胡 至 此 众 扶 归 入 门 则 粉 白 黛 绿 者 纷 集 顾 问 大 骇 曰 我 僧也 胡 至 此 家 人 以 为 妄 共 提 耳 悟 之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僧亦不自申解,但闭目不复有言。饷以脱粟则食,酒肉则拒。
(2)公子托以病倦,悉卸绝之。惟问:“山东长清县,知之否?”
                                     
1.D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D项,谢:辞谢。
2.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项,音节助词;A项,代词,那里/语气副词,还是;C项,介词,因为/介词,凭借;D项,动词,担任/介词,被。
3.(1)刘公年少时喜好学习,起初为孩童时,就稳重不喜欢玩耍,经常有所思虑谋划。
(2)吴少诚为他军队的行为感到惭愧,也禁止他的士卒在边境上行暴。州界两边的百姓耕种时都跨越边界,官吏也不呵斥责问。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实词要字字落实,注意文言句式的翻译。关键词有:(1)“重迟不戏”,稳重而不爱嬉戏;“思念”,思考;“计画”,谋划;(2)“惭”,感到惭愧;“暴”,行暴行;“交迹”,跨越边界;“何问”,呵斥责问。
4.勤学好思;胆识过人;善于辞令(文辞);顾全大局;治军有方;宽厚持重。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从文章的第2段可分析出刘昌裔勤学好问,有胆识;第3段可分析出他善辞令;第5段分析出他顾大局和治军有方。 
1.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B项,“物化”:特指死亡。C项,“戒”:准备好。D项,“勾当”:办理,处理。排除这三项,即可选出答案。
2.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D项,都是连词,表修饰关系。A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递进。B项,代词,他/代词,指阙秦以利晋。C项,副词,于是/副词,竟然。
3.B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时,应当把握原文内容,根据对原文的理解分析考虑。A项,不是“因为思念故里的情意深切”,是因为“性定”。C项,不是“当即”,而是第二天。D项,“公子的夫人多次亲自来到长清寺院看望”错误,应是公子的夫人派仆人到长清寺院。
4.厮仆环问之/张目曰/胡至此/众扶归/入门/则粉白黛绿者/纷集顾问/大骇曰/我僧也/胡至此/家人以为妄/共提耳悟之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断句的时候,要抓住标志词,如对话标志词“曰”“问”等,其后一般要断开;还要注意一个单句中一般只有一个谓语动词,要弄清楚其后的宾语,正确断句。
5.(1)僧人自己也不申辩解释,只是闭着眼不再说话。给(他)拿粗米饭(他)就吃,酒肉(他)就拒绝。
(2)公子推托因为有病倦怠,全都拒绝了他们,只是问道:“山东的长清县,(你们)知道它吗?”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①句应译对“但”:仅仅,只是。“饷”:动词,供给粮食。“脱粟”:粗米。句子大意。②句应译对“托”:推托,假托。“悉”:都。句子大意。
                     



今日收获如何?
总结一下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2年全国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详解
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题(有详解和译文)
2018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2013年中考语文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
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技巧
中考语文之课内文言文阅读精解2020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