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让我们老老实实地教语文(三)

第三个词语“真真切切”。教学一定要真真切切。真真切切地让学生在课堂上读,真真正正地让学生在课堂上思,真真正正地让学生去说、去表达。无论你是公开课、比赛课还是其他什么场合的教学课,首先都得是语文课。我没有听到四位老师上的课,但我一直在关注这些思考,如给学生读的时间充足吗,如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充足吗,如我们是不是很紧张地推着赶着学生在走,我们有没有留出真是的时间让学生消化文字和语言……我记得前几年一个全国教学大赛暑期在某地举行,一看课题,就有点担忧了。《滕王阁序》《兰亭集序》《祭十二郎文》《报任安书》……文言文,经典名篇,又都是较长篇幅,很多语句文意生涩,读准字音,疏通字词,这样读读懂怕也要一节课。这一节课又怎么个赛法?既要疏通文句读明白,又要探究思想读深厚,一节课,真能做到吗?最后我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做《赛课,不是赛车》。对好课的评价,最终的落脚点是学生,也就是他们学到了什么,又是怎么样学到的。一课时,教师慌慌张张地赶着走,学生神情茫然地被推着前行,他们真的把《滕王阁序》这样的美文种植进心底了吗?现在听课我更注重听细节看落实,我不强求这堂课一定要走到哪一个程度。没有比真实的教学更好的教学。所以,我们一定要考虑,学生是在真正地学习语文吗?     

去年12月,我去桂林讲课,给我的课是《祝福》,一万字的小说,我那天晚上吃饭的时候跟校长说,麻烦你晚上回去的时候跟老师交代一下,《祝福》这篇小说,读几遍就可以了。结果校长忘记了这事,学生也不知道今天要上的是《祝福》,甚至有的连个文章也没有。我扫描了几个学生手头的文章,发现几乎没有什么圈圈划划的,阅读,是要有痕迹的,论说的深刻不等于细节的入驻。“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读懂鲁迅作品,还是要“读”字当先。我也安静下来,没关系,先读文章,就先认真地读文章,45分钟,25分钟都在读文章,读了以后还剩下20分钟,20分钟也有20分钟的教学方法。学生在那里读文章的时候非常安静,听课的老师很为我担忧,好些我的好朋友,一直用手提示“你还不上课呀”?我心里却很踏实,没有比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更好的教学了。后来,这堂课,真的也上出了较为精彩的后20分钟。

所以老师们,不要赶着学生走,一定要真真实实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读文章、品味语言,去思考探究问题,课堂一定要真实。

一次去外地讲公开课,一个班主任很好心的,我在吃饭的时候,在门口示意:“肖老师你出来一下。”我说,什么事情啊?她偷偷地给我一张纸条说:“打钩的那些名字,是我们班级里读书很不好的、上课调皮捣蛋的、问也问不出什么东西的,这几个人你千万别叫他。”我愣住了,说,老师麻烦你把这句话收回去,把这个纸条也拿回去,我正好没看。教学是无法选择学生的,我们面对学生应该是一视同仁的。很多老师教学比赛时碰到我就说:“肖老师我今天很倒霉,抽到了这所学校最不好的学生。”那他们就不是学生了吗?“他们抽到了文科班,语文能力强,我抽到的是理科班。”理科班就不学语文了吗?老师们,当我们在选择学生,把所有的精彩都拉过来的时候,请问这堂课还是您的课吗?一问学生都会答,请问这个课还是你要的课吗?真实的教学非常重要。真实的教学就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空白,留有尴尬。太舒畅地行云流水,要么说明你的课堂问题没多大的含金量,要么就说明你的课堂失去了它的真实性。真真切切,教学最美。

第四个词语,深深浅浅。我们自己读书一定要深,我们自己解读一定要深。但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怎样根据学情做出好的教学。有这么一次教学活动,《散步》这篇课文分别给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来学习,后来我们发现三堂课大多数内容是一样的。说明什么?我们的教学是在做一种无用的重复,没有根据学生的认知度选择教学内容。浙江省很有意思,初中语文是人教版的,高中语文是苏教版的,这样杨绛先生的《老王》就出现了两次;初中也出现,高中也出现。我在想在教学过程中肯定就要有区别了。解读时要依据学生的学情来选择你的教学内容。课堂教学一定要思考一个问题,我们是基于教的教学还是基于学的教学,一个课堂是为了表现你的才华还是展现学生的学习,这是我们大家要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这个浅,不是说浅薄的、肤浅的。而是希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把我们深刻的理解,深入浅出,浅入深出。所以,依据你的教学对象,依据单元的教学目标,做出好的适合的教学,是我们每个老师要去思考的。今天的我们,重新再看以前的文本,自然会看出40岁、50岁、70岁的态度。但是别忘记,我们眼前的孩子,他就是七年级的、二年级的孩子,他们有他们的人生经历、他们的阅读经历。文本的深刻,我们是提早告知了呢,还是去按照规律去学习的,这也是大家要去思考的问题。

第五个词语,灵动灵活。我想不出AABB四字词,就用ABAC词来代替。我们说语文教学老老实实地教,并不意味着语文教学是死板的、机械僵化的。语文丰富、语文博大、语文精深、语文美丽,可以根据一篇文章的特点,可以根据学习的情况,做出很灵动、灵活的教学设计。有老师上《桃花源记》,第一次,问题是这样的,渔人是怎样进入桃花源的,桃花源那里的景色怎么样,桃花源里的人又怎么样,出了桃花源以后,又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设计太没创意,能不能灵动点?第二次,桃花源,一个怎么样的桃花源?美丽的桃花源,偏僻的桃花源,安静的桃花源,和睦的桃花源……文本多元的思考出现了。有一个学生回答了,“老师,桃花源是一个绝境”。我盯着“绝境”二字想了半天。我说,“绝境”两字你抓抓看。第三次,桃花源是一个“绝境”,什么是“绝境”?先解释了:与世隔绝的地方。绝境,桃花源是一个绝   之境,请你填上一个字。这就把前面那个问题更显文言化了。桃花源是一个绝美之境,桃花源是一个绝僻之境,绝静之境……深入文本,挖掘桃花源的特点。老师就教到这个位置。我告诉他还不够,你再读读文章后两段,你还会发现桃花源是一个绝无之境!那么,陶渊明为什么要写这个“绝无之境”?文本意义就打开了。当然,《桃花源记》一文可以切入的点还有许多,全在老师你的玲珑心里。你教得灵活、教得灵动,课堂上还可以有很多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出来。语文课的特点就在于实施教学的人是有悬念地在教学,你要引领学生怎样走进,你要引领学生怎样走向远方。都说生活是有诗和远方的,但老师你自己首先缺乏了诗意,你又怎么能够引领学生走向远方?

后来,《桃花源记》我读了很久,听了很久,我跟别人开玩笑说,如果你不会教语文,哪怕你多多读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你会发现《桃花源记》的每一句话其实换个角度在告诉我们语文教学的秘密。《桃花源记》,怎么就是语文教学的秘笈呢?你们看,课堂教学应该“缘溪行,忽逢桃花源”,语文课堂要有一条线索、一条脉络串成。“忽逢”告诉我们,好的语文课应该引领学生不知不觉进入一个高的境界。你要怎么解读,很简单,“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只有把文字读懂、读透,你才能发现浅表的外在后面有一个很深的地方。你要怎么提问题,问题既不能太难又不能太容易。怎么问?“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你不能把它遮得严严密密,要让它透出一种光,感受到思考的快乐。好的课堂应该如何激发学生去思考?《桃花源记》也告诉你了。“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再想想看,教学问题要一大堆吗?不是的。《桃花源记》告诉我们:“中无杂树,落英缤纷。”没有杂树不等于没有树,而是它有最重要的主树,那么课堂要有主问题,用主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让思维像片片落英,缤纷满地。这不都是好的语文教学方法吗?你一定要问我是怎么想出来这些来的,“不足为外人道也”(笑)。

本真,本色,实实在在,就是好的语文。当你时常用语文之心去思考语文的时候,老师们,语文才能真的进驻你的内心,化作美丽的风景。你和我,我们本身都不完美,也无须强求完美,但我们必须努力前行。一句话,爱世界,爱生命,爱语文,老老实实地教语文,绽放你教学的智慧,这样语文会与你做出许许多多美丽的相逢与相撞。

恭祝各位老师,教出好的语文、精彩的语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学中的“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语文老师和对外汉语老师的区别
新课程下语文教师的新观念
课堂伊始 诗意洋溢 ——我课堂上的一个坎
语文教师应有的“四问”
李强语文90秒: 老师,我们能否不学《囚绿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