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语文教学有“三告

肖培东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蔡元培先生在1917年就任北大校长时发表的就职演讲,指明了教育的宗旨和教育的方向,脉络清楚,一气呵成。文章字字珠玑,处处闪耀着教育的智慧的光芒,是一篇经典的演讲词。“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这“三告”在当时更是有着振聋发聩、匡正时弊的重要意义,不仅唤醒了当年的北大学子,开启了北大一个新的纪元,在我们今天看来仍很有意义,可谓历沧桑而弥新。细读本期镜头,仿蔡元培先生之“三告”以做点评。

一曰抱定宗旨。钱梦龙老师在进入教学过程之前,总要这样自觉地问问自己:“我教的是一门什么课?为什么要教这门课?这样教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有什么意义?”这也是在提醒我们要坚守语文教学本真,遵循语文教学规律,追寻语文教学真谛。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习、传承、弘扬本民族的母语,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抱定宗旨,通俗地说,就是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游走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纷争之中,使得语文教材、语文教师在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样的语文知识时发生了异化,课堂上盲目追求形式,却不注重实效,出现了一些非语文现象。蔡元培的这篇以北大为背景以长者的殷殷期望为主要内容的就职演讲,就很容易教成北大历史课或者班会德育课,或讲北大的前世今生,或论当今大学的现状,或谈对蔡元培提的“三事”的理解、启迪等等。这样,回忆历史代替了咀嚼文字,热闹的讨论代替深情的朗诵,语文的世界单薄而乏力。本期镜头,让我们读出的是语文的表情和语文的本色。四位老师紧紧抓住课文演讲词的文体特点,围绕蔡元培先生的“三告”,精准定位教学内容,一边体会演讲词的特点,一边领会蔡老对青年学子的良苦用心,让人本与文本不断碰撞,情感和思维相得益彰,是在实实在在地教语文。陶加辉老师的镜头其实是一堂完整课的微缩版,教学他紧扣演讲词的文体特征,引导学生从针对性、逻辑性、通俗性和情感性等角度去归纳演讲词的特点,稳稳当当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陶老师的设计并不新颖,但这种不刻意追求新颖却成就了课堂教学的实在与纯粹。不过,陶老师其实是可以做得更艺术灵动一些的。他的镜头题为“震撼心灵的声音”,是从罗家伦先生的回忆语中引出的,“那深邃的、无畏的而又强烈震撼人们心灵深处的声音驱散了北京上空密布的乌云”。陶老师完全可以抓住这个“震撼”来组织教学,以引出对演讲词的特点和蔡元培先生的教育精神的探讨的。

二曰砥砺语言。从语文课程的性质来看,语文教学重在进行语言训练。语文课要回归语言的本质,我们就必须将语文教学深深地根植于文本语言之中,去揣摩、品味和感悟语言,将语文的教学重心切切实实落在让学生亲历阅读的全过程中。一个“抱”字定宗旨,刘永胜老师对这个“抱”字的砥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让大家在“定宗旨”前面替换一个动词,大家会选用哪个字?这一问激活了课堂,激活了学生。“立”“守”“咬”等字纷纷亮出,看似换一个字,其实是帮助学生理解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和教育信仰。学生对这个“抱”字的理解也很有生活体验,比如“抱”字“显得特别有安全感,而且表现出对宗旨的全力付出”,比如“可以理解成‘怀抱着’‘心中存着’”,而老师“抱”字连心的理解更让人感动。这一“抱”,由“抱”一词一句到“抱”全文,则更见刘老师的巧妙用心。景慧颖老师则是在演讲词的主要句式上加以探讨。“此篇演说,多有问句,请同学们找一找,读一读,具体说一说这些问句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通过对这六个问句的理解分析,立体式地感受蔡元培改革北大的决心与意志。这则镜头中,我最期待的是景老师如何解决学生提出的“这六个句子根本不是问句,而应该是感叹句”这个疑问,遗憾的是老师快速滑过导致错失了教学最精彩的时机。这个极有嚼头的问题,原本是可以连接这篇演讲词的诸多特点的。这说明教学的“深读”还有待开掘。最后一段是“画蛇添足”吗?刘波老师的镜头关照的是课文的篇章结构。演讲词的最后,蔡元培告诉在座的青年学子,自己近期要做两件事,一是改良讲义,二是添购书籍。这两件事情虽小,却是建构一个优秀大学的基本条件,也正是北大学子们最迫切需要的。作为一个校长,蔡元培为学校、为学生考虑得不可谓不深,不可谓不细。刘老师引导学生从结构、主旨、人物三个方面展开了分析,较好地理解了最后一段的“画龙点睛”之效。如此砥砺语言,使得对关键字词、篇章结构、语言风格、句式特点、手法运用的赏鉴成为这堂课的核心内容和任务,语文教学的学科属性和价值才能凸显。

不过,遗憾的是,作为演讲词,四则镜头都忽视了本课教学最重要的语言学习和运用的方式,就是朗读。《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一文采用浅易的文言写作,具有古朴典雅、浅显易懂,语重心长、情感真挚、逻辑性强的语言风格和特色。要真正体会作品的这一风格和特色,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实践,深入品味演讲词的语气、语调、重音和停顿,从中细腻体味演讲人的思想情感。不读,品不深“抱”中的内涵。不读,悟不到句式的语气和语调。不读,蔡元培的“画龙点睛”缺失真诚的感受。不读,同样不能深刻体会演讲词的特点。品读品读,品中读,读中品,这样,才能真正达成对文本语言材料的玩味涵泳,对文本的文体特征的认识和对作品艺术手法、语言风格等的具体理解和赏鉴。

三曰尊敬学生。语文教学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重视学生自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体验和感悟,强调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认知,鼓励学生就教材或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刘永胜老师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有些镜头,还是少了点教学的迂回,少了点对话的碰撞、交锋,少了点学生的实实在在的阅读。教学还是要多从学生立场方面去做思考做研究,让课堂真实地发生,让学习真实地存在,教育的智慧就在其中。

如此,抱定宗旨,砥砺语言,尊敬学生,语文教学有“三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用、有趣:语文教学的“两只箩筐”
【聚焦新课标03】 │ 吴欣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介绍
关于高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几点思考
中学老师开创意写作课程,招生条件:必须“讨厌作文”
2021年第2篇:读文随笔•活动探究视角下的演讲词教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