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硬资产、优质资产、核心资产 今天看到以前摘录的一段红周刊对归隐林地的采访: 我的自选股大多是“硬资产...

今天看到以前摘录的一段红周刊对归隐林地的采访:

我的自选股大多是“硬资产”,也就是国计民生离不开,未来不会倒闭化为乌有的品种。

所选标的ROE大概率保持在12%以上(我的年化收益目标是12%),即使短暂波动会低于12%,长期均值也会达到这个标准。

资产负债率不太高(现金流可以轻松覆盖利息)。

PE在15倍以下,长期平均增长率不低于5%,

股息率接近或超过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如果股息率略低,那就要求增长率略高。

ROE(净资产收益率)是最看重的,我也会用杜邦公式分解看看ROE的来源。

经营现金流特别重要,经营现金流与净利润的比例,

应收账款和库存的逐年变动,

以及与营收增长的相对速度。

大量商誉在账面上,要特别小心。商誉实际是无形资产价值,那些商标、专利、独有技术、骨干人员,共同构成了商誉的基础,但是这些东西很容易化为乌有。

很关心资产负债率问题,毕竟现在是一个去杠杆的周期。

如果不是强周期股票,那么PE一定要看,低估不低估,PE表达最直观。强周期股票那就看PB,看资产负债表的细节,比如有多少商誉,有多少过时过气的废铜烂铁(库存或高估的生产设施),自己打个折扣,得到有效的重置价值,再来计算PB。

如果不想做趋势,那么股息是扛过熊市(低位补仓)的重要资金来源,要重视。

希望更多的价值投资者能够通过股票现金动态平衡之类来应对牛熊,收益率也许会有一点影响,但好心情的补偿是无价的。 

核心投资逻辑:“以价值定持仓品种,以趋势定持仓数量”,核心原则是不接受大幅(25%以上的)回撤。

---------------------------

在看这段笔记的时候,我内心有一个深深的困惑。

过去在做量化策略的时候,经常发现“优质<>高收益'。加入的品质过滤、安全过滤因子越严格,策略的回测效果往往越差。

这可能是因为公认优质的品种,价格偏贵,价格波动范围偏小,市场不理性偏弱,直接影响了量化策略发现和利用错误价格的能力。

我的量化策略,大部分是基本面ok+便宜低估,靠的是均值回归的力量,越是公众瞧不上的普通货,越有这种机会。因此持仓大部分是不怎么光亮的普通品种。那些公认最牛X的品种,很少出现在量化策略持仓里。

这个感觉并不是太好。每次看到别人讨论优质资产、长持价值股票、核心资产,如数家珍时,心里都有一点刺痛和隐隐的不安。

---------------------------

其实并不是故意要做这种依靠低买高卖的高周转策略,而是做不出依靠内生增长的长持策略。后者的回测收益、夏普,远远低于前者,我也很绝望呀。

这也许是A股还不成熟的一个表现吧,波动性太强,以至于赚取波动的收益,要远远高于优质企业的内生增长。以后向美股方向发展,可能就会变化。

从变化方向的角度来说,也许确实要重视硬资产、核心资产的选股逻辑,这是量化策略最最讨厌的情况:按历史回测不出来,却代表未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投资体系(详细版)
[转载]转:★★★价值投资体系
在每一种大类资产中,都找到最优质的标的,有可能吗?
最新的“优质资产”是他们,今天,我把市场上最新的“优质核心资产”
量化FOF产品起底:从策略到收益,探索最适合A股的FOF产品
光大量化核心基金怎么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