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玄学

 人禀天地之气而生


  《管子?水地》曰:“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说的就是将水比喻为同人的筋脉一样。除了将河流比喻为筋脉之外,自然界中其它的也是和人体一一对应的——山为骨骼,土为肌肉,植物为毛发,石油为骨髓,山川中的孔穴为人身之九窍。九窍为二耳、二目、二鼻、一口、一前阴、一后阴。山川中的孔穴是用来交换地气的,起到一个新陈代谢的功能,而人的体窍也具有这个功能。

  人禀天地之气而生,齿嚼五谷杂粮以养身立命;大地以高山为齿,食纳阴阳之气而为生。耳目者,日月也;血气者,风雨也。天有九重,人有九孔;天有二十四节气,人有二十四根肋骨;天有四季,人有四肢;四季有五行,人有五官、五脏、五声、五指……如果继续罗列,这种对应比附关系可谓比比皆是。

五行 


  很多人不知悉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五行,以为真的说的就是能看得见的阴阳,或是金木水火土。其实,阴阳五行最主要的作用是作为比拟附象,即类象。它们不是具体的物质所属,而是属性划分。这也就是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神秘所在。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五行相生》中说:“天地之气,合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行者,行也,其行不同,故谓之五行。”很明显,五行指的就是天地之气的运行。

  阴阳和五行是“气”的基本运动规律。五行之“气”一出,阴阳功能当下即得到落实——阴阳之气处在生的状态为木,处在长的状态为火,处在收的状态为金,处在藏的状态为水,生长收藏的转化过程为土,这些都靠土来实现。于是,五行由具体的五种物质的原意,升华到五种气的运动形式的高度,由形而下上升至事物普遍发展规律的形而上的水平,即由“器”上升至“道”。

  五行的排序在历史上共有八种。我们现在常说的金木水火土的排序,是依照战国晚期的阴阳家邹衍之说而来(与《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所取排序相同);同时,邹衍也是历史记载中最早用阴阳、五行为说者(详见《汉书?艺文志》)。史上第一次申明五行之间生克关系的著作是《国语?郑语》,其言:“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从而表明了五行已糅合在一起,发生了内在的生克关系。值得探讨与求证的是,五行的定义与使用在《易经》中却没有任何体现——《易经》只言阴阳不言五行。而五行、五音、五味、五臭等的具体分类最早见于汉代刘安的《淮南子》中。

  五行中,“五”是数词,“行”是动词。行是作用、过程及其变化。《说文解字》释“行,人之步趋也”,也就是迈步行走的意思,进而可引申为行动、运行、运动。类似的说明有很多,如“天地动静,五行迁复”(《素问?五运行大论》);北宋邵伯温云:“金木水火土,致用也,以其致用,故谓之五行,行乎天地之间者也”;明代大儒来知德亦说,阴阳“二气交感,生成万物者,流行也”……因此,行而不止、循环往复为五行。由此可见,气运是不断变化的。

  五行是流行,是五种静态元素在不停作用。

  易学的中流在五行,五行接本末。五行在脏腑,本末在四肢(人身有生机之处,唯有五脏六腑)。因为五行在中流,不会逆流而上,只会往下走,故五行只通根本,不通源头。

  源清流浊,吃下的是好的,顺流而下后排出来的都是脏的。

  真正清楚理解了阴阳五行的大义,就能够做到源远流长。

和而不同


  “和”为古字,见于金文和简文。在古汉语中,“和”作为动词,表示协调不同的人和事并使之均衡。如《尚书?尧典》:“百姓昭明,协和万帮”(这里强调的是“万帮”,而不是融为“一帮”,“一帮”为“同”)。古“和”字还有“顺其道而行之”,不过分,得其中道的意思。在“和,顺也,谐也,不坚不柔也”(《广韵》)和 “刚柔得道谓之和,反和为乖”(《新书?道术》)中,“和”都是和谐适度的意思。基于“和”的本义,庄子把“太和万物”作为他的最高理想。

  有“和”就有“不同”。据《左传》和《国语》记载,齐国的大臣晏婴,有一次拜见齐侯时,齐侯对他说:“唯据与我和”。“据”指的是齐侯侍臣,姓梁,名丘据。晏婴说:“梁丘据不过是求‘同’而已,哪里谈得上‘和’呢”?齐侯问:“‘和’与‘同’难道还有什么不一样吗”?晏婴说:“像梁丘据那样的人,你说对,他也说对,你说不对,他也说不对,有什么用呢?”他认为“不同”是事物组成和发展的最根本条件。这引出晏婴的一大篇议论。此后,“和而不同”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观念之一。

  后来,孔子也吸收了晏婴的思想,指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总结起来说,“和”的主要精神就是要协调“不同”,“和”的作用就是要探讨诸多“不同”之间如何共处。这一思想也鲜明地体现在“五行学说”里。
 

玄学


  社会学科有隐学和显学之分,易学本身是隐学。隐学的主体就是玄学,妙法凝玄!隋代佛教天台宗的智者大师说:玄学是人类最高的学问。

  在北大校史馆,有一面由红、白、黄、蓝、黑五种颜色构成的旧校旗。蔡元培曾对这五种颜色作过解释,即红色代表“现象的科学”、蓝色代表“发生的科学”、黄色代表“系统的科学”、白色代表哲学、黑色代表玄学。蔡元培认为:“人类的求知欲望绝不能以综合哲学和实证哲学为满足,必要侵入玄学的范围。”

  “玄”的概念源于《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为奥妙莫测之意。

  魏晋时期,有所谓三玄之学。“三玄”一词始见于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勉学篇》:“洎于梁世,兹风复阐,《庄》、《老》、《周易》,总谓三玄。”兹风指玄学清谈之风。梁代清谈复盛,《老子》、《庄子》、《周易》之学从而得以再兴。

  称《老子》、《庄子》、《周易》为“三玄”,是因它们含有非常深奥的学问。魏晋时的玄学家无一不从事三玄之学的研究。

  新儒家的代表人物牟宗三,给“玄”下了这样的定义:玄是有无两者的浑同。要了解“道”,就必须通过“有”和“无”来了解。有无相生,大道巍巍。哲学界有这样的定义:最高的存在是虚无。而谭嗣同在他的七律《题江标修书图》中也说“众生绝顶聪明处,只在虚无缥缈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种生基改运到底是咋回事?孙志华老师剖析中国神秘旺运文化
关于易经、风水、占卜的对话——
“三玄”中的数学:谁能说清楚一二三背后的秘密
历代周易研究
周易发展史讲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