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圆桌论坛:儿童中文分级阅读学术研讨

有人嗜小说,有人嗜散文,有人嗜童诗,有人嗜童话,阅读的姿态始终多样而丰沛,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儿童们。在资讯奔流、互联网风行的今天,儿童阅读作为全民阅读的基础,是否需要分级,如何分级?

2019年4月13日,在第十五届中国儿童阅读论坛暨亲近母语教育研讨会上,朱自强、冷玉斌、蔡朝阳、郭史光宏、孙慧阳、付雪莲、张弘等七位儿童母语教育专家、作家、儿童阅读推广人、一线教师,就儿童中文分级阅读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不同维度的跨界讨论。

从左至右依次为:朱自强、冷玉斌、蔡朝阳、郭史光宏、孙慧阳、付雪莲、张弘

儿童何以需要分级阅读?目前的儿童分级阅读存在哪些困境?如何落实儿童分级阅读?本次圆桌论坛将围绕以上问题展开,论坛由著名儿童文化学者朱自强教授主持,其中,既有专家们的观点阐述,又有围绕主题的对话交流,开放自由,精彩连连。

著名儿童文化学者朱自强教授

Part1:观点阐述

在我们的认知中,儿童阅读的重要性已经毋庸赘言。无论是开阔视野,提高理解能力,抑或增加底蕴,其无可取代的意义,早已浓墨重彩,大书特书。那么,成人眼中的好书,就是合乎儿童脾胃的书吗?蔡朝阳老师用他丰富的亲子阅读经验告诉我们:不是。

01

儿童何以需要分级阅读?

蔡朝阳,人称“麻辣语文教师”,也是一名资深奶爸。从孩子10个月开始,他就和孩子一起阅读。在此过程中,他发现孩子每天都在成长,他的大脑不断发育,变得更加具有思辨力和吸收力,从一个读图的孩子变成一个读故事的孩子,变成了一个能够初步思辨、具有理性的孩子。

因此,蔡老师认为,童书分级阅读非常重要,这也是一件非常专业的事情。蔡老师还发现,孩子会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他们自己在做分级阅读,而我们大人做的分级阅读未必准确。

资深奶爸,独立撰稿人蔡朝阳

02

目前的儿童分级阅读存在哪些困境?

作为马来西亚儿童文学协会副会长,郭史光宏老师在儿童分级阅读上有着自己的见解。他指出:分级阅读的工作不太可能做得完美,但同时它又是非常有价值的。

在他看来,儿童分级阅读不止是出台一份书单,还包括分级标准体系的建立、分级阅读的服务。在具体落实分级阅读的过程中,由于每一个儿童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所以,不太可能有一个标准或者一个分级系统能够符合每一个具体、个体的儿童。

那分级阅读为什么有价值呢?郭史光宏老师指出,在马来西亚,很多家长、老师在选书这件事情上相当迷茫,常常会选到一些不适合孩子的书。这样的次数多了以后,孩子就渐渐丧失了阅读兴趣,所以分级阅读又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分级阅读到底怎样分呢?光宏老师认为,可参考的维度有很多,比如儿童的认知发展程度、心理发展程度和审美发展程度。同时,儿童分级阅读还涉及到中文的可读性和易读性的问题,所以非常复杂。他还提出,我们进行分级阅读的目的是帮助儿童更好地成长,千万不能把分级阅读变成限制和捆绑。

马来西亚儿童文学协会副会长郭史光宏老师

03

在实践分级阅读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孙慧阳老师对阅读深有研究,同时,她也特别重视实践。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连续六年,她带着孩子们阅读。基于丰富的阅读实践,孙慧阳老师提出了三个观点。

1.经验要有,但不能拘泥于经验。孙老师说,分级阅读的概念来自西方,基于英语体系,有自己的创作、测评、出版以及一系列实践,相对于国内来说是比较成熟的。但是,我们必须针对我们的母语体系,针对简体中文版的阅读材料来做我们的分级阅读工作。所以,经验要有,但是不能生搬硬套。

2.分级阅读基于对儿童的认知。分级阅读在干嘛呢?孙慧阳老师认为,分级阅读在做匹配和定位的工作,这个工作基于对儿童的认知,以及儿童的心智发展。她提出,儿童的成长是一个变量,变化的过程才产生了分级的诉求。而在儿童的生理年龄、心理年龄之外,孙老师还提出了“阅读年龄”。阅读年龄不同,儿童的阅读读物也会产生很大的差异。因此,我们对于儿童的认知,需要考虑阅读年龄的维度。

3.放大格局才能聚焦细部。孙慧阳老师认为,我们目前的探讨更多是在上游,包括理论的阐述、架构的搭建、标准的设定等。但是,老师们需要的是实践。怎么才能实践好?放大格局才能聚焦细部。在儿童阅读的体系里,通过读物的题材、体裁、内容、字数等维度,我们可以定位一本书,这种做法很有效。

童书译者孙慧阳

04

目前语文教学存在哪些弊端?

付雪莲老师来自教学一线的实践现场,她的心里始终惦记着孩子。在她看来,做儿童分级阅读的最大意义,就是给孩子的童年减少浪费。付老师是从一线教师的角度来讲分级阅读的,她列举了两个浪费实例。

第一位老师选择了适合孩子的文本《青蛙和蟾蜍》,然而却不知如何带领孩子阅读,带着孩子做了大量的识字和知识性的训练,忽略了文本本身。付雪莲老师将这种浪费归因于老师的误读。

第二个例子则是老师会基于个人兴趣,让孩子重复阅读同类型的书。比如有的老师受死亡主题的启发,带着孩子们读绘本,一个学期里都沉耽于各种关于死亡的故事当中,花了大量的时间。然而,付老师随即产生了困惑:孩子们读了这么多死亡主题的绘本,似乎都只是在一个平面滑动,他们的阅读信心有增强吗?他们是否有一个上升呢?

不管是误读,还是老师单凭个人兴趣,让孩子重复阅读同类型的书,在付雪莲老师看来,都是对孩子童年的浪费。孩子最重要的是时间成本,这样的成本似乎太高了。她借此呼唤的是一线教师们对于“误人子弟”的警惕。

亲近母语总课题组核心成员付雪莲老师

05

创作者们如何看待儿童分级阅读呢?

作为一名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张弘老师从创作者的角度,谈了她所理解的儿童分级阅读。她问,作家们在创作的时候有没有分级的意识呢?答案可以是有,也可以是没有。

先说没有。张弘老师提出,在中国,书单上的绝大多数书籍都不是为了分级而定制的。首先,没有一位作家会用“分级”的概念来束缚自己,他们笔下的故事,是拜艺术女神所赐,而非教学大纲;其次,任何作家都不希望自己的书仅供一个年级的孩子阅读,相反,他们希望孩子在不同的人生境遇下,都可以读自己的书,读出深度。

再说有。张弘老师认为:作家的分级意识不单表现在他的遣词造句上,更因为他的创作是基于对儿童心理的体察。张老师回忆了自己的创作过程,并坚信,一个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在创作时,必定要调动自己的童年记忆、童年经验以及对儿童的理解。他们甚至要触开童年的秘密,走回那一段岁月,突破自己,回到故事中的孩子。她认为,了解创作本身的复杂性,对于我们为孩子选书、用好儿童文学文本,都有很大的帮助。

资深新闻媒体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张弘女士

最后,朱自强教授指出,中国儿童阅读的推广愈来愈热,如火如荼。现在也有儿童文学作家专门针对一年级、二年级创作,这些现象都是十几年前、二十年前没有的,是儿童文学领域出现的新气象。

Part2:对话交流

朱自强

为什么儿童阅读要分级?儿童分级阅读有多大的可能性?阅读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被量化?分级阅读目前存在哪些问题?

冷玉斌

首先声明,我认同分级阅读背后的逻辑,即为每个年龄段的孩子找到难度、兴趣都合适的书。我的困惑是:中文分级阅读系统与英语分级阅读系统是不能直接对接的,那么,中文分级该采用什么样的标准?例如,蓝思分级阅读系统通过对句子长度、句子难度、生词数量的检测,形成分级标准。

其次,分级不能成为一种限制。分级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就只能读这些书吗?不见得。阅读有很多的可能性。

朱自强

冷玉斌老师的谈话涉及到中文阅读和英文阅读的差异性。关于蓝思评估标准,光宏老师了解吗?给我们介绍评论一下。

郭史光宏

蓝思系统有自己的一套标准,很少参考心理、认知层面,主要从可读性、易读性入手。在英语分级系统里面,英语的词频、组句规则等,都是可以直接量化的,可以用方程式计算的,所以英文分级的可操作性非常强。但是中文分级系统却没有办法直接套用,因为中文的语法、字词、意象的使用都很复杂。

蓝思系统是有针对性的,也有它的局限性。它考虑的是阅读力,但不区分年级。它有一个所有读者都可以参与的测评,例如,通过测评,你知道自己的阅读力是800分,那么你就可以去阅读800分的书籍,而二年级学生的阅读力可能是800分,五年级学生的阅读力也可能是800分。

再来说说最近发展区,我觉得每一个时代最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都在挑战最近发展区。很久以前,我们说小学生是不能够谈生死的,不能够谈一些很深刻的哲学命题的。可是,当一些儿童文学作家创作出了非常好的文本,这些话题在小学都变得可能。最近发展区给我们一个启发:分级永远是第二位的,有了作品以后才来做分级,分级是会随着文学作品的出现而更新的,不是一成不变的。

刘绪源老师有一本书叫《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给我最大的启发是,他富于创意地将儿童文学作品划分为“爱的母题”、“顽童的母题”和“自然的母题”,深入阐释了这些“元主题”的美学特征。这样一来,我们会看到不同儿童文学作品的不同价值。所以,分级阅读,不管是通过认知发展、心理发展,抑或审美发展,它勾画出一个孩子的成长规律。通过这个序列,大人们在为孩子选书、推荐书的时候,就会多一份理性,更科学地去认识复杂的东西。

朱自强

作为一个研究中文分级阅读的人,我对蓝思的标准体系有一种本能的怀疑。因为它是以客观性著称的,以客观性著称就要量化,就要人工智能化。但是,人特有的感受、想象、情感、猜测、判断、价值观等,哪一个可以量化呢?而这些在阅读中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他们决定了你如何建构意义,阅读不是建构意义的心理过程吗?在我看来,蓝思的分级标准之一是语义标准,如单词出现的频率,因为它有庞大的语料库,这点没问题;其次是句法标准,例如句子长短。这两个参数我认为都有参考意义,但它不能帮我们解决阅读的根本问题。

郭史光宏

蓝思的局限是很明显的,因为可以量化、可以普及,所以只能选用文学性稍弱的文本。用人工智能处理分级阅读难免简单粗暴,这是先天的缺陷。好在美国除了有蓝思以外,还有很多不同维度的分级标准,它们互为补充,可以更好地帮助家长或老师。

付雪莲

蓝思有一个系统叫book。这个系统可以免费为孩子做测试,并根据孩子的测试数值,为他匹配书单,这是很有意义的一个事情。蓝思系统的配套服务做得也很好,它不仅有分级标准、分级系统,还会给校长、老师和孩子培训,还有大量资讯以及线下的实体书店。这个东西要是引进中国来的话,我觉得是非常好的事情。但是,我们怎样制定分级标准呢?我认为一定是经验加科学。

另外,我猜想是不是可以将更多的人聚集在一起,比如大学教授、脑科学研究专家、语言学专家、心理学专家、阅读学专家、一线教师、家长和孩子,共同探讨分级标准,这个经验是很宝贵的,是大数据达不到的。

张弘

我觉得语言素养、阅读素养和文学修养,前二者可以通过机器测试,但是后者没办法测试而且很难分级,这也是语文老师的重要使命。我们不仅要带着孩子认识字词句,还要带着他们走进文学世界。

孙慧阳

大家有没有见过经典名著缩编拼音版?而且还进到很多分级阅读的书目里面。我曾经接到这样的邀请,重新做经典儿童文学读物的缩编版。为什么?市场需要,家长需要。但是,我觉得没有办法做,我们把它缩编了,字数少了,句子短了,儿童理解方面的难度却不减反增,这就是形式上的分级和内容上的难度之间的矛盾。这样的做法没有助力分级,反而形成了一种“雾霾”现象。所以,出版界的朋友们对于分级概念的认知一定要慎之又慎,这是一个出版人专业度的体现。

蔡朝阳

我看到了亲近母语今年发的分级阅读书单,里面都是经典。我突然意识到,我们在儿童阅读上,是不是都有或多或少的焦虑?焦虑孩子读不到经典,焦虑孩子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没有最合适的作品。其实我们从周益民老师的课堂里会发现一个问题,越是垃圾书孩子越喜欢,这是一个事实。我们在阅读推广当中应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

我最喜欢的日本学者说过一句话:孩子是在我们大人看不见的地方做着坏事长大的。作为教育者,我们希望指导,但是一方面,我们也要把阅读的自由权还给孩子们。

朱自强

我从蔡朝阳老师的发言中听到“自由”两个字,这是我们做分级阅读的时候一定要铭记于心的事情。听了在座六位嘉宾的观点和论述,我深受启发。同时,我总结出分级阅读中的几对矛盾性的关系:普遍性与特殊性,我们给的分级阅读书单是普遍性的东西,但是不能用它遮蔽了儿童阅读的特殊性问题;客观性与主观性,即怎样把蓝思和我们中文的分级系统结合起来;明确性与概念性,某一本书确实是放在了三年级,但固定不变吗?

在此过程中,我有两点想法。第一,儿童阅读有下限没上限。我们做分级阅读,需要规定下限,例如把《草房子》拿到二年级去读就不行。第二,我个人认为,与作品写了什么相比,怎么写更为重要。比如同样写“死亡”,绘本怎么写?爱可不可以写?性可不可以写?都可以写,看怎么写。所以,怎么写在分级阅读中是更为重要的事。

儿童阅读发展到今天,我们有太多学术问题和理论问题需要探讨和澄清,相信这样一群有着共同理想信念的点灯人,会通过他们的不懈努力,为儿童开启一条更好的阅读之路。

(本文根据第十五届中国儿童阅读论坛速记稿采编整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亦可书单(一):小学生必读的30本童话
给所有真正关心孩子阅读的父母和老师的书单TOP10
阅读 | 给小学生选好书,家长不用求老师的书单,把握3点也能找到好书……
朱自强VS张祖庆:在教室里,儿童文学可以怎么教?(上)
教师阅读&阅读教学怎么做?来看这份书单!
国际儿童读书日,今天你读书了吗?(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