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体检报告解读】胆囊结石
        胆
Q
A
&
胆囊结石的初期没有症状,通常是在体检时发现。那么它是如何发生?能不能预防?对身体有没有伤害?又是如何治疗的呢?

       胆囊结石是沉积在胆囊内的结晶,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调查发现,胆结石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在成年人中的患病率约为5%-25%,男女患病比约为1:2,女性更为多见。根据成分,可将胆结石分为胆固醇结石(37%-86%)、胆色素结石(2%-27%)、钙质结石(1%-17%)和混合结石(4%-16%)等,以胆固醇结石最为多见。

        除了年龄和性别之外,诱发胆固醇结石的危险因素包括遗传、妊娠、超重和肥胖、高能量饮食、精制碳水化合物饮食、大量服用雌激素、缺乏运动、两餐间隔时间过长、不吃早餐、体重下降过快的不合理减肥、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等代谢性疾病。而胆色素结石的危险因素则是溶血、细菌或寄生虫感染等。

       每年大约有2%-4%的胆结石患者出现相关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胆绞痛(右上腹疼痛持续半小时以上),通常无发热。如有发热,则常提示有胆囊炎或胆管炎。其他症状包括上腹痛及进食油腻或煎炸食物后出现恶心、腹胀、大便伴泡沫和腐臭味等。胆结石的并发症有胆囊炎、急性胰腺炎、梗阻性黄疸及急性胆管炎、肠梗阻等较少见的并发症。其中,急性胰腺炎和急性胆管炎最为严重,可能会危及生命。

 
        诊断胆结石,腹部超声、CT、MRI等检查均敏感、特异和准确,而腹部超声是最常用的一线检查方法。

         预防胆石病的世界性会议已召开多次,提出了胆石病三级预防:即初级预防(防止胆石形成),二级预防(防止无症状胆石转化为症状胆石),三级预防(防止非手术疗法后胆石复发)。生活方式干预,尤其是针对高危人群,则贯穿在各级预防中:如减轻体重、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和钙、按时进餐、避免两餐间歇过长以及增加运动等。已有证据表明,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摄入,可降低胆固醇结石的患病率。

         对于有症状的胆结石患者,胆囊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而体外震波碎石和熊去氧胆酸等治疗不仅治愈率低,而且4年内的复发率超过40%。尽管胆囊切除手术相对安全,几乎没有严重的并发症,但可能存在远期伤害:已有研究显示,胆囊切除后,增加了胆管癌和大肠癌的发生。


         胆囊结石,尤其是胆固醇结石是最常见的胆囊良性疾病。尽管有研究表明,胆结石和胆道肿瘤有一定联系,但目前没有胆结石导致胆道肿瘤的直接证据。如果未患胆囊结石,奉劝您注意控制体重、尽量避免高能量饮食、一日三餐请按时、最好不要暴饮暴食以避免或减少胆囊结石的发生;如果您已患胆囊结石,更应注意控制体重、规律饮食,以避免或减少胆绞痛的发作;如果您已患胆囊结石,并有间断发作的胆绞痛,建议您找肝胆外科医生做全面评估,日常饮食需特别小心,以防止诱发急性胰腺炎和急性胆管炎。

       总之,即使是无症状、小的胆结石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治疗胆结石最好的方法就是预防胆结石的发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胆囊结石的诊断与治疗
医海泛舟:您了解“胆结石”吗?
你敢信,胆结石真正可怕的居然不是腹痛?
你知道什么是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吗?什么是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吗?
《养生堂》吃出来的生命危机
『胰腺炎』中药方--胆石症患者 谨防急性胰腺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