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扬州:诗意栖居之城彰显人文生态宜居特质

扬州:诗意栖居之城彰显人文生态宜居特质

2009年04月08日 17:40扬州日报
 
编者按

新华报业网讯(记者 顾大鸿)烟花三月,扬州最 美的季节。在“4·18”国际经贸旅游节即将来临之际,扬州像一册次第展开的精美卷轴,以她独特的丰姿吸引着海内外宾朋。

古得经典、新得现代。在建设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进程中,扬州展现给世人的,是一道穿越千年的璀璨长廊,是一座人文、生态、宜居的魅力之城:润扬大桥实现千年跨越、宁启铁路讲述百年梦圆、“八区二园”演绎财富传奇,八年八个关注民生的“一号文件”诠释执政为民理念……扬州,正谱写着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的华章。

今起,本报将连续推出大型专栏“古今辉映·建设名城”,旨在全方位报道扬州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近几年发展的巨大成就和城市风貌的深刻变化。希望您随着记者的笔触,一起来亲近扬州、阅读扬州、感受扬州。

今年的清明节小长假,新建成的万花园二期工程一下子成为扬州旅游的新亮点。错落有致的廊亭、收放自如的水面、古朴凝重的城墙……看到自己过去住的地方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瘦西湖新区园林村的张桂祥兴奋不已,就是他,为了支持扬州城市建设,用最快的速度第一个完成了拆迁。

在扬州,像张桂祥这样的市民太多太多,他们是城市快速发展的见证者、支持者、共享者。进入新世纪,扬州制定了“一体两翼”城市发展战略,扬州城变大了,也变得更美了;扬州坚守着城市发展的个性,扬州城变得更有内涵、更有精气神了,处处彰显“古得经典、新得现代”的城市特质;扬州充分整合城市各种资源,扬州城变得更有竞争力了,而这一切都围绕“人”字做文章,力求使每个市民都能成为城市建设的受益者。

八年“筑城造郭”,扬州赢得了世人的认同,赢得了世界人居“奥斯卡奖”——联合国人居奖,扬州成为中国城市群中“诗意栖居”的城市之一。

古得经典、新得现代——彰显人文、生态、宜居城市特质

来过扬州的人总会感叹,这座城市不是最大、最繁华的,但是她极具特色和魅力。八年的城市建设和改造,为扬州参与激烈的区域竞争增添了厚重的砝码。这座城市在发展中的理性思索和极富人性化的城市精神,是传统与现代、新城与古城以及人与自然之间构建的大和谐。

扬州之变,体现在和谐建设理念和精细的城市建设细节中;扬州之变,更体现在经济、环境、人居协调发展的“三赢”上。八年城市建设进程中,传统与现代和谐相处的故事随处可见。在仙鹤寺门前道路改造时,拉直道路,寺就要拆去一半。没有丝毫的犹豫,决策者选择了“路让寺”。难怪古建筑保护专家阮仪三称赞扬州实行严格的建筑控制,完好地保存了明清以来的城市风貌。

由东关古渡出发,经“双东”、“双宁”历史街区、文昌路,再到双博馆、体育公园、火车站走一走,看一看,“唐宋元明清,从古走到今”,你就能知道什么叫传统与现代、新城与古城的和谐;看场馆,数十个历史遗存组成的“文化博览长廊”,让扬州恢宏的历史长卷尽收眼底。再看那滔滔的江水、悠悠的运河、潺潺的瘦西湖活水,共同塑造了扬州这座灵动的水城,初步展现出了“夹岸垂柳桃花”的优美画卷。昔日《扬州画舫录》上记载的15个码头皆可上船,河河相通,由水路游遍扬州的胜景,通过对沿江、沿河两岸风光带的整治开发,已经成为舟声楫影里的现实。

老祖宗留下的白墙黛瓦、小桥流水和扬州人用双手创造的新城西区、广陵新城、蜀冈生态区、临港新城如此合拍地融合在了一起。许多中外嘉宾目睹扬州古城与新城,盛赞“古得经典、新得现代”。

回望过去,扬州在古城保护与利用、改造与复兴中,完美地书写了传统与现代的新“双城记”,创造了“天人合一”的和谐范本。著名规划大师刘太格先生深情地说,扬州于我有种“恋人般的感觉”。

比秀气、比大气、比文气——跳出“指标城市”打造魅力之城

好的城市环境就是投资,就是生产力,我们要的不仅仅是“指标城市”,更重要的是创建“最适宜人居城市”、“人性之城”。这一新的理念,为扬州城市建设和发展定下了主调。

在城市化浪潮中,扬州坚守住了个性鲜明的文化特色与风韵。扬州清醒地意识到,城市间竞争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对整个城市资源的整合水平,这个水平决定于规划水平。“不与人家比高楼、不与人家比规模、不与人家比洋气,而是比特色、比秀气、比大气、比文气,展示出自己的鲜明个性和独特的定位。”在这一规划大思路下,扬州跳出数据指标,着力打造“魅力之城”。

市委、市政府本着对人民、对历史、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把“科学规划”当作城市建设的最高责任。从此,一批又一批国际国内城市建筑规划专家云集扬州,给美丽的古城带来了一流的规划理念。像著名国际规划设计大师刘太格,苏州工业园区总设计师、苏州市规划设计院院长时匡等都成了市政府的城市规划高级顾问。一股股新理念、新智慧激发了扬州人创新的活力,演绎成一个城市的鲜活张力。

经过8年殚精竭虑的建设,“新扬州”、“大扬州”的发展理念清晰可呈。如今,一个既有现代气息又有古城风格,既有南方清丽又有北方雄健的“扬州布局”初步展现在人们面前。东有广陵新城,老城新城相得益彰;西有新城西区,现代建筑错落有致,城市行政商务副中心浮出水面;北有蜀冈生态城,风景如画,生意盎然,宜居宜业;南有“扬州第二城”和临港新城,扬州正从“运河时代”大步走向“长江时代”。

围绕“人”字做文章——百姓幸福指数上扬,市民心中满是归属感、自豪感

还有10多天时间,一年一度的“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就要开幕,每次中外嘉宾会集扬州,他们在感受城市变化的同时,更心醉于扬州人特有的“开怀的笑、热情的笑、自豪的笑”。因为城市的发展变化,百姓是最大的受益者。

8年建设为扬州带来了生机、活力和美丽,给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扬州人带来骨子里的变化,更唤起广大市民对家乡发展的向心力、凝聚力,建设美好家园的自信心。据国家、省有关部门随机抽样调查,市民对市委、市政府工作的满意率达96%以上,对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满意率达97%以上。

近年来,我市跳出老城建新城,响亮地提出“东联西进南下北拓”战略,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的发展思路,对城区古建筑资源进行整合,统一规划建设居住社区,实现城市建设和古城保护的有机结合。

过去,东圈门算得上是老城区比较破旧的地方。民房高矮不一,色调参差不齐。2002年,市委、市政府启动“双东”整治工程。不到一年时间,“老巷”变“古巷”,原先的破旧民房大变样。如今行走在扬州东圈门,青砖黛瓦如旧,小巷深幽依然,偶有小庭院里在听广播,扬州评话的韵律在石板路上跳跃。东圈门成为游客们了解扬州的窗口。最近整饬一新的“双东”、“双宁”街区已成为扬州新的标志,更成为扬州城市发展的新注脚。

一切围绕“人”字做文章,把“人”字放大再放大,生活在扬州的人是幸福的。贯穿扬州城区的古运河两岸曾经居住着2500多户居民,是扬州最大的棚户区之一,雨季经常受淹。2001年开始,扬州开始实施古运河棚户区整治改造工程。拆除棚户区后的古运河两岸现已建成公共绿化带、住宅区和商贸休闲区,成为一条人文之河、生态之河、繁华之河、欢乐之河。扬州通过“831工程”,让10多万户居民改善了住房条件,3000多户特困居民、近2000户危房户住上了新房,为普通居民群众、外来人员、城市弱势群体等较好地解决了住房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家森林城市增至194个 诗意栖居正成为现实
UC头条:重庆两江新区着力打造诗意栖居的人居环境
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我们如何诗意地栖居
城市山水画创作刍议——从杨留义的城市山水画说起
保定,燕南赵北一座城,在这个春天里诗意地栖居
斑斓威海,诗意栖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