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万字会旧址:赏心悦目谁家院

碧海潮生是故乡——青岛100个故事连环话

第五部分 城市景观

大学路和鱼山路的交叉路口,青岛最热闹的网红角,几乎已经成为市民游客老城游历的标配打卡地。然而比之两段覆盖了黄色琉璃瓦的红色围墙交错的场景,大部分人似乎忽略了围墙背后那处更具历史沧桑和艺术价值的国宝级院落。

红万字会旧址院内传统宫殿式建筑的重檐歇山式屋顶和金色琉璃瓦尤为醒目。

夏秋时节被法国梧桐高密的枝叶遮蔽的大学路,堪比八大关的静美,它的历史可追溯到120年前德占时期之前,南连青岛村,北穿起伏丘陵通向台东镇。就在这条与城市年纪相仿的街道南端,14183平方米南北狭长的院落里,1934年至1940年间,一组别开生面的建筑群拔地而起——红万字会青岛分会,作为青岛早期民间慈善机构所在地,其建筑的独特样貌,与之漫长的历史时期功能的屡屡变迁,都烙下城市成长的鲜明印迹。

红万字会所建的狭长的基地原为一条冲沟,依其南北的走向,整个建筑格局南北分布,由一条中轴线串起,特有的三进式布局,将罗马柱廊式、中国宫殿式、阿拉伯式三种迥异的建筑风格集于一体。其中传统宫殿式建筑的重檐歇山式屋顶和金色琉璃瓦尤为醒目,在上世纪30年代中国传统建筑复兴的思潮中,也成为纯粹复古主义的特色样本。特别是大殿、山门、亭这些建筑,除屋顶覆盖传统的琉璃瓦外,斗拱、梁柱全部为钢筋混凝土筑成,其钢筋混凝土预制件的安装工艺为当时国内首创,并向政府申请了专利。

1940年建成的罗马柱廊式建筑,最大的建筑特色是屋顶中央的玻璃穹顶,以及正立面四根三层楼高的柯林斯立柱。这处建筑最早作为红万字会的办公大楼,现在,它是青岛人最为熟识的青岛市美术馆的重要展厅——罗马厅。

建筑的独特性和历史文化积淀的厚重感,使这里更成为一处极具建筑观赏价值的园区。从周边的山丘远眺,金色琉璃瓦覆盖的大殿屋顶、阿拉伯式建筑纤细的塔楼和穹顶,罗马式建筑相对平缓的玻璃穹顶形成富于变化的组合,使之从周边红瓦绿树交映的景观中脱颖而出,构成老城区全景式构图的中心;而走进这里的游园者,却见园中珍花异木依旧,松绿柏青,与古朴典雅的建筑呼应,尽显神秘清幽,不免生出“赏心悦目谁家院”的旷古幽思。

值得记忆和珍藏的不只有特色的建筑,在青岛文史学者鲁海生前所著的《青岛老楼故事》里,详尽罗列了已纳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红万字会旧址的历史变迁。青岛解放后,旧址一度作为中华救济总会和文物管理委员会。文物管理委员会的主任委员是郑爰居,副主任委员则包括了王景宗、张公制、王卓青、王统照等。办事人员在红万字会旧址办公,收集到的文物也存放在这里;1953年,青岛市图书馆由广西路14号迁到这里,利用了大部分房舍;1955年,其中的部分建筑作为中共青岛市委党校,另一部分则作为市图书馆的古籍书库;1957年市图书馆迁回这里;1959年,这里是青岛市博物馆的筹备处;1966年,市博物馆正式在这里成立,后楼的市图书馆书库也移交给了市博物馆,市图书馆与市博物馆的大学路“聚居”生涯,直至上世纪90年代末市图书馆和博物馆新馆陆续落成方告终结……

而市美术馆的进驻,则可以看作其作为文化属性的公共建筑的功能延续。今天,走进市美术馆的人们会发现,以收藏、研究、展示近现代艺术家作品尤其是本土艺术家作品为主的美术馆,对这一国宝级建筑做了功能上的详细划分:美术馆展厅由罗马展厅、大殿展厅组成,其中三层的罗马展厅总面积约为1300平方米,大殿展厅面积为500平方米。原先作为图书馆的伊斯兰展厅现在则是市美术馆的馆藏画库……人们在这里品鉴艺术之美,而此处建筑园林本身即是其历史最为厚重、艺术价值连城的镇馆佳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青岛大学路红墙内外一瞥
足不出户看我修文物——跑马总会旧址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万字会旧址(济南)
俺的青岛之旅--游青岛万字会旧址(原创)
「转起」揭秘!怀集这里有一段“古”…
广州中山医学院校本部旧址(中山大学北校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