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e化“赛先生”:信息化推动科研模式创新

  目前,我国高校对科研信息化工作的发展空前重视,无论是决策者还是实际使用者都希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科技资源交流、汇集与共享,变革传统的科研组织与活动模式,使信息化成为推动高校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当前高校中普遍存在科研活动周期长、成本高的问题。为此,很多综合性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的一些科研院所开始关注以信息技术带动科研创新的价值,在不同领域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果。通过对这些成功案例的学习和借鉴,将为我国高校科研信息化的发展提供助力。

  借鉴经验,创新数据应用机制

  当前高校面临的挑战之一是科学研究过程中的数据资源持续增长问题。科研活动所产生的海量数据结果,使数据资源的保有量日益增长。另外数据内容覆盖的学科范围不断扩大,参与数据贡献的单位日益增多,也使得开发新的方法、构建和管理科学数据集和数据流成为当前科研信息化发展的重大任务和技术关键之一。

  海量数据的生成,是信息化科研的主要特点之一,这些数据具有多样性、数据量大小和数据复杂性等多种特质。近年来,我国高校科研信息化发展与应用广泛而迅速,数据密集型和数据驱动型科研方式不断涌现,使得如何做好数据的采集和存储,管理好数据的访问和使用,成为高校科研信息化的关键。就这一点而言,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等国家级重点科研机构在多年实际科研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数据信息化应用与管理经验,可以作为高校在开展科研信息化工作时的有效借鉴。

  2005年5月,我国青海湖爆发全球第一例迁徙野生鸟间大面积传播的高致病H5N1型禽流感,此事震惊全球。中科院为此构建了专门的协同工作环境,利用计算机技术与生物学、遥感学、病毒学等多学科交叉进行数据收集,获得大量的青海湖区域重要动物资源及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数据。据中科院研究员阎保平介绍,该协同工作系统通过实时监控系统,实现野外台站观测信息化;采用PDA系统实现野外数据采集及处理、使用的全程信息化;以基础数据平台为核心,实现了数据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在此基础上,基于协同工作平台,实现了整体科研活动的组织及管理信息化,为青海湖区域重要动物疫病病源监测数据共享和生态安全风险分析等科研项目提供了详实的数据保障,为解决科学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数据平台。

  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负责实施的虚拟天文台(Virtual Observatory)项目也是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将全球范围内的天文研究资源无缝透明地连接在一起,形成数据密集型网络化天文研究和普及教育环境的科研信息化创新应用典型案例。

  “虚拟天文台”是利用最先进的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将各种天文研究资源,包括观测数据、天文文献、计算资源、存储资源、软件服务,甚至天文观测设备,以统一的服务模式无缝地汇集在同一个分布系统中。天文学家只需登录到虚拟天文台系统便可以享受其提供的丰富资源和强大服务,使研究人员可以从以往数据收集、数据处理的庞大劳动中解放出来,把精力更加集中到天文学研究领域的重点科学问题上去。

  上述两个成功案例为高校对现有的科研数据分析和应用,未进一步实现科研信息化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提供了借鉴。总结他们的经验可以看到在高校现有的环境中构建新型的科研数据共享机制和组织架构,须要充分考虑以下几个问题:(1)加强数据保存和共享能力,使其能够为今后数十年的长期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保存、访问、集成和分析能力;(2)应具有预测和适应技术发展及用户需求不断变化的能力,数据库平台需依靠前沿的计算机和信息科学,以促进基础平台的优势发展;(3)通过可行性验证,确定最佳实践方案,以及在技术和经济上建立长期可持续性的有效模式,整合前沿研究成果,向本地、区域、国家和国际范围提供数据存储和共享服务,为建立国家乃至全球数据框架奠定基础。



虚拟环境,构建开放共享平台

  为实现不同学术背景、不同学科方向和不同研究任务的科研工作者跨时间、跨地区地进行科研工作,打破高校科研信息化部门面临的信息实时传递和管理障碍是必由之路。高校可以通过搭建e-Science环境,创建虚拟组织,实现计算资源、存储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和专家资源的全面共享,以服务于各级各类科研应用的需求。

  从协同理念出发,高校可以提供一种整合各种独立科研活动的解决方案,支持科研人员以虚拟组织为单元,灵活组合进行各项科研工作。这种虚拟化协同科研环境平台的搭建,保证了高校在现有条件下科研活动效率的最优化,有效推进科研活动的进行和科研成果的产生。

  武汉大学创建的大数据运算开放共享平台就是一例。该平台以武汉为中心,实现中国东西部地区无缝集成联动的高度数据存储与共享平台。作为分布式计算的重要应用,以及向云计算平台过度的必备阶段,武汉大学通过配置高性能计算系统,使集群系统总计算能力达到了27.9 TFlops。在此基础上,提供计算物理、计算化学、分子动力学、序列比对等多学科应用软件,整合了各类行业软件资源,以保证大数据运算在开放共享平台上的应用。事实证明,该平台建成后,为不同学科背景的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员提供了良好的业务支撑环境。系统自2011年7月开放以来,已经为多家科研团队提供了计算服务,支持的科研项目达100余项。

  北京工业大学高性能计算暨云计算平台是另一个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高校科研创新应用。该平台目前已初步建设成为一个多学科交叉研究开发平台,具备了进一步开展新兴交叉学科研究的能力。据该平台负责人、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邸瑞华教授介绍:北工大高性能计算平台的建设已为该校重点学科建设和科研,特别是为解决多学科、跨地域科研资源的共享与协作提供了基础设施。该平台的使用有效地支撑了该校学科前沿性和学科交叉性的科技创新,为进一步发展高水平科研特色应用提供了保障。例如,“基于普适计算与云计算建立协同互操作的医疗健康服务生态系统”项目就是基于该平台开展的特色研究。该项目的目标是使医疗机构能够更好地管理国民的健康和福利。

  河海大学的水文模拟与公共信息资源平台为本校多项科研项目提供数据模拟计算、气象资料等,并利用多项计算机技术开展水文研究工作,取得大量科研成果。

  武大、北工大、河海大学等高校开放、合作的数据分析和挖掘共享平台建设,是在高校科研信息化的实践中摸索形成的成功尝试。平台建设的关键是实现信息技术与高校实际的科研需求和科研人员的应用水平相融合。其特征可以概括为:(1)充分实现科学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将计算机、信息科学、信息化基础设施及其他领域的专业技能统一在以解决科学问题为主导的原则下,基于高性能信息化平台,构建一种创新的研究组合模式。(2)以研究单元为单位,为科研工作者提供按需的数据服务。支持大型和复杂数据集的访问。(3)以创新的方式支持以前未发现的数据重新利用需求,进而使科学数据的整合、科研资源体系的建立成为可能。

  政策引导,促进交叉学科人才培养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政府对教育和科研的创新发展日益重视,不断推出支持政策,加大投入力度。2011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年3月发布了《教育信息化发展十年规划》,以及最新颁布的《2011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都对资源共享、协同创新给予重点描述。这些政策犹如一夜春风,为科研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和互联网应用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李志民主任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谈到:“新时期下,教育部提出‘2011计划’,是对未来科研发展的一个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计划中提出通过大力推进协同创新,鼓励高等学校同科研机构、行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战略,促进资源共享,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实现高等学校创新能力的显著与持续提升。整个计划归结到八个字,就是‘开放、协同、融合、创新’,包括探索机制、体制建设,支撑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升高校的创新能力。”

  李主任强调,高校科研信息化工作必须突破对原有学科的认识和局限,不断推动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以计算机技术和学科研究的交叉和融合,促进传统的科学研究思想、研究方法和手段的变革,服务于不同学科之间数据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加强科研信息化人才培养,重视高校各学科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打造长期稳定、密切合作的科研信息化建设与服务队伍。

  放眼未来,我国现阶段有必要制定指导高校科研信息化工作发展的“十年路线图”,通过路线图明确未来十年高等教育领域科研信息化建设要素和工作重点。服务于高校产、学、研相结合,并以其他国家的发展情况为参考,在战略性区域创建安全的数据与信息存储设施,实现基于云的数据分析。建立确保所有的研究人员都能使用的重要公共数据库,并为产业合作奠定基础。鼓励科研人员在校内和不同高校,甚至国际范围内推动不同学科、不同研究人员之间的项目合作,组合形成高效有力的人才团队,以确保科研信息化的良性、健康发展。

  未来,高校在科学研究上的国际竞争优势地位将越来越取决于其在信息化应用和学科融合、开放、共享水平上的能力,取决于通过成熟的数据挖掘、集成、分析和可视化工具,将其转换为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建立开放式的、可扩展扩充的科研信息化平台,必将成为下一步我国高校科研信息化发展的首要工作。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让我们的高校携起手来,共同攀登科研信息化的新高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CERNET:中国高校科研信息化支撑平台
胡泊│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思维与美术研究
潘玉腾:高校实施有组织科研的问题解构与路径建构
辛苏:把科教优势 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
【转】基于大数据的高校数据整合模式研究
肖小溪 李晓轩:“融合科学”新范式及其对开放数据的要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